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

搜索文档
为何曾被视作“土味”的野菜,竞成了火锅人的“流量密码”?
36氪· 2025-04-30 01:07
野菜火锅行业分析 1 行业现象与数据表现 - 野菜自助火锅市场热度飙升,小红书相关笔记达万篇,抖音话题播放量近5000万次 [1][3] - "贵州野菜"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23倍,"野菜火锅""野菜自助"成美团热搜词,重庆、成都、上海等地关注度最高 [5] - 野菜相关笔记在小红书同比增长380%,"挖野菜"话题浏览量达2.5亿次 [1] - 连锁品牌如海底捞、巴奴、左庭右院集中推出野菜新品,例如海底捞"春日脆嫩笋蔬拼盘"、巴奴香格里拉莴笋尖等 [28][29] 2 消费驱动因素 - 健康焦虑推动需求:18-35岁群体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五年增长120%,低脂锅底需求同比增23% [31] - 野菜具备天然健康属性:荠菜钙含量为牛奶3倍,马齿苋含Ω-3脂肪酸,且无农药污染 [32] - 乡土情怀激发消费:含野菜火锅订单量同比增179%,Z世代与银发族占比34% [37] 3 行业竞争与供应链 - 火锅行业同质化严重:2024年全国火锅门店52万家,一线城市门店数降8% [34] - 野菜成差异化利器:毛利率达60%-80%,远高于普通蔬菜30%-40% [36] - 供应链成熟化:贵州"黔货云仓"实现48小时野菜直达,云南30万亩基地保障全年供应 [36] 4 商业模式与价格策略 - 低价引流:北京陈氏豆米火锅推12元/位野菜自助,广州牧房菜谷10元享20种野菜 [14][19] - 连锁品牌创新:珮姐推荠菜鸡肉滑,辣伍鲜制荠菜春卷,鸿姐研发荠菜馄饨 [24] - 场景化营销:王富贵酸汤火锅设"山野野菜"简介栏,强化自然新鲜标签 [19] 5 跨品类拓展 - 云南菜馆采用野菜现炒模式,如甜竹林思茅野菜馆设冷藏柜自选 [40] - 茶饮品牌开发野菜风味饮品:喜茶推薄荷柠檬茶,奈雪推苦瓜柠檬茶 [41] - 细分品牌涌现:馋野野菜水饺覆盖速冻品类,野有饭专注野菜炒饭连锁化 [41] 6 政策与产业支持 - 贵州计划2025年建成30万亩野菜基地,毕节市野生蕨菜电商带动1.5万人就业 [38][39] - 成都郫都区"野菜研学游"单季创收超千万元,形成"农业+文旅+餐饮"模式 [39] 7 行业局限性 - 供应周期短:荠菜最佳赏味期仅半月,淡季需用速冻品替代 [43] - 安全风险:野外野菜或含重金属,毒芹误食风险高 [45][46] - 口感壁垒:马齿苋酸涩、苦菜苦味导致差评率高,烹饪方式单一易味觉疲劳 [47]
火锅越做越小,海底捞还在悄悄降价
搜狐财经· 2025-04-22 02:59
产品策略调整 - 公司推出"小锅"模式,单人小锅售价16-22元,有8种口味,全天开放[1][3] - 上新35款荤菜、18款素菜和3款小吃的小份菜,价格4-25元,工作日限时供应[3] - 大学生叠加69折优惠后,单人火锅消费可低于60元[3] - 客单价从2020年110.1元降至2024年97.5元,接近2017年水平[3][4] - 一线城市客单价104元,二线城市96.9元,三线及以下城市91.4元,港澳台地区199.7元[5] 经营数据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27.5亿元,同比增长3.14%,归母净利润47.08亿元,同比增长4.65%[8] - 整体翻台率从2023年3.8次/天提升至2024年4.1次/天[5] - 新开门店62家,净减少6家,年末门店总数1368家[8] - 加盟业务收入1671万元,占总营收不到0.1%,仅13家加盟店[11] - 其他餐厅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39.6%,占总营收1.1%[12][14] 行业趋势 - 火锅行业人均消费从2023年80多元降至2024年末70多元[6] - 怂火锅、凑凑等品牌客单价均有不同程度下滑[6] - 消费降级和性价比品牌增长拉低行业整体消费水平[6] 多元化发展 - 启动"红石榴计划",孵化11个餐饮品牌共74家门店,如焰请烤肉铺子、小嗨火锅等[12] - 外卖业务收入12.54亿元,同比增长20.39%[14] - 调味品及食材销售收入5.75亿元,占比1.4%[14] 管理改革 - 实行大区制改革,赋予区域产品决策权,强化地域属性菜品[16] - 优化大区经理和店经理考核机制,推行双管店、多管店模式[16] - 鼓励门店差异化经营,出现洗头、跳"科目三"、夜市摆摊等创新服务[16]
顾客拿蘸料时触电受伤?海底捞最新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1 09:11
海底捞触电事件处理 - 3月30日陈女士在海底捞苏州相城天虹店小料台取料时疑似触电受伤,公司立即陪同就医检查并安排返回用餐[1] - 门店安全员使用专业设备检测小料台未发现漏电异常,3月1日、4月1日检查记录显示漏电保护装置正常[1] - 公司已启动全国范围小料台、冰柜等设备用电安全专项排查,结果显示均正常运行[2] - 双方就3000多元医药费和误工费存在分歧,公司认为不排除顾客衣物静电导致[3] 海底捞2024年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427.5亿元同比增长3.1%,归母净利润47.08亿元同比增长4.7%[5] - 下半年营收212.64亿元同比下滑5.8%,但归母净利润26.7亿元同比增长19.3%[8] - 核心经营利润62.3亿元,较2023年52.46亿元增长18.7%[8] - 截至2024年末门店总数1368家(自营1355家+加盟3家),较2023年1374家略有减少[8] 海底捞经营策略调整 - 2024年新开自营门店59家同时关闭低效门店70家,2025年将延续质量优先的开店策略[9] - 加盟模式新增13家门店,70%申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公司保持审慎扩张态度[11] - 推出"红石榴计划"孵化新品牌,截至2024年末在营创业项目11个包括烤肉、炸鸡等品类[11] - 2025年初推出重庆砂锅菜品牌并探索烘焙领域,SHUA Bakery首店亮相杭州[11] 市场表现 - 截至4月17日港股股价17.4港元/股,总市值970亿港元[12]
女子称在海底捞拿蘸料时触电受伤,门店回应
新华网财经· 2025-04-21 06:04
事件概述 - 江苏苏州陈女士在海底捞相城天虹门店就餐时触碰蘸料台金属边缘后触电受伤 导致左手神经受损需2-3个月康复治疗 已花费3000多元医药费并影响其游泳教练工作 [2] - 海底捞门店负责人认为可能是静电导致 因陈女士扎头发且穿着易产生静电的衣物 总部提出两种解决方案:第三方责任鉴定或赔偿1000元消费卡 被陈女士拒绝 [2] - 4月17日海底捞更新赔偿方案为支付15天治疗费及象征性补偿 承诺陪同复诊并根据医生意见进一步处理 [2] - 律师分析指出陈女士神经症状更符合漏电致伤特征 经营者需自证已履行安全保障义务 [2] 公司回应 - 海底捞称事发当天电路检测无异常 漏电保护装置检查记录正常 已联系第三方机构复核小料台并承诺依法担责 [4] 财务数据 - 海底捞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3.1% 翻台率从3.8次/天提升至4.1次/天 但人均消费从99.1元降至97.5元 [4] - 券商预测近期事件可能导致1500万-1800万元赔偿金 市场关注2025年一季度业绩压力 [4]
降价版的湊湊和海底捞,同人不同命
36氪· 2025-04-07 11:57
文章核心观点 火锅行业“以价换量”成共识,海底捞和呷哺集团降价呈现不同结果,呷哺集团多项核心经营指标下滑致亏损扩大,海底捞通过降本增效和多品牌发展取得较好业绩,呷哺集团正努力自我纠偏,未来发展有待摸索 [2][11][28] 分组1:降价未换来量 - 火锅行业消费降级,同行降价使呷哺集团跟进,去年实施十年来最大力度和规模降价,呷哺呷哺人均消费降至54.8元,湊湊客单价降至123.5元 [3][4] - 降价初期有效果,去年8月呷哺呷哺营业额、利润和客流量同比增长10%,部分地区客流量增长近20%,但全年业绩显示翻台率不升反降,呷哺呷哺和湊湊同店销售额分别下降23%和32% [7] - 2024年呷哺集团累计闭店219家,呷哺呷哺和湊湊收入分别同比减少13%和26.5%,湊湊净亏损大幅上涨260.20%至3.5亿,成集团亏损主要原因 [8][10] 分组2:不只是降价 - 2024年海底捞营收、净利润和核心经营利润同比上升,虽下半年营收下滑但归母净利润增长,靠降本增效和多品牌发展取得成效 [11][12] - 海底捞通过关闭低效门店、优化成本结构降低成本,启动“红石榴计划”孵化多品牌创新,其他餐厅收入和外卖业务营收同比增幅分别达39.6%和超20% [14][15][17] - 呷哺集团有降本能力,采购占销售比和成本率下降,但缺“赚钱”能力 [17] 分组3:自我纠偏 - 呷哺集团高端化转型后受市场消费趋势冲击,湊湊和趁烧业绩不佳,2024年湊湊餐厅数量负增长且闭店数最多 [18][19] - 呷哺集团采取降价和不同扩店策略自我纠偏,湊湊上海推出低价套餐,呷哺呷哺规划2025年开业不低于95间餐厅,湊湊谨慎开店 [21][22][24] - 2025年头两个月呷哺集团通过费用管控盈利增加,集团有会员基础,未来发展需自我摸索 [26][27][28]
海底捞变“小”,年轻人正在把火锅吃成快餐
36氪· 2025-04-02 02:00
文章核心观点 海底捞增设小火锅、小份菜,小火锅契合单身经济和“平替经济”趋势,火锅快餐化趋势明显,餐饮品牌需创新争夺消费者到店频次和消费意愿 [1][9][15] 海底捞小火锅小份菜情况 - 部分海底捞门店增设小锅和小份菜,小锅有8款特色锅底,价格16 - 22元 [1] - 小份菜不同于半份菜,有荤菜35款、素菜18款、小吃3款,官方持续更新 [3] - 部分区域门店官宣点大锅可选小份菜,点小锅也能吃大份菜,就餐可积累捞币等,小份菜仅工作日9点 - 17点有,部分门店试行 [4][6] - 顾客反馈良好,此前福建海底捞试点推广,后更多门店跟进 [6] 小火锅消费趋势 - 单身经济繁荣,“一人食”需求增长,小火锅“一人一锅”契合年轻人独立、快捷用餐需求 [9] - 小火锅是“平替经济”表现,消费者注重“物有所值”,追求高性价比 [11] - 火锅快餐化趋势明显,市井小火锅崛起,多种品牌推出外卖形式,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12] - 快餐火锅用“即点即走”模式抓住打工人痛点,2024年火锅午市订单量暴涨162%,客单价下跌23%,25 - 35岁群体占比68%,超7成选择“午间40分钟快食” [14] 餐饮品牌创新案例 - 海底捞听取顾客意见在西安开包间店,实现单店模型创新 [15] - 河北沧州海底捞门店为95后策划婚礼,提升服务体验 [16] - 太二酸菜鱼广州区域门店升级,推出活鱼等食材,改透明厨房,迎合消费趋势 [18] - 张亮麻辣烫1500平全球旗舰店人均45元,添加新品增加消费者选择性 [20]
4年亏12亿,「连锁火锅第一股」开始关店
36氪· 2025-03-31 09:24
呷哺呷哺的困境与转型 - 公司2024年全年亏损3.98亿元,2021年以来累计亏损达12亿元,股价跌至0.86港元/股沦为"仙股" [3][6][7] - 公司成立于1998年,曾凭借"台式一人一锅"模式和44元客单价精准定位白领快餐市场,2014年上市成为"连锁火锅第一股",2021年股价一度达26港元 [8][9][10] - 品牌升级战略失误导致困境:客单价从40元升至60元区间,装修转向轻奢风,推出高价子品牌湊湊(126元)和趁烧(220元),但遭遇消费下行,原有用户流失 [11] - 公司供应链优势显著:内蒙古自建屠宰基地使2011-2014年牛羊肉采购成本涨幅仅为行业均值1/3,冷链物流半径300公里 [10] - 2024年推出降价策略,套餐价降至50元区间,但效果未达预期,因竞争激烈且品牌定位已模糊 [15][17] 火锅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火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500亿元,川渝火锅占主导地位(超30%),贵州酸汤火锅等地域特色火锅崛起 [4][20]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海底捞等头部品牌通过标准化运营扩张,中小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抢占细分市场 [4][20] - 2023年全国新增6.6万家火锅企业,新兴品牌以人均30元极致性价比冲击市场 [17] - 行业竞争维度包括:产品创新(健康锅底、地域特色)、服务升级(互动体验)、线上营销、供应链优化等 [20][21][22] 公司转型措施 - 供应链布局:2019年斥资数亿元收购内蒙古伊顺公司,日屠宰量6000只羊,年产值10亿元,近3年累计收购锡盟羊肉2万吨 [13] - 会员体系:2024年畅吃卡销售200万张(同比增130万张),会员人均消费488元(普通会员1.5倍),累计会员达4200万人 [13] - 产品创新:推出果味锅底等新口味 [14] - 门店调整:2023年关闭114家餐厅,尝试收缩策略 [15]
4年亏12亿,“连锁火锅第一股”开始关店
36氪· 2025-03-29 04:22
文章核心观点 - 呷哺呷哺因战略摇摆陷入亏损泥潭沦为“仙股”,其困境反映火锅行业挑战,行业竞争激烈各品牌需打造差异化优势探寻新增长机遇,呷哺呷哺未来破局需重构价值三角构建可持续盈利模型 [2][3][13] 呷哺呷哺发展历程 - 1998年成立,以“台式一人一锅”挑战传统火锅,首店业绩惨淡后改良调料等求生存 [5] - 2003年前后因分餐制需求井喷,单店日客流量飙升并在北京铺开多家门店 [5] - 2008年获英联资本5000万美元注资,2012年美国泛大西洋资本进驻后开启高速扩张 [5] - 2014年在港股上市成“连锁火锅第一股”,被称为“火锅界的麦当劳”,2021年股价达26港元高峰 [6] 呷哺呷哺成功密码 - 消费升级窗口:人均44元客单价卡位白领快餐市场,U型吧台压缩空间成本,标准化套餐提升出餐效率 [7] - 供应链壁垒:内蒙古自建屠宰基地,冷链物流布局使牛羊肉采购成本涨幅低 [7] - 政策东风:商务部政策推动食材直采,中央厨房模式获认证成餐饮安全标杆 [7] 呷哺呷哺陷入困境原因 - 2016年启动“品牌升级计划”,客单价攀升、门店装修改变、推出高价子品牌,赶上消费下行,原有性价比用户流失 [8][9] - 战略摇摆,升级缺服务意识,丢了性价比优势 [9] 呷哺呷哺应对举措 - 布局供应链上游:2019年收购伊顺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日屠宰加工量可达6000只羊,年产值可达10亿元 [10] - 下游举措:推出畅吃卡,2024年销售200万张,会员人均消费488元,新增会员503万人,累计会员4200万人,消费频次提升 [10] - 产品创新:推出果味锅底 [11] - 店面和价格调整:2023年关闭114家餐厅,2024年5月宣布降价,套餐价大部分降至50元价格带 [12] 呷哺呷哺降价效果不佳原因 - 品牌定位迷失削弱消费者信任,消费者对降价策略需时间适应 [12] - 火锅行业竞争激烈,新兴品牌以极致性价比抢占市场,呷哺呷哺降价后客单价仍高且缺乏差异化服务 [12] 火锅行业竞争态势 - 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500亿元,竞争激烈 [15] - 口味方面:川渝火锅占主导,贵州酸汤火锅、云南酸菜牛肉火锅等地域特色火锅崛起推动市场细分 [15] - 品牌竞争:头部品牌扩大份额,中小及新兴品牌抢占细分市场 [15] 火锅品牌竞争策略 - 产品创新:挖掘地域特色食材和传统口味,推出健康锅底 [15] - 服务升级:优化就餐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增加互动环节 [16] - 营销拓展:拓展线上渠道,开展线上活动和优惠促销 [16] - 供应链优化:与优质供应商合作,应用智能化设备提高效率和透明度 [16] 火锅品牌增长机会 - 下沉市场:三线及以下城市火锅市场增长快,可优化门店布局和产品服务抢占先机 [16] - 跨界合作:与旅游、娱乐等行业合作打造特色主题活动 [17] - 社区店模式:租金成本低、客源稳定,可贴近消费者提升市场渗透率 [17]
海底捞(06862):2024年年报点评:24年利润超预期,24H2客单价止跌回升
光大证券· 2025-03-27 07: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海底捞利润超预期,下半年客单价止跌回升,运营效率持续提升,“焰请烤肉铺子”门店扩张有望带动收入进一步增长,上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引入2027年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总股本55.74亿股,总市值982.14亿港元,一年最低/最高股价为11.09/19.96港元,近3月换手率26.82% [1] 收益表现 - 1个月相对收益12.11%,绝对收益10.28%;3个月相对收益 - 7.26%,绝对收益13.45%;1年相对收益 - 29.52%,绝对收益11.79% [4] 经营业绩 - 2024年营业收入427.5亿元,同比+3.1%;归母净利润47.1亿元,同比+4.6%;24H2营业收入212.6亿元,同比 - 5.8%;归母净利润26.7亿元,同比+19.1% [4] 收入结构 - 2024年餐厅经营/外卖业务/调味料产品及其他销售/其他餐厅经营收入分别为403.98/12.54/5.75/4.83亿元,同比+2.9%/+20.4%/ - 27.1%/+39.6%;还产生1671万元加盟业务收入 [5] 门店情况 - 2024年门店净减少6家,年末门店数量1368家,其中中国大陆1332家,港澳台23家,加盟餐厅13家;“红石榴计划”下11个餐饮品牌共74家门店 [5] 翻台率与客单价 - 2024年整体翻台率4.1次/天,同店翻台率4.1次/天,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和港澳台地区同店翻台率均同比提升;整体客单价97.5元,24H2客单价环比提升 [6] 成本与净利率 - 24H2原材料成本占比36.8%,同比 - 4.2pcts;员工成本占比32.7%,同比+0.5pcts;租金及相关支出占比1.0%,同比+0.3pcts;折旧摊销占比5.7%,同比 - 0.6pcts;24年原材料成本占比37.9%,同比 - 3.0pcts;员工成本占比33.3%,同比+1.6pcts;租金及相关支出占比1.0%,同比+0.1pcts;折旧摊销占比6.0%,同比 - 1.1pcts;24年归母净利率11.0%,同比+0.2pcts;分红比例从23年的90%提至24年的95% [6][7] 应对策略 - 经营上,将主动权交一线餐厅,打造差异化场景,强调菜品新鲜度;管理上,实行“双管店”“多管店”模式;品牌多元化上,“红石榴计划”覆盖11个子品牌,通过股权激励激发创新;业务发展上,启动加盟业务,超70%申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8] 未来规划 - 2025年主品牌新店(含加盟店)中单位数增长,截至2月已签约数十家,新店多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焰请烤肉铺子”运营良好,有40家店且多数盈利,3 - 4个品牌待推广 [9]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53.55/59.71亿元,引入2027年预测为65.15亿元,折合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96/1.07/1.17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为17x [9] 财务报表预测 - 给出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成本、利润、现金流等财务指标预测 [10][11][12]
明星频频打卡重庆北步园火锅,背后的流量密码与城市烟火气
中国食品网· 2025-03-25 06:43
一、现象级打卡:明星效应背后的城市符号 今年2月,黎耀祥、许绍雄等TVB演员来渝演出后,直奔北步园洪崖洞店,对着"锤锤手工虾滑"连点四份,直呼"鸭肠脆到上头"。无独有偶,时代少年团 成员苏新皓的打卡照更在粉丝圈疯传,评论区秒变"重庆旅游攻略"。除此之外,刘奕君、凤小岳、张伊君以及泰国艺人utor(土豆)和Yim(年糕),还 有体育圈的郭焱、杜凯琹等名人都去北步园老火锅打过卡。据店员透露,北步园品牌店内常年备有明星同款菜单,供游客复刻"偶像同款"。 明星频频打卡重庆北步园火锅,背后的流量密码与城市烟火气 近年来,重庆洪崖洞旁的一家火锅店频繁登上热搜——北步园老火锅。从TVB影帝黎耀祥到新生代偶像苏新皓,众多明星专程到店打卡,甚至引发粉 丝"追星式探店"。而同样隶属于北步园品牌的北步园火锅村(总店),也凭借独特的社区烟火气成为艺人私藏清单上的常客。这家位于江北区三钢二路的 老火锅,究竟有何魔力? 三、商业逻辑:从网红到长红的破局之道 1. 爆款迭代:每月上新"流量收割机" 北步园品牌的菜单堪称"网红制造机":竹筒宝藏茶、坛子奶茶等甜品迭代速度以周计,现摊苕皮、千丝黄喉等菜品专攻"猎奇心理"。其爆款逻辑是"视觉 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