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传感器

搜索文档
研报掘金丨浙商证券:首予汉威科技“增持”评级,传感器龙头,电子皮肤打开空间
格隆汇APP· 2025-09-26 05:49
公司市场地位与产品布局 - 汉威科技在国内气体传感器市场占有率第一 [1] - 公司是国内最早布局柔性传感器研发的企业之一 柔性传感器产业化能力全球领先 [1] - 已构建覆盖"触觉-平衡-力控-嗅觉"的多维产品矩阵 应用于具身智能领域 [1] 业务结构与盈利能力 - 高毛利传感器和智能仪表业务营收占比持续提升 [1] - 公司主业迎来业绩拐点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1]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扩张期 电子皮肤成为实现具身智能的关键环节 [1] - 柔性传感器技术为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1]
官宣“北+H”计划后,奥迪威披露“电子皮肤”研发应用最新进展
新京报· 2025-09-24 06:04
进入2025年,奥迪威(即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打响"北+H"第一股的"争夺战"。这 是一家北证市场超声波传感器龙头,也是一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奥迪威2022年6月14日登陆 北交所,2025年9月8日正式宣布启动拟H股发行上市计划。 值得关注的是,9月22日晚(公告时间),有投资者对其"电子皮肤"(即柔性传感器产品)的研发投入 及现阶段是否有订单"入账"等情况感兴趣,奥迪威管理层就此做出回应。 奥迪威:加快布局"电子皮肤"在多场景、广领域的应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北+H"第一股争夺战打响后,市场对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 所有限公司(即"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即"H股发行并上市")的三家北交所公司——奥迪威 (832491.BJ)、佳先股份(920489.BJ)、康乐卫士(833575.BJ)——关注度陡然上升。 截至目前,在这三家北交所公司中,已有多只基金提前入局。 截至2025年6月末,奥迪威传感器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约为2.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77%,对公司 总营业收入的贡献最大;但同时奥迪威传感器类产品的营业成本也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三成。 在9月2 ...
福莱新材接受多家国际投行调研
证券日报· 2025-09-23 12:39
公司核心技术突破 - 第二代柔性触觉传感器在材料选择、结构设计与感知维度实现三重突破 具备真柔性、全曲面与三维力三大核心特征[2] - 采用高延展耐弯折柔性材料 可紧密贴合机器人手部等复杂曲面结构 避免刚性元件对运动灵活性的限制[2] - 实现三维力矢量感知 可同步检测垂直压力与多向剪切力 精准识别外力大小与方向[2] 算法与硬件协同创新 - 引入深度算法学习专家团队 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与高维特征提取技术提升物体材质识别能力[3] - 柔性电子皮肤在测量分辨率、空间分辨力等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 - 算法与硬件协同创新为机器人从执行指令迈向感知环境奠定技术基础[3] 商业化进展与战略规划 - 已与多家国内外机器人头部企业及灵巧手公司达成合作[3] - 柔性传感器及相关系统已在多个实际应用场景实现产品化落地[3] - 公司将持续跟踪全球机器人及智能传感领域技术趋势 通过技术+市场双轮驱动夯实全球竞争力[3] 投资者关系活动 - 公司管理人员接待Bank of America、美林(亚太)等国际知名投行联合调研[2] - 双方围绕核心技术、业务进展及未来规划展开深入交流[2] - 公司回应了投行关注的产能、海外战略等关键问题[2]
光莆股份:目前,公司已布局光电编码及柔性材料在机器人关节控制上应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8:52
公司技术进展 - 福莱新材发布第二代柔性触觉传感器 实现全覆盖触觉感知能力 包括指尖、指腹、手心、手背等部位 每个部位具备完整三维力感知功能[1] - 光莆股份布局光电编码及柔性材料在机器人关节控制应用 积极探索柔性传感器在灵巧手等机器人核心触觉部件应用[1] 产品特性 - 第二代柔性触觉传感器为机器人提供"智能皮肤"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死角感知[1] 业务定位 - 福莱新材被投资者称为国内领先的柔性传感器(电子皮肤)研发公司[1]
华源晨会精粹20250910-20250910
华源证券· 2025-09-10 13:11
根据晨会报告内容,以下是关于公司和行业研究的核心观点及关键要点总结: 新消费(抖音美妆) - 2025年8月抖音美妆类目GMV超200亿元,同比增长19.56%,环比增长21.46% [2][7] - 国货品牌表现亮眼,韩束蝉联市场首位且GMV超7亿元,其红蛮腰环六肽套装为当月唯一破亿SPU;百雀羚、丸美、毛戈平等国货品牌排名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78名、19名和14名 [7] - 外资品牌销售承压,欧莱雅排名下滑7名跌出前三,SK-II等品牌表现不佳 [7] - 消费趋势由“尝鲜消费”转向“稳定复购”,GMV前1000的SPU中2025年新上架商品仅15个(占比1.5%),较去年同期17.7%下降16.2个百分点 [2][8] - 国货替代逻辑持续兑现,建议关注在主流渠道提升规模及品牌影响力的国货企业 [2][8] 北交所(机器人产业)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软件端需整合AI与ML技术,硬件端关注关节执行器等突破 [9] - 人形机器人高端轴承国产化率低于20%,中国企业正逐步突围;202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轴承市场规模达90.04亿元,预计2029年增至135.85亿元 [10] - 传感器为关键部件:六维力传感器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38.4亿元;电子皮肤预计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达90.5亿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60% [11] - 应用场景将由工业服务向家庭及商业服务演进,中国当前以工业生产应用为主(占比29%) [12] - 北交所多家公司布局机器人领域:开特股份合资布局具身智能、奥迪威推柔性传感器、鼎智科技布局滚珠丝杆及空心杯电机、丰光精密目标2025年谐波减速器产能10万套等 [13][14] 食品饮料(大众品) - 啤酒行业全国性企业收入利润稳健,区域性企业弹性更优;成本下行及费率改善推动盈利能力释放 [15] - 牧场公司生物资产公平值下调构筑基本面底部,后续奶价企稳及牛肉价格上涨有望推动反转 [16] - 休闲食品渠道景气度分化,量贩零食及会员制商超保持高势能,传统商超渠道承压;板块盈利逻辑转向结构性盈利兑现 [17] - 餐饮板块受“禁酒令”及“外卖大战”影响承压,但伴随政策调整及消费旺季催化,修复趋势将扩散至商务强社交场景及火锅等堂食正餐 [17][18] 交运(中谷物流)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53.38亿元(同比-6.99%),归母净利润10.72亿元(同比+41.59%),扣非归母净利润8.24亿元(同比+94.28%) [19] - 内外贸协同发展:内贸受益基建投资回暖及消费刺激政策,外贸受东南亚转口贸易激增驱动需求 [20] - 中期分红9.03亿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84.27%,凸显红利属性 [21] 公用环保(大唐新能源) - 2025年上半年营收68.45亿元(同比+3.26%),净利润16.88亿元(同比-4.37%);中期每股派息0.03元人民币 [23] - 发电量189亿千瓦时(同比+10.22%),其中风电165亿千瓦时(同比+8.16%),光伏24亿千瓦时(同比+26.97%) [24] - 装机容量1907万千瓦(同比+22.59%),其中风电1452万千瓦(同比+10.69%),光伏455万千瓦(同比+86.53%) [24] - 资本性支出26亿元(同比-37.43%),融资成本降至2.48%(较年初下降36个基点) [26] - 应收账款267亿元主要为可再生能源补贴,若发放将显著改善现金流 [27]
“电子皮肤”项目“缺席” 人形机器人“牛股”福莱新材拟定增募资7.1亿元用于电子级功能材料扩产升级等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15:52
融资计划 - 公司拟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7.1亿元 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1] - 募集资金拟投入四个项目 包括标签标识印刷材料扩产项目2.43亿元 电子级功能材料扩产升级项目2.21亿元 研发中心升级项目3630万元 补充流动资金2.1亿元[1] - 该预案已通过董事会审议 尚需股东会审议通过 上交所审核及证监会同意注册 拟于9月29日召开临时股东会审议[1] 业务发展 - 公司已建成柔性传感器中试线并推出多款产品 研发中心升级项目将加速高端材料研发升级与产业化[2] - 市场关注的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项目未成为本次定增募投项目[2] - 上半年实现营收13.34亿元 同比增长15.4% 但净利润约5093.48万元 同比下滑19.58% 出现增收不增利情况[3] 股权结构 - 实控人夏厚君直接持有44.98%股份 通过嘉兴进取企业管理合伙企业间接控制5.37%股份 合计控制50.35%股份[2] - 本次发行完成后实控人持股比例将下降 但控制权不会发生变化[2] 股价表现 - 公司因电子皮肤概念在2024年12月24日至2025年2月21日期间37个交易日内累计上涨259.82%[2] - 截至9月2日收盘价33.4元/股 较2月21日高点62.83元/股下跌46.84%[3]
华培动力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67.08%,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26 23:09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5.78亿元,同比下降10.32%[1] - 归母净利润2017.59万元,同比下降67.08%[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3.02亿元,同比下降0.35%,归母净利润575.62万元,同比下降75.37%[1] - 毛利率24.15%,同比下降10.28个百分点,净利率2.36%,同比下降71.72个百分点[1] - 每股收益0.06元,同比下降66.67%,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3元,同比下降73.82%[1] 资产负债结构变动 - 货币资金1.62亿元,同比下降48.11%,主要因对外投资支付现金增加[1][3] - 应收账款规模3.59亿元,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例达547.22%[1][13] - 有息负债6.2亿元,同比增长23.51%,主要因对外投资规模扩大借款增加[1][3] - 短期借款同比增长94.32%,应付票据同比增长48.63%[3] 费用与成本控制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7948.08万元,三费占营收比13.75%,同比增长23.53%[1]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8.41%,主要因业务拓展人工成本和市场推广费用增加[8]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0.4%,因加强研发项目管控及优化人员结构[10]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31.07%,主要受益于汇兑收益增加[10]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73.82%,因销售回款减少及营业收入下降[1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262.95%,因对外股权投资支付现金增加[1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37.65%,因现金分红增加及到期债务减少[10] 特殊项目与诉讼风险 - 长期股权投资同比增长199.56%,反映对外扩张策略[3] - 预计负债同比增长100.19%,因子公司华培传感无锡计提未决诉讼损失[5] - 少数股东权益同比下降30.23%,因子公司华培传感无锡亏损[6] 业务驱动与战略布局 - 营业收入下降主因客户量产计划延迟及行业竞争加剧[6] - 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华培数能具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六维力传感器等前沿技术研发[13] - 一代六维力产品已完成并进入客户测试阶段,计划对标国际领先水平[13] 历史业绩与回报表现 - 2024年ROIC为3.78%,净利率4.17%,显示附加值不高[11] - 上市以来ROIC中位数10.64%,2022年最低为-0.03%[11] - 上市6年年报中亏损1次,需关注特殊原因[11]
道氏技术(300409.SZ):提供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粉体及浆料,可用于能斯达柔性传感器的核心结构
格隆汇APP· 2025-08-13 08:08
产品技术特点 - 公司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产品应用于能斯达柔性传感器核心结构 碳纳米管与弹性体复合形成可拉伸导电网络并通过印刷工艺集成到柔性基底上构建高灵敏度压力传感阵列 [1] -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微图案化结构可检测亚毫米级压力变化 响应速度达毫秒级且灵敏度显著高于传统材料 [1] - 石墨烯具备高稳定性可在宽温域下保持性能 通过双层结构设计抑制湿度干扰确保复杂环境下可靠感知 [1] - 单壁碳纳米管高导电性实现微秒级电信号响应 配合AI算力优化驱动算法可减少肌肉收缩误差 [1] - 石墨烯高机械强度特性可延长电子肌肉使用寿命 [1] 应用领域 - 产品主要应用于柔性压力传感阵列领域 具备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特性 [1] - 技术方案适用于电子肌肉等需要高精度感知的复杂应用场景 [1]
热门赛道丨电子皮肤打通人机融合的感知接口
创业邦· 2025-07-09 00:04
行业定义 - 电子皮肤是一种模拟人类皮肤感知功能的柔性电子系统,能够感知压力、温度、湿度、应变、化学物质等外界刺激,由柔性传感器、导电材料与微电子电路构成 [3] - 电子皮肤具有柔软、可拉伸、可贴附的特性,目标是在机器人、生物医疗和可穿戴设备中实现"皮肤般的触觉" [3] - 柔性传感器构建的电子皮肤通过集成微型传感器阵列,能够精确捕捉细微的压力、温度以及触觉变化 [5] 技术路线 - 柔性传感器分为压阻式、压电式、电容式、光电式、磁敏式、光纤式和超声式等,其中电阻式、电容式、压电式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类型 [7] - 电阻式传感器结构简单、适合大面积布设,电容式传感器灵敏度高、响应快,压电型传感器可自供能、信噪比高 [7] - 主要材料路线包括柔性高分子材料(PDMS、PU、PI)、导电填料(碳纳米管、银纳米线、石墨烯)和纳米复合材料 [8] 产业链 - 上游环节聚焦柔性材料与功能材料的研发,包括高分子基底材料、导电材料以及功能复合材料 [10] - 中游是核心制造环节,涉及柔性传感器的设计、制备与集成,多模态传感阵列是技术趋势 [11]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可穿戴健康监测、人形机器人、智能义肢、虚拟现实交互系统、柔性显示等 [11] 融资情况 - 2020-2022年电子皮肤赛道融资事件数量维持在13至14起的高位,2023年骤降至4起,2024年和2025年分别回升至10起和12起 [12] - 能斯达2025年6月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国发创投、高新产投、北京国谦投资 [16][18] - 墨现科技2025年6月完成B+轮数千万人民币融资,投资方为秦安股份 [21][22] 相关企业 - 能斯达已建立纳米级敏感材料体系,掌握柔性压阻、压电、温湿度和电容四类关键传感技术,产品覆盖七个系列 [15] - 墨现科技专注于触觉类传感器,核心技术基于逾渗式压力传感器的结构设计,能够检测最低3.5克的轻微触碰和最高500kPa的力学负载 [19][20] - 帕西尼构建了涵盖"传感器—灵巧手—人形机器人"的多维触觉产品体系,开发出"6D霍尔阵列式多维触觉传感技术" [24][25] 热点讯息 - 厦大团队2025年6月研发出仿生电鳗触觉界面Bio-EE,实现从接近到接触的全流程连续感知 [29] - 美国《科学进展》杂志2025年2月报告新型电子皮肤在受损后10秒内可恢复80%以上的功能 [30] - 清华大学张一慧团队2024年5月开发出模拟人类皮肤的3D电子皮肤,实现对压力、摩擦力等力学信号的同步解码与感知 [32]
人形机器人灵巧手行至何处
证券之星· 2025-07-01 02:34
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技术发展 - 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实现智能交互的关键载体,集成多模态传感器阵列可实时感知压力分布并动态调整,使机器人能轻柔握持鸡蛋或精确补偿装配公差 [1] - 特斯拉Optimus配备22自由度灵巧手已进入试产线阶段,2025年冲刺数千台量产目标,灵巧手与仿生前臂深度集成,核心供应商深度参与 [1] - 灵巧手的技术成熟度与量产能力直接决定人形机器人物理交互能力的进化程度 [2] 灵巧手市场规模与驱动因素 - 2024年全球灵巧手市场规模突破17亿美元,预计2025年逼近20亿美元 [3] - 增长核心驱动力来自人形机器人的量产需求,特斯拉Optimus的22自由度灵巧手成本占整机比例高达17% [3] - 工业场景对精细操作需求升级,推动灵巧手从简单二指夹持器向拟人化多指高自由度结构迭代 [3] 灵巧手技术路径与创新 - 电机驱动(尤其空心杯电机)占据主流,但特斯拉第三代产品尝试以无刷有齿槽电机替代部分空心杯电机以平衡成本与扭矩需求 [7] - "欠驱动+外置/混合置"设计成为落地加速务实选择,通过减少驱动器数量牺牲部分精度以降低复杂度与成本 [7] - 传动系统多元化探索,腱绳传动凭借轻量化、远距离驱动优势被特斯拉采用,"腱绳+微型滚珠丝杠"复合传动方案成为新一代产品升级方向 [7] - Optimus Gen3通过优化丝杠传动路径将手指控制误差压缩至0.3°以内,显著提升拧螺丝、插拔接口等动作可靠性 [7] 灵巧手感知能力与智能化 - 多模态传感融合成为灵巧手智能化重要标志,力觉传感器可实时反馈0.01N级微力,柔性电子皮肤通过上千个触觉单元解析物体纹理与硬度 [8] - 国内企业帕西尼灵巧手集成近1140个触觉单元+百万级采样率,媲美人手神经反馈速度 [8] - "感知-控制"闭环完善让机器人在装配公差补偿、不规则物体自适应抓取等场景接近人类水平 [8] 灵巧手成本与可靠性挑战 - 高端灵巧手成本仍高达5万元以上,国内产业链通过核心部件国产化、传感系统集成度提升、传动结构模块化设计三重路径破局 [8] - 汉威科技柔性传感器产能扩张至5000万片/年,兆威机电推出17自由度整手方案 [8] - 2025年特斯拉计划量产超万台Optimus将检验灵巧手工程化能力,工厂流水线、家庭服务等高频环境中保持低故障率成为商业化关键标尺 [8] 腱绳系统技术突破 - 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核心矛盾转向腱绳系统,特斯拉Optimus Gen3采用"行星齿轮箱+微型丝杠+腱绳"复合传动结构,腱绳成为精密控制核心枢纽 [9] - 单台需12-24根腱绳,成本占比或达10%,远高于早期预估数据 [10]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因16倍于钢的比强度成为主流选择,最新进展显示其正从传动组件向系统化方案进化 [10] 国产替代与工程化验证 - 南山智尚攻克抗蠕变纺丝液制备技术使纤维蠕变率下降40%,同益中开发自润滑涂层腱绳降低摩擦损耗,恒辉安防通过纳米涂层改性技术提升破断强力 [11] - 特斯拉2025年万台级量产计划将验证腱绳在长期高频伸缩下的抗疲劳能力(百万次级别) [11] - 南山智尚、同益中等企业测试样品已进入头部厂商验证环节,通过供应链认证仍需3-6个月周期 [14] 产业链相关公司 - 微型丝杠:五洲新春、震裕科技 [13] - 腱绳:大业股份、南山智尚、恒辉安防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