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新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海南发展股价上涨1.22% 控股股东累计增持980万股
金融界· 2025-08-08 11:15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8日15时0分,海南发展股价报9.92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22% [1] - 当日成交量为19.65万手,成交额达1.93亿元 [1] 公司概况 - 主营业务涵盖玻璃制造、幕墙工程及光伏新能源等领域 [1] - 是海南省重点国有企业之一 [1] - 控股股东为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业务涉及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投资等 [1] 股东动态 - 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海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近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公司股份980万股,占总股本的1.16% [1] - 增持金额合计8895万元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00亿元 [1]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1459万元 [1] 资金流向 - 8月8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250.05万元 [1] - 近五个交易日主力资金整体净流出1.28亿元 [1]
双良节能:8月5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09:21
公司治理动态 - 公司于2025年8月5日以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八届2025年第七次董事会临时会议 [2] - 会议审议关于召开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等文件 [2] 业务结构分析 - 2024年度营业收入构成中光伏新能源占比75.23% [2] - 节能节水业务占比23.03% [2]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1.74% [2]
天宜新材: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4亿元到-1.9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05:03
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亿元至-1.9亿元 [2] - 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减亏2.53亿元至3.03亿元 [2] - 同比减亏幅度达51.3%至61.44% [2] 业务结构 - 2024年度光伏新能源业务板块营收占比46.69% [2] -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营收占比32.03% [2] - 航空航天业务板块营收占比19.95% [2]
天宜新材: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9亿元~2.4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1 10:57
公司业绩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亏损1 9亿元~2 4亿元 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减亏2 53亿元~3 03亿元 [2]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总体营业收入有所下滑 [2] - 上年同期计提大额存货跌价准备 致报告期内净利润相较上年同期预计大幅减亏 [2] 业务板块表现 - 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业务持续恢复中 两个板块营业收入有所增加 [2] - 光伏产业链去库存且持续低迷 致单晶拉制耗材产品需求疲软 [2] - 光伏新能源板块业务受到较大影响 [2]
天宜新材(688033.SH):上半年预亏1.9亿元至2.4亿元
格隆汇APP· 2025-08-01 10:27
业绩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亿元至-1.9亿元,同比减亏51.30%至61.44% [1]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5亿元至-2亿元,同比减亏50.78%至60.62% [1] 业务板块表现 - 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业务持续恢复,两个板块营业收入有所增加 [1] - 光伏新能源板块业务受到较大影响,主要因光伏产业链去库存且持续低迷导致单晶拉制耗材产品需求疲软 [1] 财务数据变化原因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体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 [1] - 净利润同比大幅减亏主要因上年同期计提大额存货跌价准备 [1]
天宜新材: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9亿元—2.4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10:21
公司业绩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亏损1 9亿元—2 4亿元 [1] - 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减亏2 53亿元—3 03亿元 [1]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总体营业收入有所下滑 [1] 业务表现 - 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业务持续恢复中两个板块营业收入有所增加 [1] - 光伏新能源板块业务受到较大影响主要因光伏产业链去库存且持续低迷致单晶拉制耗材产品需求疲软 [1] 财务影响 - 上年同期计提大额存货跌价准备致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相较上年同期预计大幅减亏 [1]
东南网架(002135) - 2025年7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25 01:04
2025年经营计划 - 坚持“EPC总承包 + 1号工程”战略,向新型装配式EPC总承包转型升级,立足长三角、珠三角等市场,在多领域差异化发展,聚焦“1号工程”承建国家大项目,同时把控风险 [1] - 因地制宜发展新势能,围绕“双碳”目标,以“装配式 + EPC + BIPV”建设模式及“投资、建设、运维一体化”运营模式拓展绿色低碳能源市场 [2] -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四大联盟国际战略,拓展“一带一路”核心区域业务,在海外开拓多板块合作 [2] - 推进钢结构数字化管理及数字化建造,利用数智工厂优势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 [2] 应收账款回款 - 通过合同评审资信评审、业务员考核、施工中沟通收款、法律诉讼等多渠道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 [3] - 国家化债措施有望提升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公司将关注政策动向,加强与客户沟通促进现金流回笼 [3] 光伏业务发展 - 2024年全面开展光伏新能源项目,在广州番禺、广西百色、江苏苏州揽项目 [4] - 2025年初公告投资建设萧山(浦阳)零碳桃源110MW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项目效益佳,将提高装机规模和发电收入,拓展新能源光伏及储能市场 [4] 政策影响 - 近期“反内卷”政策利于维护市场环境、提高企业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公司将关注政策并开展相关业务 [4]
广东工行: 投贷联动满足科技企业全周期资金需求
新华财经· 2025-07-24 06:16
科技企业贷款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末广东工行科技企业贷款余额2868亿元 比年初增长232亿元 增幅8 8% [1] - 高新技术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资覆盖率与年初相比均实现正增长 [1] 金融支持创新生态链 - 广东金融机构积极配置资源 创新模式 从投资"硬科技" 提升"硬实力"两方面助力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1] - 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强化科技企业生命周期与金融产品的对位 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的多样性和支持强度 [1]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 计划在广州 东莞 珠海设立7支总规模超120亿元的AIC股权直投基金矩阵 涵盖人工智能 机器人 新能源 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 [1] - 已落地2支合计规模31亿元的基金 2025年6月投资国内头部光掩模企业3 4亿元 [1] 并购服务支持强链补链 - 聚焦优势制造业横向扩张与纵向整合 支持"链主"企业强化产业链控制力 [2] - 2018年至2025年3月深度参与TCL科技四次重大产业转型及强链补链收购 累计提供超200亿元融资 [2] - 截至6月末制造业并购贷款余额达198亿元 [2] 科技企业人才服务 - 创新"科学家创业e贷" 覆盖引进人才及本地高校 院所的高层次人才 [2] - 截至6月末累计发放贷款16户 金额约5000万元 其中国家级人才6位 [2] 增量政策响应 - 精准服务上市公司回购增持 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累计公告合作回购增持贷款20笔 金额40亿元 [2] - 2025年落地全国首批 广东区域(不含深圳)首单1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2]
2025年安徽省滁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以县域经济为支点,驱动滁州“8+3”产业体系加速崛起[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3 01:22
滁州市区位优势与战略定位 - 地处皖东核心区域,东接南京江北新区,西连合肥都市圈,位居两大国家级都市圈交汇枢纽,具有"襟江带淮、毗邻双省"区位优势,成为安徽省东向发展的战略门户和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核心承载区 [1][4] -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城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领跑全省,全国地级市中进位最快、增速领先 [4] 经济发展表现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4034.4亿元,同比增长5.5% [4] - 2025年一季度实现GDP1017.6亿元,同比增长6% [4] -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为7.5:48.1:44.4,工业增加值占比达38.1% [4] -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37个大类行业中31个实现正增长 [6] - 2025年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 [6] 现代化产业体系架构 - 构建"8+3+N"梯度发展格局:聚焦光伏、半导体、新能源电池等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智能家电、先进装备、绿色食品3大优势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氢能、低空经济等N个未来产业 [1][14] - 形成"战略新兴产业领航、先进制造业筑基、现代服务业赋能、现代农业固本"的立体化产业生态 [1][14] - 创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通过"链主"企业牵引、产业链图谱招商、创新链深度融合 [1][6] 招商引资成效 - 近三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中,沪苏浙地区产业项目占比达70%,实际利用长三角资金总量稳居全省首位 [1][14] - 2024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42个、新开工427个、新竣工310个、新投产334个 [6] - 惠科电子纸、爱旭新能源等11个3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6] - 晶隆半导体、明锐显示芯片、恩清半固态电池等高精尖项目开工建设 [6] 科技创新能力 - 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92.8亿元,稳居全省第三,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城市 [8] - 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家(全省第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3500家(全省第二) [8] - 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76家,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 [8] - 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4家,连续两年领跑全省 [8] - 研发投入强度达2.3% [17] 企业培育成果 - 规上工业企业净增241家(全省第一)、总数达2807家(全省第二) [8] - 战略性新兴企业净增105家、总数达705家(全省前三) [8]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58家(全省第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53家(全省第三) [8] - 新增省级智能工厂3个、数字化车间16个(数量全省第二) [8] - 通用生物等4家企业入选中国潜在独角兽榜单(数量全省次席) [8] 重点产业发展现状 - 金属制品业增长36.7%、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8.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8.3%、化学原料及制品业增长10.0% [6] - 农用化肥产量增长78.5%、光缆增长48.1%、气体压缩机增长44.1%、冰箱增长15.3% [6] - 光伏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代表企业包括福斯特新材料(光伏膜、背板材料)、福莱特光伏玻璃(光伏玻璃)、晶科能源(光伏组件、电池片)、隆基乐叶(单晶硅电池、组件) [21][22] - 半导体产业涵盖全产业链环节,代表企业包括南大光电(光刻胶、电子特气)、长电科技(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惠科光电(显示面板、驱动IC)、达亮电子(LED芯片、MiniLED模组) [21][22] - 新能源汽车产业覆盖关键领域,代表企业包括统凌科技(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奥特佳科技(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天康集团(新能源线缆、充电桩)、建能电气(电机电控系统) [21][22] - 智能家电产业技术领先,代表企业包括扬子空调(家用/商用空调)、创维空调(智能空调、新风系统)、博西华(高端冰箱、洗碗机) [21][22] - 生物医药产业多元发展,代表企业包括通用生物(基因合成、诊断试剂原料)、峆一药业(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环球基因(核酸检测试剂、测序服务)、九华华源药业(中药配方颗粒、经典名方) [21][22] 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 构建"一核引领、多极支撑、全域协同"产业生态矩阵:以滁州经开区、苏滁高新区为"创新极核" [17] - 形成"南北双翼"产业走廊:南翼以天长智能仪器仪表、全椒氢能装备为特色,北翼以凤阳硅基材料、定远盐化工新材料为支柱 [17] - 打造"一核三带"创新引擎:以滁州经开区为科技创新策源地,沿宁滁发展带布局半导体产业集群,沿合滁产业带培育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沿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17] - 县域差异化布局:天长市发展仪表线缆、新材料、绿色食品三大优势产业;明光市聚焦新材料、机械电子、新能源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来安县以先进光伏、新型化工、轨道交通及智能装备制造为支柱;全椒县紧扣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领域;定远县锚定新型化工、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绿色食品、电子信息五大主导产业;凤阳县推进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化;南谯区聚焦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半导体核心环节;琅琊区深耕光电信息、绿色食品、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四大领域 [14] 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 - 产业智能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光伏产业深化智能工厂建设,新能源电池产业探索循环经济模式,新能源汽车产业聚焦智能网联技术研发 [23][24] - 科技创新与产业生态协同突破:强化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构建"研发在沪宁杭、转化在滁州"的产业生态 [25] - 开放合作与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推动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前瞻布局氢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26]
“反内卷”下可否带来16年供给侧改革行情?
2025-07-14 00:3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金融、消费品(家电、汽车)、光伏新能源、科技、军工、AI、特斯拉产业链、苹果公司 公司:英伟达、Deepseek、OpenAI、特斯拉、苹果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政策导向**:国内政策保持定力,强调制造业升级和新能源,一线城市限购限贷政策或放松,但基调不变;反内卷政策力度小于 2016 年供给侧改革,更注重依法依规,聚焦制造业升级和能源转型[1][2][4] - **市场表现**:9 月 3 日抗战阅兵前市场保持稳定,金融股继续冲高难度大,预计 8 月中旬有高点;全球风险偏好提高使中国股市上涨后进入平稳阶段[1][2][5][6] - **政策影响**:2024 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改善家电和汽车企业业绩,3000 亿资金带动股价上涨,重点领域股价弹性大于企业业绩弹性,企业业绩弹性大于整体消费再通胀逻辑[1][9] - **光伏新能源领域**:反内卷政策关注该领域,股价资本市场价格弹性大于企业盈利弹性,应聚焦龙头和主线;光伏基本面弱于家电,产能过剩,依赖资金驱动;预计经历两轮行情,10 月反市场不正当竞争法落地或引发另一波行情[3][10][13][14] - **资产配置**:总量政策强劲,债市红利类资产是重点配置方向;科技和军工板块值得关注,阅兵带动军工海外订单和业绩,英伟达产业链光模块受益海外 AI 高景气度[3][15] - **AI 领域**:全球 AI 发展积极,美国华人贡献大;中国在开源模型领域有竞争力,国内 AI 因估值高、技术差距和算力限制表现较弱[16][17] - **科技股及产业链**:未来前景乐观,政策重视科技发展,中国开源模型阶段性领先[20] - **军工行业**:未来有发展机会,全球资源动荡和阅兵活动推动其发展[21] - **金融股投资**:当前不建议追高,关注电力相关红利类资产、债市、国内 AR 科技和军工板块[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本轮市场拉升动能非四中全会或城市工作会议重启通改等刺激政策,6 月底政治局会议明确集中统一领导,后续会议无分权预期[2] - 供给侧改革执行力度通过红头文件和舆论宣传形成强大执行力,反内卷政策报道密度低,执行力度或不同[7] - 反内卷政策通过调研制定条例,如不正常竞争法条款,公安等部门介入[8] - 以旧换新政策炒作集中在多晶硅、光伏等新能源领域,传统周期行业不适合当前投资策略[12] - 特斯拉产业链受创始人政治活动影响有政治风险,但美国企业出重大问题概率低,仍可能反弹[18] - 苹果公司因错过 AI 发展机会,市场竞争力受影响[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