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搜索文档
主宾国澳大利亚 G’day,朋友
北京商报· 2025-09-11 17:16
参展规模与设计 - 澳大利亚作为主宾国以参展以来最大规模展团亮相 近60家机构和企业参展 [1][3] - 国家馆规模扩大至去年3倍 展出面积和参展商数量均创服贸会新纪录 [3] - 展馆以绿色为主基调 设计包含悉尼海港大桥 悉尼歌剧院 袋鼠和考拉等特色元素 配备互动屏幕营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1][3] 参展机构与领域 - 参展机构涵盖绿色经济 教育 旅游 食品和消费品 金融服务和健康等领域 [3] - 包括澳新银行 阿德莱德大学 澳洲注册会计师公会和澳大利亚旅游局等知名机构 [1][3] - 参展商举办系列主题研讨会和商务会议 涉及金融服务 可持续消费和教育等多个领域 [3] 企业合作成果 - EZZ&EAORON展示澳洲本土核心品牌的护肤品与保健产品 已收获不少合作意向 [4] - 阿德莱德大学代表团规模显著扩大 与两家中国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4] - 澳洲会计师公会作为铂金合作伙伴 联合多家全球领先会计师事务所发起联合倡议 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专业支持 [9][10] 旅游市场表现 - 中国赴澳游客人数在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期间增长19% 为澳大利亚入境游增长最快国际客源市场 [7] - 中国游客消费总额达92亿澳元 同比增长28% [7] - 澳大利亚在2025年春节期间位列中国游客长线出境游首选目的地 2024年全年稳居南半球旅游热门目的地榜首 [7] 服务贸易与专业服务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3.9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 出口增长15% [9] - 知识密集型服务与专业服务迎来黄金发展期 会计 金融等专业服务领域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10] - 澳洲会计师公会通过与中国当地伙伴合作 培养国际认可的财会人才 推动全球服务贸易发展 [10]
规模扩大2倍、近60家机构和企业参展,澳大利亚首次担任主宾国
北京商报· 2025-09-11 14:54
参展规模与创新设计 - 澳大利亚国家馆以绿色为主基调 设计象征现代创新包容的澳大利亚 展馆入口摆放袋鼠Ruby和热气球景观[1] - 参展规模扩大至2024年的3倍 近60家机构企业参展 涵盖绿色经济教育旅游食品消费品金融服务健康等领域[3] - 展出面积和参展商数量均创服贸会新纪录[3] 合作协议与商业活动 - 开幕式签署15项合作协议 涉及教育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文化交流消费品等领域[5] - 参展商举办系列主题研讨会和商务会议 涵盖金融服务可持续消费教育等领域[5] - 阿德莱德大学与两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代表团规模显著扩大 旨在推进产学研交流对接[6] 企业参展成果与市场策略 - EZZ&EAORON展示澳洲本土护肤品与保健产品 中国消费者重点关注品质功效与安全认证 线上线下渠道持续拓展[5] - EZZ&EAORON通过展会收获大量合作意向 期待转化为实际合作成果[5] - Auscare Group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 通过面对面交流精准了解客户需求 优化产品服务[5] 中澳贸易关系与市场机遇 -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 双边经济关系对澳具有至关重要意义[8] - 澳大利亚产品以清洁生产绿色环保品质可靠著称 深受中国消费者认可 可提供高质量可信赖的B端C端产品[8] - 澳大利亚在一线城市渗透率高 但二三线城市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服务贸易领域发展速度远超其他行业[8] - 澳大利亚是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 两国经济高度互补 合作不断深化[8]
2025服贸会|规模扩大2倍、近60家机构和企业参展,澳大利亚首次担任主宾国
北京商报· 2025-09-11 14:42
参展规模与设计 - 澳大利亚国家馆以绿色为主基调 设计象征现代创新包容的澳大利亚 展馆入口摆放旅游大使袋鼠Ruby和热气球景观[1] - 参展规模扩大至2024年的3倍 近60家机构企业参展 涵盖绿色经济 教育 旅游 食品消费品 金融服务和健康领域[3] - 展出面积和参展商数量均创服贸会新纪录[3] 合作协议与商业活动 - 开幕式签署15项合作协议 涉及教育 金融服务 医疗健康 文化交流及消费品领域[5] - 参展商举办系列主题研讨会和商务会议 涵盖金融服务 可持续消费和教育领域[5] - 阿德莱德大学与两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6] 企业参展成果 - EZZ&EAORON展示澳洲本土护肤品与保健产品 中国消费者重点关注产品品质 功效与安全性 线上线下渠道持续拓展[5] - EZZ&EAORON通过展会收获大量合作意向[5] - Auscare Group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 通过面对面交流精准了解客户需求[5] 中澳贸易关系 -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 澳大利亚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 经济关系对两国具有至关重要意义[8] - 澳大利亚产品以清洁生产 绿色环保 品质可靠著称 深受中国消费者认可[8] - 服务贸易领域发展速度远超双边贸易其他行业 未来潜力巨大[8] 市场拓展策略 - 澳大利亚在一线城市市场渗透率较高 但二 三线城市存在巨大发展空间[8] - 澳方能够向B端和C端市场提供高质量可信赖的产品[8] - 通过服贸会主宾国身份进一步拓展中澳合作空间[8]
服贸会“外国朋友”携展品赴约 澳大利亚首次任服贸会主宾国
新华网· 2025-09-11 14:01
展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举办 [1] - 展会吸引8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 [1] - 覆盖20多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 [1] - 整体国际化率超过20% [1] 澳大利亚展团 - 澳大利亚首次担任主宾国 [1] - 组建历届最大规模展团 [1] - 全面展示绿色经济、教育、旅游、食品、消费品和健康等众多领域最新成果 [3]
港股午评:恒指跌0.29%止步4连升,创新药大跌,半导体芯片股走强!歌礼制药跌13%,英诺赛科涨超10%,中芯国际涨6%
格隆汇· 2025-09-11 04:56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收报26124.85点 下跌0.29%险守26000点关口[1] - 国企指数收报9283.20点 下跌0.48%[1] - 恒生科技指数收报5897.13点 下跌0.09%[1] - 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止步连续4日上涨行情[1][3] 半导体芯片行业表现 - 半导体芯片股逆势拉升 英诺赛科大涨10.75%领涨板块[2][3] - 中芯国际上涨6.05% 终班非导体上涨5.77%[2] - 芯智控股上涨5.62% 上海复日上涨5.60%[2] - 宏光半导体上涨3.64% 硬蛋创新上涨3.42%[2] 科技股表现分化 - 大型科技股多数表现低迷 美团下跌近4%[3] - 百度下跌2.38% 京东下跌1.8% 小米下跌超1%[3] - 腾讯小幅下跌 阿里巴巴和网易小幅上涨[3] 生物医药行业大幅下挫 - 生物医药股大幅下跌 创新药方向跌幅最大[3] - 歌礼制药下跌近13% 翰森制药下跌超9%[3] - 石药集团、百济神州、中国生物制药跟随下跌[3] 其他行业板块表现 - 有色金属股表现活跃 铜、铝等金属股上涨[3] - 中资券商股、重型机械股、军工股、教育股、煤炭股、苹果概念股纷纷上涨[3] - 影视娱乐股、新消费概念股、体育用品股、汽车股、航空股普遍走低[3]
商务部:将进一步拓展服务贸易国际合作网络
中证网· 2025-09-11 04:20
跨境服务贸易开放政策 - 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1] - 推动扩大电信、医疗领域开放试点 [1] - 稳妥有序扩大教育、文化领域自主开放 [1] 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 - 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程 [1] - 商签更多高标准经贸规则以促进服务贸易更高水平开放 [1] - 深化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和规则协调 [1] 制度环境优化与平台建设 - 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省市先行先试作用 [1] - 实施《服务贸易国内规制参考文件》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1] - 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和综合改革开放平台 [1] 国际合作与平台利用 - 拓展服务贸易国际合作网络并创新合作方式 [1] - 深化合作领域推动更多务实合作成果 [1] - 利用服贸会、进博会、数博会等平台提供优质国际公共产品 [1]
专访英中贸易协会总裁白彼得:中英合作可以实现“1+1>2”的效果
第一财经· 2025-09-11 04:12
中英双边经贸关系 - 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第二大直接投资目的地和第三大外资来源地 [1] - 2024年中英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额突破1300亿美元 平均每日双边贸易额达3.6亿美元 [1] - 截至2025年7月英国累计对华实际投资超350亿美元 中国对英直接投资存量突破320亿美元 [1] - 英国累计在华设立企业超过1.3万家 [1] 贸易合作领域 - 货物贸易涵盖机电设备 电子信息 新能源汽车和轻纺产品等领域 [1] - 服务贸易包括教育 保险 金融 证券及咨询等多个行业 [1] - 双向投资活跃于金融 制造 汽车 医药和新能源等行业 [1] 合作平台与机制 - 英国积极参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投洽会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重要展会 [2] - 投洽会等平台有助于展示英国技术能力和人才优势 推动英企在华商业发展 [4][5] 重点合作产业 - 清洁能源 金融服务 创意产业 生命科学和专业服务领域是双方战略契合点 [6] - 体育赛事成为服务贸易重要产业 英超联赛在中国拥有上亿球迷群体 [6] - 英国拥有91家独角兽企业 数量超过欧洲其他国家总和 主要集中在技术领域 [7] 企业合作模式 - 英国企业需深入了解中国创新生态系统 中国企业可借鉴英国私营创新模式 [7] - 英国企业应聚焦最能服务其目标和利益的合作伙伴关系 [8] - 英中贸易协会通过提供商业服务和政策建议支持双向投资合作 [10] 市场前景与信心 - 中国市场对跨国企业具有至关重要战略意义 [2][9] - 英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投入将持续增强 [9] - 中国私营部门在创新和市场化产品方面表现突出 [7]
以扩内需和产能治理带动价格修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0:09
核心观点 - 8月CPI同比下降0.4%但核心CPI同比上涨0.9%连续四个月扩大 反映经济结构性分化和新动能成长 [1][2] - PPI同比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且环比由降转平 显示工业领域供需改善和价格修复趋势 [3] - 服务消费和升级类商品需求稳健复苏 工业领域传统行业供给优化与新兴领域需求扩张并存 [1][2][3] 消费价格指数(CPI)表现 - 整体CPI同比下降0.4% 主要受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3%拖累 其中猪肉/鲜菜/鸡蛋价格同比降幅达两位数 [1] - 核心CPI(扣除食品和能源)同比上涨0.9% 涨幅连续四个月扩大 反映内需持续复苏 [2] - 服务消费价格稳步上涨 医疗/教育/旅游等服务价格涨幅扩大 金饰品/铂金饰品/家用器具等升级类商品价格显著上涨 [2] - 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1% 但扣除能源后实际上涨1.5%且涨幅扩大0.3个百分点 [2] 生产价格指数(PPI)表现 - PPI环比由降转平 结束连续8个月下行趋势 同比降幅显著收窄0.7个百分点 [3] - 煤炭/钢铁等传统原材料行业价格环比由降转升 因产能治理措施改善供需格局和企业竞争秩序 [3] - 高技术产业和绿色行业价格同比上涨 包括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船舶制造/通信系统设备/环保装备制造等领域 [3] - 升级类消费需求拉动工艺美术/运动用球类/专项运动器材/乐器制造等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 [3] 经济结构特征 - 食品价格波动主要体现供给侧保障能力增强而非需求萎缩 受季节性和天气因素影响且后续拖累可能减弱 [1] - 能源价格下行影响消费品价格 但燃油小汽车等部分重要消费品价格同比降幅已出现收窄 [2] - 经济呈现"传统领域供给优化、新兴领域需求扩张"的结构性特征 反映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进程 [4]
21评论丨以扩内需和产能治理带动价格修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22:49
核心观点 - 8月物价数据呈现结构性分化 CPI同比下降但核心CPI连续回升 PPI同比降幅收窄 反映经济转型与结构优化信号 [1][2][3][4]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表现 - 8月CPI同比下降0.4% 由平转降 主要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和食品价格低于季节性水平影响 [1]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3% 其中猪肉、鲜菜、鸡蛋等价格同比降幅均达两位数 [1] - 核心CPI(扣除食品和能源)同比上涨0.9% 涨幅连续四个月扩大 显示国内消费需求稳健复苏 [2] - 服务类消费持续回暖 医疗、教育、旅游等服务价格涨幅稳步扩大 [2] - 升级类消费保持较高热度 金饰品、铂金饰品、家用器具等价格涨幅显著 [2] 工业生产者价格(PPI)表现 - PPI环比由降转平 结束连续8个月下行趋势 同比降幅显著收窄0.7个百分点 [3] - 煤炭、钢铁等传统原材料行业供需格局改善 价格环比由降转升 [3] - 高技术产业和绿色行业价格稳步上升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船舶制造、通信系统设备及环保装备制造等领域价格同比上涨 [3] - 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拉动工艺美术、运动用球类、专项运动器材、乐器制造等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 [3] 结构性特征与政策影响 - 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1% 主要受原油等大宗能源产品价格下行影响 扣除能源因素后工业消费品价格实际上涨1.5% 涨幅扩大0.3个百分点 [2] - 燃油小汽车等部分重要消费品价格同比降幅出现收窄 反映提振消费政策与治理市场低价竞争共同作用 [2] - 当前价格数据呈现"传统领域供给优化、新兴领域需求扩张"的结构性特征 反映中国经济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4]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 企业无序竞争行为得到有效治理 市场秩序优化 促进工业品价格持续修复 [4]
世界人才排名 香港跃升至全球第四、亚洲之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0 22:13
人才竞争力排名 - 香港在《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中跃升至全球第四位 为亚洲之冠且创历来最高排名 [1] - 人才竞争力三大因素连续第二年上升:吸引力排名第二十 就绪度排名第三 投资及发展排名第十二 [1] - 科学学科毕业生百分比高居全球第一 财务技能排名全球第三 管理层薪酬和管理教育效能均位列全球第五 [1] 政府人才政策成效 - 特区政府通过教育投资、国际化专上教育体系和奖学金计划等措施吸引全球人才 香港拥有5所世界百强大学 [1] - 2024年施政报告宣布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 推动育才、汇才与科技协同发展 [2] - 各项输入人才计划累计收到逾52万宗申请 其中超过35万宗获批 实际抵港人才超过23万人 [2] 区域创新协同优势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首度排名全球第一 [2] - 粤港澳大湾区被确认为国际创科人才开拓事业的理想之地 获得国际高度肯定 [2] - 香港正对准"八大中心"战略定位优化人才政策 加强培育本地人才并提升人才库多元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