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信息

搜索文档
济南高新区以“突破答卷”赋能区域新增长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11:31
工业经济规模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济南市比重达27.5% [1] - 以全市1/7的规上工业企业贡献超1/4的工业产值 [1] - 2025年上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且规模体量居全市首位 [8] 投资与项目建设 - 2023年以来滚动实施工业项目500余个且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近400亿元 [3] - 推动齐鲁制药超大规模制剂等200余个在建项目及100余个拟建项目建设 [3] - 弗迪电池、汇川技术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3] 产业集群发展 - 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及未来产业构成现代工业体系核心 [3] -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占济南市60%以上且集聚相关企业280余家 [3] - 空天信息产业实现多领域综合布局并聚链成群 [3] 企业培育体系 - 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与初创企业-瞪羚-独角兽双路径培育体系 [5] - 创新型中小企业突破1700家且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突破2200家 [5] - 小巨人企业突破70家且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保持在400家以上 [5] 创新要素保障 - 实施精准供地保障重点项目落地 [6] - 利用政府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创新金融服务 [6] - 推进济青人才平台核心区建设并绘制关键领域人才地图 [6] 经济增长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5% [8] - 工业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8]
济南高新区:小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正加快建设
齐鲁晚报网· 2025-09-04 03:52
产业发展战略 - 高新区坚持目标引领、项目带动、要素聚焦、企业培育四位一体协同发力[3] - 持续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三大主导产业集群[3] - 积极布局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抢占新赛道[3] 重点项目进展 - 弗迪电池项目实现连续稳定满产运行[3] - 产业链配套项目汇川变频器于今年6月正式投产[3] - 小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3] 未来招商计划 - 重点瞄准行业领军企业和头部企业建立项目储备库[3] - 建立资源要素池实现从"项目等要素"到"要素等项目"转变[3] - 深化"部门+园区"服务机制抓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3] - 推动近百个已签约拟开工项目尽快落地[3]
“一体两翼”业务加速落地 中科星图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2.82%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09:4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48亿元 同比增长22.03% 营业利润1.24亿元 同比增长42.67% 归母净利润0.78亿元 同比增长22.82% [1] - 商业航天板块收入1.93亿元 占总收入14.34% 同比增长137.51% 地理信息板块收入10.91亿元 占比80.93% 同比增长6.60% 低空经济板块收入0.64亿元 占比4.73% [1] 战略布局 - 实施"一体两翼"战略 以地理信息为根基 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为双翼 实现空天地全覆盖 [1] - 商业航天布局覆盖星座建设与运营 航天电子装备制造 航天测运控 卫星应用服务四大核心环节 [3] - 低空经济形成五位一体产品体系 贯穿规划 安全保障 协同监管 飞行服务 场景应用全产业链 [2] 新兴业务进展 - 低空经济实现从0到1突破 服务覆盖40余个城市 包括深圳 青岛 湖州等重点区域 [2] - 整合10余家子公司协同推进低空+多元化场景落地 [3] - 规划太空算力星座 太空感知星座 商业气象星座 商业电磁星座四大特色卫星星座 [3] 技术能力建设 - 数据工程引接卫星数据资源350余颗 打造科学数据集1500余个 数据条目2500余万景 落地数据场景应用140余个 [6] - 星瞳大模型形成150+类低空应用算法集和300+场景定制算法 覆盖15+垂直领域 [7] - 构建天地一体化协同智能计算架构 实现算力资源互联调度与数据实时处理 [3] 产业环境 - 全国超60个省市发布低空经济行动方案 产业链逐步形成万亿元级市场空间 [2] - 工信部出台政策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发展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5] - 商业航天进入密集组网期 面临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双重拐点 [5] 资本运作 - 子公司中科星图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北交所 [4] - 投资收购产业链上游卫星火箭关键器部件企业 形成新一代箭载测量核心技术 [4]
中国农业科学院等10家团队以科技赋能草原畜牧业现代化转型 “智慧放牧”不再遥远
人民日报· 2025-08-24 21:56
项目背景与目标 - 提高草畜生产转化效率并解决草畜矛盾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核心课题 [1]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联合9家科研机构于2021年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1] - 项目聚焦天然草原智能放牧与草畜精准管控关键技术研发 以科技赋能行业现代化转型 [1] 技术体系创新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全域感知系统 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和地基感测覆盖百万平方公里草原牧场 [1] - 开发牲畜健康监测站实现运动牲畜生理指标精准测量 [1] - 采用行为解码颈环捕捉牲畜采食频率、咀嚼力度及活动踪迹 [1] - 部署24小时值守虚拟围栏系统 集成音频预警与精准电刺激技术 [1] 智能管理应用 - 基于家畜品种、性别、年龄和生长阶段实现营养与能量供需精准匹配 [2] - 运用出栏周期算法动态调控牲畜数量 使草场负载持续保持最优阈值 [2] - 技术集成至"智牧通"云平台形成牧场智慧大脑 支持手机端远程放牧操作 [2] 项目进展与推广 - 成果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现场交流会获得专家肯定 [2] - 团队正加快项目成果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助力草原畜牧业现代化转型 [2]
中科星图: 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本次募集资金投向属于科技创新领域的说明(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8-21 13:13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是空天信息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商业航天产业链条的整合者、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基于自主空天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地球平台能力,打造天基和空基能力,建设集数据、计算和应用于一体的空天信息服务体系,提供空天信息服务、商业航天及低空经济领域的软件销售、数据服务、技术开发、专用设备及系统集成等业务 [2] - 公司坚持应用牵引、创新驱动、共建共享理念,持续研发空天信息相关产品和核心技术,布局全产业链生态,拓展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以星图云为抓手创新技术体制和商业模式,让空天信息能力赋能千行百业 [2] 本次募集资金投向方案 -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48,846.82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拟用于三个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2] - 星图云空天信息云平台建设项目投资总额77,397.04万元,由子公司中科星图数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实施,建设期36个月,地点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建设内容包括星图云-超算云网、数据云、计算云、应用云、开发者平台和开放平台六部分,目标基于空天信息产业链多圈层能力搭建"空天信息一朵云",构建全场景开发者生态 [3] - 星图低空云低空监管与飞行服务数字化基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投资总额66,765.09万元,由子公司中科星图低空云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实施,建设期36个月,地点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建设内容包括研发低空全要素数据云上供给、低空全时空云上计算、低空全流程云上管控为一体的低空云数字化基础服务平台,构建数字仿真低空试验与实体物理低空试验环境,基于低空云构建服务于N个区域的飞行服务平台及支撑M个行业场景的应用平台,目标构建"1+2+N+M"核心能力体系,建设"低空空域一朵云" [10] - 星图洛书防务与公共安全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建设项目投资总额36,931.76万元,由公司及子公司中科星图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实施,建设期36个月,地点位于北京市及陕西省西安市,建设内容包括研制大数据分析平台、人工智能平台、全域态势认知平台、一站式支撑平台四个专业技术平台,建立智能分析云平台(PaaS)、数据分析服务(SaaS)和数据服务(DaaS)在内的大数据智能服务体系,目标为防务和公共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提供全域大数据智能处理、分析和应用的解决方案、技术服务和数据服务 [18] - 补充流动资金使用募集资金73,778.22万元,用于满足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带来的营运资金需求及保障公司发展战略有序推进 [24][25]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商业航天产业加速发展,市场规模从2018年0.6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1.9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3%,2024年市场规模超2.3万亿元,2024年全年我国累计发射运载火箭68次,其中12次商业发射,发射成功率达97%,共研制发射201颗商业卫星,占全年发射航天器的78.2%,各地推出计划与政策支持航天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建设,商业航天成为布局新质生产力、驱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 [4][5] - 随着商业航天产业加速发展,在轨卫星数量激增,卫星数据供给种类和数量不断丰富,高效消化与利用海量卫星数据、提升数据利用率、避免卫星资源闲置成为行业新的机遇与挑战,加快构建规模化的下游应用体系、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转化成为商业航天产业链成熟与完善的关键,规模化的应用出口需求激增 [5] -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兴起,空天信息产业正经历开发范式变革,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在遥感解译、三维重建、空间计算、模拟仿真、人机交互等场景的应用空间持续扩展,采用"预训练+迁移学习"模式显著减少边际开发成本,为遥感技术应用规模化推广奠定基础,依托数字表亲等前沿空间智能技术实现低成本、大范围且高度逼真的空间场景重建,为数字孪生、模拟仿真等领域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基于智能体技术促进大模型应用落地,降低空天信息应用技术门槛,拓展用户群体和潜在应用场景 [5][6] - 低空经济产业加速发展环境趋于成熟,低空飞行器技术持续升级迭代,低空空域"可通达"程度快速提升,低空飞行技术带来低空空域通达工具多样化,包括直升机、固定翼飞行器、载人电动垂直起降(eVTOL)、工业无人机、消费无人机、城市治理无人机等,新型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如物流/外卖无人机已在特定航线常态化实际运营,多家载人飞行器eVTOL即将获得适航证,数字孪生、大型仿真、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迭代降低低空空域数字化门槛,"可计算"程度快速上升 [12][13] 公司技术积累与优势 - 公司以数字地球为基础,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产业深度融合,覆盖空天大数据获取、处理、承载、可视化和应用等产业链环节,形成独特的能力内核,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数字地球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地球相关产品和核心技术 [8] - 公司已构建数据共享、可计算数字地球、云上开发平台、AI融合等能力,通过十大圈层数据能力建设构建虚实相生的数字地球,积累空天信息数据能力,通过地球超算和智脑引擎建设构建强大的数字地球智能计算能力,集成和吸收"空天·灵眸"遥感大模型成果 [9] - 公司在人工智能、时空大数据处理、云计算及高性能计算、时空大数据应用及可视化等方面储备大量高端技术人才,在北京、西安设立数字地球研究院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 [9] - 公司作为空天信息领域龙头企业,积极构建空天信息数据、计算、服务、运营和创新五大核心能力,实现空天信息商业变现和生态闭环,通过构建数字地球生态峰会、数字地球生态沙龙等产业交流平台促进合作共赢,拓展空天信息应用领域 [10] - 公司通过十大圈层数据能力建设构建虚实相生的数字地球,积累高效易得的空天信息数据能力,增强"数字地球"数据来源,包括卫星数据及无人机、航空遥感、地面传感器等更精细数据,通过十个圈层数据相互联动、共建共享构建更智慧的"数字地球" [16] - 公司通过高性能计算、并行处理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建立跨资源池、跨架构、跨厂商的异构算力资源调度系统,融合机器学习算法和机理模型,突破大数据量、大并发量自动化处理过程中的性能瓶颈,实现空天数据处理和全地理解译产品的自动化构建,形成高效化、智能化、自动化、碎片化的空天数据实时处理能力 [16] - 公司通过建设涵盖基础设施、技术平台、产品矩阵和运营系统等多个层次的空天信息开放服务云平台,打通卫星资源供给侧和用户业务需求侧,实现商业航天全链条业务应用闭环,让空天信息触达大众,赋能千行百业,厚植空天信息创新能力 [17] - 公司拥有海量、多样、全域、全维的空天地海网电以及社会人文等大数据资源和模型资源,业务领域覆盖空天遥感、空间测控、海洋信息、电磁空间、气象服务、智慧城市、智慧水利、智慧能源、智慧金融等各新兴行业,下游用户涉及特种领域、政府、金融、能源、气象、水利等各行业部门 [21][22] - 公司坚持发展技术创新战略,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与投入,形成以高端引进、持续培训、股权激励和文化传承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及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数据处理、大数据智能应用等方面拥有众多高端技术人才,已在北京、西安设立数字地球研究院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形成覆盖产品规划、研制、运营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研发管理模式 [22] - 公司客户资源分布于特种领域、政府、研究院所、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多数主要客户对公司品牌具备较高忠诚度,与公司保持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优质产品及服务与下游客户保持良好客户关系 [23] - 公司是国内数字地球行业的先行者,也是国内数字地球平台应用落地的重要推动者,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在强化科技创新同时不断拓展GEOVIS数字地球应用场景和服务领域 [23] 政策支持 - 空天信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支撑产业和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产业,国家发改委2020年4月将卫星互联网列为"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础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强调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及融合创新的重要性,上海市政府2023年11月印发《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济南市政府2024年5月发布《关于印发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的通知》,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推动空天信息产业发展 [7][8] - 低空数字化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赛道,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竞相角逐的新领域,国家实施低空空域管理、保障飞行安全、实现低空经济高效有序运行的战略基础设施,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11] 募集资金投向属于科技创新领域说明 - 本次募投项目"星图云空天信息云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星图云-超算云网、数据云、计算云、应用云、开发者平台和开放平台等六部分,目标基于空天信息产业链多圈层能力搭建"空天信息一朵云",通过"平台+生态"构建繁荣的全场景开发者生态 [27] - 本次募投项目"星图低空云低空监管与飞行服务数字化基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研发建设集低空全要素数据云上供给、低空全时空云上计算、低空全流程云上管控为一体的低空云数字化基础服务平台,构建数字仿真低空试验与实体物理低空试验环境,并基于低空云构建服务于N个区域的飞行服务平台及支撑M个行业场景的应用平台,目标构建"1+2+N+M"核心能力体系,建设"低空空域一朵云" [27] - 本次募投项目"星图洛书防务与公共安全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研制大数据分析平台、人工智能平台、全域态势认知平台、一站式支撑平台等四个专业技术平台,建立包括智能分析云平台(PaaS)、数据分析服务(SaaS)和数据服务(DaaS)在内的大数据智能服务体系,目标为防务和公共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提供全域大数据智能处理、分析和应用的解决方案、技术服务和数据服务 [28] -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紧密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开展,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符合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有助于提高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公司科创属性 [26][28]
中科星图: 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摊薄即期回报与公司采取填补措施及相关主体承诺(修订稿)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1 13:13
核心观点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248,846.82万元 用于云平台建设、低空服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及补充流动资金 可能摊薄即期每股收益 但董事会认为募投项目将增强核心竞争力并优化业务结构 [1][2][3][6][7][8] 发行方案与财务影响 - 发行数量上限为80,955.56万股 总股本将从54,332.59万股增至105,242.23万股 [3] - 基于2024年扣非净利润23,954.20万元 假设2025年净利润持平、增长10%或增长20%三种情景测算每股收益 [3][4][5] - 在净利润持平情景下 基本每股收益从发行前0.43元/股降至发行后0.40元/股 扣非后基本每股收益从0.30元/股降至0.28元/股 [4][5] - 在净利润增长20%情景下 基本每股收益从发行前0.52元/股降至发行后0.48元/股 扣非后基本每股收益从0.36元/股降至0.33元/股 [5] 募投项目规划 - 星图云空天信息云平台建设项目旨在实现空天信息赋能千行百业 推动开发者生态建设 [6] - 星图低空云项目将空天服务延伸至低空领域 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以增强低空验证与服务能力 [7] - 星图洛书防务与安全大数据平台项目通过"数字地球+认知大脑"形态实现从感知到认知的战略升级 [8]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用于满足业务规模增长带来的营运资金需求 [8] 公司治理与资金管理 - 公司承诺加强募集资金专项存储管理 并配合监管银行和保荐机构监督资金使用 [9] - 将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及激励机制提升经营效益 [9] - 完善利润分配制度以保障投资者回报机制连续性 [10] -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控股股东均承诺履行填补回报措施 若违反将依法承担责任 [10][11] 项目可行性基础 - 募投项目均经过详细论证 公司在人员、技术及市场方面具备综合执行能力 [8] - 低空云项目与现有业务保持技术协同性且具有明确市场拓展方向 [7] - 防务与安全大数据项目基于现有数字地球产品底座及空天大数据技术积累 [8]
中科星图: 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8-21 13:13
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48,846.82万元 拟用于星图云空天信息云平台建设 星图低空云低空监管与飞行服务数字化基础服务平台建设 星图洛书防务与公共安全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1] 星图云空天信息云平台建设项目 - 项目投资总额77,397.04万元 由子公司中科星图数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实施 建设期36个月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 [1] - 建设内容包括星图云-超算云网 数据云 计算云 应用云 开发者平台和开放平台六部分 目标基于空天信息产业链多圈层能力搭建"空天信息一朵云" [1] - 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从2018年0.6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1.9万亿元 年均增长率23% 2024年市场规模超2.3万亿元 [2] - 2024年累计发射运载火箭68次 其中12次商业发射 发射成功率达97% 研制发射201颗商业卫星 占全年发射航天器78.2% [2] - 人工智能驱动空天信息产业变革 预训练+迁移学习模式减少边际开发成本 数字表亲技术实现低成本大范围空间场景重建 智能体技术降低应用门槛 [3][4] - 公司布局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包括卫星制造 火箭制造和运营 卫星测控和地面处理 卫星应用及服务四大环节 [4] - 国家政策支持空天信息产业发展 2020年卫星互联网被列为新基建 2021年十四五规划强调数字化转型 2023-2024年多地出台空天信息产业行动计划 [5] - 公司已构建数据共享 可计算数字地球 云上开发平台 AI融合等能力 通过十大圈层数据建设积累空天信息数据能力 集成"空天·灵眸"遥感大模型 [6][7] 星图低空云低空监管与飞行服务数字化基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 项目投资总额66,765.09万元 由子公司中科星图低空云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实施 建设期36个月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 [8] - 建设内容包括低空全要素数据云上供给 低空全时空云上计算 低空全流程云上管控平台 构建"1+2+N+M"核心能力体系 建设"低空空域一朵云" [8] - 低空数字化基础设施是国家战略基础设施 美国FAA早在2013年推动无人机融入国家空域系统 国内准入门槛高 合格供应商数量少 [9] - 低空飞行器技术持续升级 包括直升机 固定翼飞行器 载人电动垂直起降(eVTOL) 工业无人机 消费无人机等 物流/外卖无人机已常态化运营 [11] - 数字孪生 大型仿真 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低空空域"可计算"程度 低空经济处于爆发式增长前夜 [12] - 公司已推出数智低空大脑等产品 在空域网格化剖分与超算技术结合方面进行研究 [13] - 公司承担国家高分重大专项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任务 GEOVIS数字地球形成多行业应用格局 [14] - 通过十大圈层数据建设增强数字地球数据来源 包括卫星 无人机 航空遥感 地面传感器等数据 [15] - 建立异构算力资源调度系统 实现空天数据处理和全地理解译产品自动化构建 形成高效智能化自动化实时处理能力 [15] 星图洛书防务与公共安全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建设项目 - 项目投资总额36,931.76万元 由公司及子公司中科星图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实施 建设期36个月 位于北京市及陕西省西安市 [16] - 建设内容包括大数据分析平台 人工智能平台 全域态势认知平台 一站式支撑平台四个专业技术平台 建立智能分析云平台(PaaS) 数据分析服务(SaaS)和数据服务(DaaS)体系 [16] - 国内重点行业领域对大数据智能产品需求旺盛 涉及敏感数据采集治理分析和运用 数据安全要求严格 [17] - 当前大数据智能产业存在模型偏通用轻专用 与重点行业需求结合度浅 产品体系庞杂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 [18] - 以数字地球产品为底座构建陆海空天网电及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全域地球大数据集成体系 形成"数字地球+认知大脑"新产品形态 [19] - 公司业务覆盖空天遥感 空间测控 海洋信息 电磁空间 气象服务 智慧城市 智慧水利 智慧能源 智慧金融等行业 [20] - 拥有海量多样全域全维的空天地海网电及社会人文等大数据资源和模型资源 [20] - 在北京西安设立数字地球研究院 形成覆盖产品规划研制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研发管理模式 [21] - 客户资源分布于特种领域 政府 研究院所 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域 多数客户品牌忠诚度高且保持长期合作 [22] 补充流动资金 - 拟使用募集资金73,778.22万元补充流动资金 [23] - 公司营业收入保持连续高速增长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0,592.47万元 160,508.14万元和325,742.78万元 同比增长51.62% 59.54%和29.49% [24] - 补充流动资金可满足业务发展产生的营运资金缺口需求 优化资本结构 缓解资金压力 [24] 公司综合优势 - 作为中科院空天院控股上市公司 承担空天信息产业生态建设先行者和国家队使命 人才队伍涵盖航空航天 地球系统与科学 对地观测与导航等学科 [13] - 国内最早从事数字地球产品研发与产业化企业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数字地球相关产品和核心技术 [6] - GEOVIS数字地球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行业应用格局 成为面向数字经济和低空经济的重要新兴软件平台 [14] - 通过十大圈层数据建设构建虚实相生数字地球 积累高效易得空天信息数据能力 [15]
中科星图: 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方案的论证分析报告(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8-21 13:13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空天信息产业是以空间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 涵盖卫星制造 发射 运行 应用等多个环节 具有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和战略性特点 预计到2025年中国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1] - 公司定位为空天信息技术创新引领者 商业航天产业链整合者和低空经济发展推动者 基于自主数字地球平台构建空天信息服务体系 提供软件销售 数据服务 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等业务[2] - 政策层面持续利好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多地出台配套支持政策推动产业发展进入加速阶段[3] 融资方案核心要素 - 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248,846.82万元 主要用于星图云空天信息云平台 星图低空云基础服务平台和星图洛书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三大项目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4][6] - 发行股票种类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 每股面值1.00元 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符合规定的特定投资者 包括基金管理公司 证券公司 QFII等机构投资者[7][9] - 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 发行价格不低于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 最终价格将通过竞价方式确定[10][11] 募投项目战略意义 - 星图云项目支撑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布局 通过构建空天信息云生态实现智能化和生态化转型 促进空天信息赋能千行百业[5][18] - 星图低空云项目延伸空天信息服务至空基飞行器运行层 通过国产化低空监管平台抢占低空经济市场发展机遇[5][19] - 星图洛书项目升级数字地球产品形态 通过"数字地球+认知大脑"实现从感知世界向认知世界的战略性转变 拓展特种领域和政府市场[20] 财务影响分析 - 以2024年归母净利润35,169.85万元和扣非净利润23,954.20万元为基准 测算2025年业绩持平 增长10%和增长20%三种情景下的每股收益变化[17] - 在总股本从54,332.59万股增至105,242.23万股的假设下 基本每股收益从0.65元/股摊薄至0.40-0.48元/股区间(业绩增长20%情景)[17] - 补充流动资金可降低资产负债率 增强偿债能力 为战略布局提供资金保障[6] 合规性与可行性 - 发行方案符合《证券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 不存在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 财务报告瑕疵 董事高管受处罚等发行障碍情形[12][13] - 公司不属于失信联合惩戒对象 已履行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程序 尚需上交所审核及证监会注册批复[14][15] - 采用股权融资方式可保持稳定资本结构 避免债务融资带来的财务风险及利息支出压力 更好配合战略目标实现[8]
我国首颗具备全极化业务化观测能力的商业SAR卫星发射成功
新京报· 2025-08-19 08:27
卫星发射与技术特征 - 我国首颗具备全极化业务化观测能力的商业SAR卫星AIRSAT-05星/海哨二号于8月19日发射成功[1] - 卫星主载荷为X波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最高分辨率优于1米 最大观测幅宽超300千米[1] - 集成智能化在轨处理模块 可实现高质量雷达成像和冰海信息智能提取 支持星地双向互联互通[1] 研发体系与轨道配置 - 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和中科卫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研制 获国家重大专项支持[1] - 与2024年12月发射的海哨一号低倾角轨道卫星及AIRSAT星座多颗在轨星形成多轨道面多维度观测体系[1] 应用领域与产业地位 - 卫星将服务于海洋环境安全、极地科考航运、国土资源调查及灾害应急等领域[1] - 面向天基SAR陆海冰跨圈层观测国际科技前沿 代表空天信息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典范[2]
山东省首个电力空天领域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落地济南市
大众日报· 2025-08-15 06:08
济南市市中区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 将空天信息列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 以场景应用为牵引 科技创新为驱动 基础设施为支撑 围绕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进行布局 [1] - 依托"一园两谷多点"建设特色产业园区 包括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山东未来云谷 望岳智谷等载体 [1] - 布局重点实验室 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 打造专业平台 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1] 电力空天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 山东省首个电力空天领域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位于望岳智谷 与中科院齐鲁空天院共建空天信息山东省实验室 [1] - 与中科院地理所 武汉大学等院校合作 以空天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1] - 构建覆盖通信 导航 遥感三大领域的星座协同数字化仿真系统 已完成千帆星座 星网星座 北斗星座等通导遥卫星在轨数据模拟 [2] 空天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具体应用 - 卫星直连终端解决海底电缆巡检无信号难题 开展抽蓄电站边坡沉降监测 输电线路风偏舞动监测 无人机巡检 光伏发电功率监测等 [2] - 研发电力专用北斗模组 安装2个北斗天线为研发测试提供信号基准 [2] - 电力北斗精准服务平台部署169个北斗基准站 服务山东全域2852架无人机 568个无人机场 每年飞行超20万架次 [2] 新能源发电与电网稳定技术 - 山东累计并网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9118.4万千瓦 居全国第一 电网稳定运行成为首要任务 [3] - 攻关光伏场站发电功率精准预测技术 研究光伏潜力识别 气象监测 发电功率预测等关键技术 [3] - 系留气艇应用于电网场景 可视半径达36千米 单次连续驻空时间超7天 用于监测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安全管控 [3] 空天+低空全要素服务平台 - 自主研发国内首个"火石千帆"低空智联共享平台 深度融合卫星遥感 无人机 浮空器等前沿技术 [3] - 利用0.3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生成变电站周边实景三维图 精准辨识沿线塑料大棚 反光膜等易飘浮物 [3] - 融合多源数据分析 自动排查植被超高生长 新建房屋安全距离不足等静态风险 [3] 产业园区建设与集群发展 - 正在谋划建设山东电力战新产业园 一期规划占地68亩 满足科研办公 智能制造 物资仓储等需求 [4] - 吸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 打造"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左右邻就是产业链"的集群化发展模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