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互联网
icon
搜索文档
新迅达:9月26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10:49
公司治理 - 公司于2025年9月26日召开第五届第三十一次董事会会议 审议关于变更经营范围暨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 [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构成中互联网行业占比91.79% 租赁业务占比7.12% 新能源行业占比1.09% [1] 市值信息 - 公司当前市值为26亿元人民币 [1]
最新出炉!9月26日港股通净流入105.41亿港元,其中24.121亿港元都买了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10:41
每经AI快讯,9月26日,恒生指数下跌1.35%。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105.41亿港元。 | 代码 | 简称 | 收盘价 (港元) | 涨跌幅 (%) | 净买入金额 (亿港元) | | | --- | --- | --- | --- | --- | --- | | 9988.HK | 阿里巴巴-W | 166.5 | -3.20 | 24.12 | . | | aeeo.HK | 地平线机器人-W | 9.7 | -8.49 | 8.63 | . . | | 0700.HK | 腾讯控股 | 644.0 | -0.92 | 7.93 | . | | 1810.HK | 小米集团-W | 54.65 | -8.07 | 6.05 | . | | 2228.HK | 晶泰控股 | 12.16 | -1.78 | 1.91 | | | 0412.HK | 山高控股 | 4.57 | -4.59 | 1.30 | . | | 2015.HK | 理想汽车-W | 100.1 | -1.86 | 1.14 | . | | 9880.HK | 优必选 | 133.7 | -5.04 | -0.10 | . | | 09 ...
腾讯控股9月26日斥资5.503亿港元回购85万股股票
新浪财经· 2025-09-26 10:33
公司股票回购 - 腾讯于9月26日斥资5.503亿港元回购85万股股票 [1]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买入105.41亿 北水无惧巨额配售 全天抢筹地平线机器人(09660)超8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10:07
北向资金整体流向 - 9月26日港股市场北水成交净买入105.41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73.66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31.74亿港元 [1] 个股资金净买入情况 - 阿里巴巴-W(09988)获净买入24.12亿港元,月初至今北水累计净买入额超685亿港元 [4] -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获净买入8.63亿港元 [5] - 腾讯控股(00700)获净买入7.92亿港元 [5] - 小米集团-W(01810)获净买入6.05亿港元 [5] - 晶泰控股(02228)获净买入1.9亿港元 [6] - 山高控股(00412)获净买入1.3亿港元 [6] - 理想汽车-W(02015)获净买入1.14亿港元 [6] 个股资金净卖出情况 - 中芯国际(00981)遭净卖出1.45亿港元 [6] - 华虹半导体(01347)遭净卖出2.12亿港元 [6] - 小鹏汽车-W(09868)遭净卖出2.91亿港元 [6] 个股交易数据明细 - 阿里巴巴-W单日买入额57.20亿港元,卖出额53.42亿港元,买卖总额110.62亿港元 [2] - 小米集团单日买入额48.75亿港元,卖出额26.01亿港元,买卖总额74.76亿港元 [2] - 中芯国际单日买入额28.58亿港元,卖出额27.40亿港元,买卖总额55.98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单日买入额20.76亿港元,卖出额10.32亿港元,买卖总额31.08亿港元 [2] - 地平线机器人单日买入额11.37亿港元,卖出额7.05亿港元,买卖总额18.42亿港元 [2] 行业与公司动态 - 阿里巴巴3800亿元资本支出计划被小摩视为需求指标,阿里云被视为数字化营运及生成式AI最大受益者之一 [4] - 地平线机器人以先旧后新方式配售6.39亿股,每股作价9.99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63.39亿港元用于扩大海外市场业务及中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5] - 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以"智·向远大"为主题,围绕智能化和国际化两大增长引擎全面开放AI [5] - 小米新品发布会后股价重挫逾8%,野村指出缺乏芯片及电动车计划更新,大摩认为新产品可能加速高端市场份额增长 [5] - 晶泰控股被广发证券定位为AI驱动药物研发第三方服务商,商业模式具可持续性且潜在市场空间大 [6] - 美国政府计划要求芯片企业本土产量与进口量保持1:1比例,长期不达标将缴纳关税 [6]
哔哩哔哩2025年中期业绩:经调整净利润超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游戏与广告业务双轮驱动业绩增长
新浪证券· 2025-09-26 09:5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3.41亿元 同比增长21.62% 归母净利润2.1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连续四个季度保持盈利[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2.91亿元 同比增长37.82%[1] 财务业绩 - 净营业额143.4亿元 较去年同期117.9亿元增长21.6%[2] - 毛利润52.1亿元 同比增长51.7% 毛利率连续十二个季度环比提升 第二季度达36.5%[3] - 净利润2.08亿元 去年同期净亏损13.7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9.23亿元[3] - 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资总额222.9亿元[11] - 第二季度实现19.9亿元正向运营现金流[11] 游戏业务 - 移动游戏收入33.4亿元 同比增长68.0%[4] - 主要受益于《三国:谋定天下》表现 该游戏2024年6月上线 2025年6月周年庆版本创年内日活新高[4] - 计划2025年底推出繁体中文版 2026年推进日韩等海外发行[4] 广告业务 - 广告收入44.5亿元 同比增长20.0% 效果广告收入增长超30%[5] - 第二季度广告收入24.5亿元 同比增长20% 前五大贡献行业为游戏、数码家电、电商、网服、汽车[5] - 618大促期间整体GMV同比增长33% 带货GMV超1000万UP主数量增长超60%[5] - 小家电及数码类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超70%[6] 用户生态 - 日均活跃用户1.08亿 同比增长6% 月均活跃用户3.652亿 同比增长8%[7] - 每位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106分钟 同比增长4分钟[7] - 月均付费用户3180万 同比增长10%[7] - 2024年超1600万人年登录超360天 每月全勤登录用户2600万人[7] - 用户平均年龄26岁 新用户平均年龄22岁[7] 增值服务与IP业务 - 增值服务收入56.4亿元 同比增长10.8%[8] - 大会员数量达2370万 其中超80%为年度订阅或自动续费用户[8] - IP衍生品及其他业务第二季度收入4.4亿元 同比下降15%[9] - 上半年约200万UP主通过广告、直播、充电等渠道获得收入[9] - 通过花火商单和带货业务获得收入UP主人数同比分别增长19%和49%[9] 线下活动 - BiliBili World吸引超40万人次参与 70%观众来自上海以外地区[10] - 海外护照购票比例达11% 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参与[10] 资本运作 - 完成发行6.9亿美元2030年到期可换股优先债券 募集资金净额约6.78亿美元[11] - 回购558.8万股Z类普通股 总金额1亿美元 已完成注销[11]
每经热评 | 小米最需要改变的,或许是“雷军”这个符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09:21
雷军个人IP与小米品牌战略 - 雷军年度演讲通过讲述与凡客陈年等个人故事 将造芯造车手机高端化三大战略转化为工程师奋斗叙事 强化个人IP与品牌绑定[1] - 雷军在各大社交平台拥有数千万粉丝 发布会观看量常超1亿人次 为小米节省巨额广告费用[2] - 雷军个人营销模式在品牌初创期所向披靡 但随业务复杂化显现局限性[2] 个人IP绑定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 2025年小米SU7严重车祸事件中 公众直接要求雷军本人表态而非企业回应 雷军称该月为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时期[3] - 产品宣传出现169元车规级纸巾盒等争议 公司开除员工王腾时舆论首先联想其与雷军关系[3] - 9月26日小米集团股价收盘大跌8.07% 部分网友对雷军故事出现审美疲劳[4] 企业转型与品牌战略调整方向 - 小米正从互联网公司向硬核科技企业转型 需实现从个人魅力到系统能力的过渡[3] - 可参考苹果从乔布斯到产品魅力的转型 或华为轮值CEO制度培养多元化高管代表[4] - 需构建不依赖个人的品牌应急管理系统 打造多元化发言人矩阵 让技术产品消费者更多发声[4] 战略进化路径 - 企业家IP与品牌松绑是从个人英雄主义到系统能力的进化 保障雷军淡出后品牌持续传承[5] - 最终目标使小米从"雷军的小米"转变为"科技的小米" 实现"伟大公司赢得人心"的愿景[5]
小米集团股价大跳水,雷军刷屏
证券时报· 2025-09-26 09:19
小米集团股价表现及产品发布 - 9月26日小米集团股价大幅下跌8.07%至54.65港元/股 全天成交金额达233.5亿港元[2] - 股价下跌主要因市场短线资金兑现发布会预期 进行获利了结[1][2] - 公司发布小米17系列手机 起售价4499元至5999元 并推出小米汽车定制服务及家电新品[2] 小米集团战略及管理层表态 - 董事长雷军宣布自研手机SoC将坚持至少10年 投入至少500亿元[2] - 雷军回应小米汽车成为"全网被黑最惨车企" 支持六部委打击黑水军行动[2] - 公司过去五年经历艰难转身 在内外压力下重新思考发展方向[2] 机构对小米集团评级展望 - 摩根士丹利维持"增持"评级 目标价62港元 认为小米17系列销售可能超预期[3] - 新产品配备创新后置屏幕设计 可能加速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增长[3] 港股科技板块整体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大跌2.89% 恒生指数下跌1.35%[4] - 多家科技股显著下跌:地平线机器人和金山云跌超8% 金山软件跌超7% 中芯国际跌超5%[4] - 阿里巴巴、京东、快手、哔哩哔哩等跌幅均超3%[4] 港股市场流动性及估值展望 - 流动性宽松周期已行至中段 后续1-2年整体保持宽松环境[4] - 港股估值经历三年熊市后处于低位 当前修复至中上分位[4] - 外资持续上调港股市场及中国资产评级 宏观流动性缓解有利于估值回升[4] 中国科技行业盈利表现 - MSCI中国指数成分公司2025年二季度盈利同比增长3% 营收保持平稳[5] - 非银行金融、科技和医疗保健行业营收盈利表现最为出色[5] - 科技公司实现强劲盈利增长 管理层评论在所有行业中最为乐观[5] 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观点 - 瑞银维持对中国股票"增持"评级 认为中国股市有进一步增长空间[1][5] - 家庭储蓄流入市场可能推动创新领域估值重估 如机器人技术[5] - 预计亚洲货币未来12个月兑美元平均升值4%[5]
星展银行:将百度ADR评级上调至“买入”
格隆汇APP· 2025-09-26 09:08
格隆汇9月26日|星展银行将百度ADR评级从"持有"上调至"买入"。 ...
港股收盘 | 恒指收跌1.35% 特朗普关税施压医药股 小米集团-W发布会后跌8%
智通财经· 2025-09-26 08:48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跌1.35%或356.48点至26128.2点 成交额3236.74亿港元 恒生国企指数跌1.49%至9303.1点 恒生科技指数跌2.89%至6195.11点 全周累计跌幅分别为1.57%/1.79%/1.58% [1] - 光大证券指出港股盈利能力较强 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等资产稀缺 估值偏低 在AI产业趋势及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背景下或继续震荡上行 [1] 蓝筹股表现 - 小米集团-W跌8.07%至54.65港元 成交额233.47亿港元 拖累恒指137.07点 公司发布小米17系列手机(起售价4499-5999元) 雷军表示自研手机SoC需坚持10年且投入至少500亿元 [2] - 恒生银行涨3.23%至118.2港元 贡献恒指4.36点 蒙牛乳业涨2.87%至14.71港元 贡献恒指2.05点 中芯国际跌5.01%至72.95港元 拖累恒指27.22点 比亚迪电子跌4.87%至39.5港元 拖累恒指2.45点 [2] 板块表现 - 大型科技股走低 阿里巴巴跌超3% 腾讯跌近1% 医药股承压(歌礼制药-B跌10.17%/维亚生物跌5.86%) 芯片股分化(华虹半导体涨超3%/中芯国际跌超5%) 苹果概念/机器人概念/光伏板块下挫 [3] - 风电股逆市上涨 金风科技涨4.13% 中国高速传动涨5.45% 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国风电行业通过自律实现反内卷 预计2025年初价格和盈利能力转机 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将超110GW [4][5] - 核电股走高 中核国际涨8.91% 中广核矿业涨5.23% 摩根大通报告显示铀价年内上涨约5% 因主要生产商减产及中国核电建设与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增长推动 [5][6] 热门异动股 - 新疆新鑫矿业涨32.43%至2.45港元 公司批准发行A股上市计划 委任申万宏源证券作为辅导机构 [7] - 嘉利国际涨33.33%至2.48港元 公司获纳入英伟达服务器机壳及机柜组件合格供应商名单 未来将交付更多AI服务器原型产品 [8] - 博雷顿涨20.2%至46.18港元 公司与鸣阳矿业订立战略协议 推进电动矿卡及自动驾驶系统在矿山应用 [9] - 小鹏汽车-W逆市涨5.03%至90.8港元 公司宣布进入瑞士/奥地利/匈牙利等五国市场 与Hedin集团合作推出2025款G6/G9车型 [10] - 华虹半导体涨3.02%至68.25港元 高盛指出公司产能利用率超100% 正与客户进行价格谈判 预计影响2025年三季度业绩 [11]
瑞银:预计美联储再降75基点,亚洲货币或升4%
搜狐财经· 2025-09-26 08:47
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 【瑞银:美联储将降息推高亚洲货币和美股,看好中国科技企业】9月26日消息,近日瑞银全球财富管 理首席投资办公室称,美联储未来几个月将进一步降息,会推高亚洲货币汇率和美股。 上周美联储开 启今年首度降息后,瑞银预测2026年第一季度末前或再降息75个基点。其预计降息影响下美国不会衰 退,到2026年年中,美股将实现中个位数涨幅。 瑞银认为中国股市上涨仍有空间,随着家庭储蓄流入 市场,创新领域估值或重估。其在评级报告中维持对中国股票"增持"评级,还预计未来12个月亚洲货币 兑美元平均升值4%。 瑞银报告显示,纳入MSCI中国指数的中国公司2025年二季度盈利同比增3%,营 收增长平稳。非银行金融、科技和医疗保健行业表现出色,互联网公司单季度盈利两位数增长。 瑞银 称中企经营状况乐观,许多公司强调成本控制和定价策略。该季度中国科技公司盈利强劲,管理层评论 乐观,在市场中占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