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医生(01833)

搜索文档
中国信通院:平安好医生获业界首张“医疗健康数据安全管理能力”复评证书
新浪证券· 2025-09-29 07:32
公司认证与标准 - 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22日成功通过DSMC复评 获得业界首张医疗健康业务领域DSMC二次评估证书[1] - 公司早在2022年已获得该认证体系首评 此次率先完成复评是公司ESG可持续发展的践行里程碑[1] - 复评依据更新后的T/ISC0059—2024《数据安全管理能力评估规范》标准 新标准对管理制度完备性 技术工具有效性及流程执行规范性提出更高要求[3] 数据安全体系建设 - 公司已获得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ISO 27701隐私信息管理体系及ISO 27799医疗健康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认证覆盖100%业务范围[3] - 完成应用防御系统国产化替代 自研业务系统综合安全防御能力实现告警检测能力较原商业产品提升35%[3] - 通过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应急演练 国家级护网攻防演练及员工安全意识培训确保数据安全防护动态有效性[3] 战略框架与行业影响 - 公司以CARE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核心 包含系统性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 先进科技赋能 数据安全基石及普惠医疗与社会责任担当四大议题[4] - 中国信通院计划将《GB/T 41479-2022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数据处理安全要求》等最新国家标准融入DSMC评估体系[4] - 呼吁更多企业特别是数据处理前沿领域企业参与评估 将数据安全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中心和信任基石[5]
平安好医生赋能“家医团标”实践 ,上海基层卫生项目正式启动
新京报· 2025-09-27 07:53
会议背景与核心目标 - 会议聚焦家庭医生全国性团体标准试点推广 旨在通过标准化路径提升远程与互联网健康服务质量 为基层卫生模式创新奠定基础 [3] - 会议明确家庭医生服务是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核心抓手 需推动政府 医疗机构 企业等多方协同构建从疾病治疗到健康促进的基层健康管理新生态 [3] - 《基层卫生视角下家庭医生 居民健康社群与社区金融的融合实践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标志基层卫生建设从标准探索迈入落地攻坚阶段 [3] 平安集团参与方案 - 平安好医生作为家医团标参与起草的唯一企业代表 为平安集团超2.4亿个人金融客户提供医疗健康养老服务 [5] - 公司通过AI慢病管理能力与平安人寿社区金融队伍深度融合 为上海徐汇区康健街道和静安区彭浦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准赋能 发挥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生态资源协同优势 [5] - 平安人寿社区金融网格专员在上海 广州 济南等地与社卫中心配合 开展家医签约和社区健康教育活动 未来将推广至更多城市 [8] - 平安好医生通过7×24小时AI医生及自有家医团队补充社区卫生机构非工作时间服务能力 并通过名医数字分身等AI工具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有感度 [10] 创新服务模式成效 - 创新协同模式有效破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而不管的痛点 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树立可复制的上海样本 [5] - 在上海 深圳 济南等地的试点中 该创新服务模式使社区居民体重达标率提升至75% 验证技术+服务融合的有效性 [10] - 家医团标试点单位已在广州 深圳 济南 北京 杭州 成都等城市落地 高度契合国家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和家庭医生签约有感三年行动计划 [12] 未来发展规划 - 平安好医生将协同推动家医团标在全国100个城市规范应用 [12] - 公司将通过人才输送 技术支持 支付创新 服务落地的四送计划 持续帮助社区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12]
超额收益明显!泉果基金旗下泉果思源三年持有期混合C(018330)近一年回报达50.25%
新浪财经· 2025-09-25 06:53
基金表现 - 泉果思源三年持有期混合C近一年回报达50.25%,跑赢比较基准增长率31.30% [1] - 近两年收益率31.93%,优于业绩基准24.06% [2] - 基金总管理规模达20.92亿元 [1] 基金经理背景 - 基金经理刚登峰拥有16年证券从业经历,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硕士 [2] - 历任东方证券资管研究员、投资经理等职,现任泉果基金公募投资部基金经理 [2] - 自2023年6月2日起管理该基金,曾管理多只东方红系列混合型基金 [2] 投资策略与市场观点 - 基金通过基本面研究精选优质上市公司,严格控制风险实现长期稳健增值 [1] - 认为A股龙头公司存在估值折价,长期看有较大估值修复空间 [3] - 观察到居民存款达160万亿元高位,与优质公司估值折价存在资金打通潜力 [3] 同类产品表现 - 同系列产品泉果思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近一年收益达50.87% [3] - 两类产品均成立于2023年6月2日,由刚登峰管理 [3]
平均赔付率45%,你买的短期健康险真的赔到了吗?
经济观察报· 2025-09-24 02:30
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现状 - 2025年上半年行业综合赔付率中位数为42.12% 剔除极端值后平均值为45% [1][3] - 60%以上赔付率公司仅占19.1% 44家公司赔付率处于0%-40%区间 [6] - 赔付率负值公司包括爱心人寿(-958.4%)、瑞泰人寿等11家 超高赔付率公司包括华海财险、比亚迪财险等9家 [7] 头部保险公司表现差异 - 中国人寿、人保健康、太保产险等公司赔付率超50% 平安健康、众安保险(30.7%)、泰康在线(11.93%)低于40% [11] - 头部公司医疗险保费超100亿元 但线上获客成本高企挤压赔付空间 [9][13] - 业务结构影响赔付率 百万医疗险与补充医疗险存在显著差异 [14] 行业合理赔付率标准 - 保险从业者认为50%-70%为理想区间 当前水平低20个百分点 [4][17] - 基本医保保障力度为商业健康险6.8倍 2023年商业健康险赔付金额3600亿元 [15] - 三级医院次均住院费用12031.3元(2024年1-11月) 同比下降6.6% [16] 赔付率偏低成因分析 - 万元免赔额设计导致实际赔付门槛高 案例显示5000元自付费用无法获赔 [2] - 新保业务占比高拉低赔付率 互联网渠道客户留存率低影响短期赔付表现 [13] - 线上流量费用与渠道成本压缩赔付空间 数字营销获客成本高昂 [13] 行业改进方向与探索 - 上海试点医保个人账户购买团体健康险 推动医保商保同步结算 [20] - 扩大保障范围至亚健康群体 增加创新药械覆盖 [18] - 通过数字化运营与流程优化提升服务效率 非单纯依赖健康管理干预 [19]
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共享清朗网络空间中国平安助力深圳网络安全宣传周,专业健康服务筑牢民生安全防线
新浪财经· 2025-09-19 12:05
活动概况 - 2025年深圳市网络安全宣传周"法治日"活动暨常态化警营开放日网络安全专场活动于9月18日举行 [1] - 活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 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和"相约我和你 警民零距离"双主题开展 [1]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定位为全球领先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集团 [1] - 公司拥有超2.4亿个人客户 [1] - 平安好医生是平安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的旗舰 [1] 网络安全实践 - 公司全力保护客户信息安全与财产安全 [1] - 平安好医生在平安集团支持下积极参与网络安全建设 [1] - 公司建立端到端全场景数字化赋能体系 [1] 活动具体参与 - 平安好医生组建专业服务志愿者团队为网络安全宣传活动提供应急救援支持 [1] - 团队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健康状况提供保障 [1] - 结合网络安全主题开展健康科普活动 [1] 科技与社会责任 - 公司坚守"金融为民"初心并践行社会责任 [1] - 以科技实践为载体开展志愿者服务及教育公益项目 [1] - 平安好医生坚持普惠医疗和社会责任 注重数据安全基石建设 [1] 未来发展 - 平安好医生将持续发挥技术与资源优势参与社会公益与安全保障项目 [1] - 以专业医疗健康服务守护市民安全 [1] - 助力健康中国与网络强国建设 [1]
去年全国互联网医院达3756所、诊疗1.3亿人次 AI医疗服务已有上市公司盈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09:20
互联网医院发展现状 - 截至去年底全国互联网医院数量达3756所 去年诊疗人次高达1.3亿 [1][4] - 头部互联网医疗平台今年上半年宣布盈利 行业进入扭亏为盈阶段 [1][6] 用户结构与需求特征 - 复诊患者特别是慢病患者成为互联网医疗主要用户群体 [1][6] -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等慢病管理需求突出 国内发病率高但及时诊断病例有限 [6] 技术赋能与效率提升 - AI助理技术在互联网医院平台应用 已辅助完成近40万次问诊 [3] - AI技术将医生服务效率提高33% 累计为医生节省6万小时工作时间 [3] - 大模型优化线上问诊流程 实现问诊前患者资料预处理与智能建议生成 [2][3] 医疗资源分布与就医模式变革 - 全国百强医疗机构绝大多数分布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北上广三地占据A++++等级医院12家 [2] - 互联网医院打破时空限制 使东北/西北等地区患者无需长途奔波即可获得北上广优质医疗资源 [1][3] - 线上平台提供药品配送服务 解决医院紧缺药物供应问题 [3] 医生参与度与接诊模式 - 具有30多年临床经验的专家在互联网医院平台接诊近4000名患者 [3] - 医生通过文字/电话/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线上交流 平均接诊等待时间从5小时大幅缩短 [2][3] - 超过50%的医生每日工作时间达8-10小时 AI技术有效为医生减负 [2][3] 行业盈利模式与用户黏性 - 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方舟健客等企业实现盈利 其中方舟健客上半年净利润达1250万元 [6] - 行业通过问诊服务和药物销售双渠道提高用户黏性 加强慢病患者全周期疾病管理 [6]
平安好医生(01833.HK):9月18日南向资金减持132.2万股
搜狐财经· 2025-09-18 19:35
南向资金持仓变动 - 9月18日南向资金减持平安好医生132.2万股,占当日持股比例下降0.29% [1][2] - 近5个交易日中有4天遭减持,累计净减持343.49万股,其中9月16日单日减持175.48万股为周期内最高 [1][2] - 近20个交易日中有11天获增持,累计净增持2227.25万股,显示中长期资金波动中存在流入倾向 [1] 股权结构与业务概况 - 南向资金当前持有4.55亿股,占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比例达21.06%,为重要机构股东 [1] - 公司通过医疗服务分部(在线咨询、药品销售)和健康服务分部(体检、养老等标准化服务包)开展业务 [2]
中国平安搬离传闻:纯属无中生有,上海仍是第二总部
第一财经· 2025-09-17 15:03
公司治理调整 - 平安人寿总公司部分上海员工回迁深圳办公 因监管要求注册地与办公地一致[1] - 调整涉及注册总部位于深圳的集团下属公司 注册地位于上海的子公司均保持不变[1] - 此次变动为合规性治理架构调整 非公司撤离上海[1][2] 上海战略定位 - 上海作为集团第二总部定位从未改变 承担资产管理中心 后援科技服务中心及医疗养老旗舰职能[2][3] - 在沪设立第二总部已逾20年 2005年获原保监会批准设立[4] - 目前集团在沪注册公司25家 其中19家为专业子公司[5] 上海业务规模 - 平安资管总部设于上海 管理资产规模超5.8万亿元[2] - 平安金服总部位于上海张江 全年服务客户超6.7亿次 规模亚洲之最[3] - 平安养老险服务团体客户2.8万家 个人客户717万 管理资产净值超8500亿元[5] 上海贡献数据 - 过去10年累计在沪提供就业岗位77万个 服务客户707万 累计纳税1046亿元[5] - 2024年单年纳税98亿元 近五年累计纳税554亿元[5] - 平安租赁位列国内租赁行业前三 陆金所为领先小微金融服务平台[5] 战略布局动因 - 选择上海因政策优势 市场空间和人才土壤共同作用[6] - 借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自贸区开放等制度创新平台完成多类持牌机构落地[6] - 上海科技金融人才集聚使公司率先建立全国性后援中心并演进为全球共享职能[6][7]
参与共建体重管理中心团标,平安好医生助力数智化慢病管理
南方都市报· 2025-09-15 10:53
行业背景与政策动态 - 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4.3%和16.4% [3] - 中国体重管理行业市场规模突破2200亿元并以每年18%增速持续扩张 [6] - 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 [2] 技术创新与模式验证 - 公司采用"AI+远程"双平台管理模式 以平安金管家App和企业微信适配不同用户需求 [4] - AI餐食点评效果媲美人工 可显著降低服务成本并提升用户餐食打卡积极性 [4] - 基于超1.3万用户真实脱敏数据 通过21天训练营和3-6个月长效监测验证数智化体重管理实效性 [3] 运营成果与用户反馈 - 21天训练营期间用户平均减重超1.5kg 超重/肥胖人群占比下降8% [4] - 六成用户实现减重目标 结营后3-6个月长期随访证实良好维持效果 [4] - 超八成用户以"减重塑形"为核心诉求 餐食点评、健管师响应和社群支持成为最受欢迎服务 [4] 标准化建设与行业影响 - 公司作为唯一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参与全国"体重管理中心建设规范"团体标准启动建设 [2] - 团体标准将涵盖体重评估、干预实施和长期随访全周期流程 并纳入数智化工具应用规范 [6] - 标准将借鉴公司在AI餐食识别、数字化随访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为行业提供规范框架 [6] 战略布局与生态合作 - 公司与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联合发布《数字化体重管理研究报告》 系"体重管理年"后首部体重管理蓝皮书 [2][5] - 依托"数据+模型+场景"闭环优势推出"7+N+1"医疗AI产品体系 包括AI家庭医生、AI健管师等技术应用 [7] - 此次合作标志双方在数智化慢病管理领域迈向体系化、生态化共建新阶段 [5]
共建“体重管理中心建设规范”权威标准 平安好医生助力数智化慢病管理
证券日报网· 2025-09-15 10:48
行业背景与政策推动 - 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34.3%和16.4% [3] - 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 [1] - 体重管理市场规模突破2200亿元人民币并以每年18%增速持续扩张 [7] 技术创新与模式验证 - 公司采用"AI+远程"双平台管理模式 以平安金管家App和企业微信适配短期冲刺与长期维持需求 [5] - AI餐食点评效果媲美人工 显著降低服务成本并提升用户打卡积极性 [5] - 基于超1.3万用户脱敏数据 通过21天训练营和3-6个月长效监测验证数智化管理实效性 [3] 运营成效与用户反馈 - 21天训练营期间用户平均减重超1.5kg 超重/肥胖人群占比下降8% [5] - 六成用户实现减重目标 结营后3-6个月维持效果获验证 [5] - 超八成用户以"减重塑形"为核心诉求 餐食点评与社群支持成为最受欢迎服务 [5] 行业标准化建设 - 公司参与中华预防医学会牵头的"体重管理中心建设规范"团体标准编撰 [1][7] - 标准涵盖体重评估、干预实施和长期随访全周期流程 纳入数智化工具应用规范 [7] - 标准将借鉴公司AI餐食识别和数字化随访等先进经验 为行业提供规范框架 [7][9] 战略合作与生态构建 - 公司与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联合发布行业首部体重管理蓝皮书 [1][6] - 此次合作标志双方在数智化慢病管理领域迈向体系化、生态化共建新阶段 [6] - 公司依托"7+N+1"医疗AI产品体系 包括AI家庭医生、AI健管师等技术应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