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

搜索文档
千亿级“中国神船”启航,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获交易所受理
格隆汇· 2025-05-08 15:54
合并交易概况 -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受理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申请,交易金额高达1151.5亿元,为"A股十年最大合并案" [1][3] - 截至5月8日收盘,中国船舶市值1348亿元,中国重工市值989.6亿元 [3] - 中国船舶拟以每1股中国重工股票换0.1335股中国船舶股票的比例进行吸收合并,换股价格分别为中国船舶37.59元/股、中国重工5.032元/股 [5] - 中国船舶将发行约30.44亿股新股,合并后总股本达75.16亿股 [5] 合并后股权结构 - 合并后中国船舶集团控股小计持股49.29%,其他股东持股50.71% [6] - 中船工业集团持股比例从44.47%降至26.71%,中船重工集团持股13.98% [6] - 交易完成后中国重工将终止上市,存续公司总资产突破4000亿元 [6]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4年合并营收达1340亿元,净利润49.25亿元 [6] - 中国船舶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2.21%至36.14亿元,手持订单金额2169亿元 [7] - 中国重工2024年净利润同比激增266.6%至13.11亿元 [7] - 2025年一季度两家公司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181%和282% [7]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合并将形成覆盖舰船研发设计、核心配套、总装建造的完整产业链,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7] - 新公司全球市场份额预计超20%,在LN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型领域技术优势和定价权将增强 [7] - 2025年一季度新船价格指数较2020年低点反弹近50% [7] - 研发投入将超百亿元,重点攻关智能船舶、深海装备等前沿领域 [7] 央企改革背景 - 合并是央企改革从"物理合并"向"化学反应"深化的缩影 [8] - 存续公司49.29%股权由中国船舶集团控制,保持战略定力同时激发活力 [8] - 方案采用"动态换股机制",换股比例从初始1:0.1335微调至1:0.1339 [8] - 2024年以来已有近20家上市公司参与央企重组,交易规模同比翻番 [8] 外部环境与挑战 - 2024年中国造船业承接全球57%的新订单,但面临韩国技术追赶和欧美"301调查"压制 [9] - 合并是对外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必然选择,对内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举措 [9]
美国人万没料到,中国刚出手,2国就跳反,彻底揭穿美国的谣言
搜狐财经· 2025-05-08 03:40
韩国与美国贸易谈判进展 - 韩国产业部副部长表示6月3日总统大选前不可能与美国达成全面贸易协议[1] - 韩国政府本周将派代表团赴华盛顿进行工作组级别会谈[1] - 美国财政部长称两国可能最快本周达成"谅解协议" 谈判进展快于预期[1] - 特朗普要求韩国开放汽车市场并限制钢铁出口 韩方坚持要求豁免25%汽车关税和10%铝制品关税[1] - 韩国代表团向美方强调了当前"代总统执政"的特殊政治状态[1] 日本与美国关税谈判立场 - 日本首相表示美日关税谈判"没有找到共同点" 坚决不接受对汽车加征关税[2] - 日本仍面临特朗普设定的10%基准关税和25%汽车及钢铝产品关税[2] - 日本经济再生大臣汇报第二轮日美关税谈判详情 首相表示对美国关税政策"非常遗憾"[2] - 日本汽车零部件对美出口额约85亿美元 是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对美出口品类[2] 汽车产业贸易数据 - 韩国汽车零部件对美出口额达135亿美元 占该品类出口总额的36.5%[2] - 汽车及零部件合计占韩国对美出口总额近四成[2] - 白宫官员称美国汽车市场份额从70%降至很小部分 归因于欧盟日本韩国市场对美国汽车关闭[5] - 美国要求外国车企必须在美国设厂生产才能避免缴税[5] 日韩谈判策略与行业影响 - 韩国专家表示谈判前景不乐观 但对美仍有"其他牌可打"如造船业和半导体业[5] - 日韩未对美国"对等关税"采取报复措施 因提高关税将自损[5] - 日韩坚守平等互利原则 通过非对抗性策略在大国博弈中寻求双赢[7] - 日韩行动正在帮助塑造新的国际贸易格局[7]
出口链有哪些短期超跌及中长期机会?
2025-05-07 15:20
纪要涉及的行业 消费电子、厨电、工业金属、能源金属、汽车零部件、造船、机械、医疗器械、化学制品、小家电、电池、通信设备、纺织制造、钢铝、汽车及其核心零部件、铜、药品、纸制品、法福链(FMCG)、电子元件、家居 [1][2][3][5][9][10]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关税对中美贸易额及行业净利润影响**:利用2018 - 2019年数据计算出关税弹性为1.7,即中美贸易额因关税每增加10%而萎缩17%;通过新增税率乘以弹性系数、上市公司业务对美营收敞口,再乘营收下降与净利润下降系数1.3,可评估各细分行业净利润受损情况 [1][4] - **部分行业超跌现象**:消费电子、厨电、工业金属和能源金属已现超跌,股价跌幅超净利润受损程度,估值显著下降,原因是面临长期营收空缺需下调估值 [1][5] - **不同情景假设下行业情况** - 维持当前145%对等关税或更差情况(125%对等关税加20%分摊抵消),各行业可能继续超跌,政策不确定性增加 [1][6] - 232调查加征25%关税(总税率达45%),厨电、工业金属和能源金属超跌明显,消费电子被剔除 [1][7] - 中美谈判进展使关税退回54%并维持232调查品种豁免,超跌行业与现状相似,部分行业反弹空间大 [1][8] - 最乐观情景(取消125%对等关税,仅加征20%反倾销关税且不新增25%关税产品),小家电、厨电、消费电子、电池、通信设备、纺织制造及部分工业金属板块超跌 [1][9] - **中长期关注行业** - 全球渗透率低且有提升空间的新兴出海品种,如汽车零部件、造船、机械、医疗器械及化学制品等中高端制造业,以及海外有充足产能布局的企业 [2][10] - 传统优势产业掌握全球话语权的行业,如法福链(FMCG)、电子元件及化学品等,对美直接敞口小通过转口再加工销售;对美敞口高但海外有充足产能布局的家居和电池产业 [1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平均关税达124%历史高点,部分产品加征145%对等关税,涉及232调查的钢铝、汽车及其核心零部件等商品关税为25%,铜、药品、化学品和纸制品仍在调查未实施25%关税 [3] - 梳理2025年新增税率,结合白宫文件将单独税率与各行业整体情况计算出整体税率 [3] - 营收敞口通过上市公司财报海外营业收入占比和海关数据结合测算 [4] - 中美进入谈判期,全球关税谈判密集但政策能见度低 [6]
收到中方警告后,韩国外长当着美方表态,对外释放信息量大
搜狐财经· 2025-05-07 07:10
韩国与美国贸易磋商 - 韩国正寻求在7月8日前与美国达成协议以避免加征关税 双方在华盛顿举行"2+2"会谈 [1] - 半导体是韩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基石 2024年占出口总额的20.8% 远超汽车、船舶等传统优势产品 [3] - 汽车是韩国对美第一大出口品类 2024年对美出口额达347.4亿美元 占整体汽车出口额的49.1% [3] 韩国支柱产业受冲击 - 半导体和汽车两大重要出口产业已遭到国际贸易环境剧烈变动的冲击 直接影响韩国出口经济 [3] - 美国前副国务卿要求韩国以造船业为条件与美国磋商 并要求配合美国的涉核武相关决策 [3] - 韩国外长对美国的关税政策提出质疑 表示支撑多边贸易体制的是共同繁荣信念 而非零和博弈 [3] 韩国外交政策立场 - 韩国外长明确表示 没有任何国家愿在中美之间作出二选一的抉择 也不希望看到美中战略竞争演变为"零和博弈" [3] - 韩国政府外交政策深受美国影响 优先定位于韩美同盟 与中国接触是为了防止强国间爆发战争和自身利益 [5] - 韩国等小国的"表态中立"本质是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 既不愿放弃美国安全保护 又无法承受与中国经济脱钩代价 [5] 韩国对美贸易态度变化 - 在特朗普出台对等关税政策后 韩国第一时间表明希望通过谈判达成协议 [7] - 韩国代总统韩德洙声称不会与中国共同反击美国关税 认为与中国日本的三方合作未必让韩国受益 [7]
中国船舶(600150):盈利持续释放 造船龙头合并重组未来可期
新浪财经· 2025-05-06 10:32
财务表现 - 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5.84亿元,同比+5.01%,归母净利润36.14亿元,同比+22.21% [1] - 25年Q1营业收入158.58亿元,同比+3.85%,归母净利润11.27亿元,同比+180.99%,超预告中值11亿元 [1] - 2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达9.94%,同比提升0.43pct,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业务毛利率9.57%,同比+0.29pct [2] - 25Q1毛利率达12.84%,同比大幅提升6.16pct [2] 盈利能力提升原因 - 24年交付船舶量价上升,智能化制造和精益化管理提升生产效率 [2] - 原材料钢材价格走低抵消部分配套设备价格上涨影响 [2] - 扣除上年同期外高桥造船收回4座海工平台影响后,毛利率同比增加3.56pct [2] 订单情况 - 24年承接民船订单154艘/1272.46万载重吨/1039亿元,同比增加26艘/353.85万载重吨 [3] - 修船业务承接296艘/20.73亿元,应用产业承接合同金额22.90亿元 [3] - 24年完工交付民船93艘/721.34万载重吨,同比增加12艘,吨位数完成年计划112.74% [3] - 截至24年底手持民船订单322艘/2461.07万载重吨/2169.62亿元,生产排期已至2028年 [3] 行业现状 - 2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5076.31万载重吨,同比+9.63%,新船订单量13496.57万载重吨,同比+62.38% [4] - 手持订单量24546.78万载重吨,同比+48.88%,占世界总量56.88%/75.81%/66.70% [4] - 油轮、散货船订单/运力仍处历史低位,双燃料等绿色船舶需求持续增长 [4] - 美国301新方案落地对造船厂影响减小,后续订单量有望恢复 [4]
验证中国制造2025(上)造船份额70%,EV掌握主导权
日经中文网· 2025-05-06 03:27
中国制造2025政策成效 -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核心驱动力为2015年5月启动的"中国制造2025"十年计划,聚焦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10个重点领域,通过举国体制提升技术与生产力 [1] 造船领域 - 2024年中国企业造船订单量达4650万CGT(修正总吨),占全球70%,韩国仅为中国五分之一,美国未进入前列 [4] - 中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低、钢铁采购价格优势,持续扩大订单份额,造船业直接关联军事力量,美国已对中国籍船舶征收手续费 [4][6] - 美国造船业严重弱化,无法满足军舰新建与维修需求,反映制造业整体衰退 [6] 太空开发领域 - 中国成为全球唯一独立拥有载人空间站的国家,并实现月球背面登陆及样本采集 [7][8] - 美国载人航天计划"阿尔忒弥斯"延期,NASA面临成本削减压力,中国在火箭发射次数上10年增长近4倍至66次(2024年),但美国以SpaceX为主力达150次,中国在发射成本与超大型火箭技术仍落后 [8][10] 汽车产业 - 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量占全球50%,宁德时代占据车载电池市场38%份额,前三大中国企业合计市占率达60% [12] - 中国通过激烈市场竞争提升电动车价格与质量竞争力,供应链优势显著,未来可能全面超越美国 [12] 半导体行业 - 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仅20%(2023年),远低于70%目标,尖端制程仍落后台积电,但在成熟产品领域占全球产能24% [13] - 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企业加速技术自产化,长江存储65%设备、85%材料已实现国产 [13] 政策背景 - "中国制造2025"选择10个重点领域与23个品类,旨在2049年成为制造强国,直接引发美国对华技术管制升级 [14]
扭亏为盈,中国船舶2024年净利同比增长二成,今年营收目标805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5-01 22:29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船舶2024年度业绩报告显示营收和净利润双升成功扭亏 2025年有明确经营目标 但面临美国贸易限制等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 不过行业也存在绿色转型等发展新动能 [1][2][5][6] 营收净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5.84亿元 同比增长5.01% 主营业务收入776.67亿元 同比增长5.60% 主营业务毛利率9.94% 同比增加0.43个百分点 [2] - 2024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14亿元 上年同期为29.57亿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72亿元 上年同期为 - 2.91亿元 [2] - 2025年1 - 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6亿元 同比上升3.8% 归母净利润为11.3亿元 同比上升181.0%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2亿元 同比上升230.2% [5] 扭亏原因 - 上年手持订单结构改善 报告期内交付的民品船舶数量和单船平均价格同比提升 营业毛利同比增加 [3] - 公司参股联营企业盈利情况改善 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同比增加 [3] - 上年同期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处置有关海工平台资产的影响 [3] 订单与交付情况 - 截至2024年末 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22艘/2461.07万载重吨/2169.62亿元 修船订单63艘/9.18亿元 海工装备合同订单金额7.43亿元 应用产业合同订单金额13.82亿元 [3] - 2024年公司完工交付民品船舶93艘/721.34万载重吨 吨位数完成年计划的112.74% 全年修理完工船舶277艘/21.69亿元 交付应用产业设备产值16.94亿元 海洋工程业务交付1艘34万吨FPSO [4] 经营目标 - 2025年计划全年完成营业收入805亿元 实现民品造船完工89艘/634.31万载重吨 修船完工270艘/19.35亿元 应用产业产值16.10亿元 [5] 行业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底 全球新船价格指数达187.43 同比增长2.32% 较2020年周期低谷提升49.87% [1] - 全球造船市场处于发展新周期 我国船舶工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造船工业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 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 [6] - 多项海事业绿色发展规则规范支撑绿色船型订单需求 推动船舶工业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和绿色新船型的研发储备 [6] - 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不断涌现 推动产品产业发展升级 [6] - 深海科技政策推动下 围绕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资源开发等一系列深海技术装备的需求将会被激发 [6] 外部风险与影响 - 当地时间4月17日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披露301调查结果 计划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领域采取限制措施 [5] - 公司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加剧可能对国际航运市场及船舶建造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6] - 短期内 受船东避险情绪影响 在华新船订单可能出现一定程度波动 “310税”对于中国造船业的长期影响仍待观察 [6] 公司其他动态 - 截至4月29日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换股吸收合并交易正在推进中 尚需履行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批程序 [4] - 2025年1月25日 公司拟三年内剥离沪东中华不宜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使沪东中华符合注入上市公司条件 2025 - 2028年将是中国船舶集团资产及业务整合大年 [4]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HII) - 2025 FY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4-30 15:00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HII) FY 2025 Annual General Meeting April 30, 2025 11:00 AM ET Speaker0 Hello, and welcome to the annual meeting of stockholders of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Please note that today's meeting is being recorded. During the meeting, we'll have two questions and answers. You can submit questions or comment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on the Q and A icon. It is now my pleasure to turn today's meeting over to Admiral Kirkland Donald, Chairman of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Admi ...
多家央企一季度实现“开门红”,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
第一财经· 2025-04-30 09:42
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利润总额6462.7亿元,有效投资持续扩大,"两 重""两新"重大项目总投资破万亿元。 国家能源集团新闻发言人黄清29日在集团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国家能源集团推动经营发 展取得新成效,自产煤生产连续42个月保持5000万吨水平,日均产量追平历史单季最高纪录,北方港下 水煤市场占有率保持40%以上。发电量2964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日均同比增长21%,光伏发电增速 保持领先。运输产业拓展非煤物流,铁路、港口、航运非煤运输量分别同比增长7.8%、27.4%、 486.3%,创历史单季新高。 黄清表示,一季度保持利润总额月均百亿态势,在中央企业助力国民经济稳增长方面,充分发挥了"龙 头企业"的主导作用。 近期多家央企发布一季度经营业绩,纷纷表示实现首季开门红。 进入二季度,外部风险冲击明显加大。国资委表示,各中央企业要锚定"一增一稳四提升"目标不放松, 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完成好今年各项目标任务。要依靠改革创新增强活力动能,加快把科技 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关键时刻切实发挥中央企业顶 梁柱、压舱石作用。 ...
中国船舶(600150):盈利显著提升,印证龙头韧性
华泰证券· 2025-04-30 08: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 41.75 元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 24 年与 25 年 Q1 业绩良好,24 年收入 785.84 亿元,同比+5.01%;归母净利润 36.14 亿元,同比+22.21%;25 年 Q1 收入 158.58 亿元,同比+3.85%;归母净利润 11.27 亿元,同比+180.99%,看好公司利润持续释放 [1] - 24 年公司毛利率 10.20%,同比-0.36pp;25Q1 单季度毛利率 12.84%,同比+5.62pp,期间费用管控良好 [2] - 2025 年 3 月全球新接订单量与金额同比下降,但单载重吨价值量同比+52%,高附加值船型占比提升,看好龙头船企竞争优势持续凸显 [3] - 集团将在三年内承诺解决与沪东中华的同业竞争问题,沪东中华手持 LNG 运输船订单多,看好集团重组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上行 [4] - 维持 25 - 26 年归母净利为 74.67/108.65 亿元,预计 27 年归母净利为 127.73 亿元,给予公司 25 年 25 倍 PE,目标价 41.75 元 [5]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财务指标预测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74,839|78,584|94,100|110,853|127,228| |+/-%|25.66|5.01|19.74|17.80|14.77|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2,957|3,614|7,467|10,865|12,773| |+/-%|1,621|22.21|106.60|45.51|17.56| |EPS(人民币,最新摊薄)|0.66|0.81|1.67|2.43|2.86| |ROE(%)|6.27|7.28|13.81|17.98|19.48| |PE(倍)|44.64|36.53|17.68|12.15|10.34| |PB(倍)|2.73|2.59|2.31|2.07|1.96| |EV EBITDA(倍)|22.54|18.29|8.80|5.48|4.61|[7] 可比公司估值 |证券代码|证券简称|股价(元)|市值(亿元)|归母净利润(亿元)(2024/2025E/2026E/2027E)|PE(倍)(2024/2025E/2026E/2027E)| |----|----|----|----|----|----| |600031 CH|三一重工|19.19|1,626|59.75/83.79/103.37/127.21|27/19/16/13| |000338 CH|潍柴动力|15.31|1,334|114.03/126.95/143.15/156.62|12/11/9/9| |600685 CH|中船防务|23.80|336|3.77/9.80/16.16/25.02|89/34/21/13| |可比公司估值均值| - | - | - | - |43/21/15/12|[13] 基本数据 - 目标价 41.75 元,截至 4 月 29 日收盘价 29.52 元,市值 132,026 百万人民币,6 个月平均日成交额 1,572 百万人民币,52 周价格范围 27.32 - 43.30 元,BVPS 11.63 元 [9] 盈利预测 资产负债表预测(人民币百万)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133,403|137,928|161,884|188,295|213,170| |非流动资产|44,429|44,049|51,484|58,997|64,690| |资产总计|177,832|181,977|213,368|247,292|277,861| |流动负债|106,766|110,875|136,773|165,538|193,966| |非流动负债|18,594|15,835|14,921|13,598|11,807| |负债合计|125,360|126,710|151,693|179,136|205,773| |少数股东权益|4,124|4,367|4,427|4,514|4,617|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48,349|50,900|57,248|63,641|67,470| |负债和股东权益|177,832|181,977|213,368|247,292|277,861|[19] 利润表预测(人民币百万)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74,839|78,584|94,100|110,853|127,228| |营业成本|66,929|70,565|77,881|90,139|102,873| |营业利润|2,994|4,004|8,815|12,752|15,059| |利润总额|3,022|4,099|8,855|12,886|15,149| |净利润|2,955|3,858|7,527|10,953|12,876| |少数股东损益|(2.73)|243.46|60.22|87.62|103.01|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957|3,614|7,467|10,865|12,773| |EBITDA|4,179|4,890|10,253|14,977|17,920|[19] 现金流量表预测(人民币百万)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18,213|5,235|8,998|21,990|16,736| |投资活动现金|(11,244)|1,005|(9,519)|(9,839)|(8,513)| |筹资活动现金|(1,951)|(9,248)|13,094|1,425|5,046| |现金净增加额|4,748|(3,039)|12,573|13,576|13,269|[19] 主要财务比率预测(%)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25.66|5.01|19.74|17.80|14.77| |成长能力 - 营业利润|626.90|33.71|120.17|44.66|18.09| |成长能力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621|22.21|106.60|45.51|17.56| |获利能力 - 毛利率|10.57|10.20|17.24|18.69|19.14| |获利能力 - 净利率|3.95|4.91|8.00|9.88|10.12| |获利能力 - ROE|6.27|7.28|13.81|17.98|19.48| |获利能力 - ROIC|(17.19)|(20.99)|(83.39)|(74.03)|(95.65)|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70.49|69.63|71.09|72.44|74.06| |偿债能力 - 净负债比率|(79.97)|(84.99)|(74.93)|(79.88)|(74.96)|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1.25|1.24|1.18|1.14|1.10| |偿债能力 - 速动比率|0.71|0.65|0.63|0.62|0.60|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0.44|0.44|0.48|0.48|0.48|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21.86|31.79|31.79|31.79|31.79| |营运能力 - 应付账款周转率|2.72|2.60|2.60|2.60|2.60|[19] 每股指标预测(人民币)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每股收益(最新摊薄)|0.66|0.81|1.67|2.43|2.86| |每股经营现金流(最新摊薄)|4.07|1.17|2.01|4.92|3.74| |每股净资产(最新摊薄)|10.81|11.38|12.80|14.23|15.09|[19] 估值比率预测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PE(倍)|44.64|36.53|17.68|12.15|10.34| |PB(倍)|2.73|2.59|2.31|2.07|1.96| |EV EBITDA(倍)|22.54|18.29|8.80|5.48|4.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