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医药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鸡西市“小刺五加”撬动“大产业” 打造“中国刺五加名城”
中国新闻网· 2025-05-19 00:42
会上,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赵恒田等院士专家结合各自领域研究专长,以 行业前沿的战略洞察、高端智库的专业视角,为鸡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问诊把脉、建言献策,以"小刺 五加"撬动"大产业",以"生态优势"铸就"发展胜势"。 18日,鸡西市打造"中国刺五加名城"暨生物医药产业合作交流会上在哈尔滨举行,鸡西市以"小刺 五加"撬动"大产业",要围绕"寒地龙药"打造成百亿级生物医药制造基地,成为"中国刺五加名城"。 当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开展学术研讨、交流洽谈等系列活 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鸡西市打造为百亿级生物医药制造基地。 中新网哈尔滨5月18日电(张默 记者 王妮娜)"鸡西市具有野生刺五加面积200余万亩,年产量3400余 吨,位居黑龙江省第一。"鸡西虎林市委副书记、市长曹国锋说。 活动现场,鸡西市政府为赵恒田等四位专家颁发了产业发展顾问聘书。当日,当地政府和企业围绕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等主题作专题推介。 近年来,鸡西市聚焦打造百亿级生物医药制造基地,凭借富集的"寒地龙药"资源与完备的医药产业 基础,将发展刺五加产业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核心抓手,构建起从种植 ...
港股收评:中美大消息!科技股、金融股尾盘爆拉,黄金崩了!
格隆汇· 2025-05-12 09:02
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681.72点至23549.46点 涨幅2.98% [1][2]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67.10点至5447.35点 涨幅5.16% [1][2] - 国企指数上涨250.40点至8559.23点 涨幅3.01% [1][2] 行业板块表现 - 数码解决方案服务板块领涨4.26% [3] - 汽车板块上涨6.27% 家庭电器板块上涨5.60% [3] - 线上零售商板块上涨4.95% 互动媒体及游戏软件板块上涨5.16% [3] - 半导体板块上涨3.29% 投资及资产管理板块上涨4.04% [3] - 药品板块下跌2.59% 黄金及贵金属板块下跌2.08% [3] 科技股表现 - 哔哩哔哩上涨9.10港元至146.30港元 涨幅6.63% [5] - 京东集团上涨8.40港元至139.90港元 涨幅6.39% [5] - 快手上涨3.20港元至55.20港元 涨幅6.15% [5] - 阿里巴巴上涨7.60港元至131.20港元 涨幅6.15% [5] - 腾讯控股上涨22.90港元至517.50港元 涨幅4.63% [5] 苹果概念股表现 - 高伟电子上涨4.05港元至26.00港元 涨幅18.45% [5] - 瑞声科技上涨5.65港元至42.40港元 涨幅15.37% [5] - 舜宇光学科技上涨9.55港元至73.95港元 涨幅14.83% [5] - 比亚迪电子上涨4.60港元至37.95港元 涨幅13.79% [5] - 丘钛科技上涨0.87港元至7.34港元 涨幅13.45% [5] 金融股表现 - 中金公司上涨1.02港元至15.10港元 涨幅7.24% [7] - 中国银河上涨0.49港元至7.77港元 涨幅6.73% [7] - 招商证券上涨0.80港元至12.86港元 涨幅6.63% [7] - 中信证券上涨1.16港元至20.60港元 涨幅5.97% [7] - 华泰证券上涨0.68港元至12.44港元 涨幅5.78% [7] 航运股表现 - 中远海控上涨1.06港元至13.50港元 涨幅8.52% [8] - 德翔海运上涨0.45港元至7.08港元 涨幅6.79% [8] - 中远海发上涨0.05港元至0.97港元 涨幅5.43% [8] - 东方海外国际上涨5.50港元至120.50港元 涨幅4.78% [8] - 中远海能上涨0.26港元至6.25港元 涨幅4.34% [8] 黄金股表现 - 灵宝黄金下跌1.06港元至8.38港元 跌幅11.23% [9] - 赤峰黄金下跌3.00港元至24.10港元 跌幅11.07% [9] - 招金矿业下跌1.42港元至17.40港元 跌幅7.55% [9] - 山东黄金下跌1.50港元至22.10港元 跌幅6.36% [9] 医药股表现 - 百济神州下跌12.60港元至127.80港元 跌幅8.97% [10] - 康方生物下跌4.85港元至79.50港元 跌幅5.75% [10] - 再鼎医药下跌1.30港元至22.30港元 跌幅5.51% [10]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净卖出185.28亿港元 [10] - 港股通(沪)净卖出80.09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卖出105.19亿港元 [10] 市场驱动因素 - 中美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宣布取消91%加征关税 暂停实施24%反制关税 [4] - 苹果iPhone 16 Pro Max全系降价160美元 iPhone 16 Pro 128GB版本降价176美元 [5]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7] - 特朗普宣布美国处方药价格将下降30%至80% [10] - 对冲基金加大对中国股票的多头押注 [12]
中国改革现场丨没有机场的苏州,如何把上海机场搬到家门口?
央广网· 2025-05-12 08:34
项目背景与意义 - 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航空前置货站在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建成 改写长三角物流版图 [2] - 项目突破多项制度障碍和监管壁垒 实现货物在家门口"起飞"和"零时差"出口 [2] - 服务于长三角新质生产力相关的高端制造业出口 特别是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对通关时效敏感的产业 [10] - 促进生产要素在长三角范围内高效流动 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具体可视场景 [10][22] 运营模式与效率提升 - 货物在苏州完成理货 包装加固 转关报关 海关查验和安检等全流程操作 直达上海浦东机场无需二次安检 [5] - 较原有模式节约物流时间12至24小时 降低地面物流成本约10%至30% [5] - 累计完成出口业务50票 26吨 货值228万美元 预计2025年处理超1500吨出口空运货物 [22] - 采用封闭厢式货车运输 配备静态全覆盖视频监控 厢体异常开启报警系统 电子签封和GPS定位跟踪等安防系统 [16] 技术创新与标准建设 - 参考民航7003安全保卫规范 将隔离围网密度从标准3*3厘米提升至1*1厘米并做封顶处理 [14][17] - 创新应用"安全智能锁"实现转关自动核销 海关与民航共建联网系统实现全流程双重监管 [7] - 提交101页4万多字航空安保管理方案 获民航局批复开展航空货邮地面驳运安保试点 [16] 政策支持与跨部门协作 - 商务部2024年11月印发文件明确支持建设前置货站 涉及14条具体举措 [11] - 协调海关 民航 机场 公安等多部门及苏州上海两地政府 70%工作量用于跨部门协调 [11][15][21] - 苏州工业园区2024年进出口总值占苏州市超25% 年进出口货值约1000亿美元 超60%货物需空运 [19] 经济效益与产业影响 - 苏州市2024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62万亿元 同比增长6.8% 占全国6% 全省46.6% [19] - 有效纾解上海浦东机场货运压力 其2024年货邮吞吐量377.83万吨跃居全球第二 旺季货运量占全年40% [13] - 为企业省去单证问题处理等隐形成本 提升高端制造业出口竞争力 [7]
前置货站助企业“飞全球”
苏州日报· 2025-05-09 00:22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苏州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长期面临内陆段物流时间长、机场安检查验作业量大等问题,增加隐性成本并带来货物安全风险[1] - 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航空前置货站落地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实现机场安检、海关查验、鉴定报告出具三大流程前置,物流时效提升12至24小时,企业地面物流成本降低10%至30%[1] - 传统模式下苏州货物从出厂到送机需两三天,高附加值产品如生物医药对空运时效要求迫切,运输温控问题导致单次干冰添加成本超3000元[2][3] 区域经济与物流需求 - 苏州工业园区年进出口规模约1000亿美元,其中空运出口货值达300亿至350亿美元,2000多家出口企业高度依赖航空运输[2] - 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占园区进出口货物主要品类,企业对"快、更快"的物流诉求推动制度破局[2][4] - 长三角协同背景下,苏州与上海共建"长三角国际空港苏州航空货运中心",叠加自贸区+综保区政策优势,实现预安检功能[3][6] 技术创新与监管突破 - 前置货站采用转关模式,通过"沪宁海关前置货站联网监管平台"实现AI辅助判别和全过程远程监控,海关查验效率显著提升[7] - 部署5G物联网技术,接入上海机场内网系统,60组摄像头及车辆监控设备实时传输数据至华东民航局上海机场安保中心[7] - 民航与海关监管系统首次兼容,货物一次安检即可同步满足双方要求,专用车辆配备安全智能锁[7] 运营成效与区域联动 - 前置货站启用首月吸引企业重构物流链,从试水小货到吨级大货,民航监管专用车直达上海机场航班[1][10] - 配套服务包括江苏省首个100级海关无尘查验室、生物医药监管平台,保障2至8摄氏度恒温查验环境[9] - 上海松江、浙江嘉兴等地考察团调研,长三角"航空物流圈"扩展加速,"园区经验"具备复制潜力[10] 基建标准与安全保障 - 货站围网建设标准超越民航局MH/T 7003-2017要求,4米以下采用1厘米×1厘米密集型围网,12米围网一封到顶[6] - 《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航空安保管理方案》达101页4万字,明确应急保障措施并获华东民航局试点批准[6][8] - 专线对接上海机场PATCL和东航物流两大货站,联动20家国内外航司资源[6]
港股收评:恒指收涨0.13% 大市受制于50日线
快讯· 2025-05-07 08:17
港股市场表现 - 恒指高开507点报23169点,开市已重上50天线,升幅曾扩大至534点高见23197点,创4月2日后一个月高位 [1] - 恒指收涨0.13%,科指收跌0.75%,恒指大市成交额2400.5亿元 [1] - 大市升幅震荡收窄,尾盘抛压加重,涨幅再度回吐 [1] 行业板块表现 - 内房、服装、影视娱乐股走强,纸业、体育用品股回暖,军工股强势领涨 [1] - 生物医药、电讯设备、玩具消闲股走低,公共运输、非酒精饮料、医药外包概念股回调,汽车股再度走弱 [1] 个股表现 - 领展房地产基金(00823.HK)涨超6.6%,中升控股(00881.HK)涨近5%,友邦保险(01299.HK)涨近3% [1] - 理想汽车(02015.HK)、携程集团(09961.HK)、中国石油股份(00857.HK)均涨超2% [1] - 药明生物(02269.HK)跌超6.6%,蒙牛乳业(02319.HK)、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均跌超3%,小米集团(01810.HK)跌近3% [1]
美国制造业回流是笑话?真正赚钱的高端产业,早被中国牢牢掌控
搜狐财经· 2025-05-01 10:21
玻尿酸产业发展历程 - 美国最早从鸡冠中提取玻尿酸并垄断市场 价格高达每公斤20万美元 远超黄金价格 [1] - 中国科学家凌沛学攻克玻尿酸提取技术 实现规模化生产 价格降至美国产品的1% [4] - 中国目前控制全球80%以上玻尿酸原料供应 产业规模达数千亿元 [4] 技术创新与医疗应用 - 凌沛学团队研发眼科制剂"艾维" 使20多种眼科手术实现革命性突破 白内障手术时间从数天缩短至10分钟 费用从500元降至80元 [4] - "艾维"每年帮助超过200万患者重见光明 美国同类手术费用是中国的5至8倍 [5] - 国产施佩特注射液推动无菌操作技术全球普及 博士伦等国际品牌采用中国研发技术 [5] 美容市场与技术迭代 - 凌沛学团队对涂抹式玻尿酸技术进行四次迭代升级 欧美一线品牌使用中国前三代技术 [5] - 2020年第四代全分子量玻尿酸问世 攻克抗衰老难题 获护肤品界首个化膜吸收专利 [5] - 中国创建自主品牌"凌博士" 以亲民价格推广前沿技术 [7] 产业发展模式对比 - 美国放弃低利润制造业转向互联网和金融 中国承接制造业并抓住关键产业 [7] - 中国形成"技术研发-产业化-利润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 实现从追赶到超越 [7] - 凌沛学团队持续研发第五代技术 探索玻尿酸在抗癌领域应用 [7] 产业竞争力核心 - 真正的产业竞争力在于掌握核心技术和可持续创新生态 而非低端制造 [7] - 中国在技术创新道路上已超越美国制造业回流计划 [7][8]
诺泰生物20250423
2025-04-24 01:5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生物医药行业、多肽原料行业 - 公司:诺泰生物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业绩表现 - 2024 年营收 16.25 亿元,同比增长 57%;净利润 4.04 亿元,同比增长 148%;扣非净利润 4.08 亿元,同比增长 143%[2]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 5.66 亿元,同比增长 59%;净利润 1.53 亿元,同比增长 130%;扣非净利润 1.52 亿元,同比增长 132%[1][2] - 一季度收入增长接近 60%,利润增长超 130%;多肽类收入增长超 200%,制剂板块胸腺法新注射液表现良好,CDMO 业务与同期基本持平[13] 核心业务进展 - **研发端**:践行平台战略,将新兴技术用于细分板块,在前沿技术平台布局,拓展技术优势至核酸药物等领域[1][4] - **生产端**:第四代规模化吨级多肽车间投产,产能达每年 5 吨,多条生产线通过相关检查,成为行业领先[1][4] - **BD 端**:凭借国际认证覆盖全球严肃医疗市场,与头部企业合作,拓展传统欧美及新兴市场[4] - **人才端**:引育结合打造人才梯队,2024 年底员工总数 2028 人,同比增 31%,研发人员 385 人,硕博占比 45%[4] 应对地缘政治挑战策略 - 设立专项小组监测政策变动,预演应对方案,灵活贸易安排降关税,技术降成本,弹性定价锁利润,深化 ESG 巩固合作[1][5] - 打造 BD 团队,延伸业务版图至拉美、中东等地区,实施前瞻性战略,布局前沿平台,拓展产业链,寻求并购机会[5] GLP - 1 带来的机遇及公司发展 - GLP - 1 带来放量机遇,市场空间大,公司有相关订单,与头部客户签战略协议,2023 年布局产能领先[6] 多肽原料行业供需及竞争格局 - 行业需求大,优质产能稀缺,需提前布局,诺泰与重要客户深度绑定,已用业绩证明实力[7] 公司未来规划 - **研发投入**:2024 年研发投入约 3.7 亿,同比增长 178%,占营收超 20%,深耕多肽领域,拓展技术纵深与产业协同[3][18] - **产能布局**:新产能投放亮点多,产能利用率理想,优化空间大,601、602 车间布局应对口服药需求[11][17] - **创新药布局**:大力发展 GLP - 1 创新药,与国内外药企合作,在 CDMO 业务取得成绩[12] - **销售团队建设**:2024 年年中布局销售策略部,引进行业人才,分三步打造全球销售运营体系[22] - **资本开支规划**:2025 年加快布局,投入产能和研发,进行工艺投资,新建工厂[29] 产品相关情况 - **GLP - 1 受体激动剂**:收入增速迅猛,利润贡献超整体收入增速,价格长期达合理水平,公司对冲风险实现增长[13][14] - **口服多肽原料药**:已承接新兴市场订单,口服市场未来可期[17] - **奥司他韦**:2025 年预计新剂型上市,为制剂业务带来增长点,销售预期乐观[20] 财务相关情况 - **可转债赎回**:2025 年 4 月初决定赎回,减少约 1000 多万利息支出,降低负债率约 3 个百分点[24] - **折旧摊销**:可转债投入约 4.3 亿,扣除铺底流动资金后约 4 亿,预计投产后折旧摊销小几千万[25] - **毛利率**:一季度毛利率超 70%,优质产能和交付带来溢价,量增可弥补价格下降,技术和规模降成本维持毛利[14][1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小分子 GMP 研发进展或给多肽原料上游带来挑战,公司加强技术革新、加大研发投入、与上下游合作应对[9] - 公司认为多肽药物前景广阔,将跟踪小分子 GLP 发展,口服多肽生物利用度低,成本和优势待观察[10][11] - 公司 2024 年 11 月设战略投资部,拓展技术平台,应对供应链挑战,确保供应链稳定[11] - 贸易战从二季度开始,公司分析并制定应对策略,将二季度视为保卫战[37] - 公司文化建设凝聚员工,提升整体素质,助力实现长期目标[38] - 公司认为市场需求上升是企业发展决定性力量,科技突破可提高毛利率和净利润[33][34]
上海,一季度成绩单出炉
证券时报· 2025-04-23 14:10
优势领域增势强劲。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新兴领域投资潜力持续释放。数据显示,一季度,在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制造和生物医药等领域重点项目带动下,全市电子信息产 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7.6%,生物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17.6%,带动全市制造业投资增长23.4%。 责编:万健祎 校对:王锦程 一季度,上海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先导产业持续发力。数据显示,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年全年 加快2.8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3.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2.6%,电气机械和器材 制造业增长9.0%。 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据统计,一季度,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2%,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3.7个百分点。其中,人工智能制造业产值增长13.2%,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长8.9%,生物医药制造业增长2.8%。 部分工业新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8.6%,半导体存储盘产量增长18.4%,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增长10.8%。 上海市统计局4月2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 ...
投资2亿元!江西唯铂莱年产8695.7吨生物合成高价值天然产物项目
项目概况 - 江西唯铂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亿元进行生物合成高价值天然产物产业化基地技改项目 环保投资占比6% [3] - 项目位于江西省赣江新区中医药科创城 属于改扩建性质 将新增15种产品及相关生产设备 [3] - 项目建成后主产品年产能达8695.7吨 副产品2174.71吨 [5] 产品方案 - 主要产品包括原儿茶酸(200吨)、咖啡酸(150吨)、羟基酪醇(30吨)、烟酰胺(3000吨)等生物医药和食品添加剂 [5] - 新增产品包括D-甘露糖(450.3吨)、D-塔格糖(450.3吨)、肌醇(450.3吨)、阿洛酮糖(450.3吨)等 [5] - 生物医药类产品占比显著 包括红没药醇、白黎芦醇、神经酰胺等 [5] 产能变化 - 部分现有产品产能调整 如羟基酪醇从60吨降至30吨 原儿茶酸从498吨降至200吨 [6] - 新增产品带来显著产能增长 D-甘露糖等四种糖类产品各新增450.3吨产能 [6] - β-烟酰胺单核苷酸新增75吨 依克多因新增60吨产能 [6] 公司背景 - 江西唯铂莱是杭州唯铂莱生物科技的子公司 成立于2019年 专注合成生物学领域 [7] - 公司业务覆盖医药、食品饮料、纺织日化等六大领域 定位绿色生物智造领导者 [7] - 母公司杭州唯铂莱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具有完整产业链布局 [7]
正心泰山│新材料产业发展之我见(38)——新材料对产业的贡献率(下)
AMI埃米空间· 2025-04-05 04:43
新材料对产业的贡献率 - 新材料对产业的贡献率可拆解为自身贡献率(实部)和交叉贡献率(虚部),两者耦合作用实现综合分析和计算 [4] - 自身贡献率通过技术、产业、需求、政策、资源、环境、社会、安全八大维度融合影响 [4] - 交叉贡献率通过热力图与动力图的耦合机制反映,是贡献率的关键修正因子 [4] 交叉贡献率(虚部) 理论逻辑 - 热力图揭示产业空间集聚规律(WHERE),动力图解析产业发展驱动机制(WHY & HOW) [5] - 二者结合可解构产业发展的空间与动力双维度特征,扩展到各产业分析新材料交叉影响 [5] - 热力图构建量化产业在"地理空间"或"产业链环节"的集聚强度,识别新材料技术的基础设施作用 [5] - 动力图拆解技术、需求、政策等核心要素,分离新材料技术突破的赋能效应 [5] 方法框架 - 绘制产业热力图(企业密度、资源禀赋等)与动力图(技术、需求等权重) [7] - 识别新材料贡献关联因子(如电池能量密度、轻量化指数) [8] - 构建供应链关联矩阵量化节点依赖强度,映射新材料渗透路径 [8][9] - 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量化交叉贡献率 [10] 实证分析 新能源汽车产业 - 长三角企业密度85/100,占全国产能60%,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贡献增速28% [12] - 高镍三元材料渗透率45%,硅碳负极降低电池成本18%,综合交叉贡献率31.5% [12] 航空航天产业 - 陕西钛合金产能占60%,陶瓷基CMC耐温性1600℃推重比提升20% [13] - 碳纤维复材减重30%降低发射成本$2000/kg,综合交叉贡献率28.3% [13] 消费电子产业 - 珠三角企业密度80/100占全球手机产能65%,氮化硼导热片(400W/mK)降低芯片温度5℃ [14] - 镁锂合金密度1.35g/cm³使笔记本减重40%,综合交叉贡献率21.6% [14] 跨产业传导 - 碳纤维综合交叉贡献率最高(20%),氮化硼在消费电子领域贡献30%但跨产业应用有限 [17] 自身贡献率(实部) 理论逻辑 - 新材料通过技术推动、产业基础、需求拉动等八维度协同形成立体驱动网络 [19] - 技术推动是核心动力(权重>60%),政策引导和地缘安全是最大加速器 [19] 技术推动 - 关键指标包括研发投入强度(如宁德时代6.5%)、专利质量指数(如固态电池专利被引用超200次) [19] - 技术成熟度(TRL)分级,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TRL6-7级 [19] 产业基础 - 关键指标包括产业链完备度指数、设备国产化率(如锂电前驱体设备65%) [27] - 供应链韧性指数影响量产可行性,如某车企芯片断供恢复耗时30天 [27] 需求拉动 - 关键指标包括市场渗透率(如高镍三元材料45%)、替代弹性系数(如磷酸铁锂替代三元材料ε=1.8) [28] - 价格弹性模型衡量需求敏感度,如折叠屏手机消费者溢价支付率35% [29] 政策引导 - 关键指标包括补贴强度(如固态电池研发补贴1.2-2亿元/项目)、碳税调节力度(如欧盟CBAM初始税率50欧元/吨) [30] - 政策响应速度影响调整周期,如碳积分政策发布后车企技术路线调整需6个月 [30] 资源约束 - 关键指标包括战略资源依存度(如中国锂资源进口78%)、循环利用率(如宁德时代锂回收率99%) [31] - 蒙特卡洛模拟评估资源断供概率,如锂资源断供概率均值23% [31] 环境效益 - 关键指标包括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如三元电池生产25kg CO₂/kWh)、能源回报率(如钙钛矿光伏EROI 15:1) [32] - 多目标优化权衡碳排放与经济效益,如电动汽车电池生产阶段能耗高但使用阶段低碳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