人工智能+制造

搜索文档
贵港三年攻坚构建起“6+5”工业体系
广西日报· 2025-09-29 02:44
9月28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在南宁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贵 港市抢抓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重点推进新型工业 化,构建"6+5"工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情 况。 扫码看新闻发布会实录 平陆运河的加快建设,给贵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3年以来,贵港市聚焦"一年优布局、两年 有突破、三年成格局"目标,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着力打造绿色化工、木业家居、粮 油食品加工、冶金建材、能源电力、现代纸业等六大产业集群,做优做大新能源电动车、纺织服装、船 舶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五个特色产业,构建起"6+5"工业体系,产业布局基本完成、产业集群 基本形成、产业优势初步显现。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 比增长9.7%、制造业投资增长13.3%,均高于全国、全区增速。 经过三年攻坚,贵港市创新活力更加充沛,推动"人工智能+制造",紧紧围绕科技赋能产业,加快 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应用标杆企业、典型场景。2023年以来,新 ...
人工智能+制造能“加”出什么?联想走出新解法
证券日报· 2025-09-25 07:13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制造上升为国家行动 工信部将出台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1] - 联想作为行业样本展示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实践和赋能价值 [1][4] 人工智能+制造行业现状 - 93%企业认为拥抱人工智能可建立竞争优势 但面临数据孤岛(56%) 员工技能不足(40%) 技术快速演变(76%)等扩展挑战 [2] - 政策红利与产业规模双重加持下 人工智能+制造正在为制造业注入新质生产力 [1] 联想智能制造实践 - 在全球拥有30多个制造基地和2000多家供应商 构建端到端整合的全球运营体系 [2] - 国内形成合肥 武汉 天津等"东西南北中"全方位供应链布局 [2] - 天津基地平均9秒下线一台笔记本电脑 年产量超300万台 获评"卓越级"智能工厂 [2] - 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比例达80% [3] - 高自动化智能主板贴片线自动化率最高达92% 生产效率提升200% 不良率下降30% [3] - 武汉基地12年实现3亿台智能终端产量 产品销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智能化技术应用 - 鲁班超级智能体可瞬间完成千万级订单的复杂拆解 精准计算物料需求和设备负荷 生成未来四个月排产计划 [3] - 重要生产环节实现全自动无人化 车间内含110个智能场景 [3] 联想产业赋能 - 构建全栈AI战略布局 包括AI终端 AI基础设施 AI解决方案与服务 [4] - 已助力吉利汽车 理想汽车 中联重科 三一重科等大型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 [4] - 具备"双实"特质 既是智能制造实践者又是产业智能化赋能输出者 [4]
深化赋能应用、做大产业生态 推动制造业迈向全要素智能化
经济日报· 2025-09-24 23:52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具体 包括,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加 快工业软件创新突破,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工信部将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 《方案》),部署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任务。制定"人工智能+制造"转型路线图, 发布实施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专家认为,这将大幅提升制造业研发、生产效率,注入新的发 展动力。 深化赋能应用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钟新龙认为,"人工智能+"赋予数字系统前所未有 的"主动思考、主动执行、主动创造"能力,其本质是生产力的革命性跃迁。如果说过去10年是在构建四 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那么未来10年,核心任务是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运行无数具备自主决策与协同能 力的"智能体"车队。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分析,"人工智能+"行动,不仅将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 发展双向赋能,还可以充分发挥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为各行业 ...
推动制造业迈向全要素智能化
经济日报· 2025-09-24 22:48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工信部将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 案》),部署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任务。制定"人工智能+制造"转型路线图,发布实施 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专家认为,这将大幅提升制造业研发、生产效率,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深化赋能应用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具体包括, 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加快工业软件 创新突破,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等。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钟新龙认为,"人工智能+"赋予数字系统前所未有的"主动 思考、主动执行、主动创造"能力,其本质是生产力的革命性跃迁。如果说过去10年是在构建四通八达的信息 高速公路;那么未来10年,核心任务是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运行无数具备自主决策与协同能力的"智能体"车 队。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分析,"人工智能+"行动,不仅将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双 向赋能,还可以充分发挥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为各行业高 ...
“人工智能+制造”不是简单叠加,能加出什么?
经济日报· 2025-09-20 10:05
政策与市场驱动 - 工信部将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部署重点行业 重点环节 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任务 [1] - 制定人工智能+制造转型路线图 发布实施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 [1] - 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将加出新产业 新业态 新模式 加出更多新质生产力 [1] 融合价值体现 - 在生产环节基于极高感知与分析能力实现精准检测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流程带来降本增效 [1] - 在设计环节依赖数据驱动降低研发成本 缩短研发周期 创新研发方案 [1] - 在管理环节整合多方数据并进行预测提升运营效率 [1] - 在服务环节推动制造业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 延伸价值链条 [1] 技术能力要求 - 人工智能技术强弱决定融合深度和转型速度 技术越强越能穿透制造业全链条 [2] - 强技术实现从局部自动化到全流程智能化的跨越 快速适配多场景需求 [2] - 掌握高端算力 核心算法等强技术才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2] 应用场景优势 - 中国连续15年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 提供场景数量多 覆盖范围广 应用频次高的优质土壤 [2] - 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打磨优化升级 [2] - 形成场景滋养技术 技术反哺产业的发展路径 [2] 产业供给强化 - 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增长迅速 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引领全球开源创新生态 [3] - AI手机 AI眼镜等终端产品推陈出新 行业专用大模型在制造业广泛落地应用 [3] - 需加快高端算力芯片 工业多模态算法 软硬件适配等技术攻关 [3] 赋能应用推进 - 人工智能技术从设备控制 数据处理加速迈向研发设计 生产制造等核心环节 [3] - 培育赋能应用服务商 打造一站式工具箱 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3] - 为不同规模 不同领域企业提供清晰转型指引与实操规范 [3] 战略定位 - 人工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的核心引擎 [1][4] - 强技术与优场景双侧发力 产业供给与赋能应用协同推进 [4] - 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 推动中国制造走得更高 更强 更远 [4]
中经评论:“人工智能+制造”不是简单叠加
经济日报· 2025-09-19 00:05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日前透露,将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部署重点 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任务;制定"人工智能+制造"转型路线图,发布实施制造业企业 人工智能应用指南。可以预见,在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下,"人工智能+制造"将加出新产业、新业态、 新模式,加出更多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制造"不是技术与产业的简单叠加,而是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核心 引擎。随着强技术与优场景双侧发力,产业供给与赋能应用协同推进,"人工智能+制造"将持续释放新 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制造走得更高、更强、更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黄鑫)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能加出什么?既有看得见的效率提升、质量飞跃,也有摸不着的打破传统边界、 培育创新生态。在生产环节,基于极高的感知与分析能力实现精准检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流程带来 降本增效;在设计环节,更多依赖数据驱动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创新研发方案;在管理环 节,整合多方数据并进行预测,提升运营效率;在服务环节,推动制造业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 延伸价值链条。打破设计、生产、服务的传统边界,形成产业新形态。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如何相 ...
“人工智能+制造”不是简单叠加
经济日报· 2025-09-18 22:00
"人工智能+制造"不是技术与产业的简单叠加,而是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核心引 擎。随着强技术与优场景双侧发力,"人工智能+制造"将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制造走得更 高、更远、更强。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日前透露,将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部署重点行 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任务;制定"人工智能+制造"转型路线图,发布实施制造业企业人 工智能应用指南。可以预见,在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下,"人工智能+制造"将加出新产业、新业态、新 模式,加出更多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能加出什么?既有看得见的效率提升、质量飞跃,也有摸不着的打破传统边界、培育 创新生态。在生产环节,基于极高的感知与分析能力实现精准检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流程带来降本 增效;在设计环节,更多依赖数据驱动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创新研发方案;在管理环节,整 合多方数据并进行预测,提升运营效率;在服务环节,推动制造业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延伸价 值链条。打破设计、生产、服务的传统边界,形成产业新形态。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如何相加?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要够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弱决定了"人工 ...
广西出台支持“人工智能+制造”政策措施
广西日报· 2025-09-15 02:02
在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方面,支持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建设高质量工业数据集,鼓励通过一 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等开放数据集,根据数据类型、规模、质量及开放共享等情况给予最高不超过 30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创建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科技创 新平台,对获认定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给予一次性奖励;支持各市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聚区,打 造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家、自治区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对符合条件的集聚区和集群 给予资金支持。 此外,强化要素保障,加大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引育和培养,建立"人工智能+制造"服务商库,汇聚 优质服务资源,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场景落地。(郭亚琼) 为深入贯彻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全面落实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日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 厅、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印发《广西支持"人工智能+制造"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壮大广西人工智能产 业,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根据《政策措施》,广西将加大力度支持智能产品产业化以及人工智能软件开发。支持智能运载工 具、智能移动终端等智能产品以及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和零部件 ...
广西构建“人工智能+制造”生态 建设面向东盟产业高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13:32
在软件开发方面,广西将重点支持工业领域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人工智 能软件开发,支持工业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平台、行业模型、行业智能体等开发。 政策还明确,广西将打造一批标志性人工智能产品,遴选一批人工智能硬件和软件产品,对获得国家互 联网信息办公室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广西还将重点在冶金、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糖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具有推广价值和引领作用的标 杆应用场景,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 此外,新政策还支持建设高质量工业数据集,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鼓励 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广西还将建立"人工智能+制造"服务商库,开展技术对接活动,推广典型应用 案例,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度应用。 广西构建"人工智能+制造"生态 建设面向东盟产业高地 中新社南宁9月11日电 (张广权)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11日介绍,至2027年末,广西将在智能 产品产业化、软件开发、标杆场景打造、产业集聚等十个方面,系统性支持"人工智能+制造"生态构 建,力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根据新政策,广西将支持智能运载工具、智能移动终端等智能产品, ...
中国推进8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11:59
中新网广州9月11日电 (记者 许青青)记者从11日在广州举行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大会(2025)获悉,中 国已布局建设8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将大力推进这些国家级集群加速向世界级迈进。 中国推进8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大会致辞介绍,该部门自2019年起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 动,目前在全国已布局建设80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六 大行业,分布于26个省级行政区。这80个国家级集群汇聚了2200余个国家级创新载体,主导及参与国际 标准2100余项,集中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金融、人才等高端要素加速向集群汇聚,各类产业投资 基金规模达3万亿元。 本次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以"科 技引领·治理创新·集群新未来"为主题,重点展示集群产业创新前沿性、标志性成果,挖掘集群治理新理 念、新做法,引导科技、人才、资本与集群对接,繁荣集群发展生态,包括"1场主论坛、2场平行活动 和1个集群成果推介"。 编辑:郭晋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