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总体规模 - 全市场ETF规模于8月25日达到5.07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34万亿元,增幅35.9% [3][5] - 总份额达28011亿份,较去年末增长1484亿份 [5] - 2025年新发ETF 219只,总数达1273只 [5] - 从4万亿到5万亿仅用4个月,突破3万亿用时约1年,突破2万亿用时3年,突破1万亿用时16年 [3][7] 产品结构分析 - 股票型ETF规模3.46万亿元,占比68.25%,其中宽基ETF规模24442.57亿元 [5] - 行业ETF规模2568亿元,主题ETF6217亿元,策略ETF1295亿元,风格ETF95亿元 [5] - 债券ETF规模5559.03亿元,跨境ETF7537.23亿元,商品ETF1532.57亿元,货币ETF1424.70亿元 [6] - 规模超百亿ETF共101只,其中7只超千亿均为宽基产品 [5] 头部产品表现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4128.8亿元为全市场最大 [5] - 国泰证券ETF规模445.57亿元居行业ETF首位 [6] - 博时可转债ETF规模613.2亿元为债券ETF第一 [6] - 华安黄金ETF规模571.59亿元领跑商品ETF [6] -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753.55亿元居跨境ETF之首 [6] 规模增长驱动因素 - 4月18日至8月25日股票型ETF规模增长5122.9亿元 [9] - 同期债券ETF规模增长3167亿元,平均单只增长81亿元 [9] - 跨境ETF份额增长近1000亿份,规模增长2559.7亿元,贡献增量超25% [12] - 商品ETF规模增长66亿元,货币ETF减少313.7亿元 [12] - 增量中约2000亿元来自资金流入,8000亿元来自净值上涨 [12] 机构竞争格局 - 全市场55家ETF发行人,14家管理规模超1000亿元 [15] - 前15家管理人规模合计4.1万亿元,占比85.42% [15] - 华夏基金以8591.3亿元管理规模居首,易方达7964.5亿元次之 [16] - 华泰柏瑞规模5641亿元,单只ETF平均规模最大 [16] - 富国基金年内净申购增量704.6亿元居首,主要来自港股通互联网ETF393.7亿元增长 [16] 创新与发展趋势 - 科创债ETF迅速成长为千亿级赛道 [10] - 8月14家基金公司上报第二批科创债ETF,10家上报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 [19] - 政策支持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包括《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 - 未来将拓展风格因子ETF、商品ETF及主动管理型ETF等创新产品 [20] - 中国ETF市场规模于7月超越日本跃居亚洲首位 [21]
ETF市场正式进入5万亿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26 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