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搜索文档
私募,密集出海
36氪· 2025-08-11 00:26
私募出海风再起,券商竞逐相关业务 伴随着市场回暖,今年以来,私募出海风再起,多家私募取得香港9号牌,同时,一些私募获得了海外 机构资金青睐,将所募资金投向A股市场。 受访机构表示,中国市场的配置价值让私募出海更有"底气",同时,通过全球化布局,私募能够拓展多 市场、多策略的收益来源。不少中资海外券商、外资券商积极竞逐私募出海业务,提供牌照申请、资金 募集、融资融券、交易等多种服务。当前,私募出海机遇与挑战并存,私募需要专注于提升运营能力和 积累海外基金投资业绩。 私募出海提速:从牌照布局到竞争力构建 今年以来,黑翼资产、前海博普资产、磐松资产等量化私募获得了香港9号牌照,为未来业务出海拿下 许可证。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今年7月21日,已获得9号牌照且牌照为存续状态的私募共有87家,其 中,主观私募有58家,量化私募有20家,"主观+量化"的私募有9家。 "据我了解,今年有几家私募拿到了中东、欧洲的资金,如养老金、主权基金等长线资金。与此同时, 一些海外机构投资人想接触和了解优质的中国管理人,因为现在他们对中国市场兴趣浓厚,希望积极配 置。"一家中资券商的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当前私募海外募集的资金主 ...
募资端冷暖有别,私募寻求破局之道
中国证券报· 2025-08-11 00:12
行业现状 - A股市场回暖带动私募业绩提升,但募资端呈现结构性分化,部分头部机构如重阳投资、毕盛投资新发产品规模增长显著,而同犇投资等业绩领先机构仍面临募资困境 [1] - 量化私募表现突出,蒙玺投资规模从70亿元跃升至百亿级别,其指数增强和市场中性策略适配不同风险偏好资金 [1][4] - 行业悖论显现:业绩回暖未同步改善募资环境,投资者信任修复滞后于净值反弹 [1][3] 机构表现 - 同犇投资主观多头策略产品年内收益率超70%,但主动申购资金有限,直销客户净申购与代销客户净赎回并存 [3][8] - 重阳投资代表产品长期稳健,上半年新发产品规模达数十亿元,投资者更认可其穿越周期的能力 [3] - 外资私募毕盛投资凭借五年复合收益率优势,募资规模在外资主观多头策略中名列前茅 [4] 投资者心态变化 - 投资者从追逐短期业绩转向关注长期稳定性,尽调维度扩展至历史业绩、团队稳定性、风控体系等综合指标 [5][9] - "疤痕效应"主导资金流向,客户决策周期延长,对回撤控制和策略透明度要求提升 [5][8] - 量化策略因透明度和可理解性更受青睐,部分投资者转向指数增强等低波动产品 [8][9] 信任重建路径 - 管理人需强化绝对收益理念,通过定期沟通和业绩归因提升透明度,如毕盛投资建立投研与市场服务的信息传递机制 [11] - 销售渠道需转型为专业顾问,提供全流程服务,包括风险提示、投教和资产配置建议 [13] - 投资者成熟度提升体现为主动学习夏普比率等指标,部分客户开始尝试左侧定投策略 [14] 行业发展趋势 - 资金集中化趋势加剧,"马太效应"下仅少数经得起多重拷问的机构能获得资金青睐 [9] - 私募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长期信任构建依赖管理人内功、渠道专业服务和投资者理性认知的三方协同 [14]
多家私募沦为违规债券发行通道 协助自融或返费 监管部门集体出手处罚
智通财经网· 2025-08-10 22:40
私募债券发行违规乱象 - 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披露5份自律处分信息,其中3份针对私募机构,包括上海复熙、江苏煜宁被严重警告,上海寰财被警告[1] - 违规行为包括:通过资管产品协助发行人非市场化发行并收取大额财务资助或代持服务费(上海复熙、江苏煜宁),通过私募基金嵌套资管计划协助发行人"自融"发行(上海寰财)[2] - 涉事私募面临多重处罚,江苏煜宁、上海寰财被中基协注销登记,上海复熙被暂停产品备案一年[3] 违规行为类型分析 - 协助"自融"发行:变相为自身或关联方筹集资金,绕过正常融资审核(上海寰财)[4] - 参与"返费"发行:通过资管产品协助非市场化发行并收取大额财务资助,扭曲债券定价机制(上海复熙、江苏煜宁)[4] - 跨业务违规与利益冲突:兼营冲突业务、利用基金财产牟利(上海复熙通过自有资金或外部资金参与债券交易获利)[4] 涉事私募历史处罚情况 - 上海寰财:2024年10月中基协撤销其管理人登记,涉及七大违规事实包括办公场所不符、高管资质不符、未报告重大事项变更等[5] - 江苏煜宁:原名江苏嘉和源,2024年6月被中基协撤销登记,涉及承诺保本收益、兼营冲突业务等违规行为[6] - 上海复熙:2024年1月中基协暂停其产品备案12个月,涉及利用基金财产牟利和从事冲突业务[7] 其他违规案例 - 7月14日交易商协会处罚4家机构和1名个人,均涉及"自融"和"返费"发行[8] - 被处罚机构包括上海蒙森(嵌套信托协助"返费"发行)、深圳前海玖瀛(违规代持)、上海良牧投资(协助"自融"和"返费")、北京恒瑞惠达(关联方认购协助"返费")[8] - 私募基金管理人员赵戬因协助"自融"发行和安排"代持"交易被警告[8] 监管措施与行业影响 - 交易商协会指出"自融""返费"等非市场化发行行为干扰市场秩序,积累信用风险[9] - 协会已发布《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范指引》等文件规范相关行为[9] - 2024年从严查处了一批横跨一二级市场的严重违规行为,涉及发行企业、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私募基金等[9]
幻方量化员工卷入“亿元返佣”案 涉案人为市场总监,公司称为个人行为
深圳商报· 2025-08-10 22:40
幻方量化返佣案件 - 国内顶级量化私募机构幻方量化涉及金额高达1 18亿元的返佣案件 时间跨度长达6年 [1] - 案件涉及幻方量化市场总监李橙 其2018-2023年间涉嫌伙同某券商营业部经理 通过虚构经纪人身份套取券商"交易佣金40%提成"制度下的绩效奖金 6年累计1 18亿元 其中2000余万元流向李橙 [1] - 相关几名涉案人员已移交司法 [1] 幻方量化公司回应 - 幻方量化相关人士称李橙个人确实在协助调查 但强调这是个人行为 不是公司行为 [1] - 公司表示对券商给销售人员的激励并不知情 且对所有合作渠道采用相同的费率和佣金 佣金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1] - 公司澄清李橙并非高管 只是普通市场人员 正在等待调查结果 [1] 幻方量化业务背景 - 幻方量化为国内头部量化私募机构之一 [1] - 公司于2023年4月成立深度求索公司 于2025年1月推出大模型DeepSeek [1]
喜娜AI速递:昨夜今晨财经热点要闻|2025年8月11日
搜狐财经· 2025-08-10 22:15
脑机接口产业 - 湖北成立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并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标准 [2] - A股脑机接口概念股持续爆发受政策和技术革新双重催化 [2] - 光谷已形成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基础联盟将构建全链条生态 [2] 两融市场动态 - A股两融余额时隔十年再破2万亿元创近10年新高 [2] - 个别券商下调融资利率揽客但行业普遍仍维持原利率 [2] - 两融业务面临"量增价减"问题券商利润空间受压缩 [2] AI商业化进展 - 海外AI公司如CursorAnthropicOpenAI收入大幅增长国内快手可灵字节豆包表现突出 [2] - 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2] - 基金经理认为AI进入应用爆发阶段端侧创新或成增长引擎 [2] 私募基金表现 - 百亿级私募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超16%正收益占比达98% [3] - 百亿级量化私募保持领先7月新备案基金数量前十均为百亿级私募 [3] - 多家百亿级私募保持进攻仓位积极调仓把握结构性机会 [3] 外资持股动向 - 思源电气等4只A股外资持股比例超24%思源电气暂停深港通买盘 [3] - 外资机构看好科技成长中国制造新消费等优质标的 [3] 百果园经营状况 - 百果园董事长回应水果价格贵问题坚持品质不降价策略 [3] - 2024年百果园营收下降扭盈为亏零售门店数量减少 [3] - 黑猫投诉退款问题居高不下股价震荡下行 [3] 工业富联AI业务 - 工业富联上半年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60%GB200系列量产爬坡 [5] - 全球AI基础设施扩容工业富联与领先客户合作保持产业链优势 [5] - 机构看好AI算力硬件推动产业链发展 [5] 新兴市场套息交易 - 美联储降息预期下套息交易员加大巴西南非埃及等新兴市场押注 [5] - 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升值当地债券指数回报率超12% [5]
产品净值回来了 客户的心却没回来 募资端冷暖有别 私募寻求破局之道
中国证券报· 2025-08-10 21:27
行业表现与分化 - A股市场回暖带动私募业绩提升,但募资端呈现结构性分化,部分头部机构如重阳投资、毕盛投资新发产品规模增长显著,而同犇投资等业绩领先机构仍面临募资困境 [1] - 量化私募表现突出,蒙玺投资规模从70亿元跃升至百亿级别,得益于其策略在行情爆发时的跟进能力及极端行情中的防守特性 [3] - 行业分化体现为业绩与募资的不匹配,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老牌稳健机构或量化新贵,对短期业绩亮眼但波动较大的机构持观望态度 [4][6] 投资者心态变化 - 投资者心态从追逐短期高收益转向注重长期稳健性,关注点包括历史业绩稳定性、团队实力、风控体系等综合因素,形成"疤痕效应" [4][7] - 客户决策周期延长,对管理人的尽调深度提升,尤其关注弱市阶段的回撤控制能力及业绩修复时间 [6][7] - 量化策略因透明度和可理解性更受青睐,主观多头策略需通过绝对收益理念和长期沟通重建信任 [8][10] 机构应对策略 - 头部机构如重阳投资通过长期稳健业绩和清晰策略逻辑吸引资金,上半年新发产品规模达数十亿元 [2] - 外资私募毕盛投资凭借五年复合收益率领先和稳定表现实现募资增长,强调策略透明与客户沟通 [3][8] - 量化机构蒙玺投资通过多元策略布局适配不同风险偏好资金,并加强投后服务以提升客户持有信心 [8] 信任重建路径 - 管理人需修炼内功,包括践行绝对收益理念、定期高质量沟通及策略透明化,如毕盛投资建立投研与市场服务的信息传递纽带 [8][10] - 销售渠道从单纯销售转向专业顾问角色,提供全流程服务,包括关键节点提示、投教引导及挖掘中小私募独特价值 [10] - 投资者自身成熟度提升,更注重风险适配和长期视角,如通过定投方式参与回撤控制良好的产品 [11] 行业趋势与挑战 - 私募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短期业绩回暖难以驱动整体募资复苏,结构性分化将持续 [5][7] - 信任重建成为破局核心,需管理人、渠道与投资者三方协同,通过透明化、专业服务和理性认知构建长期生态 [11]
募资端冷暖有别 私募寻求破局之道
中国证券报· 2025-08-10 21:05
私募行业结构性分化 - A股市场回暖背景下私募业绩普遍提升,但募资端呈现显著结构性分化:同犇投资等头部机构业绩领先却募资艰难,重阳投资、毕盛投资等老牌私募新发产品规模增长,蒙玺投资等量化私募突破百亿规模门槛 [1] - 行业悖论在于业绩回暖未能同步带动募资复苏,客户信任修复滞后成为核心矛盾,直销客户与代销渠道资金流向呈现对立(同犇投资直销净申购vs代销净赎回)[5][6] - 量化私募表现突出,蒙玺投资规模从70亿元跃升至百亿,归因于策略平衡性(行情爆发跟随+极端行情防御)及多元策略适配不同风险偏好资金 [3] 投资者心态转变 - 投资者普遍存在"疤痕效应",对历史深度回撤心有余悸,决策周期延长,尽调深度加强,更关注五年维度的稳健性、回撤控制及团队稳定性而非短期业绩 [4][7] - 投资标准全面升级:历史业绩稳定性、投研团队实力、策略透明度、风控体系、品牌口碑及环境适应能力成为核心评估维度,量化策略因更好理解性获得青睐 [5][7] - 成熟投资者转向"安全优先",重阳投资客户认可穿越周期的稳健轨迹,毕盛投资客户看重五年复合收益率及策略逻辑清晰度 [2][3][8] 信任重建路径 - 管理人需修炼内功:同犇投资强调深度价值认可,重阳投资注重长期业绩归因披露,毕盛投资建立投研-市场信息纽带提升沟通效率 [8][9] - 渠道角色转型:从销售导向转为专业顾问,构建全流程服务能力(风险识别、市场节点提示、情绪管理),加强中小私募价值挖掘 [9][10] - 投资者教育关键:蒙玺投资通过投后服务解释策略逻辑,渠道需帮助客户理解逆向投资逻辑及资产配置意义,投资者主动学习夏普比率等专业指标 [9][10] 行业发展趋势 - 资金高度集中形成"马太效应",仅少数具备多重优势(长期稳健业绩+透明沟通+适配策略)的机构能获得资金青睐 [7][11] - 量化私募优势凸显:策略可解释性强(如指数增强/市场中性)、业绩可回溯性高,更匹配当前投资者对确定性的需求 [3][9] - 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信任三角(管理人-渠道-投资者)协同成为破局核心,长期主义与专业透明度取代短期业绩导向 [11]
私募,密集出海!
中国基金报· 2025-08-10 15:29
私募出海趋势加速 - 今年以来多家私募取得香港9号牌照,截至7月21日存续状态的9号牌照私募达87家,其中主观私募58家,量化私募20家,"主观+量化"私募9家 [2] - 私募获得中东、欧洲等长线资金青睐,包括养老金和主权基金,海外机构投资人积极寻求配置中国优质管理人 [2] - 私募海外募集资金主要配置于A股市场,策略上多数发行A股同策略海外基金,未来可能拓展至日本、美国等其他市场 [2] 私募出海驱动因素 - 中国市场配置价值提升:宏观政策推动经济回升,先进制造、绿色科技、AI等成为新增长引擎,中国资产提供优质分散化投资标的 [3] - 全球化布局可拓展多市场多策略收益来源,展现投资实力,实现客户类型多元化,并作为人才储备渠道 [3] - 海外市场融资成本低、杠杆和融券资源丰富,资金规模大且期限长,有利于私募专注投研 [7] 券商服务私募出海 - 中资券商如中信、中金、华泰、广发和外资券商如摩根、瑞银积极布局私募出海业务 [4] - 券商提供全流程服务:牌照申请中介推荐、资金募集渠道、合规法律支持等 [5] - 香港9号牌照相对易得,新加坡、印度等地牌照较难获取,大部分出海私募集中在香港 [5] - 量化私募特别关注券商能否提供一站式系统对接服务和优质市场数据 [6] 产品与服务创新 - 私募推出针对国际投资者的产品,如龙旗科技推出仅做多的开曼基金和计划中的市场中性基金 [3] - 黑翼资产推出量化CTA和指增策略产品,均投向中国市场 [3] - 外资券商如摩根士丹利、JP摩根为离岸管理人提供完整A股交易解决方案,包括QFII和股票互联互通机制 [6] 出海挑战与应对 - 面临国际投研与合规人才稀缺、运营成本高、竞争压力大等挑战 [7] - 海外托管费用较高,组建合规风控团队大幅增加成本 [7] - 私募需专注于提升运营能力和积累海外基金投资业绩 [1][7] - 深入了解国际投资者需求并清晰阐述投资策略是关键 [7]
私募,密集出海!
中国基金报· 2025-08-10 15:24
私募出海提速 - 今年以来多家量化私募如黑翼资产、前海博普资产、磐松资产等获得香港9号牌照 截至7月21日存续状态的9号牌照私募共87家 其中主观私募58家 量化私募20家 "主观+量化"私募9家 [4] - 部分私募获得中东、欧洲养老金和主权基金等长线资金 海外机构投资人积极寻求配置中国优质管理人 当前私募海外募集资金主要配置A股市场 未来可能拓展至日本、美国等其他市场 [4] - 头部私募已搭建全球化研究体系 在上海、香港和新加坡设立研究团队 部分公司推出仅做多的开曼基金和市场中性基金 满足国际投资者需求 [4][5] 中国市场吸引力 - 中国持续推出积极宏观政策 推动经济回升 先进制造业、绿色科技、人工智能等成为新增长引擎 中国资产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优质分散化投资标的 [5] - 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信心增强 外资机构稳步提升中国资产配置比例 量化私募推出CTA和指增策略产品投向中国市场 满足海外投资人全球化配置需求 [5] - 私募出海动力包括拓展多市场多策略收益来源 展现投资实力 客户类型多元化 以及人才储备等考量因素 [5] 券商服务支持 - 中资券商如中信、中金、华泰、广发和外资券商摩根、瑞银等积极布局私募出海业务 业务量明显增加 [7] - 券商在牌照申请环节推荐专业中介机构 在资金募集方面通过境外部门直接参与投资 并提供全方位合规法律支持 [7] - 香港9号牌照相对易得 新加坡、印度等地牌照较难获取 大部分出海私募集中在香港 券商在牌照申请环节的帮助对后续合作至关重要 [8] 交易系统与策略 - 量化私募高度关注海外交易系统对接 需要券商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优质市场数据 高频量化交易对接口速度和机房响应速度要求极高 [8][9] - 部分策略仍需依托境内市场 QFII和沪港通工具提供便利 但中性或商品策略需与境外券商机构合作完成 [9] - 部分私募与国际主经纪商如摩根士丹利、JP摩根合作 利用其完整成熟的A股交易解决方案和离岸投资者资源 [9] 行业发展趋势 - 私募出海形成"双向出海"格局 中国高净值人群有分散投资需求 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兴趣上升 [11] - 海外市场融资杠杆和融券资源更丰富 资金成本低且规模大、期限长 有利于私募专注投资研究 但牌照获取难度和运营成本较高构成挑战 [11] -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 行业广泛且流动性充裕 国际投资者超配中国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私募需深入了解需求并清晰阐述策略 [11]
赚钱效应显现超九成百亿级私募年内实现正收益
上海证券报· 2025-08-10 13:40
百亿级私募业绩表现 - 截至7月底有业绩展示的55家百亿级私募平均收益达16.6%,其中54家实现正收益,占比98.18% [2] - 实现正收益的私募中21家收益区间为10%-20%,17家为20%-30%,4家超30% [2] - 百亿级量化私募平均收益18.92%且正收益占比100%,主观私募平均收益13.59%且正收益占比93.75% [3] 量化与主观策略分化 - 量化私募因市场成交活跃超额收益亮眼,主观私募受板块轮动影响业绩分化加剧 [3] - 头部量化私募如宽德私募和明汯投资7月分别备案31只和26只新基金,策略以指数增强为主 [4] 私募发行市场回暖 - 7月私募证券基金备案量达1298只环比增长18%,其中13家机构单月备案不少于10只产品 [4] - 百亿级私募占据新备案基金数量前十席位,机构投资者加速入场并偏好多头策略产品 [4] 头部私募调仓动向 - 源乐晟资产保持高仓位配置科技、创新药、有色金属等板块,近期增持非银金融 [5][6] - 部分百亿级私募计划在8月调仓窗口获利了结热门板块,转向周期股、保险及低估值医药股 [6] 行业扩容与资金趋势 - 百亿级私募数量增至90家,结构性行情推动增量资金加速进场 [1] - 私募赚钱效应修复投资者情绪,个人投资者申购量回升且赎回量缩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