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8月11日主题复盘 | 沪指再创年内新高,锂电池爆发国产,国产芯片、机器人持续表现
选股宝· 2025-08-11 08:58
市场行情回顾 - 市场全天震荡走强 创业板指盘中涨超2% [1] - 锂矿股集体爆发 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多股涨停 [1] - 新疆板块延续强势 新疆交建、新疆火炬等封板 [1] - PEEK材料概念大涨 中欣氟材、金发科技等封板 [1] - 算力硬件股震荡走强 胜宏科技再创历史新高 [1] - 个股涨多跌少 沪深京三市超4200股飘红 今日成交1.85万亿 [1] 锂电池板块 - 锂电池板块大涨 江特电机一字板 野马电池、天齐锂业等多股涨停 [4] - 宁德时代宜春项目采矿许可证8月9日到期后暂停开采作业 [4] - 多地锂矿停产:江特电机7月25日停产检修26天 藏格锂业7月17日被责令停产 [4] -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较上日上涨8000元 均价报78000元/吨 [4] - 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开盘涨停 涨幅8% [4] - 供给收缩预期加剧行业价值重估 [5] 锂电池相关个股表现 - 野马电池涨停 最新价27.64元 涨幅9.99% 流通市值72.24亿 [5] - 江特电机涨停 最新价8.68元 涨幅10.01% 流通市值148.08亿 [5] - 金鹰股份涨停 最新价7.83元 涨幅9.97% 流通市值28.56亿 [5] - 盛新锂能涨停 最新价18.44元 涨幅10.02% 流通市值159.74亿 [5] - 天齐锂业涨停 最新价44.91元 涨幅9.99% 流通市值662.80亿 [5] - 莱尔科技涨停 最新价33.29元 涨幅20.01% 流通市值51.66亿 [5] 国产芯片板块 - 国产芯片板块大涨 洪田股份、海立股份、万通发展等多股涨停 [6] - 东芯股份近10个交易日涨幅超100% [6] - 上海芯上微装交付第500台步进光刻机 国内市占率达90% [6] - 先进封装光刻机满足Flip-chip等先进封装技术要求 [6] 国产芯片相关个股表现 - 洪田股份4天3板 最新价46.71元 涨幅10.01% 流通市值97.16亿 [7] - 海立股份4天3板 最新价20.89元 涨幅10.01% 流通市值164.86亿 [7] - 万通发展2天2板 最新价8.39元 涨幅9.96% 流通市值158.61亿 [7] - 电科芯片涨停 最新价13.96元 涨幅10.01% 流通市值165.29亿 [7] - 鸿日达涨幅16.11% 最新价51.60元 流通市值40.61亿 [7] - 东芯股份涨幅14.66% 最新价84.63元 流通市值374.28亿 [7] 机器人板块 - 机器人概念持续活跃 北纬科技、中欣氟材反包涨停 [8]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 [9] - 宇树科技创始人表示行业整机及零部件厂商平均增长50%-100% [9] - 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千亿元级别 [11] 机器人相关个股表现 - 北纬科技6天5板 最新价10.41元 涨幅10.04% 流通市值46.77亿 [10] - 中欣氟材5天4板 最新价28.83元 涨幅10.00% 流通市值83.12亿 [10] - 君禾股份涨停 最新价8.65元 涨幅10.05% 流通市值33.18亿 [10] - 双一科技涨停 最新价32.88元 涨幅20.00% 流通市值36.42亿 [10] - 荣泰健康涨停 最新价40.49元 涨幅10.00% 流通市值71.83亿 [10] - 超捷股份涨停 最新价55.87元 涨幅20.00% 流通市值73.96亿 [10] 其他活跃板块 - 新疆板块延续强势 新藏铁路公司成立950亿项目 [13] - 算力硬件板块走强 受GPT-5发布及科技公司资本开支超预期推动 [13] - 医药板块活跃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启动 [13] - 军工板块表现突出 陆军首次披露无人化作战模式 [14] 创新高个股表现 - 莱尔科技涨幅20.01% 属锂电池概念 [16] - 超捷股份涨幅20% 属卫星互联网概念 [16] - 鸿日达涨幅16.11% 属算力概念 [16] - 东芯股份涨幅14.66% 属国产芯片概念 [16] - 胜宏科技涨幅5.24% 创历史新高 属PCB概念 [17]
诺力股份:首发具身智能化工取样机器人“诺宝II号”
中证网· 2025-08-11 06:12
产品发布与技术亮点 - 诺力股份与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联合研制的首款具身智能化工取样机器人"诺宝II号"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首次亮相 [1] - 产品技术亮点包括极端环境适应、智能优化控制、人机协同交互三大核心突破,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特种工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1] - 采用"云-边-端"协同架构技术路线,实现远程监控和大数据分析(云端)、低延迟响应(<100ms)(边缘端)、自主作业(终端) [2] - 技术创新体现在耐酸机器人系统开发、AI与数字孪生实时优化工艺应用、柔性化人机交互关键技术突破 [2] 产品应用与效益 - 适用于精细化工生产领域,可替代人工在产生特殊气体和潜在风险环境中的取样操作 [2] - 可将化工取样操作高危岗位事故率从0.27%降低至0.002%(降幅99%) [2] - 实现设备智能运维,使故障预警提前72小时、非计划停机减少60% [2] 行业背景与公司战略 - 工业5.0推动我国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高速发展,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领域融资总额超200亿元,融资事件达130余起 [3] - 公司基于产业基础优势布局智能化、高端化发展,2024年底全面开启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2025年4月与浙江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 [3] - 公司从传统物料搬运设备制造商成功转型为全领域智能内部物流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3] - 持续加大在人工智能、数字化、AI大模型应用等前沿领域研发投入,重点聚焦AGV与具身智能物流机器人技术攻关 [4]
近百台机器人进厂打工,智元机器人中标富临精工数千万元订单
南方都市报· 2025-08-11 06:09
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 富临精工生产线已部署近百台远征A2-W机器人,实现从单厂试点到多厂全线覆盖的跨越式升级 [1] - 机器人作业范围从2个产线点位扩展至15个上料点,每日承接500台以上产能的原材料配送任务 [1] - 单班次完成近万次搬箱动作,成为连接动力总成和减速器车间的核心运力 [1] 技术性能指标 - 远征A2-W机器人可实现40秒搬运一个箱子(人工30秒/箱),具备24小时连续作业能力 [1] - 机器人单班次周转箱配送能力达1000箱,匹配当月单一产线全量排产需求 [1] - 多模态感知系统可实时识别动态障碍,双臂协同模块适配不同尺寸周转箱,自主纠错算法确保流程连续性 [3] 系统协同方案 - 采用"具身机器人+AMR"协同系统,AMR负责重载整托物料运输,具身机器人负责周转箱取放 [2] - 系统实现从物料出库、产线上料到空箱回收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 [2] - 解决了传统自动化设备在多车间、多品类场景下的柔性适配痛点 [3] 商业化进展 - 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项目合作,为国内首个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用案例 [4] - 项目标志着工业具身智能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将作为标杆案例推广至汽车制造、3C电子等领域 [5] - 机器人单班近万次操作零故障,抗干扰和纠错能力超越传统自动化设备 [3]
国内首个!工业具身智能规模化商用新进展
中国证券报· 2025-08-11 04:27
合作概况 - 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标的项目合作,近百台远征A2-W将落地富临精工工厂 [1] - 这是国内首个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签单案例 [1] 产品技术 - 远征A2-W是2024年8月发布的柔性智造机器人,具备40个主动自由度的关节和仿人灵巧双手,搭配轮式底盘 [1] - 合作结合了具身机器人和自主移动机器人(AMR)技术,A2-W负责取放周转箱,AMR承担重载物料运输 [2] 应用场景 - 首套远征A2-W于2025年7月在富临精工生产线完成工业常态化作业,单班次配送1000箱周转箱,满足一条产线全量排产需求 [1] - 作业范围从2个产线点位扩展至动力总成、减速器车间的15个上料点,每天负责500台以上产能的原材料配送 [1] - 单班次搬箱近万次,实现空箱自动回收,成为连接两车间生产的核心运力 [1] 行业影响 - 项目标志着工业具身智能迎来规模化商用,有望重塑制造业生产模式 [2] - 远征A2-W替代重复性强、易造成腰肌劳损的搬箱工作,使工人专注于更高价值操作 [2] -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进入新阶段 [2]
工业具身智能迎来规模化商用突破! 智元机器人获千万元订单
广州日报· 2025-08-11 03:48
合作概况 - 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标的项目合作,近百台远征A2-W机器人将落地富临精工工厂 [1] - 这是国内首个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签单案例,也是全球智能制造场景首次规模化落地 [1] - 标志着工业具身智能从技术验证阶段正式迈入规模化商用新纪元 [1] 技术应用与成效 - 首套远征A2-W已在富临精工生产线完成工业常态化作业直播,单班次实现1000箱周转箱配送能力 [1] - 近百台部署实现从"单厂试点验证"到"多厂全线覆盖"升级,作业范围从2个产线点位拓展至15个上料点 [1] - 每日承接500台以上产能的原材料配送任务,单班次完成近万次搬箱动作 [1] - "具身机器人+AMR"构建深度协同系统:A2-W负责多层料架周转箱取放,AMR负责重载整托物料运输 [2] - 实现从物料出库、产线上料到空箱回收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 [2] 行业意义与展望 - 项目验证了具身机器人技术成熟度及制造业对其商业价值的认可 [2] - 将成为工业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标杆案例,为汽车制造、3C电子等工业场景提供参考 [2] - 采用"场景击穿-数据沉淀-技术迭代"的落地路径推动行业应用 [2]
智元机器人获富临精工数千万元订单,工业具身智能迎规模化商用突破
IPO早知道· 2025-08-11 01:53
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合作项目 - 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项目合作,近百台远征A2-W将落地富临精工工厂,这是国内首个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签单案例,也是全球智能制造场景的首次规模化落地 [3] - 合作标志着工业具身智能从技术验证阶段正式迈入规模化商用新纪元 [3] 远征A2-W的规模化应用表现 - 首套远征A2-W已在富临精工生产线完成工业常态化作业直播,单班次实现1000箱周转箱配送能力,匹配当月单一产线全量排产需求 [4] - 近百台部署实现从"单厂试点验证"到"多厂全线覆盖"升级,作业范围从2个产线点位拓展至动力总成、减速器车间的15个上料点,每日承接500台以上产能的原材料配送任务,单班次完成近万次搬箱动作 [4] - 远征A2-W专为柔性智造场景打造,可广泛应用于周转箱拆码垛、搬运、上下料等多种场景 [4] 技术协同与创新 - 通过"具身机器人+AMR"构建深度协同系统,具身机器人负责多层料架周转箱取放,AMR负责车间内重载整托物料运输,实现从物料出库到空箱回收的全流程作业 [6] - 系统解决了传统自动化设备在多车间、多品类场景下的柔性适配痛点,为制造业提供可直接复用的协同方案 [6] - 远征A2-W依托三大核心技术突破:多模态感知系统保障人机混场作业安全、双臂协同与高精度操作模块适配不同尺寸周转箱、自主纠错算法确保突发异常时无需人工干预 [6] 客户反馈与行业影响 - 富临精工工程部主任表示远征A2-W表现超出预期,能自主调整抓取姿态、实时避障,单班近万次操作零故障,抗干扰和纠错能力远胜传统自动化设备 [7] - 具身机器人可替代重复性强、易造成腰肌劳损的搬箱工作,让工人专注于更有价值的操作,有望重塑制造业生产模式 [7] - 富临精工作为机器人关节供应商已感受到行业创变机遇 [7] 商业价值与行业拓展 - 近百台级别商业签单验证了具身机器人技术成熟度及制造业对其商业价值的认可 [8] - 智元机器人将本项目作为工业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标杆案例,以"场景击穿-数据沉淀-技术迭代"路径为汽车制造、3C电子等更多工业场景提供参考 [8]
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千万级合作落地 远征A2-W实现规模化应用
凤凰网· 2025-08-11 01:04
合作概况 - 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标的项目合作 近百台远征A2-W机器人将部署于富临精工工厂[1] - 此为国内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首个规模化商业签单案例 亦是全球智能制造场景该品类首次规模化落地[1] 技术实施细节 - 首套远征A2-W已于2025年7月在富临精工产线完成上料场景工业常态化作业 单班次具备1000箱周转箱配送能力 可匹配当月单一产线全量排产需求[1] - 部署规模从单点试点扩展至覆盖动力总成 减速器两大核心车间15个上料点 每日承接500台以上产能的原材料配送任务并完成空箱自动化回收[1] - 单班次完成近万次搬箱动作 通过"具身机器人+AMR"构建深度协同系统 实现从物料出库到空箱回收的全流程作业[1] 产品特性与技术创新 - 远征A2-W为智元机器人2024年8月发布的柔性智造机器人 配备超过40个主动自由度关节及仿人灵巧双手 支持复杂动作模拟与双臂协作[2] - 三大核心技术突破包括多模态感知系统保障人机混场安全 双臂协同模块适配不同周转箱 自主纠错算法实现异常恢复[2] 应用成效与行业意义 - 富临精工证实机器人单班近万次操作零故障 抗干扰与纠错能力优于传统设备 可替代人工完成重复性搬箱工作[2] - 合作验证具身机器人技术成熟度与商业价值 将作为标杆案例为汽车制造 3C电子等工业场景提供参考[2][3]
投资人怒了!多年亏损CEO想月薪200万
新浪财经· 2025-08-10 10:16
公司治理争议 - 伯朗特机器人董事会以4票反对1票同意否决了"自2025年8月起将总经理固定月薪提高至200万元"的议案[2][4] - 反对董事认为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应优先弥补亏损待盈利后再考虑提高薪酬[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77亿元同比下降17.84%归母净利润-3941.87万元同比减亏5.79%[4] 财务表现 - 2020-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从4.47亿元下降至1.08亿元(2025年1-6月)净利润从7383万元转为亏损740万元(2025年1-6月)[6] - 机台销售量从2020年23558台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8094台[6] - 2023年4月公司因2020-2021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被终止挂牌[4] 股东纠纷 - 第十大股东嘉兴君岚投资(持股1.54%)代表李博铮发布公开信指责总经理尹荣造掏空公司[7][10] - 指控尹荣造通过基金投票权和董事席位安排完成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私有化"[10] - 2025年4月公司章程修改规定董事必须从在职人员中产生被股东认为剥夺了股东权益[10][11] - 股东已提交修改公司章程提案号召其他股东投票支持[12]
未来人形机器人能做啥工作?来看十大潜力应用场景!
新华社· 2025-08-09 12:40
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 - 十大应用场景涵盖工业制造、商业服务、家居服务、农业生产等领域,具体包括工业通用操作、汽车制造、3C制造、船舶制造、石油化工、电力生产、安全应急、商业服务、家居服务和农业生产 [2] - 工业领域应用聚焦上下料、分拣配料、物料质检、打磨抛光等重复性操作,石油化工和电力生产场景涉及高危作业如产线巡检和电站操作 [2] - 安全应急场景针对火灾、水灾、危险化学品泄漏等高风险环境,人形机器人可搭载传感器设备实现实时监测、物资传递和救援决策支持 [2] - 家居服务场景解决老龄化带来的护理短缺问题,提供生活协助、陪伴照料及家务清洁等支持 [4] - 农业生产场景涉及田间精细作业,商业服务场景包括导览迎宾与服务交互 [2] 技术发展与产业趋势 - 人形机器人技术呈现多点突破与协同跃升态势,产业进入"技术突破-资本涌入-场景落地"加速期 [4] -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指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和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关键保障 [4] - 行业迈入人机协同时代,人形机器人凭借独特优势将对各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4] 社会需求驱动因素 - 人口老龄化加速催生养老护理机器人需求,包括搀扶、服药提醒、状态监测等功能 [4] - 家庭场景中儿童陪伴、居家清洁等需求增长,人形机器人可联动智能设备提升生活便捷度 [4] - 高危作业场景(如化工、电力)存在人工安全风险,推动机器人替代需求 [2]
大佬集体唱衰?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真相曝光:中国工厂已悄然变天!
老徐抓AI趋势· 2025-08-09 04:05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现状 - 行业对"商用落地"定义存在分歧 头部公司认为工业场景已进入小批量落地阶段 而非家庭普及 [6] - 产业成长逻辑为"沿途下蛋" 先在结构化场景(工厂/仓储/汽车制造)创造价值 再扩展通用能力 [6] - 2024年被定义为工业级人形机器人商用化元年 与外界"五年内无法落地"的悲观预期形成对比 [6] 核心应用场景与案例 - 料箱搬运场景:替代汽车厂冲压件上下料等重复性高危工作 标准化流程实现95%准确率 [8][12] - 汽车总装场景:双机器人协同可完成车门安装全流程 替代原需3-4人的人工班组 [10] - 冶金行业:承担高温粉尘环境下的"风洞送样"等高危岗位 解决用工荒问题 [8][12] 工业机器人性能评估标准 - 四大核心指标:效率(任务吞吐量)/准确率(>95%)/安全性/ROI(1-2年回本) [12] - 成本对比:中国工人年均成本8-10万元 机器人20万元采购价可替代1.2个工人双班倒 [12] - 美国市场优势更显著 7-10万美元年薪使机器人回本周期缩短至半年 [12] 技术路线与产品定位差异 - 表演型机器人侧重动态性能 采用全旋转关节但续航短/负载低 [14][16] - 工业型机器人追求持久力 丝杠串并联架构实现8小时续航/30公斤负载 [16] - 开普勒全球首推8小时不间断作业机型 模块化设计强化量产能力 [16] 国产供应链与成本优势 - 3万美元定价(约20万人民币)依托极致工程化:核心关节100%自研 线束一体化设计 [17] - 除高端算力芯片外实现全产业链国产化 与消费电子企业战略协同降本 [17] - 量产背景团队带来规模化优势 目标定位"能干活"而非"秀技术" [17] 人形本体战略价值 - 通用性设计可适配人类基础设施 同一平台支持多工种切换 [19] - 四轮底盘+人形本体的过渡方案平衡性价比与场景适应性 [19] - 规模化数据积累将强化算法复用 为产业爆发奠定基础 [19] 中美技术对比与产业机遇 - 中国在本体制造/运动控制领域领先 供应链自给率达全球顶级水平 [21] - 美国在智能算法层面仍具优势 但中国凭借场景规模加速追赶 [21] - 工程化/量产/成本控制构成中国核心竞争力 产业链效率"卷"出全球优势 [21] 替代工种演进路径 - 优先替代搬运类(标准料箱/零部件)和操作类(灵巧手装配)岗位 [22] - 高危工种(冶金采样/焊接)替代需求迫切 触觉感知技术突破至25个指尖触点 [22][24] - 多模态AI模型补偿控制精度 实现信用卡级精细操作 [24] 商业化拐点驱动因素 - 回本周期缩短至1年内(中国)/半年(美国) 价格下探至3万美元临界点 [26] - 量产规模效应持续显现 供应链升级推动成本进入下降通道 [26] - 中国大工业体系支撑"生产力机器"迭代 全球商业化高地雏形初现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