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互联网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加速落地
经济日报· 2025-09-17 22:06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340家,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 过1亿台(套),实现41个工业大类以及185个工业中类全覆盖,形成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 协同、服务化延伸等典型模式。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交叉应用的产物,工业互联网是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科技创 新和产业创新相互驱动的关键路径。 "我国工业互联网逐步打造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运营技术、数据技术相融合的技术产业体系,核心 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有力促进了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 乐成说。 工业智能体作为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变革的最新应用,正从试验探索阶段迈向实际应用阶段。部分头部工 业企业已经在产线质检、车间注塑、工厂运营等环节广泛部署智能体应用,大幅提升了生产制造效率。 在伊利集团智能工厂,一台台码垛机快速转动,将包装好的牛奶搬至运输线上;在智慧牧场,每头奶牛 都拥有一张"数字身份证",每滴牛奶都带着数据"指纹",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近年来,伊利加快数智 化转型步伐,与阿里云合作,结合供应链领域专业数据,打造BI(商业智能)智能体。 "过去,伊利供应链数据查询 ...
从“互联”到“智能” 树根科技阔步走向工业智能
财富在线· 2025-09-17 04:28
公司核心优势与行业地位 - 公司连续六年(2019-2024年)被工信部评为"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属工业互联网独角兽企业 [1][2] - 2023年成功实现全球化布局,海外单笔订单首次突破亿元人民币大关 [1][2] - 旗下根云平台连接高价值工业设备达250万台,覆盖二十多个行业并服务上千客户 [9] 工业智能化转型突破 - 行业正从"浅层可视化"向"深度智能化"跨越,人工智能推动工业数据深度加工与决策 [2][3] - 智能焊接机器人市场潜力达数千亿元规模,公司实现从"焊前智能"到"焊中智能"的技术突破 [4][5] - 无人叉车2024年销量24,500台(同比增长26%),但市场渗透率仅1.9%,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4] 关键技术研发成果 - 无人叉车研发实现堆叠5层(单层承重2吨)、最高8.5米的室内外作业能力,应用于物流仓储场景 [5] - 智能焊接机器人通过具身智能技术实现焊接过程实时感知与调整 [5] - 挖掘机智能引导系统应用于河道疏浚项目,提升水下作业精度与效率 [8] 工业数据应用与战略规划 - 工业专业数据(装备作业、制造、运营数据)是智能化的核心壁垒,公司耗时3个月突破焊接数据采集技术 [9][10] - 采用"时序预测大模型"预测零件故障,"智能决策大模型"实现多机协同作业 [8] - 制定"机器大脑-企业大脑"两步走战略:先实现物理与智能融合,再通过AI全链路重塑企业运营 [9][10]
市场点评报告:“十五五”定调新型工业化
中银国际· 2025-09-17 02:34
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定调新型工业化战略 聚焦数字化 绿色化 高端化三大方向 高端装备 人工智能与绿色制造成为中长期配置主线 [2][3] - 政策红利将集中于具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国际化经营优势及产业链牵引作用的企业 国央企和龙头民企有望率先受益 [3] - "人工智能+"行动与国际化布局带来新预期差 工业互联网 工业软件 新能源装备等领域将获制度性利好 [3][5][6] 战略定位与政策重点 - "十五五"被定位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阶段 需把握科技革命机遇并应对复杂外部环境 [3] - 政策延续制造业强国战略 明确制造业合理比重是基本盘 高端制造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3] - 强化科技创新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组建创新联合体 形成"产学研结合 龙头引领"的创新体系 [3] - 提升行业治理 防范非理性竞争 加强行业自律 避免过度"内卷" [3] - 推动"走出去"与安全并重 注重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基础能力建设 [3] 产业升级方向 - 装备制造 工业母机 特种材料等战略性行业将获长期政策支持 [3] - 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场景拓展提升至新高度 工业互联网 工业软件 AI驱动智能制造链条加速落地 [3][6] - 绿色化转型仍是重要方向 新能源装备 节能技术 绿色工厂在"双碳"目标下获长期增长空间 [3] - 通过龙头带动提升产业链水平 推动产业格局有序优化 [3] 重点产业赛道 - 强化产业链现代化根基:突破集成电路 基础软件 先进材料等"卡脖子"技术 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4] - 数字技术赋能实体产业:加快6G 工业互联网 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 推动制造业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4] - 两业深度融合:发展研发设计 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 构建"产品+服务"生态体系 [4] - 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攻关高端芯片 工业软件等技术瓶颈 分层培育领航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 [4] - 布局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 孵化量子科技 基因技术 氢能等未来产业 [4] 人工智能+政策部署 - 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动 明确战略定位 [5] - 2024年6月发布《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 构建高质量标准体系 [5] -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培育未来产业 [5] - 2025年2月国资委要求央企将人工智能发展作为"十五五"规划重点 [5] - 2025年7月国务院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政策进入密集落地期 [5][6] 人工智能+重点应用领域 - 科学技术:建设科学大模型 推动研发-工程-产品一体化 突破生物制造 量子科技 6G等技术 [6] - 产业发展:工业全链条智能化 农业数智化 服务业智能化转型 [6] - 消费提质:发展智能助理 陪伴型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 机器人 智能家居等新业态 [6] - 民生福祉:创新工作方式与教育模式 提升健康养老 文化创作等生活品质 [6] - 治理能力: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 公共安全治理 生态治理等领域应用 [6] - 全球合作:弥合全球智能鸿沟 推动规则与标准对接 [6]
建设陆海统筹发展的现代海洋城市——访辽宁省委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熊茂平
经济日报· 2025-09-16 22:32
海洋工程制造业发展现状 - 2024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产值达620亿元 同比增长12.7% 年建造能力1200万载重吨 总装建造能力居全国前列[1] - 三大指标国内占比显著提升 造船完工量从8.7%升至13.5% 新接订单量从15.7%升至18.6% 在手订单量从15.2%升至17.5%[1] - 四大总装企业(中船集团大连造船/中远海运/恒力重工/中远川崎)在手订单排期至2029年[1] - 突破全球首制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及单舱世界最大1.3万立方米B型LNG燃料舱技术[1] - 将深远海养殖装备作为新赛道 发展重力式网箱和养殖工船产品[1] 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 重点发力LNG/LPG/超大型集装箱/豪华邮轮等高技术船舶 建设世界级制造基地[2] - 构建以长兴岛/旅顺口/大连湾/太平湾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 布局大型远洋船舶及深海装备产业链[2] - 攻关高端船型设计/新型动力系统/关键部件等"卡脖子"技术 提升高附加值船型设计建造能力[2] - 打造研发设计/总装制造/维修改装/试验验证四大高地 实现全链条协同融合[2] - 发展LNG/甲醇/氢/氨等低碳零碳燃料船舶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2] 海洋经济基础优势 - 海洋产业覆盖26个细分领域(全国共28个)及13个主要产业(全国共15个)[3] - 形成"3+4+N"产业格局:海洋旅游业/渔业/化工业为主导 海洋交通运输/船舶工业/工程装备制造/水产品加工为支撑[3] - 拥有106条海运航线 连通160多个国家300多个港口 覆盖RCEP核心港口[3] - 港口配备231个生产性泊位(含118个深水泊位) 包括45万吨油品码头/40万吨矿石码头/14万吨集装箱码头[3] - 水下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海上平台拆除/海底电缆敷设/海洋科考等领域[3] 高新区建设与数字化转型 - 编制《大连高新区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 建立"1+8"产业链机制(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人工智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洁净能源/生命科学/海洋科技)[4] - 组建200余个产学研联盟 挖掘500余项科技成果[4] - 推进东北三省一区工业软件创新中心建设 开发装备制造业专用软件[5] - 依托长征云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轴承和汽配行业形成N+X解决方案[5] - 发展智能座舱产业链(智能座舱+智行云网数据链+核心部件供应链)[5] - 重点研发水下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具身机器人 建设化工/海洋/软件开发等行业垂直大模型[5] 发展挑战 - 海洋经济存在资源整合与要素配置的体制机制制约[4] - 传统产业(海洋渔业/化工/船舶)需转型升级 海洋服务业能级偏低 新兴产业发展缓慢[4] - 科技创新与产业竞争力转化成效不足 产学研协同需深化[4] -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协调性有待加强[4]
“两区”建设以来,石景山累计新设外资企业146家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4 09:12
服务业扩大开放成果 - 石景山区累计推动落地项目941个 其中外资项目83个 累计新设外资企业146家 年均增长18.6% 在城六区中排名第二位 [2] - 全区充分发挥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引领作用 以吸引和聚集国际投资为主线 探索服务业开放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 [2] 现代金融领域发展 - 累计引进现代金融机构300余家 形成光大、华夏、邮储信用卡中心和阳光消费金融"三卡+消金"发展格局 [2] - 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纳入全市"两区"建设重点园区 建设科创金融试验区、数字人民币综合性试验区 [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设立京西游戏创意产业联盟 建成2家市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 集聚游戏企业110余家 [2] - 与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共建"数据(数字)资产流通创新中心" 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加快链入国际市场 [2] 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 启动建设北京超智算人工智能创新示范园 投用全市首个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 [4] - 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文化应用基地 汇集重点企业100余家 [4] 工业互联网与虚拟现实产业 - 集聚航天云网、东土科技等重点企业40余家 工业互联网先导区入驻率超90% [4] - 工业互联网产业园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 [4] - 引入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14家企业获评2024年"中国VR50强" 21家企业荣登"中国XR企业TOP100"榜单 [4] 科幻产业生态 - 连续五届成功举办中国科幻大会 集聚科幻企业和机构230余家 [2] - 成为全市"一核多点"中的"一核" 京西科幻之城加速崛起 [2] 未来发展战略 - 紧抓北京市"两区"建设、服贸会永久会址落户及"两园一河"联动发展战略机遇 [4] - 高标准推进服贸会永久会址建设 高质量培育会展产业集群 高水平优化会展服务生态 [4] - 着力构建"以展促产、以展促消、以展促城"的会展经济新格局 [4]
服贸会永久落户首钢园,石景山区将高标准推进永久会址建设
新京报· 2025-09-14 08:42
9月14日,2025年服贸会石景山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在首钢园新闻中心举办。 自今年起,服贸会"一会一址"永久落户首钢园区。记者了解到,今年服贸会上,石景山区参与了文旅、 金融、体育、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4大专题展区,搭建数字社会治理、税务、司法等5个展台;208家 企业注册参团,其中188 家企业线上搭展,两类企业数均创新高。 人工智能产业强势起步,工业互联网产业初具规模 石景山区副区长胡浩介绍,"两区"建设以来,石景山区累计形成15项创新实践案例,其中,知识产权质 押融资"三评一补"新机制等5项创新实践案例被市级采纳并复制推广,金融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态实 验室等2个项目纳入全国标志性项目,累计引进现代金融机构300余家,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纳入全 市"两区"建设重点园区,建设科创金融试验区、数字人民币综合性试验区。 下一步,石景山区将紧抓北京市"两区"建设、服贸会永久会址落户及"两园一河"联动发展战略机遇,加 快集聚高端展会活动资源,全面提升会展服务综合能级,着力构建"以展促产、以展促消、以展促城"的 会展经济新格局。 同时,高标准推进服贸会永久会址建设,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组织,全 ...
数字江西:解码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法则
搜狐财经· 2025-09-12 12:27
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智慧农 业、数字金融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管控,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 用率。电子商务、在线娱乐、远程办公等数字化服务新模式,不仅改变了消费方式,也创造了新的就业形态。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价值日益凸显,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 部分。 历史总是以惊人的相似性推进,从结绳记事到甲骨文,从活字印刷到互联网,每次信息载体的跃迁都推动着文 明升级。今天,我们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剧烈的认知革命——当5G网络覆盖珠峰营地,当量子计算机破解 传统密码体系,当脑机接口模糊人机边界,每个个体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场没有终点的数字 化马拉松中,真正的赢家不是掌握最多技术的人,而是能将技术内化为思维方式的革新者。因为最终决定文明 高度的,永远是技术与人性的完美共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江西项目负责人对行业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决定借助互联网进行转型升级,以线 下为基础,互联网为渠道,通过小程序搭建商城,通过公众号进行推广,通过社群进行精准营销,最终实 现 ...
海尔卡奥斯战略投资上海碳索能源 拓展工业绿色新生态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2 12:22
战略投资与控股 - 海尔卡奥斯通过战略投资控股上海碳索能源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1] - 双方共建卡奥斯绿色低碳研究院(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绿色制造实验室) [1][5] 技术合作与生态构建 - 整合工业互联网与能源互联网技术 探索AI能碳科技、零碳工厂及零碳园区解决方案 [1][3] - 推出覆盖"规划-咨询-设计-交付-运营"全链条的一站式能碳管理数字化产品解决方案 [3] - 依托海尔集团三十余年用户侧能源管理经验 推出行业首个能碳大模型 [3] 政策与行业背景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及能源局提出 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 - 政策要求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能源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 [1] 上海碳索能源业务基础 - 公司为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试点示范单位 [2] - 已完成超300个综合能源与碳管理项目 助力减排超百万吨 [2] - 服务半导体、新能源、高端制造领域头部客户 [2] 研究院定位与发展规划 - 卡奥斯绿色低碳研究院落地上海 聚焦工业大模型、智能体及物联网技术 [5][7] - 致力于行业标准制定与产学研合作 提供高端智库支持 [5] - 以上海莘庄工业区为零碳园区建设样本 提供全链条服务 [7] 区域与产业协同 - 上海碳索能源成为海尔卡奥斯在长三角区域服务能力和科创生态的重要补充 [7] - 与中芯国际、上海紫江等半导体及新能源企业达成战略签约 探索绿色制造路径 [7] 业务模式创新 - 实现"能源即服务、数据即资产、碳即货币"的新型业务模式 [3] - 通过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推动发展范式变革 [8]
浪潮庞松涛:全球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呈现三大核心特征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1:26
二是生态化。庞松涛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开发,已形成"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生态体系。西 门子等头部企业与中小服务商合作,通过工业智能体提供标准化服务。 中新网北京9月12日电(记者夏宾)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 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这一组数据背后是工业互联网的落地应用与价值创造,冰 冷的数据正转化为蓬勃的生产力。 浪潮集团副总裁庞松涛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工业互联网是"人工智能+"的主要驱动力,"人 工智能+新型工业化"加速工业互联网作为战略基础设施的数字产业化,并将定义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范 式。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化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 应用"。 基于对全球产业的洞察,庞松涛提出,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呈现三大核心特征。 一是场景化。他指出,AI深度渗透至工业关键环节,如设备健康管理、工艺优化等,通过"实数融合"实 现效率提升。例如,我们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中看到,AI已广泛应用于生产流程的实时决策与预测性 维护。 此外,浪潮云洲打造"123"科研创新体系,形成分布式平台、软硬一 ...
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聚焦AI融合:1.5万亿产业规模下大模型引领工业新篇
搜狐财经· 2025-09-12 04:43
全球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目光近日齐聚辽宁沈阳,一场以"数启新章 智造新质"为主题的大会在此拉开帷幕。通过"1+1+1+3+N"的立体化活动矩阵, 这场盛会汇聚了全球顶尖企业、科研机构与行业专家,共同探索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折射出我国工业在AI赋能下的快速 发展态势。 我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已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核心产业规模在2024年突破1.5万亿元,带动经济增长近3.5万亿元。全国97%以上的地级行 政区被高质量外网覆盖,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搭建了高速泛在、云网融合的数字通道。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稳步运行,国家顶级节点 稳定运行,二级节点上线383个,标识注册量超6500亿个,服务企业超50万家。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汇聚工业数据14亿条,初步建成工业模 型语料库。目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家,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1亿台(套),全国累计上云上平台企业约400万家 次。 人工智能正深刻重构工业智能范式。在鞍钢集团热轧车间,基于大模型的钢水处理工艺优化系统实时调控1600℃的钢水成分,通过分析20年生产 数据,将合金配料成本降低15%,废水排放减少21%,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