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然气
icon
搜索文档
A股公司赴港IPO火了,上市方式又现创新!
证券时报· 2025-09-07 00:13
港股IPO融资表现 - 2025年前8个月港交所新股融资总额达1345亿港元 同比增长接近6倍 [1] - A+H上市模式占上半年总募资额70% [1] - 今年港股前五大IPO均为A+H公司 其中4家募资额超过百亿港元 [2] A+H上市规模与队列 - 今年已有11家A股公司实现A+H两地上市 合计募集资金超过900亿港元 [2] - 已递表排队A股公司超过51家 包括三一重工、阳光电源等行业龙头企业 [2] - 三一重工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领军企业 在挖掘机及混凝土机械方面全球排名第一 [2] 创新上市模式 - 出现换股吸收合并新模式 浙江沪杭甬拟通过换股吸并镇洋发展实现A+H上市 [3] - 新奥股份拟通过全资子公司私有化新奥能源 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 [3] - 新奥股份为中国最大民营天然气企业 2024年零售气量市场份额达6.1% [3] 行业结构影响 - A+H扩容潮将改善港股市场行业结构"偏科"局面 [5] - 先导智能作为全球最大锂电池智能装备供应商 在全球及中国市场份额分别为15.5%和19.0% [2] - 161只A+H股中出现5只H股价格超过A股的情况 宁德时代价格倒挂幅度达17.43% [5][6] AH溢价变化趋势 - 今年以来AH溢价大幅回落 个别公司出现A股较港股大幅折价 [5] - 恒瑞医药、美的集团等5家公司H股价格高于A股 溢价率分别为-7.72%和-3.28% [6] - 中信证券认为AH溢价中枢有望持续下行 南向资金积极抢筹反映市场情绪转变 [6]
A股公司赴港IPO火了,上市方式又现创新
证券时报· 2025-09-06 23:59
9月5日,在"2025香港交易所未来科技峰会"上,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透露,今年前8个月,港交所新 股融资总额达1345亿港元,同比增长接近6倍,其中A+H上市模式占上半年总募资额的七成,体现了内 地与香港市场的联动。 今年以来,一批A股公司纷纷赴港上市,除了已经上市的11家之外,已递表在排队的A股公司超过51 家。值得一提的是,本轮A+H扩容潮中还出现了新模式,比如港股公司浙江沪杭甬拟以换股吸并A股公 司镇洋发展的方式,实现A+H上市;A股公司新奥股份拟通过全资子公司私有化港股新奥能源,以介绍 上市方式登陆港股,实现A+H两地上市。 A股公司踊跃赴港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热情高涨,A+H上市公司队伍不断壮大。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11家A股公司实现A+H两地上市,合计募集资金超过900亿港元,占港股整 体IPO募资额的约七成。今年港股前五大IPO均为A+H公司,其中4家募资额超过百亿港元,分别为宁德 时代、恒瑞医药、三花智控和海天味业。 与此同时,还有大批A股公司正在积极筹备赴港上市事宜。目前已递表的A股公司超过51家,三一重 工、阳光电源、先导智能、首创证券、富瀚微、可孚医疗、珀莱雅等近 ...
毛里塔尼亚在非洲跨境贸易博览会上展示发展愿景与资源潜力
商务部网站· 2025-09-06 17:51
博览会概况 - 第四届非洲跨境贸易博览会在阿尔及尔开幕 主题为通向新机遇的桥梁 由阿尔及利亚与非洲进出口银行 非洲联盟委员会及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秘书处共同主办 [1] - 博览会规模宏大 吸引来自约140个国家的2000多家参展商 涵盖政府官员 企业家 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代表 [1] - 预计博览会交易额将超过440亿美元 [1] 国家发展战略 - 毛里塔尼亚制定《加速增长与共享繁荣战略》 目标实现年均7%以上经济增长 将贫困率降至20% [1] - 推动工业部门在GDP中占比提升至15% 致力于产业多元化 摆脱对原材料出口依赖 向本地加工与制造业转型 [1] 资源开发规划 - 矿业占GDP的20%和出口的76% 未来年产量计划提升至3500万吨 推进黄金和铜矿本地加工 [2] - Grand Tortue Ahmeyim天然气项目一期年产250万吨液化天然气 几年内逐步翻倍 2030年前有望达1000万立方米 [2] - Biralla大型气田项目储量被认为是GTA的三倍 [2] - 计划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提升至70% 推动绿色氢能发展 [2] 产业升级目标 - 渔业年产能高达180万吨 将大幅提升本地加工水平以增加就业与附加值 [2] - 农业领域目标到2030年实现50%粮食自给率 [2] 基础设施建设 - 努瓦克肖特港扩建至年吞吐500万吨 计划在努瓦迪布建设深水港作为区域性矿产 渔业和贸易枢纽 [2] - 建设多条跨境公路包括连接马里 西非和阿尔及利亚的重要走廊 [2] - 目标将出口物流成本从25%降至非洲平均的10% [2] 投资环境改善 - 通过法律改革和公私合作机制改善投资环境 [3] - 与非洲进出口银行 非洲开发银行 世界银行等机构合作为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提供融资支持 [3] - 目标建设多元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基础设施和区域性贸易枢纽 [3]
超51家!A股公司赴港IPO火了,上市方式又现创新!
证券时报网· 2025-09-06 15:20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前8个月港交所新股融资总额达1345亿港元 同比增长接近6倍[1] - A+H上市模式占上半年总募资额七成[1] - 港股前五大IPO均为A+H公司 其中4家募资额超过百亿港元[2] A+H上市企业动态 - 今年以来11家A股公司实现A+H两地上市 合计募集资金超过900亿港元[2] - 已递表排队A股公司超过51家 包括三一重工、阳光电源、先导智能等知名企业[1][2] - 三一重工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领军企业 挖掘机及混凝土机械全球排名第一[2] - 先导智能是全球最大锂电池智能装备供应商 全球及中国市场份额分别为15.5%和19.0%[2] 创新上市模式 - 浙江沪杭甬拟通过换股吸收合并镇洋发展实现A+H上市[1][3] - 新奥股份拟通过全资子公司私有化新奥能源 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1][3] - 新奥股份为中国最大民营天然气企业 2024年零售气量市场份额达6.1%[3] A+H股价对比 - 161只A+H股中有5只H股价格超过A股 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5] - 宁德时代价格倒挂幅度最大达17.43% 恒瑞医药倒挂7.72%[5] - AH溢价中枢有望持续下行 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港股市场[5][6] 市场结构影响 - A+H扩容潮将改善港股市场行业结构偏科局面[4][5] - 优质企业借助港股市场加速全球化布局 提升国际竞争力[4] - 港交所持续优化A股公司赴港上市审批流程[4]
刚刚签订的中俄超级大单,究竟有多重要?
商业洞察· 2025-09-06 09:31
项目背景与协议签署 - 中俄蒙三国于9月2日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备忘录 项目从西西伯利亚经蒙古向中国年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 合同期限30年 价格未披露但俄方称低于欧洲售价[4] - 该项目兼具外交与经济需求 但谈判历时10年 早在2015年已签署意向协议[4] 路线选择与地缘考量 - 初始计划从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直连中国新疆 但因生态问题废弃 最终选择经蒙古路线[6] - 哈萨克斯坦曾竞争过境方案 但未获选 因俄罗斯需加强对蒙古影响力且蒙古缺气 可同时成为天然气用户[8][9] - 蒙古选择该路线因严重燃煤污染问题 首都乌兰巴托空气污染严重 全国一半人口集中于此[10] 价格谈判与项目规模 - 谈判拖延主因商业定价分歧 中方主张按俄内部气价加关税定价(约120-130美元/千立方米) 俄方要求按亚洲油气篮子价格定价(265-285美元/千立方米)[10] - 项目耗资100-140亿美元 铺设2000多公里管道 年输送量500亿立方米 与北溪管道规模相当[16] - 俄气总裁称该项目为全球天然气行业规模最大、资本密集型最高的项目[16] 资源分布与战略意义 - 气源来自世界第二大乌连戈气田 位于西西伯利亚油气盆地 占俄天然气储量三分之二 此前主要供应欧洲[16] - 现有"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已达设计上限 中国需求持续增长 新管道打破俄对东西供气隔离局面[22] - 中国需多元化天然气进口 当前管道气主要来自中亚 但哈萨克斯坦2024年出口减少40% 乌兹别克斯坦曾完全停止出口 因内需增长[25] 市场供需与行业影响 - 中国2024年进口液化天然气7665万吨(单价约4.09元/公斤) 管道天然气5504万吨(单价约2.73元/公斤) 管道气更可控且成本较低[24] - 俄罗斯对欧洲管道气出口骤降 2024年前7个月仅83.3亿立方米(去年同期155亿立方米) 预计全年低于160亿立方米[25] - 俄气公司2023年有600亿立方米天然气未售出 超阿联酋全年产量 欧洲计划2027年底前对俄气进口清零[25] - 新管道建成后 中国年消化俄管道气将达1060亿立方米(2024年中国自产天然气2464亿立方米) 成为俄关键客户[25]
普京:中国伙伴将获得合理价格,不像欧元区虚高
搜狐财经· 2025-09-06 09:26
能源供应合作 - 俄罗斯与中国达成新管道天然气供应协议 俄罗斯对华天然气年出口量将突破1000亿立方米[1][2] - 新建"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经蒙古国运输 年供气量达500亿立方米 合同期限30年[1] - 现有"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年供气量为380亿立方米 其他线路供气量也将提升[2] - 天然气定价采用特定市场公式计算 低于欧洲客户价格 供应稳定可靠[1][2] 能源市场动态 - 全球经济整体增长 亚太地区表现突出 中国作为主要增长引擎能源需求持续上升[2] - 俄罗斯拥有满足中国能源需求的资源供应能力 双方磋商持续数年[3] 地缘经济关系 - 合作协议遵循市场原则 符合地区特点 双方均认为互利共赢[2] - 合作体现经济主体多年努力成果 非短期外交成果[3]
中俄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协议,年输气500亿立方米
搜狐财经· 2025-09-06 08:11
项目规划与进展 - 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预计2030年代初期竣工 将满足中国约15%的能源需求[1] -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备忘录 规划西伯利亚力量-2及其延伸项目东方联盟管道建设蓝图[1] 地缘政治与安全风险 - 美国媒体主持人警告称某些势力可能对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实施破坏行动 类比2022年北溪管道爆炸事件[1] - 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导致俄罗斯向欧洲输气战略通道瘫痪 德国丹麦瑞典调查认定为精心策划的破坏行动 修复需数年时间[3] - 调查记者披露美国海军涉嫌参与北溪管道爆炸装置安装 俄罗斯指控美英阻挠国际调查[3] 战略意义与市场影响 - 俄罗斯总统普京强调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将巩固俄中战略协作关系 为中国提供具市场竞争力的稳定天然气供应[3] - 俄罗斯加速推进向东转战略 中国能源需求增长为两国合作提供广阔空间[3]
普京刚签下大单就飞远东,每年270亿美元连收30年,一刻不敢耽误
搜狐财经· 2025-09-06 05:37
项目概况 - 中俄签署为期30年的"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供应项目 俄罗斯每年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 [1] - 项目预计每年为俄罗斯创造270亿美元稳定收入 相当于2023年俄罗斯联邦预算总额3200亿美元的8.5% [1][9] - 管道设计总长度超过4000公里 穿越西西伯利亚气田 蒙古高原 最终抵达中国内蒙古 [7] - 总投资高达500亿美元 计划2025年底动工 2030年实现全线贯通 [7][8] 战略意义 - 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出口量2024年骤降至380亿立方米 较三年前暴跌超过70% [1] - 德国2025年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占比降至历史性3%以下 [1] - 项目推动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从欧洲转向亚太市场 [3][9] - 俄罗斯远东地区蕴藏全国30%天然气储量和40%煤炭资源 [9] 市场背景 - 中国2024年天然气消费量首次突破4200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8.2% [5] - 未来十年中国对清洁能源需求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5] - 俄罗斯将远东地区定位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5][9] 合作创新 - 定价机制部分与中国国内市场需求直接挂钩 改变国际油价波动主导的传统模式 [3][12] - 中俄合作建设配套储气设施 加压站等基础设施 [8] - 卡尼库尔干口岸年通行能力达10万辆货运车辆 货物吞吐量突破500万吨 [12] 区域发展 - 未来五年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直接投资规模有望突破100亿美元 [9] - 中俄在农产品深加工 贵金属开采 国际物流园区建设等领域达成实质性合作 [9] - 俄罗斯加速推进远东地区口岸升级改造工程 [12]
中俄蒙超级大单谈妥!北溪没了欧盟订单泡汤,俄罗斯选择向东看
搜狐财经· 2025-09-05 13:57
项目概况 - 中俄蒙三国正式签署关于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备忘录 [1] - 管道建成后俄罗斯每年经蒙古国向中国运输500亿立方米天然气 期限30年 [2] - 俄气集团计划到2035年将中国市场在其出口份额中的占比从0%提升至25% [12] 管道运输能力提升 - 西伯利亚力量输气管道年输送量从380亿立方米增至440亿立方米 [4] - 远东管道年输送量从100亿立方米增至120亿立方米 [4] 地缘政治背景 - 北溪管道被炸导致俄罗斯与欧洲能源纽带断裂 [5] - 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出口从占欧洲市场40%降至19% [8] - 欧盟计划2027年前彻底切断俄罗斯天然气进口 [8] - 西伯利亚力量2号设计输送量500亿立方米/年 与被炸毁的北溪输气管道量相当 [10] 战略意义 - 俄罗斯实施向东看战略 将能源出口重心转向中国 [8][12] - 项目是北溪管道在东方的重要替代方案 [12] - 中国40%石油进口需经过霍尔木兹海峡 陆上管道运输安全系数更高 [12] - 新能源进口线路可避免马六甲海峡等航路卡脖子风险 [16] 价格优势 - 俄罗斯承诺以明显低于欧洲市场的价格向中国供应天然气 [13] 过境国收益 - 蒙古国将获得可观过境收入并提升地区经济合作地位 [15] - 蒙古国有机会以折扣价购买俄罗斯天然气 [15] - 中俄蒙经济走廊规划延长5年至2031年 [15] 谈判历程 - 项目自2006年中俄签署供气备忘录起经历漫长谈判 [15] - 双方曾因天然气价格分歧和蒙古过境费要求陷入僵局 [15]
刚刚签订的中俄超级大单,究竟有多重要?
虎嗅APP· 2025-09-05 13:56
项目背景与协议达成 - 中俄蒙三国于9月2日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备忘录,计划通过蒙古国每年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同期限30年 [4] - 该项目兼具外交和经济需求,谈判历时10年(2015年意向协议至2025年落地),最终在俄乌冲突后欧洲需求萎缩背景下达成 [4][9][12] - 俄方透露对华售价将低于欧洲价格,但具体价格未披露 [4] 路线选择与地缘考量 - 放弃早期阿尔泰山直连新疆方案,主因生态保护考虑 [6] - 最终选择经蒙古国而非哈萨克斯坦的路线,俄方旨在强化对蒙古能源控制并新增消费市场 [9] - 蒙古国因严重燃煤污染(尤其首都乌兰巴托)急需清洁能源,缓解环保压力 [9] 商业谈判与定价分歧 - 中方坚持按俄国内气价加关税定价(约120-130美元/千立方米),俄方要求参照亚洲油气篮子价格(265-285美元/千立方米) [9] - 谈判僵局主因2015年后天然气价格上涨及巨额基建投资(管道全长2000公里) [9][14] - 俄媒称中国擅长获取低价能源,最终价格未公开但符合中方议价策略 [12] 资源规模与基建投入 - 项目预算100-140亿美元,被俄气称为全球规模最大、资本密集型最高的天然气项目 [14] - 年输送量500亿立方米,相当于被毁的北溪管道容量,气源来自全球第二大乌连戈气田 [14] - 首次将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占俄储量三分之二)资源导向亚洲,打破以往对欧供应垄断 [14][19] 中俄能源供需格局 - 中国2024年进口管道天然气5504万吨(单价2.73元/公斤),LNG进口7665万吨(单价4.09元/公斤),管道气成本优势明显 [21] - 中亚供应不稳:哈萨克斯坦2024年对华供气减少40%,乌兹别克斯坦一度停止出口 [22] - 俄罗斯对欧管道气出口骤降:2024年前7个月仅83.3亿立方米(同比155亿立方米),年产量4161.9亿立方米中600亿立方米未售出 [22][23] 战略意义与市场影响 - 项目建成后中俄管道气年贸易量将达1060亿立方米(含现有"西伯利亚力量1号"),占中国2024年自产气量2464亿立方米的43% [23] - 俄气被迫转向亚洲市场,欧盟计划2027年前对俄气进口清零 [23] - 中国通过多元化管道气来源增强能源安全,降低对LNG和高价现货市场的依赖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