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感器
icon
搜索文档
东方电热:上海织识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短期内竞品超越的可能性较小
证券日报网· 2025-07-30 09:42
公司技术优势 - 上海织识是国内唯一实现车规级耐久性和仪器级精度的柔性织物传感器企业 [1] - 公司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1] - 短期内竞品超越的可能性较小 [1]
安培龙(301413):温度、压力及氧传感器夯实基础 力传感器开辟机器人应用新场景
新浪财经· 2025-07-30 04:3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专业从事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研发、生产和销售 拥有从材料到芯片到传感器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 主要产品包括压力传感器、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PTC热敏电阻器、NTC热敏电阻器、力矩传感器等 广泛应用于汽车、机器人、智能家居、光伏、储能、充电桩、物联网、消费类电子、航空航天、工业控制等领域 [1] - 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2024年占比均接近50% [1] - 公司营收稳步增长 2020-2024年同比增速基本维持在20%左右 2021-2023年毛利率基本维持在30%左右 [1] 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业务 - 热敏电阻全球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预计到2030年NTC和PTC市场规模分别达到51亿元和4.77亿美元 [2] - NTC市场竞争激烈且分散 兴勤电子是全球领导者 市场份额16% PTC市场TE是领导者 份额超过30% [2] - 温度传感器市场应用成熟 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86.46亿美元 其中家电、消费电子、工业领域规模分别为12.99亿美元、27.79亿美元、45.68亿美元 [2] - 公司产品核心技术指标已接近芝浦电子、TDK、兴勤电子等国际厂商水平 [2] - 公司较早介入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领域 产品应用从家电向汽车、光伏、储能、医疗等场景拓展 [2] 压力传感器业务 - 密封压力传感器是重要类型 预计到2032年全球中高压密封压力传感器和低压密封压力传感器市场规模分别达到5.89亿美元和1.52亿美元 [3] - 该领域领先公司包括Sensata、WIKA、Panasonic、TE Connectivity、Honeywell等 [3] - 公司压力传感器产品包括陶瓷电容式、MEMS及玻璃微熔三大品类 覆盖低中高压全量程 三款产品在汽车领域均获得定点 部分已实现批量交付 [3] - 基于MEMS硅基半导体应变计技术及玻璃微熔工艺 公司开发了力传感器产品 可用于机器人及汽车领域 [3] - 力及力矩传感器有望进入高速成长期 以公司为代表的国产供应商或将受益 [3] 氧传感器业务 - 氧传感器主要用于汽车发动机及各类燃烧炉体的气成分控制 预计2032年全球市场规模74.17亿美元 [4] - 市场主要参与者是DENSO、Niterra、Bosch、Drager和Walker Products等 前五大制造商占据近70%份额 [4] - 公司氧传感器最初应用于家电领域 已在汽车等场景取得显著成果 2024年成为国内首家获得汽车前装市场氧传感器项目定点的传感器公司 [4] 财务表现与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70亿元、14.40亿元、17.60亿元 增速分别为24.5%、23.1%、22.2% [5] - 预计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12亿元、1.43亿元、1.80亿元 增速分别为36.1%、27.0%、26.1% [5] - 对应EPS分别为1.14元、1.45元、1.83元 以7月29日收盘价86.57元计算 对应PE分别为75.7X、59.6X、47.3X [5]
万通智控签订板卡具身智能领域独家授权协议 推动多元化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7-29 11:28
公司合作协议 - 万通智控与深明奥思半导体科技签订具身智能大模型域控领域独家授权销售及合作合同 授权期限5年 自原合同签订之日起算 [1] - 深明奥思授权万通智控制作并销售基于其大模型芯片Fellow1的板卡 万通智控需基于销售情况和市场预期采购Fellow1芯片 [1] - 深明奥思提供技术支持包括底层软件代码和板卡硬件设计源代码 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2] 合作方背景 - 深明奥思成立于2025年3月20日 注册资本300万元 经营范围包括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 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 [1] - 万通智控主要从事传感器及数字信息控制设备 商用车解耦管路系统 气门嘴及其他轮胎用品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2] 合作细节与限制 - 万通智控不得单独转售深明奥思芯片 授权仅限于制作和销售基于芯片的板卡 [1] - 双方共享并使用深明奥思客户编码系统 万通智控启动设计项目前需事先告知深明奥斯登记备案 [1] - 双方在原合同到期前6个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继续独家授权 均有权提出解除独家授权 [2]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以数字化 智能化产品为导向 优化产品结构 向具身智能感知领域延伸 [3] - 利用传感器技术 数字信息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积累 通过与知名院校及相关企业合作扩大产品应用场景 [3] - 抓住车辆自动驾驶 车辆智能化 重型卡车车队管理和挂车智能化等产业发展契机 [3]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775.29万元至9985.67万元 同比增长45%至65% [3] - 产品结构优化带动毛利率提升 高附加值传感器及数字信息控制设备业务占比持续扩大 [4] - 乘用车TPMS业务增长明显 商用车NLP传感器业务保持稳健增长 [4] 行业背景 - 智能驾驶和智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国际和国内汽车行业领先企业已启动机器人领域业务探索 [2] - 公司通过本次合作凭借双方在大模型芯片领域 传感器领域和销售渠道优势 加快具身智能领域产品落地 [2]
汉威科技:以传感器入局,为机器人“画皮” | 供应链隐形冠军
钛媒体APP· 2025-07-29 01:16
人形机器人感知系统发展 - 运动控制是人形机器人走向通用的第一步 感知决策是紧随其后的第二步 通过传感器实现外界感知系统 [2] - 人形机器人硬件技术围绕传感器 执行器和驱动器 能源管理及新型材料开展 传感器在精度 响应速度和集成度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2] - 视觉传感器让机器人具备视觉能力 但其他维度感知能力仍欠缺 [2] 汉威科技技术优势 - 汉威科技是国内气体传感器领域龙头企业 成立于1998年 2009年创业板上市 [2] - 公司是国内最早涉足柔性触觉传感器领域的企业 具备量产能力 柔性触觉传感器厚度<0.3mm 灵敏度达0.1kPa [3] - 柔性触觉传感器已整合到机器人灵巧手部位 可感知物品形状 硬度及抓取力度 实现精准安全操作 [3] - 公司产品矩阵覆盖"触觉-平衡-力控-嗅觉"多维感知 具备压阻 压电 电容等多种技术路线 [4] - 拥有四大技术平台:气体传感(市占率国内70%) 光电传感 高精度姿态传感器 柔性微纳传感 [4] 行业增长前景 - 2025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行业融资87起 金额109亿元 较2024年全年56起50亿元近乎翻倍 [5] - 预计2030年量产能力达500-600万台 市场规模超4500亿元 [6] - 人形机器人传感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61.6% 力传感器占比最高(2030年585亿元) 视觉传感器200亿元 触觉传感器105亿元 [7] 汉威科技市场布局 - 苏州能斯达年产千万只柔性传感器产线产能饱和 新扩建产线预计下半年投入使用 [8] - 已与多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合作 向部分厂家小批量供货 [7] - 国内传感器企业以老牌为主(成立超5年占比85%) 汉威科技等具备技术储备的厂商正加速抢占市场 [7]
中国声学传感器巨头歌尔微电子冲刺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7-28 16:21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全球声学传感器领域的霸主,市场份额高达43%,意味着全球近一半的声学传感器市场由其掌控 [1] - 公司是全球第五大、中国第一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也是全球第四大传感器提供商 [1] - 公司脱胎于歌尔股份,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制造的"技术突围",自2004年起步,2009年量产首款声学传感器,打破了欧美垄断 [3] 业务与产品 - 产品线从单一传感器延伸至覆盖声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SiP封装模组等400多种解决方案 [3] - 传感器累计出货量已超50亿颗,相当于全球每两部智能手机中就有一颗来自该公司 [3] - 声学传感器是核心业务,占2024年总收入的74.1% [3] - 产品广泛应用于苹果、三星、小米、荣耀等全球前九大手机厂商的设备,并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等30余种智能终端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达45.36亿元,净利润3.09亿元 [3] - 2024年研发费用3.26亿元,截至2025年3月底已持有1825项专利(含738项发明专利),是中国该行业专利最多的公司 [3] 市场前景与挑战 - 在AI驱动智能终端爆发的时代背景下,传感器作为关键部件市场前景广阔 [4] - 公司选择此时赴港上市,旨在融资增强实力并提升国际知名度 [4] - 业绩受消费电子市场波动影响,对大客户苹果依赖度高(贡献约六成营收) [4] - 高端芯片供应依赖英飞凌且自研芯片搭载率不足四成,短期内"两头在外"的局面难以根本改变 [4] 行业地位与意义 - 公司的崛起是中国科技"隐形冠军"的代表之一 [4] - 成功上市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创新力量的重要一步 [4]
*ST花王: 关于设立控股子公司暨关联交易及累计对外投资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25 16:37
关联交易概述 - 公司拟与厦门立芯元奥共同出资设立黄山顺景和金华顺景两家控股子公司,分别持股60%和40% [1] - 黄山顺景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出资600万元,主营汽车用压力传感器模组生产 [1][4] - 金华顺景注册资本2000万元,公司出资1200万元,主营工业及汽车用惯性测量单元生产 [1][4] 关联方情况 - 厦门立芯元奥为公司实控人徐良控制的博蓝特半导体全资子公司,构成关联交易 [2][3] - 厦门立芯元奥2024年营业收入0元,净资产18186.96万元,无债务纠纷 [3][4] 交易协议要点 - 双方按1元/注册资本价格现金出资,利润分配与股权比例一致(公司60%) [5][6] - 股权转让需另一方书面同意,违约方需按日万分之五支付违约金 [6][7] 战略影响 - 本次投资是公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旨在拓展汽车及工业传感器业务 [7] - 有助于扩大收入来源,提升综合竞争力,符合长期发展规划 [7][8] 审批程序 - 交易已通过董事会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及第七次会议审议,关联董事回避表决 [8][9] - 过去12个月内未与厦门立芯元奥发生同类交易 [2][3] 累计投资情况 - 公司及下属企业累计对外投资6350万元,占最近年度净资产的12.32% [9][10]
敏芯股份:启动六维力传感器、机器人用IMU等的研发立项
快讯· 2025-07-25 10:03
公司动态 - 敏芯股份(688286 SH)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告 [1] - 公司启动六维力传感器、机器人用IMU以及手套型压力及温度传感器的研发立项 [1] - 公司积极与相关厂商进行技术交流和产品应用推动 [1] 行业应用 - 传感器在机器人领域有广泛应用 [1] - 公司开始布局人形机器人传感器领域 [1]
超高采样率,超低串扰,国产六维力传感器走向高端化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4 09:58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身智能写入未来产业培育重点,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实现人形机器人的批量生产 [1] - 人形机器人行业迎来时代机遇期,特斯拉Optimus、优必选、智元、宇树等公司已推出样机并进入工厂应用 [1] - 产业链核心在于关节、指尖、传感器等零部件的"黑科技",掌握核心零部件的企业将掌握产业话语权 [1] 坤维科技新品发布 - 公司发布三大六维力传感器新品:MEMS应变计六轴力传感器系列、超高性能六轴力传感器系列、经济型CSR六轴力传感器系列 [3][4] - MEMS系列采用玻璃微熔技术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硅应变计灵敏度达传统贴片应变计的50-100倍 [3] - 超高性能系列采用自研钛合金材料,重量减轻近一半,准度优于0.3%,采样速率高达30kHz [3][6] - CSR系列涵盖60mm~100mm五种型号,性能指标对齐进口同类产品,支持微定制 [4] 技术突破与竞争优势 - 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壁垒高,进口品牌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耦合误差需控制在1%以内(医疗领域0.5%以内) [5] - 公司通过自研钛合金材料实现准度优于0.3%、采样速率30kHz的突破性性能 [6][8] - 自主研发精密温控烧结设备与全自动连线系统,实现MEMS系列全流程自动化生产 [13] - 玻璃微熔技术使硅应变计灵敏度达人工贴片的50-100倍 [13] 量产能力与市场前景 - 公司构建三个月新增年产能15万台的快速响应体系,出货量稳居国内市场首位 [13] - 东海证券预计2029年六维力传感器全球市场规模将达120亿元,国产替代率有望从2024年的10%提升至40% [12] - 公司采用柔性自动化产线,移植汽车传感器行业成熟工艺,提升产品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 [12] 行业生态与战略合作 - 公司新品发布会获得汇川技术、深创投、舜宇光学、博众精工等产业领袖支持 [14][16] - 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表示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愿意继续担任创业导师 [14] - 经济型CSR系列旨在破解行业低价内卷困境,通过高性价比和易用性构建良性生态 [9] 公司战略与未来展望 - 公司战略聚焦"力出一孔、建立标准、成为权威",目标是对齐甚至超越进口高端品牌 [5] - 三大产品系列承载打破国外垄断、攀登技术高峰、满足高端制造需求的使命 [21] - 公司展现从实验室创新到大规模量产交付的完整能力,以高性价比产品引领行业发展 [21]
新股前瞻|歌尔微二递表:中国传感龙头如何破解大客户依赖与全球化挑战?
智通财经网· 2025-07-24 08:38
公司上市计划与全球化布局 - 歌尔微电子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际、招银国际及瑞银集团为其联席保荐人,这是该公司今年第二次递表 [1] - 消费电子供应链企业赴港上市被视为深化全球化布局的重要抓手,具备全球化产能布局、本地化运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优势的企业将更具市场竞争力 [1] - 公司累计服务了全球126家直销客户,覆盖全球前九大手机厂商和各种应用场景的领先厂商 [3]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歌尔微是一家覆盖传感器、SiP和传感交互模块的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尤其专注于声学传感器 [2] - 公司构建了UniSense平台,集成材料研发、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算法软件开发及系统设计的全栈技术能力 [2] - 以2024年销售额计,公司是全球第五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2.2%),中国第一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以2024年销售额计,公司是全球第四大传感器提供商(市场份额4.3%),全球第一大声学传感器提供商(市场份额43.0%) [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开发超400种解决方案,搭载于约30种智能终端,是中国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组合最丰富的提供商 [3] 财务表现与客户结构 - 2022-2024年度收入分别为31.21亿元、30.01亿元、45.36亿元,2025年一季度收入11.20亿元 [4] - 2022-2024年度利润分别为3.26亿元、2.89亿元、3.09亿元,2025年一季度利润1.16亿元 [4] - 传感器业务是核心营收来源,2022-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81.4%、69.7%、78.5% [4]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18.5%、17.2%、19.0%,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20.6% [6] - 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75.5%、74.3%、79.7%,最大客户A收入占比分别为56.1%、49.4%、62.3% [6] 现金流与供应链风险 - 2022-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分别为6.93亿元、6.00亿元、4.35亿元,2025年一季度为2.24亿元,呈现下降趋势 [6] - 截至2025年5月31日,现金及其等价物为24.0亿元,流动负债总额为13.6亿元,流动资产净额为29.8亿元 [7] - 2022-2024年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分别为71.1%、69.2%、70.9%,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52.7%、47.2%、53.3% [8]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2023年全球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市场规模1860亿元人民币,预计2028年将增长至1517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均增长率9.6% [10] - 传感器在2023年市场占比41.7%,预计SiP与传感交互模块占比将从2023年的23.9%和34.4%增至2028年的24.1%和40.4% [10] - 行业竞争激烈,2023年公司是全球第八大、中国第一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面临来自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主要参与者的竞争 [12] 公司发展战略 - 计划继续研发高性能传感器,扩大解决方案种类,推出轻量化、微型化、智能化的SiP,加快多元化传感交互模组的商业落地 [13] - 目标巩固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先发优势,并积极拓展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工业应用、医疗健康等新兴应用领域 [13]
山东传感器龙头冲刺港交所!中国第一,年入45亿,小米三星是大客户
芯世相· 2025-07-24 05:52
公司概况 - 歌尔微成立于2017年10月,总部位于山东青岛,业务覆盖传感器、SiP和传感交互模组,专注于声学传感器,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等领域 [5] - 2024年营收超45亿元,是全球第五大、中国第一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四大传感器提供商,全球第一大声学传感器提供商 [5] - 传感器累计出货量超50亿颗,服务全球126家直销客户,覆盖全球前九大手机厂商 [8] - 拥有中国最丰富的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组合,截至2025年3月31日解决方案超400种,搭载于约30种智能终端 [9]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1.21亿元、30.01亿元、45.36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3.26亿元、2.89亿元、3.09亿元 [10] - 2025年前3个月营收11.20亿元,年内利润1.16亿元,毛利率从2022年18.5%提升至2025年前3个月20.6% [12] - 传感器业务占比最高,2024年占营收78.5%,其中声学传感器占74.1% [14] - 2022-2024年传感器销量超51亿颗,平均售价从1.6元/件提升至1.8元/件 [14][15] - 超过70%收入来自中国大陆,东南亚市场占比约17-21% [15][16] 技术研发与产能 - UniSense平台集成全栈技术能力,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高性能解决方案 [17] - 截至2025年3月底拥有753名研发人员,平均行业经验超10年,持有1825项专利(738项发明专利) [19] - 在潍坊、荣成、青岛及越南经营四个生产基地,总设计年产能约24亿件 [19][20] 客户与供应商 - 五大客户收入占比75.5%-80.5%,其中客户A(美国跨国科技公司)占比49.4%-62.3% [21][22] - 留存客户收入留存率2023-2025年达128%-154% [23] - 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69.2%-76.1%,最大供应商A(欧洲半导体公司)占比47.2%-59.1% [28][29] - 芯片占材料成本40%-48%,与供应商A签订战略协议确保MEMS/ASIC芯片供应 [25][31] 股权与历史 - 歌尔股份为控股股东,持股83.40% [33] - 曾于2021年申请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未果,2024年转向港交所主板上市 [32] - 与歌尔股份存在关联交易,2024年向其销售产品3.35亿元,采购7900万元 [35][36] 发展战略 - 计划持续研发高性能传感器,扩大解决方案种类,推动SiP轻量化/微型化/智能化 [39] - 目标巩固消费电子领域优势,拓展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工业应用、医疗健康等新兴领域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