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零部件
icon
搜索文档
港科大与比亚迪成立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聚焦机器人技术与智能制造;混合量子系统实现超精密传感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7-08 03:23
三星电机墨西哥工厂计划搁置 - 三星电机因美国关税不确定性放弃在墨西哥新建制造厂计划并解散当地子公司[1] - 该公司2023年在墨西哥克雷塔罗成立子公司投资49亿韩元建设汽车摄像头模块生产设施原为拓展全球电动汽车零部件业务[1] - 该工厂原计划为特斯拉供应电动汽车摄像头模块[1] 混合量子系统技术突破 -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团队开发新型可调量子传感技术混合量子系统可提升多领域测量精度[2] - 技术应用涵盖引力波探测环境监测及生物医学诊断与成像[2] - 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标志量子传感技术进入新阶段[2] 日本人形机器人研发计划 - 村田制造与特姆库公司联合成立"京都仿生人协会"产学研组织研发全本土制造人形机器人[3] - 重点开发救灾机器人目标重振日本在机器人领域地位[3] - 协会计划2024年底在京都府正式成立[3] 港科大与比亚迪成立联合实验室 - 香港科技大学与比亚迪共建"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聚焦机器人技术与智能制造前沿研究[4] - 比亚迪未来数年将投入数千万港元整合港科大AI学术优势与产业经验[4] - 实验室重点攻关具身智能领域推动全球产业升级[4] 其他产业动态 - 谷歌推出医疗保健领域人工智能计划[4] - Stability AI发布3D视频生成工具SV3D可基于单图像生成多视角3D网格[4]
日本30家电子零部件企业25年度设备投资增14%
日经中文网· 2025-06-27 07:25
行业投资趋势 - 日本30家电子零部件企业2025年度设备投资计划预计达1.3477万亿日元 同比增加14% [1] - 2025年度投资额较2020年度增长50% 其中21家企业计划增加投资 [1][3] - 2024年度实际投资额为1.1786万亿日元 同比减少5% 低于期初计划的1.3万亿日元 [3] AI领域投资 - 村田制作所2025财年设备投资额同比增加50%至2700亿日元 重点投向AI数据中心相关领域 [3] - 尼得科2025财年设备投资额同比增加16%至1400亿日元 增产AI数据中心水冷设备和发电机 [4] - 京瓷2025财年设备投资额同比增加27%至1800亿日元 建设AI相关半导体封装零部件工厂 [4] - 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预测2029年AI服务器用电容器需求达2023年的4倍 [4] 企业具体动向 - TDK计划2025财年设备投资额增加24%至2800亿日元 近60%投向新一代电池技术 [5] - 太阳诱电2025财年设备投资额同比下降28%至460亿日元 聚焦AI服务器和汽车用MLCC [5] - 揖斐电因上财年高基数影响 2025财年设备投资额减少36% [5] 市场需求预测 - 村田制作所预测2025财年全球智能手机需求持平于11.7亿部 汽车需求下降1%至8850万辆 [5] - TDK风险情境预测智能手机需求减少2% 汽车需求减少3% [5] 投资驱动因素 - 高盛证券指出企业增加投资是为强化技术实力和产品力 以重回增长轨道 [6] - 村田制作所社长表示AI数据中心等市场中长期稳定增长前景明确 [3] - 尼得科社长称美国数据中心对应急电源设备需求旺盛 将增强美国工厂产能 [4]
2025人形机器人供应链洞察报告-亿欧智库
搜狐财经· 2025-06-02 03:56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是一种仿生机器人,能够模仿人类运动、表情及互动,由感知、决策、执行、动力、躯体和智能网联模块组成,按形态分为桌面式、轮式、双足式,按应用领域分为医疗、科研、教育、服务、家用和工业型 [12][13] - 2020年后生成式AI和大模型技术推动人形机器人进入初级智能化阶段,特斯拉、优必选等厂商推动技术发展,小鹏汽车、蔚来、华为等AIEV厂商加速技术迁移 [7][16] - 2023年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目标2025年建立创新体系,2027年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中国相关专利申请达5590项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中国企业推出35款人形机器人占全球三分之二 [7] AIEV汽车产业与人形机器人协同 - AIEV(新能源智能汽车)是AI技术与汽车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云端智能、自动驾驶等技术实现汽车智能化质变,其技术框架与人形机器人高度相似 [17][18] - 人形机器人与AIEV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在感知定位层(摄像头/激光雷达)、决策规划层(SoC芯片/算法)、执行层(执行器/底盘)技术同源,迁移成本低 [20][22] - AIEV厂商布局人形机器人可开辟工业自动化、商业服务等新增长点,同时反哺汽车智能化升级,如优化生产线搬运效率 [24][25] 供应链参与主体与布局模式 - 中国AIEV产业链已覆盖人形机器人上游(传感器/芯片)和中游(本体制造)关键环节,车企如广汽、小鹏通过自研进入,科技公司如腾讯、百度通过投资合作推动 [26][27] - 车企参与方式多元化:特斯拉自研Optimus并计划2026年量产,小鹏汽车投资鹏行智能推出Iron机器人,长安汽车计划2027年前发布产品 [29][30] - 科技公司中腾讯建立RoboticsX实验室研发双足机器人,华为与宇树科技合作场景化应用,抖音投资智元机器人等初创企业 [29][30] 关键技术迁移与创新 - 感知领域: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将汽车激光雷达方案迁移至机器人,汉威科技将柔性压力传感器应用于触觉模块,均胜电子拓展嗅觉传感器 [31][32] - 决策领域:地平线机器人将征程芯片拓展至机器人,兆易创新基于汽车MCU开发关节控制方案,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提升机器人任务拆解准确率95% [33][34] - 新势力车企将汽车VLA模型框架迁移至机器人,如小鹏"世界基座模型"、理想MindVLA架构,英伟达发布GR00T模型并配套合成数据工具 [35][36] 产业规模与区域分布 - 预计204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3万亿元,其中工业领域2.3万亿元,商业服务超5000亿元,家庭生活领域1700亿元 [7] - 未来产业区域分布将形成多层次集群:京津冀聚焦科技创新,长三角、珠三角承担智能制造,长江沿岸及津冀鲁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7]
松下控股将裁员1万人
日经中文网· 2025-05-09 08:06
公司裁员计划 - 松下集团宣布将在2029年3月前裁减1万名员工 占全球员工总数22 8万人的约4% [1] - 裁员方式包括募集自愿提前退休 配合2025财年启动的集团重组计划 [1] - 间接部门(如人事 财务)存在重复设置问题 长期受到投资者批评 [1] 历史裁员背景 - 2001年信息技术泡沫破裂后 公司曾实施自愿提前退休计划 1 3万人申请 为历史上最大规模裁员 [1] - 2011年收购三洋电机后 通过业务整合与出售削减逾3万名员工 [2] - 与历史裁员不同 此次裁员是在公司仍有盈利的情况下进行 [2] 经营改革方针 - 2025年2月提出以"裁员"和"业务组合重整"为两大支柱的改革方针 [1][2] - 目标为2028财年调整后营业利润比2024财年计划值提高3000亿日元以上 [2] - 社长楠见雄规强调将重构阻碍竞争力的组织与成本结构 [2] 问题业务梳理 - 明确电视 厨房家电 工业用马达 车载零部件为盈利性差且成长性不明确的"问题业务" [1][2] - 若重整困难 计划在2025财年内决定撤出或出售 2026财年前实施 [2]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截至2025年3月)合并净利润预计3100亿日元 同比减少约30%但仍盈利 [2]
电子|一张图汇总部分上市公司25Q1业绩前瞻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19 00:36
电子行业25Q1业绩前瞻 - 25Q1电子行业整体业绩预计为淡季需求下的正常增长 其中算力相关下游强劲 汽车需求回暖 消费电子需求平稳 半导体先进制造相关景气度佳 [1][2] - 预计业绩表现亮眼的细分板块包括算力相关PCB 果链龙头 IoT龙头 CIS 设备龙头 面板龙头 先进封测等 [1][2] - 下游先进存储和逻辑扩产预期增强将带动设备订单提升 收入端料将符合预期 [2] 消费电子板块 - 预计25Q1苹果手机出货量同比+2%至5100万部 安卓手机出货量同比+3%至2.47亿部 安卓端国补拉动有限且受高基数影响需求相对平淡 [3] - IoT端预计安克和漫步者业绩稳健高增长 [3] - 果链SE有出货增量拉动但供应链利润率较低导致业绩增量不明显 安卓供应链受24Q1高基数影响整体表现平淡 [3] 半导体板块 - 预计25Q1制造/封测端业绩同比小幅增长 12英寸稼动率继续满产 先进制程供不应求 Fab厂收入环比微增 [4] - 半导体设备/零部件25Q1整体业绩符合预期 先进存储和逻辑客户订单预期逐步落地 好于年初预期 [4] - 主流存储25Q1价格环比持平 模组厂拉货环比略好转 国内利基存储芯片出货量环比略降 [4] - 模拟芯片25Q1汽车和工业端需求持续弱复苏 消费类因基数高业绩同比增速有压力 [4][5] - 功率器件整体业绩较平 下游缓慢复苏 其中汽车需求较强 [5] 电子零组板块 - PCB板块25Q1收入整体仍保持同比增长态势 AI+汽车需求持续景气 [5] - 家电补贴刺激下Q1国内面板需求强劲 LCD面板格局良性化下将快速释放利润 OLED加速扭亏 [5] 投资策略展望 - 持续看好电子板块行情 对行业未来2~3年持续高景气发展非常有信心 [1][7] - 建议聚焦国产自立和AI创新方向 首推先进制造产业链布局 半导体设备确定性增强 [7] - AI创新建议布局AIoT 同时关注板块内高低切换的机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