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感器
icon
搜索文档
奋战二季度 确保“双过半”丨院企“结亲”记
河南日报· 2025-05-19 23:54
产学研合作 - 汇源电气董事长刘兴华表示企业转型需与科研机构深度对接以攻克技术难题 [1] - 郑州市科技局组织70余家民营企业走进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桥梁 [1] - 河南新昌铜业集团希望整合研究院资源解决高性能铜靶材等产品性能瓶颈问题 [1] -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发布49项可转化科技成果涵盖智能制造和绿色能源领域 [1] 企业技术需求与合作案例 - 汉威科技年产销传感器超5000万支气体传感器市占率达75%计划与研究院合作柔性机器人及大数据分析 [2] - 郑州佛光发电与研究院合作开设硕士班培养人才并计划开展人工智能及智慧能源平台研究 [2] - 引力琥珀人工智能探索短剧生成与智能交互融合应用研究院技术可填补其自然语言处理缺口 [2] 研究院成果与资源 -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聚焦医学健康和光电融合等领域累计招引科研人才200余人培养硕博1700余人孵化企业42家 [3] - 研究院获批设立河南省首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共建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创新中心等 [3] 政策支持与创新模式 - 河南发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解决企业经营诉求与困难 [2] - 郑州市引进8所一流大学和8家科研机构构建"企业出题院所答题政府助题"联合创新模式 [2]
光学传感器专题:传感器“芯”光璀璨,下游应用百花齐放
2025-05-19 15: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光学传感器行业 - **公司**:海外厂商有 AMS、Sensor Tech、原像公司、意法半导体、ADI;国内企业有美芯晟、慧荣科技、美新晟、惠顶科技 [1][6][7]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市场规模与增长**:全球光学传感器市场规模达数十亿美元,保持双位数增长,消费电子是最大需求来源,汽车领域占据重要份额;TOF 传感器年化复合增长率接近 20%,未来在机器人领域有广泛应用 [1][5] - **发展趋势**:光学传感器正朝着高度集成化发展,如环境光与接近或颜色传感器集成;TOF 传感器在 3D 测距及智能交互场景中潜力巨大,但较少与其他类型集成 [1][4] - **市场竞争格局**:全球光学传感器市场由海外厂商主导,国内企业正处于从 0 到 1 的发展阶段,需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1][6] - **厂商布局**:AMS 集团在光学传感器领域布局丰富,海外厂商侧重不同产品;国内美芯晟布局相对完整,慧荣科技重点在 OLED 屏下的光学传感方面投入较多 [1][7] - **应用需求**:端侧 AI 消费电子产品对光学传感器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如苹果 Vision Pro 对探测和被动接受需求元件需求巨大 [1][12] - **技术应用前景**:TOF 技术在机器人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可帮助机器人优化路径规划,减少碰撞概率并提高任务成功率;在汽车电子中,TOF 技术用于车内座舱环境监测保护隐私效果更好,有望推动智能化发展 [3][11][1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光学传感器原理和结构**:核心原理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基本结构包括探测单元、光敏元件、光源、光学系统和系统模块等 [2] - **光学传感器分类及功能**:分为环境光、接近、颜色、闪烁、健康和 TOF 传感器等,各有不同功能 [3] - **在不同产品中的应用**:手机中用于屏幕自动亮度调节、防误触、辅助对焦和提高拍照成像质量;扫地机器人用于沿墙清扫、防坠落;无人机用于悬停及障碍物检测;汽车用于后视系统防眩光和座舱环境监测 [8][9][10][11] - **国内企业突破**:美新晟在 DTOF 领域领先,应用于智能手机和扫地机器人;惠顶科技在 OLED 屏下光感和健康传感器方面取得进展,产品应用于多种设备 [15][16]
北京京东方传感技术公司增资10亿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5-19 09:25
公司注册资本变更 - 北京京东方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约47.86亿人民币增至约57.79亿人民币,增资近10亿元 [1] - 该公司为京东方全资子公司,负责传感业务运营 [1] 业务领域与产品应用 - 传感器及解决方案业务聚焦医疗生物、智慧视窗、工业传感器、消费电子等领域 [2] - 医疗领域:X-ray平板探测器背板产品广泛应用于欧美、日本、韩国等医疗器械公司 [2] - 智慧视窗:通过显示和传感技术创新,为出行、建筑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 [2] - 工业传感器:应用于3C电子、半导体、物流、交通、新能源、医药与食品工业、汽车整车与零部件等行业 [2] 2024年营收与业务进展 - 2024年传感业务营收为3.86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0.19% [3] - FPXD领域:与头部客户合作深化,销量同比提升 [3] - 智慧视窗:营收同比翻倍增长,柔性LC智能光幕成功点亮,乘用车智能调光实现核心客户旗舰车型标配 [3] - 苏州传感:完成光伏、锂电等行业多家头部客户导入 [3] - MEMS:聚焦压力传感器领域推动产品化,并完成新场景多产品拓展 [3]
园区为舟 科技为桨——撬动科技金融万亿蓝海的“兴”路径
新华财经· 2025-05-19 08:50
兴业银行战略转型 - 公司从依赖"房地产-地方政府-金融"旧三角转向"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战略,以产业园区为支点布局科技金融[1] - 2022年将科创金融、园区金融纳入"五大新赛道",推动授信逻辑从"钢筋水泥"转向"芯片代码"[2] - 截至2024年园区金融客户达46.6万户,科技金融客户12.73万户(同比+22%),园区贷款14540亿元,科技金融贷款5521亿元(同比+23%)[2] 园区金融实践案例 - 深圳坂田天安云谷产业园从低端工业区转型为年产值1500亿元的数字经济高地[1] - 广州奥松电子获2730万元厂房按揭贷款后建成8英寸MEMS芯片基地,现占据国内电容式温湿度传感器主要市场份额[3] - 广州高新区集聚28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银行通过园区管委会构建企业画像实现精准营销[4] 技术流评价体系创新 - 鼎甲科技凭借重复数据删除技术获500万元信用贷款,突破传统信贷模型限制[5][6] - 评估体系聚焦专利质量、产业链地位等技术指标,解决轻资产科技企业融资难题[6] - 深圳星火半导体因核心技术及比亚迪等客户订单获500万元综合授信[7] 生态共建与资本运作 - 首航新能获1500万元初始授信后,集团投资机构追加1000万元战略投资,累计授信达8.26亿元,最终实现创业板上市[7] - 银行提供海外业务资源对接及财务顾问服务,助力企业全球化布局[7] - 服务模式实现从单体企业到产业生态、从信贷工具到综合解决方案的跨越[8]
四方光电: 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章程(2025年5月修订)
证券之星· 2025-05-16 09:3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Cubic Sensor and Instrument Co Ltd,注册地址为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凤凰产业园凤凰园三路3号 [1] - 公司由武汉四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于2021年1月5日获中国证监会批准注册,首次公开发行1750万股普通股,2021年2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10010万元人民币,股本结构为1001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 [2][5] - 公司经营宗旨为"精于感知,乐于奉献",主营业务涵盖传感器、分析测试仪器、自动化仪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医疗器械和进出口业务 [3]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长担任,董事长辞任即视为同时辞去法定代表人职务,公司需在30日内确定新法定代表人 [2] - 公司设立党组织并为其活动提供必要条件,高级管理人员包括总裁、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和财务负责人 [3][52] - 股东会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由5-15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占比不低于1/3,职工代表董事1名 [39][109] - 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成员3名(含2名独立董事),负责财务审核、审计监督等事项 [133][135] 股份管理 - 公司发起人包括佑辉科技、智感科技等9名企业或自然人,以2019年7月5日为验资日完成净资产折股出资 [4] - 股份增减需经股东会决议,可通过公开发行、定向增发、派送红股等方式增加资本 [5][8] - 公司回购股份情形包括减资、员工持股计划等6种情况,回购后股份需按规定期限转让或注销 [5][6] - 董事、高管所持股份上市后1年内不得转让,任职期间每年转让不得超过持股量的25% [7] 股东权利与义务 - 股东享有分红权、表决权、知情权等权利,可查阅公司章程、财务报告等文件 [10][34] - 连续180日持股1%以上股东可对董事/高管损害公司利益行为提起诉讼 [38] - 控股股东需保持公司独立性,不得占用资金、违规担保或进行非公允关联交易 [14][43] - 股东会特别决议事项包括增减注册资本、章程修改等,需获出席股东2/3以上表决权通过 [28][82] 董事会运作 - 董事会职权涵盖经营计划制定、高管任免、基本管理制度制定等15项内容 [39][110] - 独立董事需具备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对关联交易等事项发表独立意见 [46][128] - 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临时会议需提前2日通知,决议需全体董事过半数通过 [42][120] - 董事连续两次未亲自参会且未委托他人出席视为不能履职,董事会可建议撤换 [36][103] 高级管理人员 - 高级管理团队包括1名总裁、若干副总裁、1名财务负责人和1名董事会秘书 [52] - 总裁负责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拟订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和基本管理制度 [53][144] - 高管离职后仍需履行保密义务,执行职务造成损害的需承担赔偿责任 [54][150] - 董事会秘书负责股东会/董事会会议筹备、文件保管及信息披露事务 [53][149]
华尔街见闻早餐FM-Radio | 2025年5月15日
华尔街见闻· 2025-05-14 23:20
市场概述 - 美股涨势疲态显现 标普惊险三连阳 道指两连跌 科技股表现强劲 英伟达涨近4% 特斯拉 AMD收涨超4% 超微电脑涨近16% [2] - 中概指数反弹超1% 腾讯财报后涨超3% 京东回落逾4% [2] - 美债收益率创一个月新高 美元两连跌后V形反弹 离岸人民币盘中跌超200点失守7.21 [2] - 原油跌落三周高位盘中跌超1% 黄金回落至一个月低位盘中跌超2% [2] - A股集体收涨 沪指重返3400点 恒科指涨超2% 国债普跌 [2] 中国宏观经济 - 4月社融增量1.16万亿元 新增人民币贷款2800亿元 M2-M1剪刀差扩大 前四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2.55万亿元 [3][9] - 七部门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展 [3][9] - 对美关税调整 125%→10% 24%税率暂停90天 美国撤销加征91%关税 下调小额包裹关税 [14] - 4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 部分银行消费贷款利率低于保本点 [15] 科技与互联网 - 腾讯Q1营收同比增13%达1800亿元 王者荣耀流水创新高 AI对广告游戏云业务产生实质性贡献 GPU储备充足 [3][11][12] - 鸿海Q1销售额同比增24% 净利润421亿新台币超预期 受益于关税前囤货潮及AI服务器需求 [11] - Poe报告显示DeepSeek使用率下降50% OpenAI因GPT-4o暴涨 快手Kling占据文生视频21%份额 [11] - 阿里巴巴被称中国最佳AI赋能者 动态PE仅12倍 摩根士丹利预计阿里云收入增速2026财年加速至25% [17] 新能源与高端制造 - 宁德时代赴港IPO获机构超额认购30倍 募资额或达410亿港元 成2021年后香港最大IPO [16] - 多晶硅龙头企业计划成立700亿元基金 整合过剩产能 目标将价格从3.6万元/吨提至4.5-6万元/吨 [18] - 中国企业发射12颗太空计算卫星 组成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 节约数据中心能源成本 [17] 海外市场与公司 - 波音获卡塔尔航空210架飞机订单 总价值960亿美元 创史上最大单 波音股价涨超3%创15个月新高 [10] - 超微电脑与沙特DataVolt签200亿美元AI协议 股价盘中涨约20% [21] - 桥水Q1大买黄金ETF超3亿美元 新进京东超1亿美元 增持阿里百度 减持谷歌英伟达Meta [21] 行业趋势 - 传感器行业受益于人形机器人发展 力矩传感器存在高壁垒 国内厂商市场空间扩大 [22] - 船舶行业供需缺口明显 手持订单覆盖率3.8年 头部船厂排产至2028年后 利润迎向上拐点 [23] - 有色金属价格强势 特朗普关税政策推升通胀预期 金价中枢抬升 铜铝持续去库 [23] - 外骨骼机器人应用拓展至消费级 传感系统 控制系统 驱动系统为核心 [23] 资本市场动态 - 价值投资巨头Baillie Gifford看好字节跳动 预计有五倍回报率 警惕"填鸭式投资"危害 [16] - 小米短期订单量下降引担忧 德银指21万台电动车积压显示需求强劲 四大催化剂或推动股价反弹 [17] - 小马智行传闻赴港二次上市 创始人锁定期延长540天 股价盘前飙涨16%后收跌超4% [18]
人形机器人系列专题之六维力传感器:高价值和高壁垒的力控核心部件,国产供应商持续发力
国信证券· 2025-05-13 12: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六维力传感器系人形机器人感知核心部件,重要性高、价值量大,其性能指标、技术路线、结构拆解以及工作原理各有特点,设计、工艺、检测等维度均有较高壁垒,人形机器人带来增量需求,国产玩家持续布局,看好在技术升级迭代下人形机器人发展及潜在供应链零部件的投资机会 [1][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传感器:人形机器人感知层、控制层关键部件 - 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与外界交互重要桥梁,力传感器价值量大,占机器人价值量 16%,按测量维度分一至六维,六维力可助力机器人精准感知和柔顺控制 [14] - 传感器能将非电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在多领域广泛应用,是人形机器人感知和控制层关键部件,力传感器对提升机器人性能具决定性作用 [15][16] - 力传感器可感知度量力,按测量维度分为一至六维,六维力传感器研发难度大,其测量系统可实现从载荷到力/力矩信号的变换 [18] - 力传感器产业链上游是原材料与零部件,中游是生产制造,下游应用广泛,机器人是重要应用场景,六维力传感器主要装于手腕、脚踝等部位 [23][25] 六维力传感器:高壁垒、高价值的精准力控传感器 - 六维力传感器能检测力在空间作用的全部信息,可精准修正三方向力和三方向弯矩之间的耦合误差,核心指标包括串扰、精度等 [35][40][41] - 六维力传感器可分为应变式、电容式等类型,应变式综合性能优,较成熟、应用广泛,工作原理基于弹性体形变 [52][53][56] 难点:设计、算法、标定以及工艺多维壁垒 - 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壁垒体现为设计、算法、工艺的结合,结构设计涉及弹性体和应变片等关键点,解耦包括结构解耦和算法解耦,标定与检测复杂,设备需自研,工艺方面自动化生产壁垒高 [66] - 弹性体结构设计需平衡刚度与灵敏度,应变片类型影响工艺路线,弹性体和应变片的选择会影响温度漂移与补偿 [67][72][74] - 解耦包括结构解耦和算法解耦,结构解耦加工难度高、成本高,算法解耦灵活性高、成本低,分为线性解耦和非线性解耦 [84][85][87] - 六维力传感器标定需六维联合加载,样本空间复杂,检测需采用不同样本点,标定设备需厂商自研 [92][95][99] - 六维力传感器加工工艺流程长、复杂度高,当前金属应变片贴片依赖人工,硅应变片与玻璃微熔工艺结合有望提高自动化生产能力 [101] 格局:国产玩家进展较快,人形机器人催生广阔空间 - 六维力传感器高端市场外资为主,国产替代趋势明显,2023 年国产市场份额 32.1%,产品性能不断提升,但部分指标仍有提升空间 [110] - 当下六维力传感器单价约 1 - 2 万元,后续有望下探至 1000 - 2000 元,2030 年人形机器人领域市场规模有望达 138.4 亿元 [109]
人形机器人系列专题之六:高价值和高壁垒的力控核心部件,国产供应商持续发力
国信证券· 2025-05-13 11: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六维力传感器系人形机器人感知核心部件,重要性高、价值量大,其设计、工艺、检测等维度均有较高壁垒,人形机器人带来增量需求,国产玩家持续布局,看好在技术升级迭代下人形机器人发展,以及机器人量产后带来的潜在供应链零部件的需求和投资机会 [1][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传感器:人形机器人感知层、控制层关键部件 - 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与外界交互的重要桥梁,力传感器价值量大,在机器人中价值量占比 16%,按测量维度分为一至六维,六维力可给出最全面力觉信息,安装于手腕、脚踝等部位助力机器人精准感知和柔顺控制 [14] - 传感器可将非电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是人形机器人感知层和控制层关键部件,力传感器对提升机器人性能具决定性作用 [15][16] - 力传感器可感知并度量力,按测量维度分为一至六维,六维力传感器能给出最全面力觉信息,研发难度大 [18] - 力传感器产业链上游是原材料与零部件,中游是生产制造,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机器人是重要应用场景,六维力传感器是机器人实现柔顺化、智能化控制的重要组成 [23][25] - 部分人形机器人厂商明确披露在产品中使用力传感器,如特斯拉、优必选、智元等 [31] 六维力传感器:高壁垒、高价值的精准力控传感器 - 六维力传感器可测量 3 方向力和 3 方向力矩,性能指标包括串扰、精度等,技术路线有应变式等,应变式技术成熟、精度高、成本低、应用广泛,结构拆解核心是弹性体和应变片,工作原理基于弹性体形变 [34] - 六维力传感器能检测力的全部信息,可精准修正三方向力和三方向弯矩之间的耦合误差,核心指标包括串扰、精度等 [35][40][41] - 应变式六维力传感器综合性能较优,使用量约占力传感器总量的 80%以上,工作原理基于弹性体形变,包括 4 个阶段 [53][56][59] 难点:设计、算法、标定以及工艺多维壁垒 - 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壁垒体现为设计、算法、工艺结合,结构设计涉及弹性体和应变片设计关键点,解耦包括结构解耦和算法解耦,标定与检测六维联合加载复杂度高、设备需自研,工艺方面一致性自动化生产难度高,硅应变片与玻璃微熔工艺结合有望成未来方向 [66] - 弹性体结构设计需平衡刚度与灵敏度,应变片设计与选择影响工艺路线,弹性体和应变片选择会影响温度漂移与补偿 [67][72][74] - 消除维间耦合是核心问题,包括结构解耦和算法解耦,结构解耦加工难度高、成本高,算法解耦灵活性高、成本低,分为线性解耦和非线性解耦 [81][84][87] - 六维力传感器需标定和校准,标定是求标定矩阵,检测是评价标定效果,六维联合加载标定样本空间复杂程度高,设备需厂商自研 [92][93][99] - 六维力传感器加工工艺流程长、复杂度高,弹性体加工需控制加工应力和环境条件,应变片贴片当前多依赖人工,硅应变片与玻璃微熔工艺结合可提高自动化生产能力 [101][105][108] 格局:国产玩家进展较快,人形机器人催生广阔空间 - 六维力传感器高端市场以外资为主,国内玩家逐步入局,产品性能不断迭代,当下单价约 1 - 2 万元,后续有望下探至 1000 - 2000 元,2030 年人形机器人领域市场规模有望达 138.4 亿元 [109] - 外资品牌先发优势明显,国产替代趋势加速,2023 年国产六维力传感器品牌市场份额 32.1%,国产品牌与外资产品在精准度方面基本对齐,但部分指标仍有提升空间 [110][112] - 部分中国玩家未上市,上市公司如柯力传感、凌云股份等依托前期积累积极布局六维力传感器 [113] 投资建议 - 关注人形机器人进展带来的投资机遇,看好机器人量产后潜在供应链零部件需求和投资机会,推荐凌云股份、中鼎股份等在六维力传感器领域有持续布局的公司 [4]
柯力传感(603662):2024年及2025Q1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稳健 积极推进平台化战略及投资
新浪财经· 2025-05-13 02:2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2.95亿,同比+20.79%,归母净利润2.61亿,同比-16.62%,扣非归母净利润1.93亿,同比+10.67% [1] - 2025Q1营收3.16亿,同比+27.08%,归母净利润0.76亿,同比+75.85%,扣非归母净利润0.43亿,同比+10.07% [1] - 2024年工业物联网及系统集成收入5.33亿,同比+69.34%,但投资净收益减少7121万导致归母净利润下滑 [2] 产品结构 - 2024年力学传感器及仪表收入6.31亿,同比-4.93%,但电流电压/温度/水质/振动传感器分别贡献1961万/1976万/1372万/299万新增收入 [2] - 通过久通物联、华虹科技等子公司整合,工业物联网及系统集成业务成为增长主力 [2] 盈利能力 - 2024年综合毛利率43.12%,同比+0.07pct,其中力学传感器毛利率+1.03pct,工业物联网产品毛利率-9.37pct [3] - 2025Q1销售毛利率43.95%,同比+0.59pct,销售净利率27.78%,同比+7.48pct [3] - 2024年期间费用率23.30%,同比+0.64pct,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1.49pct/+0.28pct [3] 战略布局 - 2024年完成"七控二参"9个战略投资项目,2025Q1新增开普勒机器人投资,覆盖人形机器人/AI理疗/传感器等领域 [4] - 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已完成手腕/脚腕等产品开发,向50多家客户送样并获批量订单 [4] - 触觉传感器启动校企合作,技术研发聚焦微型化/MEMS硅基/力控算法集成等方向 [4]
柯力传感(603662):2024年及2025Q1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稳健,积极推进平台化战略及投资
长江证券· 2025-05-13 02: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柯力传感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稳健,受益于子企业并表,产品品类拓展,营收较快提升,业绩受投资净收益等影响有波动,积极推进投资布局,人形机器人传感器有进展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2024年柯力传感实现营收12.95亿,同比+20.79%;归母净利润2.61亿,同比-16.62%;扣非归母净利润1.93亿,同比+10.67% [6] - 2025Q1实现营收3.16亿,同比+27.08%;归母净利润0.76亿,同比+75.85%;扣非归母净利润0.43亿,同比+10.07% [6] 事件评论 - 子企业并表使产品品类拓展,营收较快提升,2024年力学传感器及仪表系列产品收入6.31亿,同比-4.93%,其他物理量传感器贡献增量收入,工业物联网及系统集成收入达5.33亿,同比+69.34%,2024年归母净利润因投资净收益减少下滑,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25Q1业绩因公允价值收益高增,扣非归母净利润稳健增长 [12] - 产品毛利率表现稳健,2024年毛利率为43.12%,同比+0.07pct,力学传感器及仪表系列毛利率同比增加1.03pct,工业物联网及系统集成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9.37pct,2024年期间费用率为23.30%,同比+0.64pct,2025Q1销售毛利率为43.95%,同比+0.59pct,销售净利率为27.78%,同比+7.48pct [12] - 积极推动投资布局,2024年新增9个项目战略投资,2025Q1完成对开普勒机器人战略投资,涉及多领域产品,“传感器森林”战略投资布局初见雏形,部分项目2025年落地,人形机器人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已给50多家客户送样,部分进入批量订单阶段,触觉传感器启动合作,持续向多方向突破 [12] - 预计2025 - 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59亿、4.52亿,对应PE分别为52x、42x [12]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295|1493|1750|205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61|359|452|553| |EPS(元)|0.92|1.27|1.60|1.97| |市盈率|70.22|52.38|41.57|33.95| |市净率|6.81|6.43|5.80|5.18| |总资产收益率|7.3%|8.5%|10.0%|11.2%| |净资产收益率|9.7%|12.3%|14.0%|15.3%| |净利率|20.1%|24.0%|25.8%|27.0%| |资产负债率|31.8%|29.8%|27.7%|26.2%| |总资产周转率|0.31|0.32|0.36|0.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