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ds

搜索文档
ETF规模破5万亿,公募基金“二次首发”升温,投资者要不要参与?
新浪财经· 2025-08-27 07:53
中国ETF市场发展 - 中国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1] - 规模从4万亿元增至近5万亿元仅用4个月 增速显著[1] 基金行业销售策略变化 - 多家基金公司联合银行渠道推进"二次首发" 集中销售绩优存续基金[2] - "二次首发"具有排期密集(约一周)、激励政策优厚等特点 区别于日常持续营销[3] - 典型案例:西部利得央企优选股票基金通过交通银行二次首发 规模从2.18亿元快速提升(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3] 绩优基金产品表现 - 华夏智胜优选混合发起式(量化基金)成立以来回报率达55.43%[4] - 圆信永丰医药健康混合近一年回报率达108.82% 受益创新药行情[4] - 部分医药ETF表现突出: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513120)、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近一年收益均超130%[5] - 汇添富和广发两只医药ETF超额回报分别达102.17%和98.87% 显示主动管理能力[5] 投资策略对比分析 - 主动管理型基金需评估基金经理投资能力及产品运作情况[4] - 指数基金在特定赛道(如医药)提供替代选择 收益表现可比甚至优于主动基金[5] - 明星基金经理效应淡化 单只基金难以持续适应不同市场风格[6] - ETF产品风格稳定 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6]
推进三大业务发展战略 浦银安盛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04:55
8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浦银安盛基金参与 协办的"2025资产管理年会"如期在上海浦东隆重举办。在基金行业变革不断加速,《推动公募基金高质 量发展行动方案》稳步落实的大背景下,本届论坛聚焦"破局与重构——大资管再造竞争力"的主题,吸 引了来自政府部门、金融行业、研究机构和媒体的数百位嘉宾相聚黄浦江畔,共同探讨相关话题,碰撞 智慧的火花。 其中,浦银安盛基金董事、总经理张弛作为公募行业的代表分享了该公司践行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他指 出,浦银安盛基金作为一家中法合资银行系基金公司,自2007年成立至今已走过十八个发展年头,即将 步入"成年"。目前,公司旗下公募基金、专户、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三大业务领域齐头并进。到2025年 6月末,其公募基金规模已超3616亿元,总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000亿元。 2025年开年以来,全球科技股迎来新一轮爆发,在前沿技术商业化、全球产业链重构、政策支持等多重 因素推动下,机器人、AI、算力等亮点板块不断涌现。 在中国A股市场,科技股行情表现亮眼,科创板成为此轮科技股上涨的核心载体。截至2025年8月15 日,作为首只能够全面刻画科 ...
债市拐点信号明确了吗?平安公司债ETF助力投资者穿越牛熊
搜狐财经· 2025-08-27 03:53
债市调整拐点条件 - 债市悲观预期需基本释放到位 出现跌无可跌局面 [1] - 需出现一条被市场广泛认可的利多主线 [1] - 机构行为显示公募基金大幅连续净卖出而保险配置力量增强时 可判断充分调整 [1] 悲观预期释放程度 - 当前债市情绪或已基本释放到位 [3] - 典型调整过程为债市阴跌—急跌—缓跌—企稳 对应市场预期疑虑—动摇—悲观踩踏—修复 [1] 潜在利多主线分析 - 最可能线索是权益结束单边上行或债市走出独立行情 8月19日以来权益强势上行但债市调整幅度有限 8月25日利率在权益偏强背景下反而下行 [2] - 央行三季度末至四季度可能降息 美联储降息打开国内空间但中美利差深度倒挂 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2] - 社融增速拐点确认 8月开始社融增速下行且趋势或持续到年底 预测7-8月达全年高点9.0% 年底回落至8.2% [2] 债市拐点信号判断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1.8%附近或遇较强阻力 [3] - 股债独立行情和社融增速触顶回落发生概率较大 央行降息预期需观察 [3] 主要债券ETF表现数据 - 平安公司债ETF(511030)规模223.53亿元 近1周贴水率-0.06% 近1周涨跌-0.119% 今年以来回报0.84% 质押率63.00% 本轮调整最大回撤-0.1925% [4] - 海富通城投债ETF(511220)规模245.11亿元 近1周贴水率-0.19% 近1周涨跌-0.407% 今年以来回报1.05% 质押率0.00% 本轮调整最大回撤-0.2907% [4] - 南方公司债ETF(511070)规模211.27亿元 近1周贴水率-0.39% 近1周涨跌-0.401% 今年以来回报0.63% 质押率59.00% 本轮调整最大回撤-0.4617% [4] - 易方达公司债ETF(511110)规模223.78亿元 近1周贴水率-0.36% 近1周涨跌-0.413% 今年以来回报0.83% 质押率59.00% 本轮调整最大回撤-0.4309% [4] 优质债券ETF特征 - 平安公司债ETF在本轮调整中回撤控制排名第一 近一周场内成交贴水最少 [4] - 多数科创债ETF今年以来回报为负值 如博时科创债ETF(551000)回报-0.35% 招商科创债ETF(251900)回报-0.38% [4] - 信用债ETF质押率普遍在60%左右 科创债ETF质押率均为0% [4]
景顺长城基金上半年营收17.1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2.78%
新浪基金· 2025-08-27 03:4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09亿元 较去年同期16.78亿元增长2% [1][2] - 净利润5.42亿元 较去年同期4.81亿元增长12.78% [1][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44.87亿元 较去年同期42.50亿元增长5.6% [2] - 按持股比例计算净资产份额21.98亿元 较去年同期20.83亿元提升 [2] 资产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61.62亿元 较去年同期60.36亿元增加 [2] - 长城证券对景顺长城基金权益投资账面价值22.12亿元 较去年同期提升 [3] 经营能力 - 主动管理能力较强的头部机构在适应新规后率先实现业绩回升 [3] - 通过投研优势和产品布局优化 在震荡市场中巩固业绩表现 [3] - 持续优化产品结构 提升权益类资产管理能力 [3] - 联营企业实际盈利贡献保持稳定 [3] 行业趋势 - 资本市场逐步回暖 投资者信心持续恢复 [3] - 合资公募机构在震荡市场中展现韧性和盈利能力 [3] - 全年业绩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3]
兴业恒泰债券基金成立 规模13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8-27 02:41
基金基本信息 - 基金名称为兴业恒泰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 简称兴业恒泰债券 主代码023811 [2] - 基金运作方式为契约型开放式 合同生效日为2025年8月26日 [2] - 基金管理人为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托管人为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 - 下属分级基金包括A类份额023811和C类份额023812 [2] 募集情况 - 募集期间净认购金额达13.30亿元人民币 其中A类1.93亿元 C类11.37亿元 [1][2] - 认购资金在募集期间产生利息37.28万元 其中A类7.30万元 C类29.98万元 [1][2] - 募集份额合计13.31亿份 其中有效认购份额13.30亿份 利息结转份额37.28万份 [1][2] - 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为4042户 [2] 基金经理背景 - 基金经理周鸣曾任职天相投资 太平人寿 太平养老 2009年加入申万菱信基金任固收部总经理 [1] - 基金经理唐丁祥2011-2013年在光大证券研究所任债券分析师 2013年加入兴业基金 2019年起任基金经理 [1] 法律与监管 - 基金募集申请获证监会注册文号证监许可[2025]491号 [2] - 募集期间为2025年8月4日至8月22日 验资机构为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 [2] - 募集资金于2025年8月26日划入基金托管专户 [2]
中国公募基金总规模首破35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环球网· 2025-08-27 02:21
行业规模 - 公募基金行业总资产净值在2025年7月底达到35.08万亿元 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 [1] - 公募基金总份额为31.01万亿份 较6月末增长0.40% 总规模环比增长1.99% [2] - 行业规模自4月起连续四个月创历史新高 依次突破33万亿元、34万亿元和35万亿元关口 [2] 产品结构 - 封闭式基金数量1333只 份额3.41万亿份 净值3.74万亿元 [2] - 开放式基金数量11681只 份额27.60万亿份 净值31.33万亿元 [2] - 股票基金数量3074只 份额3.44万亿份 净值4.92万亿元 [2] - 混合基金数量5203只 份额3.00万亿份 净值3.83万亿元 [2] - 债券基金数量2714只 份额5.95万亿份 净值7.24万亿元 [2] - 货币基金数量369只 份额14.62万亿份 净值14.61万亿元 [2] - QDII基金数量321只 份额0.60万亿份 净值0.73万亿元 [2] 规模变动 - 股票基金份额环比下降0.33% 但规模环比增长1925.94亿元 增幅4.07% [3] - 混合基金份额环比下降1.22% 但规模环比增长1385.56亿元 增幅3.76% [3] - 债券基金规模环比减少481.92亿元 降幅0.66% [3] - 货币基金规模环比增长3813.84亿元 增幅2.68% [3] - QDII基金份额和规模环比分别增长3.87%和6.77% 规模首次突破7000亿元 [4] 投资者行为 - 基民情绪趋于谨慎 更倾向于落袋为安 导致权益类基金份额下滑 [3] - 货币基金规模增长得益于7月资金面相对宽松及机构投资者重新申购 [3] - QDII基金申购热情升温 因外汇局下发新额度且多只基金恢复申购 [4]
信用债ETF总规模下降,平安公司债净值相对稳健且回撤可控
搜狐财经· 2025-08-27 02:00
信用债ETF规模与流动性 - 信用债ETF总规模3477亿元 单日下降1.6亿元 其中基准做市ETF减少2.7亿元 科创债ETF增加1.1亿元 [1] - 整体成交金额1105亿元 平均单笔成交额429万元 基准做市类ETF单笔成交283万元 科创债ETF单笔成交465万元 [1] - 换手率中位数35.0% 加权久期中位数3.9年 [1] 估值与收益率表现 - 收益率中位数1.92% 贴水率中位数-14.9BP 基准做市ETF贴水率-21.2BP 科创债ETF贴水率-12.7BP [1] - 平安公司债ETF(511030)在本轮债市调整中回撤控制排名第一 近一周贴水率仅-0.06% [1] - 该产品近一周跌幅-0.119% 今年以来收益0.84% 本轮调整最大回撤-0.1925% [1] 重点产品对比 - 城投债ETF(511220)规模245.11亿元 近一周贴水率-0.19% 跌幅-0.407% 本轮回撤-0.2907% [1] - 科创债ETF中嘉实产品(159600)规模200.11亿元 贴水率-0.20% 跌幅-0.219% 年内收益-0.42% [1] - 基准做市类ETF规模普遍在100-225亿元区间 贴水率介于-0.31%至-0.41% 年内收益率为正但低于1.08% [1]
5万亿元!中国ETF市场再破纪录,仅用4个月完成万亿元跨越
华夏时报· 2025-08-27 00:58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栗鹏菲 叶青 北京报道 ETF规模快速攀升的背后,是权益市场的持续回暖与资金借道入市意愿的提升。自4月以来A股市场企稳 走强,沪指逼近3900点,港股市场亦同步反弹,带动ETF净值与份额双双增长。 双轮驱动,万亿元跨越节奏持续加快 回望中国ETF发展历程,从初生到壮大,万亿台阶的跨越速度不断加快。2004年首只ETF诞生,到2020 年10月规模突破1万亿元,用了整整16年。这一时期产品类型从单一宽基逐步扩展至行业、主题、策略 等多门类,为指数化投资生态奠定基础。第二个万亿历时三年,于2023年12月实现,市场头部效应日益 显著,千亿级旗舰产品崭露头角,中小基金公司也纷纷加入战局。 第三个万亿来得更快。2024年9月,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耗时仅10个月。这一阶段的爆发得益于"国 九条"政策明确鼓励指数化投资,证监会同步推出简化产品注册机制、提升上市效率等配套措施,中证 A50ETF等一批现象级产品成功发行,极大激活市场热情。 随后第四个万亿跨越仅用7个月,在2024年"924"行情直接推动下,股票型与跨境ETF成为增长主力。如 今第五个万亿更是只用4个月便已实 ...
借“基"入市意愿提升 8月来权益基金新发125只
搜狐财经· 2025-08-27 00:24
基金发行情况 - 8月全市场新基开启募集数量达157只 环比增长5.37% 创年内单月发行新高 [1] - 权益基金启动募集数量达125只 占新基总数比例79.62% [1] 行业趋势分析 - 权益类基金净值持续回升推动投资者对公募基金认可度提升 [1] - 基金管理机构加大权益类产品供给力度 助推发行数量增长 [1] - 投资者通过基金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的意愿增强 [1]
ETF市场正式进入5万亿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5:23
市场总体规模 - 全市场ETF规模于8月25日达到5.07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34万亿元,增幅35.9% [3][5] - 总份额达28011亿份,较去年末增长1484亿份 [5] - 2025年新发ETF 219只,总数达1273只 [5] - 从4万亿到5万亿仅用4个月,突破3万亿用时约1年,突破2万亿用时3年,突破1万亿用时16年 [3][7] 产品结构分析 - 股票型ETF规模3.46万亿元,占比68.25%,其中宽基ETF规模24442.57亿元 [5] - 行业ETF规模2568亿元,主题ETF6217亿元,策略ETF1295亿元,风格ETF95亿元 [5] - 债券ETF规模5559.03亿元,跨境ETF7537.23亿元,商品ETF1532.57亿元,货币ETF1424.70亿元 [6] - 规模超百亿ETF共101只,其中7只超千亿均为宽基产品 [5] 头部产品表现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4128.8亿元为全市场最大 [5] - 国泰证券ETF规模445.57亿元居行业ETF首位 [6] - 博时可转债ETF规模613.2亿元为债券ETF第一 [6] - 华安黄金ETF规模571.59亿元领跑商品ETF [6] -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753.55亿元居跨境ETF之首 [6] 规模增长驱动因素 - 4月18日至8月25日股票型ETF规模增长5122.9亿元 [9] - 同期债券ETF规模增长3167亿元,平均单只增长81亿元 [9] - 跨境ETF份额增长近1000亿份,规模增长2559.7亿元,贡献增量超25% [12] - 商品ETF规模增长66亿元,货币ETF减少313.7亿元 [12] - 增量中约2000亿元来自资金流入,8000亿元来自净值上涨 [12] 机构竞争格局 - 全市场55家ETF发行人,14家管理规模超1000亿元 [15] - 前15家管理人规模合计4.1万亿元,占比85.42% [15] - 华夏基金以8591.3亿元管理规模居首,易方达7964.5亿元次之 [16] - 华泰柏瑞规模5641亿元,单只ETF平均规模最大 [16] - 富国基金年内净申购增量704.6亿元居首,主要来自港股通互联网ETF393.7亿元增长 [16] 创新与发展趋势 - 科创债ETF迅速成长为千亿级赛道 [10] - 8月14家基金公司上报第二批科创债ETF,10家上报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 [19] - 政策支持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包括《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 - 未来将拓展风格因子ETF、商品ETF及主动管理型ETF等创新产品 [20] - 中国ETF市场规模于7月超越日本跃居亚洲首位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