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轨道交通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高铁电气: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持续督导年度报告书
证券之星· 2025-03-25 12:06
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 保荐机构中信建投证券已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 与高铁电气签订持续督导协议 明确双方权利义务[1] - 通过日常沟通 定期回访 尽职调查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了解公司经营情况[1] - 督导公司及其董事 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部门规章和交易所规则 切实履行各项承诺[2] - 督促公司依照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治理制度[2] - 对公司内控制度的设计 实施和有效性进行核查 确认内控制度得到有效执行[2] - 督促公司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 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2] - 对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进行事前审阅 对存在问题的文件督促更正或补充 必要时向交易所报告[2] - 2024年度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不存在未履行承诺的情况[3] - 2024年度经保荐机构核查 公司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与披露信息不符的情况[3] - 2024年度公司不存在需要专项现场检查的情形[3] 重大风险事项 - 面临产品研发与技术更新风险 行业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向简约化 轻量化 环保型 智能化方向发展 若新品不能满足技术变化需求 可能导致市场份额下降[4] - 客户集中度较高且关联交易占比较高 受产业投资主体特点影响 主要客户为各铁路局 铁路公司 铁路施工相关总包单位及城市轨道交通公司 隶属于中国中铁内的客户收入占比大[5] - 面临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周期性变动风险 建设受国家宏观政策 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及投资规划影响大 经济下行或政策调整时期 建设项目可能被延迟或削减[5] - 存在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导致采购价格大幅波动 影响成本控制[6] - 应收账款余额较大 周转率较低 若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导致客户资金紧张 可能出现重大应收账款不能收回的情况[6] - 存货余额较大及存在减值风险 由于发货到验收间隔时间较长 导致发出商品账面价值较大[6] - 面临毛利率降低风险 2024年轨道交通供电设备毛利率12.15% 轨外产品毛利率-14.2%[6] - 存在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行业发展对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依赖性较强 受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影响大[7] 主要财务指标 - 2024年度营业收入1.008亿元 较2023年1.203亿元下降16.20%[8] - 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92.52万元 较2023年4596.77万元下降13.14%[9]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6.461亿元 较2023年末16.118亿元增长2.13%[9] - 2024年末总资产30.754亿元 较2023年末32.159亿元下降4.37%[9]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1199元 较2023年0.1465元下降18.16%[9]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77% 较2023年3.45%减少0.68个百分点[9]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17% 较2023年4.96%增加0.21个百分点[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 主要因公司进一步加强清理应收账款力度 经营性现金流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9] 核心竞争力 - 公司秉承"技术创新 持续迭代 逐步突破"管理理念 采用自主研发为主 合作研发为辅的研发模式[10] - 作为行业龙头 通过技术创新 质量升级 社会责任履行 持续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和行业引领力[10] - 产品质量口碑过硬 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 质量检测等各环节都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10] - 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队伍[10] - 2024年度核心竞争力在技术 研发 品牌及人才等方面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11] 研发支出与进展 - 2024年度研发投入5213.60万元 占营业收入5.17%[11] - 2024年申请专利85件 其中发明专利57件 申请软件著作权1件 授权专利60件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3件[11] - 截至2024年底 累计拥有有效授权专利316件 其中发明专利69件(含PCT3件) 软件著作权8件[11] - 公司持续推进相关研发工作 完善研发资源配置 加快重大 重点研发项目实施进度[12] 募集资金使用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6.756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6.432亿元[1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累计使用募集资金4.096亿元 尚未使用募集资金余额2.484亿元(含现金管理收益和利息收入)[13] - 2024年度募集资金专户利息收入274.67万元 现金管理收益152.01万元 已使用金额1.3666亿元[13] - 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进行了专户存储和专项使用 不存在违规使用情形[13] 持股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控股股东中铁电气工业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6.25%[14] - 公司于2024年4月27日完成董事会 监事会换届工作 阙明 于迎丰不再担任公司董事 贺毅 刘海涛 杨均宽不再担任公司监事[15]
大丰实业: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签订战略框架协议的风险提示补充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3-24 11:32
主营业务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文体旅科技装备、数字艺术科技、轨道交通装备、文体旅运营服务 [1] - 主要收入来源为文体旅科技装备业务收入 [1] - 主营业务未因战略协议签署发生变化 [1] 战略协议性质 - 协议为与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 [1] - 协议属于确定合作意愿的约定性文件 [1] - 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且无强制约束力 [1] 协议执行风险 - 正式协议签署需各方进一步协商沟通 [1] - 存在因未达成一致而无法实施的风险 [1] - 协议仅为初步合作意向且不涉及具体业务 [2] 项目推进不确定性 - 后续工作尚待进一步推进 [2] - 项目能否实施及实施时间均存在不确定性 [2] - 协议涉及投资事项需履行必要审批程序 [2]
高端装备智能化生产取得新进展
人民日报· 2025-03-24 08:04
核心观点 - 高端装备制造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效率提升和工艺突破 包括风电叶片生产全流程自动化 动车组焊接机械手应用等 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80% 工业机器人产量达55.6万套创新高 [3] 智能化生产进展 - 三一重能韶山叶片工厂实现叶片生产全流程智能化 采用全智能辅助定位技术塑造主梁 规模化集中灌注技术自动化处理树脂材料 机器人配合激光引导完成打磨喷漆 [3] - 智能车间单日可下线82米长叶片 通过平板电脑实时监测温湿度及打磨平整系数等指标 实现全流程精益化管理 [3] - 2024年80多家机械企业入选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 平均研制周期缩短近30% [3] - 规上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80% [3] 行业挑战与突破 - 高端装备离散制造特性导致定制化需求与标准化生产矛盾 需通过协作机器人/自动导向车实现产线动态调整 但大件柔性化生产仍存瓶颈 [3] - 微米级加工精度要求使传统自动化设备难以满足 工艺参数复杂度高 如CR450动车组转向架焊接需避免轻量化结构变形 [3] - 中车长客通过研发机械手自动化焊接程序 优化焊枪姿态/焊接层数/时间等参数 实现焊缝美观/探伤合格/零变形 机械手焊接率提升至90% [3] 技术发展与政策建议 - 2024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4.2%至55.6万套 [3] - 建议发挥国资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推进关键工序智能化改造探索 [3] - 加强金融支持 通过差别化信贷政策及创新金融产品 采用多元融资模式推进智能工厂建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