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互联网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募资4亿!数字医疗平台成功IPO,首日市值近百亿
思宇MedTech· 2025-09-18 04:09
公司上市表现 - 健康160于2025年9月17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首日股价大涨137.34% 收盘价28.22港元 市值一度逼近百亿港元[1] - 全球发售约3364.55万股 募集资金约4亿港元 资金将用于医疗资源扩展、研发投入、产品服务丰富及战略并购[1] 业务模式定位 - 公司从"线上预约入口"升级为"连接患者、医疗机构与医生的O2O平台+院端SaaS组合"模式[3] - 平台连接超14400家医院(含公立医院)、9060家民营医疗机构、29000家基层医疗机构 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3] - 提供在线预约、导诊分诊、处方续方、线上问诊、院后随访、慢病管理等全环节服务[3] - 累计连接约90万名临床医生 其中约65万在平台有活跃行为[3] 用户与运营数据 - 注册用户约5520万 用户就诊路径为"线上预约—线下就诊—线上复诊/随访"[5] - 通过院端信息系统对接帮助医院将线下流程迁移至移动端 提升就诊峰值处置能力[3] - 医生侧提供线上门诊排班、远程复诊、随访工具等轻量SaaS能力[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约5.26亿元、6.29亿元和6.21亿元 2025年一季度约1亿元[7] - 近三年净亏损均在1亿元左右 2025年一季度亏损收窄至约1700万元[7] - 收入主要来自医药健康用品销售(占比超三分之二)和数字医疗解决方案[7] - 医药销售毛利率较低(2024年仅约1.4%) 数字医疗解决方案毛利率超过70%[7] 行业政策环境 - 互联网医疗政策强调合规线上服务与医疗质量支付安全并重[8] - DRG/DIP改革推动医院从"项目付费"转向"按病组付费/按人头付费"[8] - 公立医院信息化升级需求增加 计划将患者侧触点统一至院级App或小程序[9] 竞争格局差异化 - 相较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电商系平台 公司更强调院端连接与就诊流程数字化[10] - 区别于保险系平台的健康管理+保险闭环模式 公司专注就诊服务与院端流程改造[10][13] - 平台价值在于将碎片化就医事件变得可预期和高效 需兼顾患者体验与医院效率[12] 核心能力要求 - 医院侧需要提升重改造复制效率 包括系统适配、数据结构统一、医保结算对接等[15] - 医生侧需要提升线上执业经营效率 帮助医生完成随访复诊并沉淀患者资产[15]
京东健康联合多家三甲医院开展秋季健康关爱行动 线上线下协同守护大众健康
中金在线· 2025-09-18 02:59
活动概况 - 京东健康联合4家三甲医院及多个品牌于9月15日至16日启动秋季健康关爱行动 提供名医义诊 趣味科普 健康知识传播及免费药师咨询等服务[2] - 活动围绕秋季健康问题防治打造多元化服务场景 包括义诊专区 AI测肤 过敏评估及趣味互动环节[4][5] - 现场设置拍照打卡 健康留言墙及限时"买尿裤送百万医疗险"活动 帮助家庭降低育儿成本[7] 医疗服务升级 - 京东互联网医院提供"医-检-诊-药"全链条解决方案 强化专病门诊服务并打通过敏原检测 快速诊断 药品秒送及专业护理全流程[9] - 推出"过敏随心问"服务 精选皮肤专家提供30秒极速接诊 30分钟内不限次沟通 9.9元可享一年内6次免费问诊[10] - 开设美容门诊与小儿皮肤门诊 联合头部专家提供"问诊+全程管理"随访服务并打通三甲医院医疗资源[12] 战略布局 - 合作体现线上线下医疗服务融合实践 提升换季健康防治效率与覆盖面[12] - 持续拓展皮肤科药品供应链能力 扩充皮肤过敏 皮炎癣症等药品品类[12] - 基于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布局构建从疾病预防 诊疗到康复的全链条健康管理体系[12]
“黄狗猪头肉”,刘强东在炒一份什么“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3:06
公司战略布局 - 京东通过刘强东直播烹制"黄狗猪头肉"事件 吹响进军酒旅行业的冲锋号 业务从商品延伸至服务、线上延伸至线下、消费延伸至产业[3] - 公司以供应链核心能力为基础进行跨界扩张 涵盖健康、工业、科技及产发等领域 深化不同行业的供应链应用[3] - 京东与全球第二大酒店集团锦江酒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为6月18日宣布进军酒旅市场后首个头部酒店合作项目[5] 业务模式创新 - 京东外卖通过"七鲜小厨"模式进行供应链创新 投入10亿元现金招募1000道招牌菜合伙人 每道菜提供100万元保底分成[4] - 公司计划将"七鲜小厨"品牌植入酒店场景 对标亚朵新零售模式 销售枕头、香薰、床品等商品 延长供应链并提升利润[6] - 京东通过中央厨房和机器人操作推广预制冷冻菜 以供应链优势和"明厨亮灶"承诺重塑预制菜价值认知[8] 市场竞争策略 - 京东宣布酒旅业务不打价格战 通过供应链优化将行业平均60%毛利率压缩至20% 解决从业者、消费者及平台三方利益分配问题[9] - 公司计划未来三年在全国开设1万家七鲜小厨门店 以外卖和自提形式销售现炒菜品 目标以25元提供米其林大厨水准外卖[4][9]
京东健康联合多家三甲医院开展秋季健康关爱行动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7 12:40
核心观点 - 京东健康联合多家三甲医院及品牌商启动秋季健康关爱行动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提供换季健康解决方案 重点聚焦过敏防治和儿童健康服务[1][3][4] 合作机构 - 联合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等权威医疗机构[1][3] - 携手泽德曼 雀巢 丝塔芙 汤臣倍健等品牌商及京东体系内京东保 京东超市等业务单元[1] 服务形式 - 线下设置名医义诊专区提供个性化防治建议 结合AI测肤与过敏评估报告等科技手段[3] - 通过沙包互动区 跑酷体验区等趣味环节普及健康知识 投掷沙包可了解过敏诱因 跑酷答题能掌握防护技巧[3] - 提供免费药师咨询和儿童过敏防护专项指导[1][3] 服务升级 - 京东互联网医院推出"医-检-诊-药"全链条解决方案 打通过敏原检测 快速诊断 药品秒送 专业护理全流程[3] - 专门推出"过敏随心问"服务 开设美容门诊与小儿皮肤门诊 提供问诊加全程管理随访服务[4] - 打通三甲医院医疗资源 构建从疾病预防 诊疗到康复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4] 供应链建设 - 持续拓展皮肤科药品供应链能力 扩充皮肤过敏 皮炎癣症等药品品类[4] - 基于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布局 全面提升疾病管理水平[4]
小摩:上调对阿里健康收入及经调整盈利预测 目标价上调至6.5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17 08:31
股价表现与评级调整 - 阿里健康股价在2025财年业绩公布后累计上涨约27% 超越同业表现8个百分点 [1] - 摩根大通将目标价从5港元上调至6.5港元 维持中性评级 [1] - 新目标价相当于预测现财年市销率2.5倍 [1] 政策影响分析 - 股价上涨主要源于投资者对处方药在线零售销售政策更新的正面反应 [1] - 政策更新被认定为基本属于指引性质 与现有政策无实质差异 [1] - 政策影响更多体现在情绪层面而非实质性变化 [1] 业务协同效应 - 与淘宝快电商的协同效应成为现财年上半年关注重点 [1] - 协同效应具体体现在用户及订单量增长、潜在投资规模与形式 [1] - 需关注补贴正常化后的用户流失情况 [1] 财务预测调整 - 上调现财年及下财年收入预测各4% [1] - 收入预测调整反映与淘宝快电商在用户流量及整体总交易额的协同效应 [1] - 现财年及下财年经调整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上调3%及4% [1] - 盈利预测调整反映淘宝对快电商高补贴带来的市场推广节省 部分被业务协作投资抵销 [1]
摩根大通:上调阿里健康目标价至6.5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03:18
股价表现与政策影响 - 阿里健康股价自2025财年业绩公布后表现优于同业 主要归因于投资者对处方药在线零售销售政策更新的积极反应 尽管政策更新与现有政策差异不大 更多是情绪层面影响 [1] 协同效应与运营重点 - 与淘宝快电商的协同效应仍是当前财年上半年重点 关注用户和订单量增长 潜在投资规模与形式 以及补贴正常化后的用户流失情况 [1] 财务预测调整 - 基于与淘宝快电商在用户流量和总交易额的协同效应 摩根大通将当前财年及下一财年收入预测分别上调4% [1] - 考虑到淘宝对快电商的高补贴带来市场推广节省 将当前财年和下一财年经调整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上调3%和4% [1] 目标价与评级 - 摩根大通将阿里健康目标价从5港元上调至6.5港元 并维持中性评级 [1]
健康160(02656) - 最终发售价及配发结果公告
2025-09-16 14:31
发售信息 - 全球发售股份数目为33,645,500股,香港发售3,364,750股,国际发售30,280,750股[6][9] - 最终发售价为每股11.89港元[6] - 股份面值为每股0.000002美元,代号为2656[6] - 所得款项总额4亿港元,净额3.161亿港元[11] 认购情况 - 香港公开发售有效申请69,550,受理8,847,认购751.77倍[12] - 国际发售承配人128,认购1.92倍[13] 时间安排 - 上市日期预计2025年9月17日[9][37][39] - 稳定价格期间预计2025年10月12日届满[4] 股份分配 - 申万宏源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获配200,000股,占发售0.59%,占已发行0.06%[14] - 最大承配人获配700万股,占国际发售23.12%,占发售总数20.81%,上市后占已发行2.08%[22] - 前5承配人获配2540万股,占国际发售83.88%,占发售总数75.49%,上市后占已发行7.55%[22] 股东情况 - 罗控股有限公司持股102,912,905股,占30.59%,首六个月禁售至2026年3月16日,第二个六个月至2026年9月16日[15] - 首次公开发售前投资者持股150,803,135股,占44.82%[20] - 最大股东上市后持股1.1463957亿股,占34.07%[23] - 前5股东上市后持股2.1328247亿股,占63.39%[23] 其他要点 - 全球发售完成后166,972,685股由公众持有,占49.63%[38] - 股票预计2025年9月17日上午九时正开始在联交所买卖,每手250股[39] - 招股章程刊發日期为2025年9月9日[37]
九安医疗(002432) - 002432九安医疗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6
2025-09-16 14:28
估值模型与业务板块 - 公司采用PB*净金融资产+PE*经营板块每股净利润+互联网医疗板块估值的综合估值模型 [2] - 资产管理团队过去两年半实现6%-10%年化目标收益率 截至2025年半年末资产配置:固定收益类59.2% 公开市场权益26.2% 私募股权12.6% 对冲基金2.0% [3] - 2025年上半年iHealth系列产品收入超2024年同期 三联检产品推动毛利率增长 全渠道销售收入已超单检试剂盒 [4] - CGM产品中国市场空间达50余亿人民币 美国市场达60余亿美元 [4] - 家用电子医疗产品覆盖血压计、血糖仪等10余个品类 市场需求稳定 [4] 互联网医疗业务 - 糖尿病诊疗照护"O+O"模式覆盖全国50个城市424家医院 管理患者36.6万人 [5][6] - 已覆盖超40%主要三甲医院(全国约1000余家) [6] - 美国子公司覆盖74家诊所394名医生 管理患者2.1万人(主要集中加州) [6] - 发展目标:中国三年管理100万患者(单患者年价值1000元) 美国五年管理100万患者(单患者年价值1000美元) [6] - AI医疗项目"AIoT糖尿病家庭医助"已设立专门团队 照护师Copilot逐步上线 完整形态计划月底完成 [13][14] 股东回报与市值管理 - 2025-2027年现金分红(含回购)承诺不低于累计净利润30% [7][11] - 2021年以来执行5次回购 总金额28.79亿元 累计回购9492万股 [7][10] - 已注销2018万股 计划注销977万股 [7][10] - 2020年以来累计现金分红5次 总金额17.37亿元 [7][10] - 管理层及实控人近年未减持 通过期权及持股计划持续增持 [10] 人才与投资策略 - 采用"现金+股权"薪酬包模式 现金标准低于行业水平 [8] - 股权激励不挂钩股价指标(避免操纵风险及招募障碍) [8] - 创投项目部分进入IPO筹备阶段 单个标的持股占比小 [9] - 并购聚焦IVD/家用医疗器械/互联网医疗领域 要求标的与主业协同且价值观一致 [10] - 投资理财收益作为经常性损益(符合证监会2023年65号公告) [12]
港股收评:恒指微跌0.03%,光伏股、旅游股表现活跃,有色金属股回调
格隆汇· 2025-09-16 08:30
港股指数表现 - 恒生指数微跌0.03% 盘中最高触及26601.59点 [1] - 国企指数微涨0.02% [1]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56% [1] 科技股表现 - 美团上涨3% 网易上涨1.25% [1] - 百度、小米、腾讯股价飘红 [1] - 京东下跌1.29% 阿里巴巴、快手小幅下跌 [1] 光伏行业 - 光伏产业链多环节产品价格明显上涨 [1] - 福莱特玻璃股价上涨5% [1] 旅游及航空业 - 旅游及观光股集体上涨 香港中旅涨4.4% 携程集团涨4% [1] - 高盛指出国内机票价格或自9月起改善 [1] - 航空股齐涨 [1] 其他上涨板块 - 脑机接口概念股、体育用品股、汽车股、餐饮股、海运股纷纷上涨 [1] 下跌板块 - 互联网医疗股跌幅靠前 [1] - 内险股、中资券商股等大金融股多数表现低迷 [1] - 黄金、铜、铝等有色金属股集体回调 [1] - 重型基建股、建材水泥股等基建类板块齐跌 [1] 个股表现 - 药捷安康-B大跌逾53% 早盘一度飙涨近60% [1] - 禾赛-W首日上市大涨近10% 被称为"激光雷达全球领导者" [1]
谢方敏:以AI赋能互联网医疗行业,打开健康管理新思路
江南时报· 2025-09-16 05:44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健康已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公开信息显示,当前有近75%的中国人面临 亚健康困扰,这一数据直观反映出大众对健康管理的迫切需求。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患者数量持续增加,叠加居民健康 意识不断提升,医疗消费需求呈现大幅增长态势,进一步催生了庞大的医疗服务需求。 然而,从供给端来看,我国优质医生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难以匹配快速增长的医疗需求。 在此背景下,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手段,依托互联网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 能服务的互联网医疗应运而生。它打破了时空限制,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更广泛地辐射,在我国医疗领 域存在供需矛盾的当下,专业可靠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成为了满足大众需求的重要途径。 在以AI破局供需痛点的行业趋势下,不少企业开始探索技术与互联网医疗融合的新路径,方舟健客便 是其中的代表。方舟健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谢方敏作为中国互联网早期探索者,积累了丰富 的互联网运营经验。谢方敏曾表示,创新技术将必定成为未来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为此, 在他的带领下,方舟健客团队重视技术创新,深耕互联网慢病管理服务领域,助力行业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