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互联网
icon
搜索文档
阿里巴巴获得巨额资金买入,能给普通人投资带来什么启示?
搜狐财经· 2025-09-29 00:45
港股资金流向变化 - 港股通南向资金对科技巨头大比例买入 阿里巴巴港股通成交总额达822亿港元 位列十大活跃个股第一 南向资金净买入166亿港元 占沪深港股通合计成交37% 创港股通开通以来新高 [1] - 除阿里巴巴外 腾讯和中芯国际分别获得南向资金净买入44亿港元和23亿港元 显示港股市场呈现科技龙头化趋势 [4] 阿里巴巴股价表现与战略转型 - 阿里巴巴股价过去一周上涨近5% 年内涨幅已翻倍 [1] - 公司在2025云栖大会宣布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算力建设 并与英伟达开展AI合作 包括合成处理和模型训练等领域 公司战略定位从电商转向人工智能 [1] 港股科技板块投资逻辑 - 港股市场出现明显的龙头集中化趋势 资金向阿里巴巴 腾讯 中芯国际等头部科技企业集中 该趋势预计将持续 [4] - 投资策略应从单纯看好恒生科技指数转向重点配置行业龙头的ETF或场外投资产品 以捕捉人工智能发展红利 [4] 恒生科技指数投资价值 - 恒生科技指数当前PE为23.7倍 较2021年估值高点70.7倍存在较大差距 指数历史估值分位数为36% 低于上证指数的68% 与沪深300持平 但低于创业板和科创板 [5] - 研究报告显示若指数估值修复至历史均值 恒生科技指数可能有15%-30%的上涨空间 [5] - 指数目前呈现技术性滞涨 若出现短期调整后投资价值将显著提升 [4][5]
“2025第十五届上市公司口碑榜”提名公司同比增加两成,舆情数据筛选今日启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00:15
提名活动概况 - 2025第十五届上市公司口碑榜公众提名于9月28日结束 提名公司数量同比增加20% 创历史新高[1] - 活动覆盖A股沪深京三大交易所及港股市场优秀企业 凸显"中国资产"投资主线[1] - 提名活动较2024年提前一个月启动 以致敬2024年9月24日启动的科技驱动结构性牛市一周年[4] 提名企业市值特征 - 公众提名热度TOP100公司总市值达27.99万亿元[2] - 其中8家公司市值超1万亿元 包括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小米集团-W等港股科技股 以及贵州茅台、中国移动、中国石油等行业巨头[2] - 工业富联于9月首次突破万亿元市值 跻身A股总市值前十 成为AI服务器领域代表企业[2] 行业板块分布 - 消费电子、通信设备、半导体、互联网电商、计算机设备等板块提名热度持续领先[3] - 热度TOP100企业中半导体公司占12席 包括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兆易创新和芯原股份等龙头企业[3] - 科技板块市值占A股总市值超过25% 已显著高于银行、非银金融和房地产行业市值总和[3] 企业竞争格局 - 提名热度TOP100入围门槛升至20000分 企业间分差极小竞争激烈[3] - 京东集团-SW、中兴通讯、小米集团-W、汇川技术、立讯精密位列公众提名总榜单前五 热度指数均接近25000分[3] - 工业富联和中际旭创虽曾居前五 但最终排名略有下降 汇川技术排名持续上升[3] 筛选机制 - 活动于9月29日启动舆情数据筛选阶段 为期三周至10月19日结束[4][6] - 筛选机制剔除2023年9月以来受监管部门公开处罚或出现重大负面新闻的上市公司[5] - 2025年A股和港股已有数十家公司因财务造假、重大违法等原因退市 包括人人乐于7月被深交所终止上市 ST复华等4家公司因财务指标虚假记载于9月被实施ST[5] 活动主题导向 - 活动主题"智创未来 价值领航"与资本市场含"科"量上升趋势形成共振[4] - 热度居前企业均通过科技创新赋予成长新动能 与科技驱动结构性牛市相呼应[4] - 评选注重"高成长、高质量"双优标准 而非单纯人气榜单 要求零违规零差评[5]
博时基金王萌:优质资产集聚 港股市场投资机会丰富
上海证券报· 2025-09-28 23:52
第一,从硬件端来看,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需要强大算力支撑,拉动高端AI服务器、GPU需求, 港股全球领先的AI基础设施上市公司或是直接受益者。 第二,从软件端看,AI核心是大模型,拥有强大研发能力与数据壁垒的互联网巨头竞相研发大模 型,兼具"算力提供者"与"模型开发者"双重角色,在AI浪潮中占据重要地位。 第三,从应用端看,AI赋能现有业务、催生新商业模式,如互联网平台用AI优化广告投放、降低 运营成本,智能电动车领域依托AI算法提升智能驾驶竞争力,医疗健康领域用AI加快药企研发进程、 提供AI健康管理服务等,应用场景广阔。 从今年以来的港股市场表现看,科技板块十分抢眼,在王萌看来,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驱动因素: 近日,博时基金经理王萌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的大趋势有望长 期延续,但流入强度和节奏会因市场环境变化有所波动。南向资金中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具备深入研究背 景,参与港股交易与定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有望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药等板块的活力。 今年以来,众多A股公司赴港上市,王萌认为,A股优质企业赴港上市提升了港股上市公司的多样 性,吸引国际长线资金关注,也增强了内地投资者配置 ...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9月29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28 23:35
南向资金净流入排名 - 腾讯控股净流入26.42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一 净流入比22.29% 收盘价648.5港元上涨2.05% [1][2] - 山高控股净流入8.89亿港元位列第二 净流入比15.17% 收盘价5.01港元下跌6% [1][2] - 中芯国际净流入6.84亿港元位列第三 净流入比6% 收盘价76.75港元上涨5.72% [1][2] - 中国移动净流入5.11亿港元位列第四 净流入比36.93% 收盘价85.7港元上涨0.65% [2] - 中国海洋石油净流入1.98亿港元位列第五 净流入比21.21% 收盘价19.07港元上涨0.85% [2] 南向资金净流出排名 - 香港交易所净流出3.51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一 净流出比15.57% 收盘价438.2港元上涨0.18% [1][2] - 中兴通讯净流出2.99亿港元位列第二 净流出比19.48% 收盘价33.78港元下跌0.18% [1][2] - 中国生物制药净流出2.1亿港元位列第三 净流出比20.25% 收盘价8港元下跌1.72% [1][2] - 中国电信净流出1.98亿港元位列第四 净流出比35.91% 收盘价5.36港元下跌0.74% [2][3] - 中国联通净流出1.07亿港元位列第五 净流出比41.9% 收盘价9.11港元下跌0.55% [2][3] 净流入比排名 - 伟禄集团净流入比68.77%位列市场第一 净流入2171.94万港元 收盘价12.33港元下跌0.4% [1][2] - 江苏宁沪高速公路净流入比62.76%位列第二 净流入5745.58万港元 收盘价9.43港元上涨1.73% [1][2] - 中国国航净流入比54.19%位列第三 净流入7787.9万港元 收盘价5.53港元上涨1.47% [1][2][3] - 中国移动净流入比36.93%位列第七 净流入5.11亿港元 收盘价85.7港元上涨0.65% [2][3] 净流出比排名 - 广深铁路股份净流出比50.24%位列市场第一 净流出635.86万港元 收盘价2.55港元持平 [1][3] - 中国联通净流出比41.9%位列第二 净流出1.07亿港元 收盘价9.11港元下跌0.55% [1][3] - 中国电信净流出比35.91%位列第三 净流出1.98亿港元 收盘价5.36港元下跌0.74% [1][3] - 电能实业净流出比28.52%位列第八 净流出4855.33万港元 收盘价50.5港元下跌0.1% [2][3]
微信上线新功能!
券商中国· 2025-09-28 23:27
微信新功能发布 - 微信推出聊天框实况照片功能 支持发送包含动态画面和声音的照片 需更新至IOS 8.0.61及以上版本 [1][2][6] - 微信新增左滑删除对话后5秒内可撤销删除的功能 防止误操作 需更新至IOS 8.0.61及以上版本 [3][4][5] - 新功能获得网友积极反馈 被认为及时且适合国庆假期使用 [7]
消费行业“含科量”扩围 部分消费基金曲线“救基”
证券时报网· 2025-09-28 22:58
(原标题:消费行业"含科量"扩围 部分消费基金曲线"救基") 证券时报记者 安仲文 为了顶住基金净值下滑的压力,消费主题基金在扩大和更新消费行业定义范围后,业绩开始变得不同。 近期,公募抱团重仓的消费股走势低迷、调整压力颇大,但不少主动权益消费基金乃至被动投资的消费ETF却走出不俗的净值曲线,其背后逻辑 正是基金合同对消费指数的定义范围更新,部分消费ETF所跟踪的指数权重几乎清一色为科技股,一些消费基金则将军工股、半导体、创新药列 入消费行业,使得消费主题基金从投资范围上高度接近科技基金,也反映出科技正成为市场的硬核逻辑与共识。 消费指数挂钩科技 今年8月11日,北京一公募推出的港股消费ETF正式成立,截至9月28日,该产品在运作约50天的时间内仍有1.3%的亏损。与此同时,另一只港股 通消费ETF期间的收益率却达到7.3%。两只港股消费ETF在同一时间内出现近9个百分点的业绩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基金经理以及指数如何认定消费。"北京一位公募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消费的定义是相关基金产品发生业绩差异的核心 原因,今年以来市场的主线逻辑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硬核科技,若将科技股涵盖在消费赛道定义,这会提高消 ...
海外中国股票ETF规模攀升 知名机构力挺中国资产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2:14
"中国资产估值非常有吸引力。"有"华尔街抄底王"之称的大卫·泰珀(David Tepper)近日公开表示。多 位外资机构人士也在近日发声:"中国企业在多个新兴和尖端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竞争力持续上升。虽 然短线市场快速上涨,部分板块有调整可能,但仍可用长线思维布局中国科技资产。" 近日,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科技股接连获得华尔街知名基金经理的看好,有迹象表明,海外资金对 中国股票的投资热情持续升温。富途统计,截至9月26日,5只较大的海外上市中国股票ETF总规模较8 月底增长接近10%,尤其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备受外资青睐,如中国科技ETF-Invesco的最新规模较8月底 大幅增长约58%。 知名投资者出手阿里巴巴 华尔街知名基金经理"木头姐"凯茜·伍德(Cathie Wood)管理的方舟投资(Ark Investment)近期买入阿 里巴巴。方舟投资发布的每日交易报告显示,9月22日,公司旗下的方舟金融科技创新ETF和方舟下一 代互联网ETF一共买入99090股阿里巴巴ADR(美国存托凭证),总价值超过1600万美元。 另外在近期,方舟投资旗下方舟自主技术和机器人ETF买入了21245股百度,价值约290万美元 ...
知名机构力挺中国资产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0:46
□本报记者 王雪青 对中国科技板块信心十足 押注中国科技股的华尔街投资者不止"木头姐",大卫·泰珀近期也公开表示看好中国人工智能(AI)行 业以及相关公司。去年9月,大卫·泰珀曾表示"建议买入一切中国资产"。 近日,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科技股接连获得华尔街知名基金经理的看好,有迹象表明,海外资金对 中国股票的投资热情持续升温。富途统计,截至9月26日,5只较大的海外上市中国股票ETF总规模较8 月底增长接近10%,尤其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备受外资青睐,如中国科技ETF-Invesco的最新规模较8月底 大幅增长约58%。 "中国资产估值非常有吸引力。"有"华尔街抄底王"之称的大卫·泰珀(David Tepper)近日公开表示。多 位外资机构人士也在近日发声:"中国企业在多个新兴和尖端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竞争力持续上升。虽 然短线市场快速上涨,部分板块有调整可能,但仍可用长线思维布局中国科技资产。" 知名投资者出手阿里巴巴 华尔街知名基金经理"木头姐"凯茜·伍德(Cathie Wood)管理的方舟投资(Ark Investment)近期买入阿 里巴巴。方舟投资发布的每日交易报告显示,9月22日,公司旗下的方舟金融科 ...
公募挖掘优势风格“扩散”机会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0:46
□本报记者 王鹤静 自9月美联储降息落地以来,A股市场科技成长风格持续走强。截至9月26日,多只半导体设备相关主题 ETF表现不俗。业内机构分析,人工智能(AI)产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成长风格带动的结构性行情仍 未结束。不过,叠加十一假期的"节前效应",如果没有较多的利好催化,近期市场或以震荡为主。 在科技板块估值进入高位的同时,板块内部的轮动也在提速。业内机构提示,此前市场极致的结构分化 和过于集中的共识需要消化和整固。在当下由增量资金和部分行业景气度驱动的行情中,轮动并非简单 基于估值、追求赔率的"高切低",决定板块胜率的主要因素是景气度的确定性,而非位置高低,所以更 要立足景气度逻辑与产业趋势,挖掘优势风格及主线机会的"扩散"。 A股成长风格行情仍未结束 自9月18日美联储降息落地以来,A股市场延续此前的科技成长风格,截至9月26日,科创50指数区间涨 幅超过5%。 短期来看,富国基金认为,美联储重启降息给予了流动性叙事更多底气,目前国内经济数据仍在回暖, 叠加十一假期的"节前效应",如果没有较多的利好措施进一步出台,近期市场或以震荡波动为主。 富国基金提示,可关注以下板块的机会:一是科技板块仍是行情核 ...
博时基金王萌:优质资产集聚,港股市场投资机会丰富
上海证券报· 2025-09-28 15:12
近日,博时基金经理王萌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的大趋势有望长期延 续,但流入强度和节奏会因市场环境变化有所波动。南向资金中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具备深入研究背景, 参与港股交易与定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有望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药等板块的活力。 博时基金王萌:优质资产集聚,港股市场投资机会丰富 ◎记者 赵明超 第一,从硬件端来看,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需要强大算力支撑,拉动高端AI服务器、GPU需求,港股 全球领先的AI基础设施上市公司或是直接受益者。 第二,从软件端看,AI核心是大模型,拥有强大研发能力与数据壁垒的互联网巨头竞相研发大模型, 兼具"算力提供者"与"模型开发者"双重角色,在AI浪潮中占据重要地位。 第三,从应用端看,AI赋能现有业务、催生新商业模式,如互联网平台用AI优化广告投放、降低运营 成本,智能电动车领域依托AI算法提升智能驾驶竞争力,医疗健康领域用AI加快药企研发进程、提供 AI健康管理服务等,应用场景广阔。 除科技板块外,今年以来港股创新药板块也强势上涨。王萌表示,港股创新药板块大涨主要有三大驱动 因素:一是需求端,人口老龄化使老年慢性病医疗支出增加,且疾病图谱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