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搜索文档
医疗服务板块9月16日涨0.29%,诚达药业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2.28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6 08:46
板块表现 - 医疗服务板块当日上涨0.29% 领涨个股为诚达药业(301201)涨幅15.25% [1] - 上证指数报3861.87点上涨0.04% 深证成指报13063.97点上涨0.45% [1] 个股涨幅 - 诚达药业收盘价33.32元 成交量15.71万手 成交额5.08亿元 [1] - 皓宸医疗(002622)涨停10.10% 收盘价4.25元 成交量99.32万手 成交额4.09亿元 [1] - 澳洋健康(002172)涨停10.00% 收盘价4.73元 成交量8.75万手 成交额4139.70万元 [1] - 毕得医药(688073)涨6.48% 收盘价74.73元 成交量2.60万手 成交额1.92亿元 [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2.28亿元 游资资金净流入1.68亿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5964.42万元 [3] - 皓元医药(688131)成交额6.13亿元 三博脑科(301293)成交额9.19亿元 [1] - 南模生物(688265)成交额9129.15万元 益诺思(688710)成交额1.73亿元 [1]
港股华检医疗午后转涨,早盘跌超10%
新浪财经· 2025-09-16 05:57
公司战略合作 - 公司与仁和药业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仁和国际达成战略合作 [1] - 双方共同于美国筹建全球首家专注于非处方药(OTC)领域的垂直RWA交易所 [1] 股价表现 - 港股华检医疗午后转涨 [1] - 早盘跌超10% [1]
华检医疗与仁和国际达成重大战略合作 共建全球首个专注于OTC领域的垂直RWA交易所
智通财经· 2025-09-16 04:37
战略合作 - 华检医疗与仁和药业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仁和国际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于美国筹建全球首个专注于非处方药领域的垂直RWA交易所 [1] - 此次合作是集团ETHK链上金融生态战略及全球RWA交易所中所商业模式成功落地的关键第一步与标杆案例 [1] - 合作标志着集团ETHK链上金融生态战略进入规模化落地与价值实现新阶段 是其创新商业模式在全球舞台的首次重磅亮相 [1] 商业模式 - 旨在打造可规模复制的样板 验证创新模式的可行性及巨大潜力 [1] - 体现集团在聚焦核心战略 实现规模化复制 构建差异化优势上的卓越规划与执行能力 [1] - 通过前沿创新技术与严谨合规实践 构建开放 赋能 共荣的数字金融新生态 [1] 战略意义 - 金融科技终极使命在于服务实体经济创造普惠价值 此次合作是对该信念的生动诠释 [2] - 通过科技赋能助力仁和药业完成数字化跃迁 并将成功生态模式推广至各行各业 [2] - 服务于国家产业升级与数字经济发展宏大叙事 践行利国利民利天下的企业初心 [2] 发展前景 - 全球首创OTC RWA交易所将成为价值流通平台 以及全球创新健康资源与中国市场需求间的超级连接器 [2] - 强强联合将产生巨大协同效应 对双方战略转型与价值重估产生深远积极推动 [2] - 为集团未来可持续业务增长与财务表现注入强劲动力 [2]
华检医疗(01931)与仁和国际达成重大战略合作 共建全球首个专注于OTC领域的垂直RWA交易所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04:33
战略合作 - 华检医疗与仁和药业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仁和国际达成战略合作 在美国筹建全球首个专注于非处方药领域的垂直RWA交易所 [1] - 此次合作是公司ETHK链上金融生态战略及全球RWA交易所商业模式成功落地的关键第一步与标杆案例 [1] - 合作旨在打造可规模复制的样板 验证创新模式的可行性及巨大潜力 [1] 战略意义 - 标志着公司ETHK链上金融生态战略进入规模化落地与价值实现的新阶段 [1] - 是全球RWA交易所商业模式在全球舞台的首次重磅亮相与实践验证 [1] - 体现公司在聚焦核心战略 实现规模化复制 构建差异化优势上的卓越规划与执行能力 [1] 技术理念 - 公司致力于通过前沿创新技术与严谨的合规实践 构建开放 赋能 共荣的数字金融新生态 [1] - 金融科技的终极使命在于服务实体经济 创造普惠价值 [2] - 通过科技赋能助力民族品牌完成数字化跃迁 并将成功生态模式推广至各行各业 [2] 发展愿景 - OTC RWA交易所将成为价值流通平台 以及全球创新健康资源与中国市场需求之间的超级连接器 [2] - 服务于国家产业升级与数字经济发展 践行公司利国利民利天下的企业初心与终极愿景 [2] - 强强联合将产生巨大协同效应 对双方战略转型与价值重估产生深远积极推动 [2] 业务展望 - 合作将为公司未来可持续的业务增长与财务表现注入强劲动力 [2] - 双方将汇聚优势资源 确保全球首家OTC RWA交易所的高标准高质量成功落地与稳健运营 [2]
港股异动丨佰泽医疗连续两日飙升,累涨192%
格隆汇· 2025-09-16 03:53
股价表现 - 肿瘤医疗集团佰泽医疗股价连续两日大幅上涨 累计涨幅达192% 创上市新高[1] - 盘中最高涨幅94% 报19 88港元 市值突破260亿港元[1] - 昨日收涨超50% 今日再度飙升[1] 港股通纳入 - 沪深交易所公告将公司调入港股通标的名单[1] - 调整自9月8日起正式生效[1] 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从事投资及提供医疗相关服务的肿瘤医疗集团[1] - 通过收购股权及管理权运营6家自有的民营营利性医院并管理2家非营利性医院[1] - 业务覆盖北京 天津 安徽等多地[1] - 核心服务包括肿瘤筛查 诊断 治疗及康复[1] - 北京京西肿瘤医院为旗舰医院[1]
佰泽医疗再暴涨50%创新高 两个交易日股价飙升1.4倍 总市值突破200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16 02:18
股价表现 - 股价单日暴涨58.01%至16.19港元,盘中创上市新高17.06港元 [1] - 近两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1.3倍,成交额达14.37亿港元 [1] - 总市值突破200亿港元 [1] 港股通纳入 - 公司被调入港股通标的名单,自9月8日起生效 [1] - 最新港股通持股占比达0.21% [1] 业务概况 - 公司为肿瘤全周期医疗服务供应商,提供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等服务 [1] - 在北京、天津、安徽、山西、河南五省市成功运营八家医院 [1] 财务数据 - 上半年实现收入5.75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0.66% [1] - 股东应占亏损2762万元人民币,同比扩大139.18% [1]
港股异动 | 佰泽医疗(02609)再暴涨50%创新高 两个交易日股价飙升1.4倍 总市值突破200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02:15
股价表现 - 股价单日暴涨58.01%至16.19港元 创上市新高17.06港元 [1] - 近两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1.3倍 成交额14.37亿港元 [1] - 总市值突破200亿港元 [1] 港股通纳入 - 获调入港股通标的名单 自9月8日起生效 [1] - 港股通持股占比达0.21% [1] 业务定位 - 公司为肿瘤全周期医疗服务供应商 覆盖筛查、诊断、治疗及康复服务 [1] - 战略布局覆盖北京、天津、安徽、山西及河南五省市 [1] - 成功运营八家医院 [1] 财务数据 - 上半年收入5.7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0.66% [1] - 股东应占亏损2762万元人民币 同比扩大139.18% [1]
国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916
国海证券· 2025-09-16 01:35
好的,我将为您总结这份晨会纪要的关键要点。作为拥有10年经验的分析师,我会专注于核心内容和数据,忽略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等内容。 报告核心观点 本次晨会纪要涵盖了多个热门投资赛道的最新研究观点,重点包括:AI算力基础设施特别是液冷技术的需求爆发、AI应用商业化进程加速、汽车行业政策利好与智能化升级、钾肥行业的高景气周期延续,以及多家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和战略布局。整体呈现科技与传统行业并重的投资主线。 分项总结 AI算力基础设施(液冷技术) - AI数据中心需求强劲增长,2024年全球AI智算中心装机容量为7GW,预计到2028年将持续增长[3] - 液冷技术受两大因素推动:高散热需求(芯片功率密度提升)和高耗电问题(冷却系统占数据中心总能耗40%)[3] - 冷板式液冷主要采用去离子水(单相)和氟化物(相变),重点推荐昊华科技、巨化股份、三美股份[4] - 浸没式冷却液分为合成油(碳氢合成油和有机硅油)和氟化液(全氟烃、全氟烯烃等)[5] - 合成油领域推荐卫星化学、皇马科技,建议关注润禾材料;氟化液领域推荐新宙邦、巨化股份、华谊集团、永和股份,建议关注八亿时空[5] - 散热组件领域重点推荐德邦科技[6] - 行业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7] AI应用与商业化 - Tokens是大语言模型切割文本的基本单位和定价核心,与模型厂商收入呈现同步高增趋势[9] - 日均Tokens调用量持续增长,受C端用户基础扩张和B端行业客户加速渗透驱动[10] - C端驱动包括原生产品AI功能、聊天助手及图像视频等新兴应用;B端驱动包括行业客户和API调用[11] - 技术迭代方向为推理增强+多模态+Agent化+长上下文,将解锁存量场景和增量需求[12] - 模型厂进行算力成本优化和多价格策略,提高企业/个人调用ROI[13] - 2025年及以后模型厂算力投入加码,有望支撑千亿美元营收预期[14] - 维持AI应用方向"推荐"评级[14] 汽车行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 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目标2025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同比增3%),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同比增20%)[15] - 2025年8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0万辆和25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9%和11.1%,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6.5%[16] - 新能源汽车8月产销完成139.1万辆和13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4%和26.8%[16] - 智己LS6于9月10日上市,起售价19.79万元,27分钟内大定订单突破1万辆[18] - 长城高山7同日开启预售,预售价28.98万元起,是30万元内唯一全系标配激光雷达的MPV[18] - 维持汽车板块"推荐"评级,关注自主高端化、智驾平价化、机器人量产等机会[19] 钾肥行业供需分析 - 全球钾肥需求2025-2027年有望以3.2%复合增速增长[21] - 2026年底前全球新增产能有限,仅亚钾国际在老挝扩产约200万吨[23] -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2025年预计减少出口180万吨以上[21] - 2025年9月11日主要港口钾肥库存仅163万吨(2018年以来3%分位数),远低于去年同期309万吨[21] - 我国6月12日签订钾肥进口大合同346美元/吨(CFR),折合国内成本约2865元/吨[21] - 我国氯化钾表观消费量2024年约1872万吨,2017-2024年复合增速约5.5%[22] - 进口依赖度2024年大幅提高至67%[23] - 行业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重点推荐亚钾国际、盐湖股份、东方铁塔[23] 重点公司研究 爱尔眼科 - 1H2025实现收入115.07亿元(同比+9.12%),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0.05%)[24] - 门诊量925万人次(同比+16.47%),手术量87.9万例(同比+7.63%)[24] - 屈光收入46.18亿元(同比+11.14%),视光服务收入27.2亿元(同比+14.73%)[25] - 境外收入15.17亿元(同比+16.50%)[25] - 开发"AI眼科医生"智能体,整合28个眼科专病数据集[2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亿元、45亿元、52亿元[26] 海光信息 - 开放CPU互联总线协议(HSL),打造国产算力核心基座[28][29] - 披露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业绩目标为2025-2027年营收增长率55%/125%/200%[30][31]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目标分别为142亿元/206亿元/275亿元,CAGR达44%[31] - 海光C86处理器单核性能提升62%,多核性能提升超过135%[32] - DCU实现"训推一体"AI场景全覆盖,与多家头部互联网厂商完成适配[33]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68.39/265.62/385.22亿元[33] 怡合达 - 2025H1实现营收14.61亿元(同比+18.7%),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26.49%)[34] - 2025Q2实现营收8.41亿元(同比+21.8%),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26.5%)[35] - 整体毛利率达39.1%(同比+3.46pct),Q2毛利率39.83%[37] - 新能源行业收入3.21亿元(同比+53.17%),汽车行业收入1.75亿元(同比+53.25%)[38] - 产品体系涵盖258万个SKU,较2024年底增加28万个[39]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9/36/44亿元[39]
张家港国资拟入主澳洋健康 沈学如折价10%出让控股权
新浪财经· 2025-09-16 01:27
控制权变更 - 澳洋健康控股股东澳洋集团及实际控制人沈学如等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出售公司20%股份予张家港悦升科技 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悦升科技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1] - 股份转让价格为3.87元/股 较停牌前收盘价4.30元/股折价10% 总交易金额为5.93亿元[2] - 澳洋集团同步签署表决权放弃协议 无条件放弃持有上市公司5%股份对应的表决权 交易后其持股比例由30.74%降至10.74% 表决权比例降至5.74%[1] 交易背景与主体 - 出让方沈学如为澳洋系创始人 现年71岁 曾通过澳洋集团控制澳洋健康与澳洋顺昌两家A股上市公司 2020年已出让澳洋顺昌控制权 本次交易后不再控股澳洋健康[2] - 接手方悦升科技成立于2025年4月 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张家港经开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实际控制人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属地方国有资本运营平台[2]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医疗服务与医药流通 形成以澳洋医院总院为支撑的医联体模式 并通过子公司经营医药流通及保健食品业务[3]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03亿元同比下降12.49% 归属净利润3155.59万元同比下降15.46%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512.78万元[3] -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总资产19.68亿元 资产负债率高达92.58% 净资产仅1.46亿元[3] 业绩承诺与补偿机制 - 交易各方约定业绩承诺期内上市公司现有业务经审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均不低于3000万元 实行逐年考核与补偿[3] - 另约定2025年末合并报表净资产不低于2亿元且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不低于6000万元 若未达标澳洋集团及沈学如需共同现金补偿6000万元[3] - 公司当前净资产1.46亿元与承诺指标2亿元存在差距 交易后或将尝试缓解债务压力[4]
无管微创技术让胸外科手术告别“插管依赖”
科技日报· 2025-09-16 01:21
通过技术革新,无管微创技术还加速了患者术后恢复进程。由于患者无需气管插管,避免了气道黏 膜损伤。因此,大部分使用该技术的患者术后1—2天即可出院,部分年轻患者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活动, 使得床位周转率大幅提升,缓解了胸外科"一床难求"的困境。 同时,无管微创技术也减少了患者的医疗成本,一方面节省了气管插管等耗材费用,另一方面缩短 了住院时间,让整体医疗费用大幅降低。 无需气管插管维持呼吸、不用粗胸管引流、术后短时间内即可拔除辅助管路……这项以"无管化"为 核心特色的无管微创技术,正重新定义胸外科手术的操作范式。日前,记者跟随"无管中国行"宣传活 动,走进肺肿瘤早筛与无管微创技术联盟盟员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实地探访这项技 术如何让胸外科手术告别"插管依赖"。 这项看似"简化"的技术,实则对医疗团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其落地依赖于麻醉技术和外科技 术的深度协同。 传统胸外科手术中,气管插管、28-36F的粗胸管是标配,这些有创操作具有一定术后负担。哈尔滨 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孟庆威介绍,传统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4天,且需面对 插管引发的咽喉不适、胸管导致的疼痛等问题。 "而无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