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装备

搜索文档
唐源电气实控人方持股比例下降 正拟不超8.64亿定增
中国经济网· 2025-05-23 03:14
股权变动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从56.7604%降至54.9999%,触及5%整数倍变动阈值[1] - 权益变动原因包括股权激励归属、被动稀释及主动减持[1] - 金楚企业通过集中竞价减持541,900股,导致合计持股比例从55.3770%降至54.9999%[3] 股本结构变化 - 2024年5月28日公司总股本因股权激励归属增加1,184,508股至110,553,905股,导致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被动稀释0.5458%[2] - 2024年6月6日实施10转3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总股本扩大至143,720,076股,但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维持55.3770%不变[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6.40亿元同比微增0.06%,净利润7287.59万元同比下降32.45%,经营活动现金流由正转负至-2017.24万元[4] - 2025Q1营业收入8024.87万元同比下降12.26%,净利润738.33万元同比增长4.59%,但扣非净利润下降31.16%至398.70万元[4] 融资计划 - 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8.64亿元,用于智能运维机器人、AI大模型研发及营销体系升级等项目[4] - 若按发行上限30%股本测算,发行后控股股东周艳持股比例将从36.19%稀释至27.84%,但实际控制权不变[6] 历史募资情况 - 2019年IPO发行1150万股募资4.09亿元,净额3.50亿元用于高铁/轨交检测设备研发基地及补充流动资金[3] - IPO发行费用5911.17万元中,国金证券获得承销保荐费用4349.26万元[3]
研判2025!中国跨座式单轨列车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跨座式单轨列车备受瞩目[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3 01:23
内容概要: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衡量城市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 众多经济实力雄厚的城市纷纷布局轨道交通系统,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日常出行,更对区域经济的 繁荣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然而,城市轨道交通并非仅限于地铁、轻轨和市域铁路等主流制式。实 际上,还存在诸如跨座式单轨这样的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它们凭借着更为灵活的线路布局、低廉的 造价、快速的建设速度以及较低的建设门槛,成为了众多新兴城市或特定区域轨道交通建设的优选。近 年来,中国跨座式单轨列车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累计运营里程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累计运营里 程上涨幅度较大,为48.01% ,随后2022-2024年整体保持稳定状态,基本维持在145公里左右。 相关上市企业:比亚迪(002594)、中国中车(601766)、时代电气(688187)、中铁工业 (600528)、中国中铁(601390)、中国铁建(601186)、隧道股份(600820)、宏润建设 (002062)、中国通号(688009)、康尼机电(603111)等。 相关企业: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轨道 ...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会的通知
上海证券报· 2025-05-22 18:56
股东会基本信息 - 股东会召开日期为2025年6月18日14点00分,地点为北京市海淀区板井路69号世纪金源大饭店二层第九会议厅 [2] - 股东会类型为2024年年度股东会,由董事会召集,采用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 [2] - 网络投票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东大会网络投票系统进行,投票时间为2025年6月18日9:15-15:00 [3] 投票程序与规则 - 涉及融资融券、转融通等业务的账户投票需按《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执行 [4] - 本次股东会不涉及公开征集股东投票权 [5] - 特别决议议案为第9、10项,需获得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2/3以上通过 [7] - 第4、5、6、8项议案需对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无关联股东回避表决 [7] 股东参与方式 - 股东可通过交易系统投票平台或互联网投票平台(vote.sseinfo.com)参与网络投票,首次使用需完成身份认证 [7] - 公司使用上证信息智能短信服务主动提醒股东参会投票,支持一键投票功能 [8] - 持有多个股东账户的股东,表决权数量为全部账户所持同类股票总和,重复投票以第一次结果为准 [8][9] 会议出席对象与登记 - 股权登记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股东有权出席,可委托代理人表决 [10] - 个人股东需出示身份证或授权委托书,法人股东需出示法定代表人证明或授权文件 [13] - 异地股东可通过信函或传真登记,授权委托书需在股东会召开前24小时提交 [14] - 现场登记时间为2025年6月18日13:30-14:00,地点与会议地点一致 [15] 其他事项 - 会议联系方式为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董事会办公室,电话010-51862188 [15] - 会议预计半天,股东往返交通及住宿费用自理 [15] - 附件包括授权委托书和回执模板,需按要求填写并提交 [17][18]
挺起产业发展“硬脊梁”——湖南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观察
上海证券报· 2025-05-22 18:56
湖南制造业发展概况 - 湖南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产业为核心,持续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1] - 一季度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8%,装备制造业增长12.8%,拉动全省规模工业增长3.7个百分点 [2] - 已有5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5个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前列 [6] 产业链发展模式 - 实施"链长制"升级版,围绕13条重点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 - 龙头企业裂变发展:中车株所近三年营收每年跨越百亿台阶,三一集团在风电、氢能等领域孵化行业"独角兽" [5] - 产业集群聚合生长:衡阳输变电产业集群引进200余家上下游企业,宁乡储能材料产业链年产值超500亿元 [5][7]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其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长55.4% [8] - 湖南中伟新能源累计研发投入超41亿元,建立千人团队研发固态电池等新材料 [7] - 实施"智赋万企"行动,83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一季度新建314家智能制造企业 [10] 绿色转型实践 - 三一新能源重卡年销售1.4万台,市场占有率全国前列 [11] - 长沙经开区三年形成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11] - 计划新培育100家绿色工厂/园区,建设零碳工厂/园区 [11] 国际化拓展 - 中联重科2024年境外收入233.8亿元占比51.41%,三年复合增长率59.26% [12] - 星邦智能在波兰、墨西哥设厂,推进零部件本地化布局 [13] - 一季度工程机械出口增长8.4%,对中东/东盟/非洲出口分别增长49%/49.3%/70.3% [13]
中铁工业 “禁区建桥”背后的隐形冠军
上海证券报· 2025-05-21 19:14
工程建设进展 - 西堠门公铁两用跨海大桥采用主跨1488米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建成后将是世界最大跨度公铁合建大桥,创造了5项"世界之最"和3项"世界首次" [3][4] - 大桥钢结构需要分解成138个智能模块,安装精度控制在2毫米内,最终标准长度28米、单段重量1200吨的桥面钢结构将直接用于桥面施工 [3] - 多座深入海底数十米的主塔与桥墩已施工完毕,大桥即将步入桥面施工阶段 [3]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 - 中铁宝桥舟山基地建成"五线一系统"智能产线,实现全流程制造自动化生产,单元件制造智能设备使用率达100%,生产效率提高40%以上 [5] - 焊机机器人依托AI技术进行逆向建模和监控,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精准识别焊缝缺陷,提高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 [5] - "启杭号"盾构机配备多个智能化系统,已实现自动驾驶功能,可自动调节优化操作精度 [7] 公司行业地位 - 中铁工业是国内A股主板市场主营轨道交通及地下掘进高端装备的龙头企业,四项主营产品均通过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定 [6] - 在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领域,公司大型钢结构桥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 [5] - 作为最大铁路道岔生产商,公司已累计为国内外市场提供近30万组铁路道岔,涵盖时速250公里、350公里高速道岔等标志性产品 [8]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加大在水利水电、铁路、矿山能源等领域的市场开拓力度 [9] - 在海外市场,公司计划稳定欧洲、东南亚等传统优势市场,拓展中东、大洋洲和美洲等区域市场 [9] - 公司正在发展新型轨道交通和新型科技环保产业,自主研发了世界第一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道岔 [9]
中铁工业:以新质生产力擦亮中国建造金字招牌
证券日报· 2025-05-21 16:46
西堠门公铁两用跨海大桥项目 - 大桥主跨1488米、宽68米,创造五项"世界之最"和三项"世界首次",包括世界公铁两用桥梁跨度最大、主梁宽度最宽、桩基直径最大等 [2] - 采用钢结构斜拉悬索桥设计,桥墩以上90%工序在工厂预制,通过智能模块化分解(3万余吨钢结构分解为138个模块,精度控制在2毫米内) [2] - 中铁工业旗下中铁宝桥舟山公司承建,2022年建成千亩钢桥梁制造基地,智能化水平和环保标准全国领先 [2] 智能制造技术应用 - 部署"五线一系统"智能产线,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生产,覆盖板材切割、焊接、总拼、涂装等环节,智能设备使用率达100% [3] - 焊接环节采用AI深度学习算法,通过机器视觉精准识别焊缝缺陷,不良品实时报警定位,生产效率提升40%以上 [3] - 智能工厂显著提升产品质量并降低成本,推动中国造桥技术国际领先 [4] 盾构机技术突破 - "启杭号"盾构机具备大直径(未披露具体尺寸)、大推力、大扭矩特点,配备自主掘进系统等6大智能化系统,掘进速度达30毫米/分钟 [5] - 中国盾构机全球市场份额达70%,2008年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盾构机问世,实现从进口依赖到技术领跑的跨越 [6][7] - 中铁装备研制的盾构机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 [8] 公司经营与战略 - 中铁工业2024年隧道施工装备业务营收89.61亿元(同比+12.31%),占营收比例提升4.36个百分点 [8] - 钢桥梁制造安装国内市占率超60%,盾构机产销量连续八年全球第一 [8] - 未来战略聚焦盾构机核心零部件研发、"整机+部件"商业模式转型,以及工业AI大模型平台建设 [9] 行业地位与技术储备 - 公司为A股唯一主营轨道交通及地下掘进高端装备的工业企业,在钢桥梁和盾构机领域具有龙头地位 [8] - 持续研发高原复杂环境、大跨度大节段等高精尖技术,推动钢结构制造向绿色低碳转型 [8]
鼎汉技术(300011) - 鼎汉技术“2024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活动记录
2025-05-21 11:10
创新举措与成果 - 依托年均超一亿元研发投入,构筑核心竞争力“护城河”,在关键细分领域创新突破,如信号电源产品迭代、中/高频车载辅助电源系统装车、轨道交通空调产品技术创新、智慧化解决方案结合多种技术 [3] - 截至2024年底,共参与制定/修订行业标准16项,为5项课题组成员 [3] - 截至2024年底,获得专利总数171项,软著279项;2024年新获专利7项,新增软著16项 [11] - 2024年实施研发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打造数字化实验室集群,优化大数据处理平台,深化前沿技术应用,提升研发智能化水平 [12][13] - 2024年推出PV2RAIL光伏逆变器和采用新一代碳化硅半导体器件的CR450项目辅助变流器 [13] 国有资本赋能与规划 - 2021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国有资本在资金、业务、资源等多维度赋能,如导入业务资源、支持信贷额度、协助项目落地、输入优秀管理人才 [4] - 2024年9月,控股股东工控资本拟全额认购非公开发行股份,未来国有资本将持续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 [4] 定增与并购计划 - 4月22日收到深交所审核问询函,5月15日披露回复报告及相关公告,后续需通过深交所审核并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方可实施 [5] - 配备专门投资并购团队,关注优质资产,构建第二增长极,目前暂未有明确意向 [5] 业绩表现与指标 - 2024年度营业收入158,776.9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3% [6] - 销管财费用率较上年同期下降2.42个百分点 [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083.75万元,同比增长26.80% [7] 坏账管理 - 主要客户信誉度高,历史坏账损失少,计提坏账准备是基于谨慎性原则的会计估计 [7] - 建立回款专项管理体系,加强应收账款源头管控,优化客户结构 [7] 持续盈利举措 - 凝聚全员共识,构建积极干事氛围;深化卓越运营,提升管理效能;坚持高水平研发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优化市场组织体系,拓展市场;丰富资本运作,提升企业内在价值 [8] 盈利能力差距与改进计划 - 因产品结构、交付周期、产业链地位不同,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竞争压力影响,研发投入短期未形成规模效益,导致与同行盈利能力有差距 [9] - 改进计划包括业务拓展、降本增效、两金压降 [9] 公司治理 - 形成“国有资本控制力—市场机制灵活力—上市公司规范力”的治理乘数效应,完善“三会一层”治理架构,提高内部审计监察能力,凝聚共识,深化卓越运营 [10] - 成效显著,内部管理规范高效,风险防控能力增强,运营效率和管理效能提升 [10][11] 人才引进与技术创新 - 人才引进方面,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引进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11] - 技术创新方面,推动现有产品升级,加大新领域研究探索及成果转化 [11] 核心业务进展与新产品支撑 - 轨道交通基本盘保持领先,信号电源系统、车辆特种电缆、抱闸检测系统等业务进展良好 [11][14] - 创新产品如铁路平交道口智能安全防护系统第二代产品落地并获奖,巩固传统业务优势,获取增量订单 [11] 业务拓展策略与成果 - 2024年采取“重点布局、全域协同”策略,完善营销体系,实现新增订单量增长 [14] - 2024年新增订单18.36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在手订单25.68亿元 [14] - 在轨道交通基本盘保持优势,在新能源热管理、智能仓储、工业机器人等新领域获得市场突破 [14][15] 响应客户需求优势 - 围绕“以客户为中心”方针,构建全链条高效协同能力,包括销售与服务平台、研发平台、供应链系统、售后维修及运营维护服务体系 [15] 分红情况 - 受外部环境、商誉减值等因素影响,未分配利润为负,未满足现金分红条件 [16] - 自2023年以来经营情况改善,未弥补亏损额收窄,将努力减少亏损,尽早达到分红条件 [16] 光伏业务与CR450列车电源 - 创新研发PV2rail轨道交通光伏电源,正在进行测试认证,市场反馈良好 [17] - CR450项目辅助变流器采用新一代碳化硅半导体器件,处于工程样机装车验证阶段 [17] 减持与退市情况 - 董事长顾庆伟暂无减持计划 [17] - 公司不涉及退市情形 [17] 机器人和AI领域布局 - 推进研发平台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引入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技术 [18] - 推出多款基于AI技术的智能化系统,智慧化解决方案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5亿,工业机器人产品处于市场拓展初期 [19]
中国中车出口哈萨克斯坦CKD6H型新能源机车下线启航
环球网· 2025-05-20 09:30
新能源机车出口突破 - 中国中车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合作的新能源机车CKD6H型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系列化标准新能源机车平台产品首次实现海外出口突破[1] - 该项目填补了我国系列化标准新能源机车出口空白,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绿色交通发展的"中国方案"[3] CKD6H型机车技术特点 - 机车专为中亚极寒环境优化设计,采用"内燃发动机+动力电池"混合动力,集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于一体[5] - 搭载符合EU IIIA标准的低排放柴油机和高安全性大容量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配备智能诊断系统和四重安全防护体系[5] - 可适应零下50摄氏度的极寒环境,智能能量管理系统较传统内燃机车可实现节油45%以上,降噪80%,污染物排放减少45%至83%[5] - 单台机车年均可减排二氧化碳240吨,环保效益突出[5] 市场拓展与认证 - 机车将于6月运抵哈萨克斯坦,并以中国新能源机车标准为蓝本开展EAC认证工作[5] - 这是中国新能源机车标准首次被国外采用并作为认证依据[5] 新能源产品矩阵 - 中车资阳公司已构建涵盖混合动力、纯电、氢能源等多种动力源的新能源产品矩阵[7] - 可提供功率范围200kW至3000kW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7]
股市必读:中国中车(601766)5月16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75.05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5-18 20:07
交易信息 - 截至2025年5月16日收盘,中国中车报收于7.28元,下跌0.95%,换手率0.24%,成交量58.5万手,成交额4.26亿元 [1] - 5月16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75.05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2015.62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1340.58万元 [1][3] 公司公告 - 全资子公司中国中车(香港)有限公司为参股的迪拜地铁蓝线DLS项目公司提供担保,担保金额不超过11.35亿迪拉姆(折合人民币约22.57亿元) [1][3] - 香港公司实际为迪拜项目公司提供的担保余额为人民币13.87亿元,本次担保无反担保 [1] - 香港公司向银行申请开具预付款保函,担保金额1.86亿迪拉姆(折合人民币约3.65亿元),担保期限自2025年5月15日至2029年7月31日 [2]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为人民币619.86亿元,占公司2024年12月31日经审计净资产的36.73% [2] 董事会决议 - 2025年1月6日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议案,同意香港公司按持股比例为迪拜项目公司提供总额不超过11.35亿迪拉姆的授信担保 [1]
南京115家企业入围2025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
南京日报· 2025-05-18 01:25
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公布 - 江苏省工信厅公示2025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全省共1807家企业入围,其中南京有115家企业 [1] - 智能工厂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方向,先进级智能工厂需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包括研发设计数字化、关键工序控制精准化、多环节管理贯通化等 [1] - 南京积极推进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工作,从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到领航级构建梯度培育体系 [1][3] 南京企业智能工厂建设案例 - 南京汽车锻造有限公司引进高速加工中心,年人均生产吨位超170吨,年人均销售收入超220万元,均为中国锻造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单位能耗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70% [2] - 扬子石化构建"地空联动"巡检体系,应用智能巡检机器人搭载高清摄像头和红外成像仪实时采集数据,并上传至监管平台进行AI分析 [2] - 中国电科十四所打造"睿知"自主工业软件品牌,服务于15个行业的1000余家企业 [3]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通过引入先进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3] 南京智能工厂建设成果 - 工信部公示全国第一批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共235家,南京有5家企业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3] - 入选企业包括南京钢铁、中国电科十四所、康尼机电、国电南瑞控制、扬子石化 [3] - 南京将以梯度培育为核心,加速规模化推广和前沿探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