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

搜索文档
李长安:优化网约车市场,仅降抽成还不够
环球网资讯· 2025-08-28 00:16
平台抽成调整 - 滴滴出行和T3出行等多家网约车平台集体下调抽成比例 最高抽成均降至27% 曹操出行则降至22.5% [1] - 部分平台表示后续将通过增加补贴和优化派单算法减少高抽成订单 [1] - 此次头部平台集体下调抽成是对政策要求的积极回应 短期内有助于提升司机接单意愿 [2] 行业竞争格局 -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获许可的网约车平台达389家 环比增加4家 [1] - 司机数量超750万且仍在增长 直接导致运力过剩和人均接单量下降 [1] - 部分城市已不得不限制司机注册 收入稍高的司机只能靠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支撑 [1] 政策监管环境 - 2021年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要求平台设定抽成上限并公开显示抽成比例 [2] - 2023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 鼓励平台让利经营者并禁止不合理收费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起草《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 从四方面明确要求维护市场公平 [2] 行业现存问题 - 司机指出调整后的抽成仍偏高 计费规则复杂等问题依然制约收入结构改善 [1] - 行业存在高抽成和不透明问题 甚至出现过高速路桥费都被抽成的情况 [1] - 司机采用"聚合平台+自营平台"同时接单模式导致面临"层层抽佣"问题 [1] 未来发展路径 - 平台需优化派单与计费算法 摆脱对司机抽成的单一依赖 [3] - 平台可通过拓展新业务、开拓海外市场和推进场景化创新打开利润空间 [3] - 行业需要政府、平台、司机协同共治 通过优化服务吸引乘客和减少司机空载来实现高质量转型 [2][3]
智能识别车辆接单 司乘碰面“车到即走”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23:09
深圳湾智慧口岸升级项目 - 滴滴出行在深圳市相关部门指导下建设深圳湾智慧口岸 通过设立专属上车点 候车区及车道智能车牌识别系统提升出行体验 [2] - 项目针对跨境出行需求 支持同一App自动换算汇率支付 并提供口岸专属打车优惠 [2] - 候车区位于口岸网约车停靠点 出关后步行约3分钟(150米)可达 采用"人找车"模式解决传统找车难问题 [2] 基础设施优化措施 - 每车道两侧安装座椅 分流中间人行道拥堵 同时为旅客提供休息服务 [4] - 升级接驳入场识别系统 智能识别进站车辆接单状态和停靠位置 联动车道屏显示车位信息 [3] - 优化司机行驶路线 确保快速会面 通过产品及派单能力精准推送上车点至具体车道 [3] 跨境服务与优惠活动 - 候车区设置中英双语打车使用指南 方便外籍游客使用 [5] - 用户可领取深圳湾口岸专属打车优惠 包括"打一单得两张券"活动 完成订单可得两张5折券(每张最高省15元车费) [5] - 香港用户首次在港使用滴滴打车可立减100港币(活动截至9月7日) 每日最多享3次5折优惠(每单最高减50港币) [5] 平台技术与管理体系 - 滴滴通过优化导航系统 引导司机至指定车道接客 提升司乘匹配效率 [3] - 公司在全国137个城市的255座机场 火车站实施体验优化措施 完善指引标识和服务设施 [5] - 暑期发放多重司机奖励及高温补贴 共担夏日出车成本以满足高涨出行需求 [5]
网约车平台降抽成不是终点
经济日报· 2025-08-27 22:03
行业监管动态 - 交通运输部自2022年初持续推进网约车行业抽成"阳光行动" 推动平台平均抽成比例逐步下降[1] - 多地监管部门自2023年下半年起多次约谈网约车平台 明确要求合理设定抽成比例 南京等地规定总抽成不超过30%[1] 平台抽成调整 - 滴滴出行和T3出行将最高抽成比例降至27% 曹操出行降至22.5%[1] - 抽成比例直接影响司机收入和服务质量 是各方关注焦点[1] 市场竞争格局 - 网约车市场竞争激烈 司机成为平台争夺关键资源[1] - 过高抽成导致司机收入减少 部分司机选择离开行业 平台通过降低抽成增强竞争力[1] 司机收入影响 - 降低抽成将一定程度提高司机收入 受到司机普遍欢迎[2] - 需配合完善派单机制和优化收入构成 否则降抽成效果可能被其他因素抵消[2] 行业运营模式 - 头部平台推广"特惠单""一口价"等接单模式 本质仍是价格战[2] - 西安等地已叫停网约车"一口价" 预计更多地区将跟进规范无序竞争[2] 长效机制建设 - 建立公平透明利益分配机制比短期抽成调整更重要[2] - 需明确抽成计算方式 派单逻辑和溢价规则 禁止大数据杀熟和差别化派单[2] - 建议设置多维度奖励机制 包括服务质量奖和绿色出行奖 激励司机提升服务水平[3]
如祺出行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61.7% 毛利率首次转正
中证网· 2025-08-27 14:57
财务表现 - 上半年整体收入达16.76亿元,同比增长61.7% [1] - 出行服务收入16.36亿元,同比增长86% [1] - 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07% [1] - 毛利总额3743.8万元,毛利率从去年同期-3.1%提升至2.2% [1][2] - 财务成本同比减少43.4%,一般及行政开支与营销开支降幅均超20% [2] 业务运营 - 出行服务订单量7330万单,同比增长51.13% [1][2] - 平台交易额20.32亿元,同比增长56.83% [1][2] - 单笔订单交易额从26.7元/单提升至27.7元/单 [2] - Robotaxi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70%,月度活跃用户量同比上升超70% [3] - 平台运营Robotaxi超300辆,覆盖大湾区核心区域 [3] 战略发展 - 启动"Robotaxi+"开放平台战略,计划5年内覆盖100个核心城市 [3] - 目标构建超万辆规模Robotaxi车队,推动10亿级投资计划 [3] - 拟建成支持每年10万辆Robotaxi的三级运维网络 [3] - 上市后已投入1.37亿港元于自动驾驶研发,计划2026年后追加投入2.56亿港元 [3]
如祺出行中期财报:毛利率首次转正,Robotaxi订单增加470%
华夏时报· 2025-08-27 14:16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整体收入达16.76亿元,同比增长61.7% [4] - 净亏损收窄至1.2亿元,同比减少62.3% [4] - 毛利总额达3743.8万元,同比增长215.4%,毛利率从-3.1%提升至2.2% [2][4] - 订单总量从4840万单增至7330万单,同比增长51.13%,单笔订单交易额小幅上升至27.7元/单,同比增长3.7% [2] 业务板块表现 - 出行服务(含网约车和Robotaxi)贡献97%收入,达16.36亿元,同比增长86.1% [2] - 技术服务收入增速显著,增幅达207%,涵盖AI数据及模型解决方案和高精地图 [2] - 车队销售与维修业务未披露具体数据 [2] Robotaxi战略进展 - 累计投入超过1.37亿港元用于Robotaxi研发与运营,计划追加投资2.56亿港元 [1][5] - 平台运营Robotaxi超300辆,服务覆盖大湾区核心区域 [5] - 上半年Robotaxi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70%,月度活跃用户量同比上升超70% [1][5] - 启动"Robotaxi+"战略,目标5年内覆盖100个核心城市,构建超万辆规模车队 [5] 运营效率与成本优化 - 采用"涟漪模式"扩张策略,已覆盖全国94个城市 [3] - 财务成本同比减少43.4%,一般及行政开支、销售及营销开支降幅均超20% [3] - 通过优化客户激励措施、司机成本结构和运营效率实现毛利率转正 [2][4] 技术协同与生态建设 - 全球首个实现网约车和Robotaxi混合运营的出行平台 [6] - 网约车业务数据直接用于训练Robotaxi算法,形成数据闭环 [6] - 混合派单模式培养用户习惯,Robotaxi研发成本通过网约车业务现金流分摊 [6] 行业定位与战略方向 - 从区域网约车平台向自动驾驶技术服务商转型 [3][6] - 开放性Robotaxi运营科技平台整合行业资源,类似Uber自动驾驶战略 [5] - 渐进式协同策略符合当前技术成熟度与政策环境 [6]
如祺出行上半年营收增超6成、毛利率首次转正:Robotaxi孕育第二增长曲线
IPO早知道· 2025-08-27 13:0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6.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7% [4] - 出行服务订单量7330万单,同比增长51.13%,交易额20.32亿元,同比增长56.83% [4] - 技术服务收入增长207%,涵盖AI数据及模型解决方案和高精地图技术服务 [8] - 首次实现毛利率转正,毛利总额3743.8万元,同比提升215.4%,毛利率2.2% [4] - 经调整净亏损同比改善近50%,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收窄近85% [10] 运营数据 - 单笔订单交易额从2024年同期26.7元/单提升至27.7元/单 [6] - Robotaxi运营超300台,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70%,月度活跃用户量同比上升超70% [6] - 服务运营覆盖全国超94个城市,通过"涟漪模式"实现高效区域扩张 [10] 战略布局与技术投入 - 发布"Robotaxi+"战略,计划5年内覆盖100个核心城市,构建超万辆Robotaxi车队 [15] - 推动10亿级投资计划,建成三级运维网络,支撑每年10万辆Robotaxi线下运维能力 [16] - 自上市以来投入超过1.37亿港元研发自动驾驶,计划2026年后再投入2.56亿港元 [13] - 基于Robotaxi运营优势推出AI数据及模型解决方案,构建"数据闭环飞轮" [9] 行业定位与市场反应 - 战略方向与Uber高度相似,可能成为Robotaxi时代的"中国版Uber" [18] - 计划布局Robotaxi车后维保市场,定位"水电煤"式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 [20] - "Robotaxi+"战略发布后市值上涨近25%,反映二级市场认可 [21] - 为广汽智驾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包括万卡算力集群和超千台数据采集车 [9]
深圳湾口岸设网约车专属候车区,司乘碰面更方便“车到即走”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08:45
深圳湾智慧口岸升级项目 - 滴滴出行在深圳市相关部门指导下建设深圳湾智慧口岸 通过设立专属上车点、候车区及智能车牌识别系统提升出行体验 [1] - 跨境旅客可使用同一滴滴App自动换算汇率支付 并可领取口岸专属打车优惠 [1] 基础设施与流程优化 - 专属候车区位于口岸网约车停靠点 出关后步行约3分钟(约150米)可达 采用"人找车"模式解决传统找车难题 [2] - 定制化改造网约车候车区、上车点及车站布局 设置通道休息座椅和接驳车位 精细化调整司机行驶路线以实现快速会面 [2] - 升级智能车牌识别系统 识别车辆接单状态和停靠位置 联动车道屏显示车位信息 避免非接单车辆造成拥堵 [3] - 在每车道两侧安装座椅分流人流 缓解中间升降车挡处拥堵问题 提升上车效率 [3] 跨境服务与促销活动 - 候车区设置中英双语打车使用指南 方便外籍游客使用 [4] - 用户可通过扫码领取深圳湾口岸专属打车优惠 参与"打一单得两张券"活动 完成指定订单可获得两张5折券(每张最高省15元) [4] - 滴滴发放多重司机奖励及高温补贴 鼓励暑期出车以满足高涨需求 [4] - 香港地区推出新用户立减100港元优惠 及每日最多3次5折专享(每单最高减50港元) 活动持续至9月7日 [4] 全国枢纽站点优化成果 - 滴滴已在全国137个城市的255座机场、火车站升级体验优化措施 通过技术提升和设施完善改善司乘体验 [4]
曹操出行上半年营收大增53.5%,定制车队增至3.7万辆,已开始部署新一代Robotaxi
第一财经· 2025-08-27 08:33
核心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实现收入9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5% [1] - 总订单量达3.8亿单,同比增长49% [1] - 毛利率由去年同期7.0%提升至8.4%,主要受益于规模经济效应及经营效率提升 [1] - 期内亏损同比收窄39.8%,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64.6% [1] 运营数据与市场地位 - 业务覆盖全国163座城市,以2024年GTV计为中国第二大网约车平台 [1][2] - 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57.4%,平均月活司机数同比增长53.5% [2] - 平均客单价(AOV)上升至28.9元人民币 [2] - 在七次用户调研中获评中国主要共享出行平台"服务口碑最佳" [2] 定制车战略进展 - 在31个城市自持超过3.7万辆定制车,定制车贡献GTV达25亿元,同比增长34.7% [3] - 车辆销量由2024年上半年2826辆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7993辆 [3] - 车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7.3%至7.436亿元人民币 [3] 自动驾驶布局 - 通过"曹操智行"平台开展Robotaxi服务研发,累计完成超过1.5万公里自动驾驶测试 [4] - 2025年2月上线自动驾驶平台,在苏州、杭州启动示范运营 [4] - 计划2026年底推出L4级Robotaxi定制车型,预装自动驾驶组件及应用程序 [5] - 构建"定制车+自动驾驶技术+出行平台"全域自研闭环生态 [4] 行业增长前景 - 中国共享出行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起以17.0%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9年达8042亿元 [3] - 市场渗透率将由2024年4.3%提升至2029年7.6% [3] - 2035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攀升至1.6万亿元 [4] 业务扩展计划 - 2025年上半年通过销售定制车进军27个新城市,重点关注下沉城市市场潜力 [6] - 拟于2025年内以相同模式进军更多城市 [6] - 依托吉利生态优势持续优化增长策略,实现快速增长与盈利能力的健康平衡 [6] 市场认可与评级 - 获恒指公司选定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1] - 申万宏源、浙商证券等多家机构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看高至103.17港元 [1] - 被认为有望在Robotaxi商业化浪潮中抢占先机,打开中长期估值空间 [1] 社会责任举措 - 在20余个城市投放超1000辆无障碍专车,每月开展"无障碍公益日"活动 [5] - 行业内首家参与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5] - 设立司机关爱金、司机子女教育基金等援助计划 [5]
曹操出行上半年经调整净亏损3.3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8-27 08:29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94.56亿元 同比增长53.5% [1] - 经调整净亏损3.3亿元 同比收窄34% [1] 收入结构 - 出行服务业务贡献营收86亿元 占总营收比重约91% [1] - 车辆销售业务营收7.44亿元 [1] - 车辆租赁业务营收1.04亿元 [1] - 其他业务营收843.4万元 [1]
曹操出行(02643):从定制车到Robotaxi,主机厂网约车龙头启航
国信证券· 2025-08-27 06:08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目标价98-108港币 较现价81.25港币有25%-39%上行空间 [1][4][6]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吉利集团孵化的出行服务平台 实控人李书福持股77.1% 2024年平台总交易额170亿元 市占率5.4%居行业第二 [1][18] - 短期通过定制车破局主业有望步入盈利拐点 中线Robotaxi赋能成长 [3]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09/275/346亿元 同比增长43%/32%/26% 经调整后净利润-4.9/1.0/5.1亿元 [4] - 参考可比公司给予2026年PS1.8-2.0x 对应合理估值98-108港币 [4][6] 公司概况 - 发展历程分为三阶段:2015-2020年B2C模式初步探索期 2021-2023年战略升级期发布N³战略 2024年至今深化发展新阶段面向Robotaxi时代 [16] - 2024年布局全国136个城市 34000辆定制车覆盖31个城市 2025年6月港交所上市 [16] - 股权结构高度集中 IPO引入梅赛德斯-奔驰、亿纬亚洲、国轩高科等基石投资者 [18] - 2021年起管理层引入网约车职业经理人 现任CEO龚昕具13年行业经验 [20][21] 主营业务与财务表现 - 2024年收入146.6亿元/+37.4% 出行服务/车辆租赁/车辆销售占比92.6%/1.3%/5.9% [23] - 毛利率持续改善 2022-2024年分别为-4.4%/5.8%/8.1% [35] - 2024年经营现金流2.4亿元 由负转正 [41] - 负债率276.7% 财务杠杆较高 流动比率0.16 [38] - IPO募集17.18亿港元 20%用于偿还借款 19%改进车服解决方案 18%采购定制车 [48] 行业发展 - 2024年出租汽车客运量日均0.98亿人次/+7.1% 占城市客运总量33.6% [2][52] - 网约车日均单量3150万单 渗透率从2015年10%提升至2022年41% [2][52] - 共享出行市场规模3444亿元 2019-2024年CAGR10.6% [58] - 行业利润率偏低 滴滴2024年中国出行业务经调整EBITA/GTV为3.0% [2] 竞争格局 - 一超多强格局 2024年滴滴/曹操/T3出行市占率70.4%/5.4%/5.3% [75] - 聚合平台订单占比超30% 为中小平台提供流量入口 [79][81] - 主机厂背景玩家多以B2C模式起步 后转向轻资产扩张 [83] 定制车战略 - 定制车降低车辆TCO 33%-40% 曹操60月摊销成本2955元 vs 行业5013-7198元 [100] - 2024年定制车渗透率25.1% 司机时薪36元 vs 行业27元 [3][99][115] - 客单价28元 高于滴滴24元 如祺26元 [111] - 预计2025-2027年销售曹操60车型1.5-3.2万/2.5-4.5万/4-6万辆 [99] Robotaxi布局 - 吉利集团2025年6月将智能驾驶业务团队全面整合 引入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门总裁 [3] - 拟2026年底推出L4级Robotaxi定制车型 2027年规模化运营 [3] - Robotaxi有望重塑盈利模型 消除司机端成本占比60-80% [87][93] - 政策环境优化 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开放特定区域商业化服务 [93] 成长驱动 - 预计2025-2027年日均单量229/297/372万单 同比增长40%/30%/25% [3][129] - 新城市拓展 计划2025年末覆盖180-200城 [120] - 既有城市市占率提升 2024年一线城市市占率8.8% [126] - 单均EBIT有望从2025年-0.3元改善至2027年0.5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