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搜索文档
数智体验吸睛 服贸会前沿首发超百项
北京商报· 2025-09-14 16:51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 近5600家企业线上参展 累计入场观众突破25万人[1][8] - 480余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线下参展 占参展商比例超1/4[3] - 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 线下参展企业整体国际化率超20% 覆盖26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8] 成果与交易表现 - 企业首发新品达109项 数字供需大厅对接超3000个项目 达成建筑、信息技术、金融等领域超900项成果[1][8] - 113家企业机构发布198项成果 包括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医疗健康、绿色低碳等领域[3] - 主宾国澳大利亚在金融、教育等领域达成15项合作意向 "商务约见"发起邀约近8500人次[8] 科技创新展示 - 展示全球首款光子计数CT、具身智能清洁产品、5G规模化应用全链条场景、智能手术室等新技术[3] - 发布光量子计算机、仿生细胞传感器、精准医疗、超高清视听等领域109项首发新品[3] - 数字平台智能助手提供近6万次咨询问答 无人驾驶接驳车等产品打造11类智慧服务场景[6] 数字化与体验升级 - 采用数字人、VR模拟设备等数字技术载体扩增洽谈空间 线上约见设置专属洽谈区[5] - 数字人解说、具身智能配送机器人、美食机器人、足球竞技机器人等提升观展体验[6] - 数字平台供需大厅发布对接项目3000余项 有效提升会务服务、安防巡检等保障效率[6][8] 政策与标准推进 - 商务部发布《支持北京市率先试行世贸组织〈电子商务协定〉工作方案》推动多边数字贸易规则落地[4] - 北京发布首批"北京方案" 包括1个数智化算力底座、1个北京市政务云、N个应用方案[4] - 发布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全球服务贸易包容发展趋势报告等4份重磅行业报告[9] 配套活动与溢出效应 - 举办27场洽谈推介活动、48场行业交流活动 16家中央金融企业、73家中央企业组团参会[5] - 组织45项文商旅体融合活动 推出11条商务考察线路 形成显著投资消费溢出效应[6] - 首钢园"会展小镇"联动夜间消费活动及重点商圈 激发服务消费潜力[7]
华检医疗(01931)ETHK生态披露五大支柱 开辟全球资产流通新范式
智通财经网· 2025-09-14 11:46
战略合作 - 华检医疗与ETHK Group达成合作共同构建"ETHK"品牌并明确链上金融生态五大核心支柱 [1] - 五大支柱包括技术基础设施研发 金融产品矩阵覆盖RWA及链上衍生品 可持续商业模式 全球合规框架布局 集成法币用户入口 [1] 业务影响 - 合作推动"链上股票"等股权代币化业务加速全球资产数字化进程 [1] - 战略布局为中国资产对接全球资金开辟新路径 [1]
【明日主题前瞻】特斯拉Model Y L订单10月份已售罄,机构称看好T链核心Tier1供应商
新浪财经· 2025-09-14 09:41
特斯拉Model Y L订单与供应链 - Model Y L 10月份订单已售罄 预计交付时间推迟至11月[1] - 上周Model Y L已交付900辆 日均交付150辆[1] - 特斯拉2025Q2全球汽车产销量环比数据有所修复[1] - 五洲新春轴承套圈产品稳定供应世界前五轴承制造商 部分用于特斯拉新能源汽车[2] - 美利信汽车领域客户包括特斯拉和比亚迪[2] RISC-V架构发展 - 英飞凌计划2026年出样 2028~2029年量产车用RISC-V指令集MCU微控制器[3] - RISC-V架构正迈向高性能计算领域战略转型[3] - 成都华微HWD01001型超低功耗RISC-V MCU已发布 集成自主32位RISC-V内核[4] - 中科创达与阿里合作在RISC-V领域推动AI芯片技术落地[4] - 云天励飞Deep Edge10芯片系列采用国产14nm Chiplet工艺 内含国产RISC-V核[4] AI Agent市场发展 - 美团首款AI Agent产品"小美"App将公测 搭载自研模型LongCat-Flash-Chat[5] - 2024年AI Agent全球市场规模约52.9亿美元[5] - 2028年中国企业级AI Agent应用保守规模超270亿美元 2030年预计达471亿美元[6] - 2028年约33%企业级软件应用将内置AI Agent系统 远高于2024年不足1%的渗透率[6] - 中文在线逍遥AI Agent系统可实现多模态广告创意素材生成[7] - 易点天下实现KreadoAI等AI驱动型产品商业化落地[7] - 每日互动推出GAI OS、GAI Office和GAI Store面向企业级市场[7] 多晶硅价格与光伏行业 - 光伏行业形成"提价"和"限产"两大基本路线[8] - 大全能源已形成年产30.5万吨高纯多晶硅产能[8] - 通威股份形成自上游工业硅至终端光伏电站的全产业链布局[8] 跨境支付合作 - 中国央行与印尼央行启动双边本币结算框架和二维码互联互通合作项目[9] - 中国-印尼跨境二维码互联互通项目预计2025年内正式全面投产[9] - 信安世纪中标交行多个分行CIPS标准收发器项目[10] - 易生支付于2019年10月获得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资质[10]
AI重塑金融业技术生态:风险挑战与治理建议|金融与科技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9-14 09:34
AI重塑金融业运行逻辑与技术生态 - AI技术正系统性地重塑金融业运行逻辑与生态结构 推动金融服务体系向智能化 数据化与平台化方向升级[3][5] - 国务院于2025年7月31日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明确要求推动AI与金融等重点领域深度融合[5] 服务范式变革 - 服务模式由"以机构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 通过客户画像 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技术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6] - 交互方式从"填表—等待"转变为"对话—即时" 形成数据驱动下的长期客户关系[6] 金融决策体系升级 - 决策逻辑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AI整合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应用于信用评估 风险控制和资产定价等核心环节[6] - 在信贷业务中基于交易行为 社交特征等多维数据构建实时风控模型 在投资领域通过大模型与量化技术提升策略生成效率与精度[6] 组织架构转型 - 组织架构从"职能分工型"转向"平台协同型" 后台流程由RPA和AI智能审核接管 中台演化为"AI中台"与"数据中台"[7] - 推动管理层级压缩和响应效率提升 使技术能力成为机构核心竞争力[7] 业务边界扩展 - 业务边界从"封闭式金融"扩展到"开放式嵌入金融(FaaS)" 通过API接口和开放银行平台接入电商 出行 医疗等非金融场景[7] - 实现无感支付 隐形信贷和场景定制保险等创新模式 使金融服务在用户行为路径中自然触达[7] 模型黑箱与可解释性风险 - 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算法模型存在可解释性不足问题 难以被人类有效解释和干预[10] - 2019年高盛Apple Card信用额度事件暴露算法歧视风险 纽约州金融服务局启动调查后机构未能明确解释算法结构[10] 数据依赖与隐私风险 - AI系统高度依赖多维度敏感数据 包括行为轨迹 金融交易记录和设备标识等信息[11] - 2022年Plaid公司因未获充分授权收集数百万银行账户数据 支付5800万美元达成和解 反映数据使用边界模糊问题[12] 系统性技术风险 - 智能模型在高频交易 自动化做市等场景可能引发行为趋同和风险集中 形成技术驱动的"集体脆弱性"[13] - 2012年Knight Capital因高频交易系统配置错误 45分钟内执行400笔错误交易导致4.4亿美元亏损[13]
2025外滩大会顺利闭幕:6万余人现场参会,50余项科技新成果首发亮相
环球网· 2025-09-14 09:02
大会规模与参与度 - 大会吸引6.1万人次现场参会及2000多万人次线上观看直播 [1] - 全球科技和商业领域550位嘉宾参与并贡献45场论坛 [1] - 科技智能创新赛吸引近2万名参与者且"00后"占比超50% [2] 科技成果与商业合作 - 大会首发50多项科技新成果并促成32家初创企业与八大投资机构对接 [1] - 206家企业在产业对接会达成超40个合作意向 [1] - 科技人才招聘会吸引超10000人参与并投出6500份简历 [1] 年轻科创力量 -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DeepWisdom创始人吴承霖等年轻科技研究者参与 [2] - 通过科技智能创新赛、创新者舞台等形式为年轻科创人提供展示平台 [2] - 年轻科创人参与40余场论坛及三大技术赛事推动前沿研究与应用落地 [2] 金融科技发展共识 - 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与香港金融科技周主办方共同探讨发展路径 [3] - 形成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合规稳健创新、区域协同共赢三大核心共识 [3] - 60多位海外嘉宾认为金融科技需在具体产业场景中落地创造实际价值 [3] 创新技术展示 - 全球首款30自由度高仿生机器人"小诺"及灵波科技R1机器人厨师亮相 [4] - 傅利叶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复旦光华一号康复机器人展示智能康复应用 [4] - 10000平方米科技展览区与5000平方米科技集市规模创历史新高 [3] 人工智能发展观点 - 蚂蚁集团CEO强调AI长期内应作为医生助手而非替代角色 [7] - 大会通过"让AI向人类提问"收集全球大模型十大问题引发人类价值思考 [7] - 尤瓦尔·赫拉利指出技术部署需兼顾安全边界而非单纯追求商业优势 [7]
“房产上链”卷土重来!有人喊你3000元当合伙人,暴富机遇还是陷阱?
第一财经· 2025-09-14 05:43
RWA代币化概念与市场前景 - RWA代币化指将现实世界中有价值但流通性差的资产通过代币化方式搬到区块链上 房地产因其规模庞大、有价值、流通性较差等特征成为关键部分[15] - 波士顿咨询集团预计到2030年RWA市场规模将达到16万亿美元 渣打银行预计到2034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30万亿美元[15] - 全球金融机构正争相将从美国国债到房地产的一切资产代币化 中东迪拜和日本等地区已推出具体项目并提升法律认可度[19][20] 内地RWA代币化产品推广模式 - 推广者宣称通过RWA代币化模式可实现"房地产资产迎来又一轮爆发" 承诺高收益如投资3万元年分红10万以上、投资10万元3年内成为数字资产亿万富豪[3][6] - 具体业务模式包括三级合伙人制度:投资3000元成为普通合伙人获6000枚代币 投资3万元成为高级合伙人获8万枚代币及县级城市房产托管公司经营权 投资10万元成为联创合伙人获30万枚代币及地级城市经营权[6][7] - 推广方计划将代币先上GATE芝麻开门交易所 以后再上币安交易所 并通过微信小程序售卖房地产项目的数字资产份额、项目数字化托管合伙人名额、城市代理权等[8][13] 监管与法律环境 - 中国内地未明确允许所有形式的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委发布公告禁止任何未经批准的代币发行融资活动[16] - 房地产等不动产的权属变更必须通过不动产登记中心完成 链上代币无法直接代表产权 目前RWA代币只能代表收益权或债权等间接权益[16] - 打着"房地产收益权"名义的代币化产品可能被认定为变相非法集资或金融诈骗 个人投资者存在较大法律与合规风险[16] 国际与香港地区发展动态 - 美国早期房地产代币化案例如圣瑞吉斯阿斯彭度假村项目曾出现流动性枯竭问题 2020年前超过90%的项目未能实现有意义的交易量[19] - 迪拜土地局在2025年5月推出Prypco Mint投资平台 投资门槛仅为2000迪拉姆(约540美元) 代币转让直接与政府土地登记同步[20] - 香港特区政府2025年6月发表《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 35次提到"代币化" 显示促进RWA发展的决心 并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于8月1日生效[21] 内地企业在RWA领域的尝试 - 深圳市福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通过以太坊公链成功发行全球首单RWA公募上市数字债券 债券规模5亿元人民币 期限2年 票面利率2.62%[22] - 新城控股母公司新城发展控股拟成立数字资产管理公司 探索基于吾悦广场资产收益发行RWA产品 吾悦广场总资产价值超1200亿人民币 全年商户销售额预计达1500亿[22] - 内地居民可通过"跨境理财通"或离岸信托等方式参与香港合规RWA项目 但需满足外汇管制要求并确保不违反内地虚拟资产相关法规[23]
2025外滩大会在沪落幕:50多项科技新成果亮相 40多项产业合作达成意向
上海证券报· 2025-09-14 02:58
大会规模与参与度 - 现场参会人数达6.1万人次 线上观看直播超2000万人次[1] - 全球科技和商业领域550位嘉宾参与 包括16位院士和图灵奖得主[1] - 举办45场论坛 促成32家初创企业与八大投资机构对接 206家企业达成超40个合作意向[1] 科技成果与展示 - 首发和首展50多项科技新成果 展览规模、参展企业数及首发新品数均创新高[1][3] - 科技展览区达10000平方米 科技集市5000平方米 展示AI等技术在中国爆发的缩影[3] - 全球首款30自由度高仿生机器人"小诺"、蚂蚁集团R1机器人厨师等创新产品亮相[4] 年轻科创力量参与 - 吸引近2万名科技爱好者与AI创业者参与科技智能创新赛 其中00后占比超一半[2] - 年轻科创人参与40余场论坛、三大技术赛事及创投活动 推动前沿研究与应用落地[2] - 宇树科技、DeepWisdom等年轻科技创业者代表亮相[2] 金融科技发展共识 - 大会释放三大核心共识: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合规下的稳健创新、区域协同合作共赢[3] - 60多位海外嘉宾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 认为金融科技需在具体产业场景落地创造实际价值[3] - 首次举办全球主题日 与新加坡金融科技节及香港金融科技周主办方共同探讨发展路径[3] 技术应用与产业融合 - 蚂蚁集团AI健康应用AQ、傅利叶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等展示智能康复科技提升医疗体验[4] - 蚂蚁集团CEO提出AI在医疗场景中长期作为医生助手而非替代角色[5] - 大会尝试"让AI向人类提问" 收集全球大模型向人类提出的十大问题引发价值思考[4]
2025外滩大会闭幕 规模参展企业数首发新品数均创新高
解放日报· 2025-09-14 02:25
大会规模与参与度 - 现场参会人次达6.1万 企业参与产业对接会数量为206家 现场达成合作意向超40个 [1] - 首发和首展科技新成果50多项 展览规模、参展企业数、展品数和首发新品数均创新高 [1] - 科技智能创新赛吸引近2万名科技爱好者与人工智能创业者参与 其中00后占比超50% [2] 科技展示与产业应用 - 全球首款突破30自由度的高仿生机器人"小诺"亮相 蚂蚁灵波科技R1机器人实现全自动取菜、炒菜及清洁流程 [1] - 傅利叶ArmMotus EMU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复旦光华一号康复机器人和AI健康应用AQ展示智能康复科技提升治疗效果与患者体验 [1] - 技术落地成为核心议题 金融科技需在具体产业场景中创造实际价值 [2] 国际协作与行业共识 - 首次举办全球主题日 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主办方GFTN与香港金融科技周主办方InvestHK共同探讨亚洲及全球金融科技发展路径 [1] - 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合规稳健创新、区域协同合作成为亚洲及全球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三大核心共识 [1] - 16位院士和图灵奖得主领衔550位嘉宾 举办45场论坛推动新兴科技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 [2]
2025外滩大会在沪落幕:50多项科技新成果亮相,人机共生照进现实
证券时报网· 2025-09-13 13:39
大会规模与参与度 - 大会吸引6.1万人次现场参会 2000多万人次线上观看直播[1] - 16位院士和图灵奖得主领衔550位全球科技商业嘉宾 举办45场论坛[1] - 科技智能创新赛吸引近2万名参与者 其中00后占比超50%[3] 科技成果与商业合作 - 首发首展50多项科技新成果 展览规模及展品数量创新高[1][5] - 促成32家初创企业与八大投资机构对接 206家企业达成超40个合作意向[1] - 超10000人参加科技人才招聘会 投出6500份简历[1] 年轻科创力量 - 云集宇树科技 DeepWisdom等年轻科技创业者与研究者[3] - 通过创新赛 创投活动等形式为年轻科创人提供展示平台[3] - 年轻科创人参与40余场论坛及三大技术赛事推动前沿研究应用落地[3] 国际协作与行业共识 - 首次实现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与香港金融科技周主办方三地齐聚[4] - 形成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合规稳健创新 区域协同共赢三大核心共识[4] - 15个国家60多位海外嘉宾推动科技与实体产业融合落地[4] 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应用 - 全球首款30自由度高仿生机器人"小诺"实现迎宾接待功能[5] - 灵波科技R1机器人厨师全自动完成取菜烹饪清洁全流程[5] - 傅利叶 复旦光华康复机器人及蚂蚁AI健康应用展示智能医疗进展[5] 技术发展理念 - 首次尝试"让AI向人类提问" 收集全球大模型十大问题引发人类价值思考[7] - 蚂蚁CEO强调AI长期作为医生助手而非替代的角色定位[7] - 学者指出技术发展需兼顾安全边界而非单纯追求商业优势[7]
2025外滩大会顺利闭幕:6万余人现场参会,40多项产业合作达成意向
经济观察网· 2025-09-13 13:17
大会规模与参与度 - 大会吸引6.1万人次现场参会及2000多万人次线上观看直播 [1] - 全球科技和商业领域550位嘉宾参与贡献45场论坛 [1] - 16位院士和图灵奖得主领衔学术阵容 [1] 科技成果与商业合作 - 首发50多项科技新成果并设置10000平方米科技展览区 [1][3] - 32家初创企业与八大投资机构达成对接合作 [1] - 206家企业在产业对接会现场达成超40个合作意向 [1] 年轻科创力量参与 - 科技智能创新赛吸引近2万名参与者且00后占比超50% [2] - 年轻科创人参与40余场论坛及三大技术赛事 [2] - 云集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等新一代科技创业者 [2] 金融科技发展共识 - 首次实现新加坡、香港、上海三地主办方齐聚 [3] - 形成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等三大核心发展共识 [3] - 60多位海外嘉宾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 [3] 人工智能应用展示 - 全球首款30自由度高仿生机器人"小诺"亮相展示 [4] - 灵波科技R1机器人厨师实现全自动烹饪流程 [4] - 傅利叶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展示智能康复应用 [4] 技术发展理念 - 提出"人类需要被保护的地方是AI前行方向"的技术使命观 [4] - 蚂蚁集团CEO强调AI在医疗场景中应定位为医生助手 [4] - 尤瓦尔·赫拉利指出技术部署需兼顾安全边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