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海科新源:关于全资子公司动力电池高端材料及配套项目试生产的公告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7 12:41
公司项目进展 - 全资子公司山东新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动力电池高端材料及配套项目试生产方案获得东营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急管理局批准 [1] - 试生产使用期限为2025年8月6日至2026年8月5日 共计12个月 [1] - 项目备案告知书文号为东港开危化项目备字〔2025〕07号 [1]
海科新源(301292.SZ)子公司动力电池高端材料及配套项目试生产
智通财经网· 2025-08-07 08:21
公司动态 - 海科新源全资子公司山东新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获得东营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急管理局下发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告知书》[1] - 试生产方案涉及"动力电池高端材料及配套项目",试生产期限为2025年8月6日至2026年8月5日[1] - 公司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及产品生产工序、流程有序安排试生产工作[1]
复合集流体产业化提速 多家公司加快布局与验证进程
证券日报· 2025-08-06 15:42
公司动态 - 英联股份子公司江苏英联与某知名圆柱电池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合作进行高性能复合集流体材料制备及技术开发[1] - 江苏英联在江苏高邮市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复合集流体项目 规划总投资30.89亿元 达产后年产能预计达1亿平方米复合铝箔和5亿平方米复合铜箔[1] - 江苏英联现有5条日本爱发科复合铝箔生产线和5条复合铜箔生产线 产品已进入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储能电池客户测试阶段 并在部分头部客户取得深度合作[1] 行业进展 - 复合集流体采用"金属-高分子基材-金属"三明治结构 在成本和性能方面均具有优势[1] - 复合集流体在固态电池领域具备应用潜力 其结构特性可满足抑制锂枝晶、提升界面稳定性和能量密度等更高要求[2] - 国内多家企业已涉足复合集流体领域并获电池厂商批量订单 实现商业化突破[2] 企业布局 - 胜利精密复合集流体项目正有序推进 配合下游客户进行电芯验证测试 部分产品送样形成小批量订单[2] - 双星新材加速推进复合集流体项目 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 通过定制化设计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2] 产业链与技术 - 复合集流体产业链基本成型 上游涵盖原材料及设备厂商 中游为铜箔制造厂商 下游覆盖动力、消费、储能电池厂[3] - 行业壁垒主要体现在设备能力和工艺控制 "磁控溅射+水电镀"两步法是复合铜箔制备成熟度最高、成本最低的主流技术路线[3] - 未来材料技术将向更轻、更薄、更低成本演进 率先突破量产瓶颈并具备稳定"磁控溅射+水电镀"能力的企业将抢占先机[3]
127亿巨头成立固态电池材料合资公司
鑫椤锂电· 2025-08-06 01:54
合资子公司设立 - 上海洗霸拟与有研稀土设立合资子公司 注册资本2亿元 其中上海洗霸认缴1.65亿元占比82.5% 有研稀土认缴3500万元占比17.5% [1] - 新设子公司将拓展锂离子固态电池先进材料业务 [1] 固态电池业务布局 - 上海洗霸通过公开竞拍获得有研稀土硫化锂业务相关资产 包含固态电解质用硫化锂生产技术及13台套配套设备 [3] - 公司拟以2500万元购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特种固态锂离子电池技术专利权 [3] - 已完成高比能固态电池软包锂离子电池设计工作 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3] 市场反应 - 受固态电池概念推动 上海洗霸年内股价累计涨幅达200% [3] - 公司表示相关业务投入较少 暂未形成稳定收入 对整体业绩影响有限 [3]
铭记历史,共创未来——“2025年海峡两岸记者湖南行”联合采访活动侧记
新华网· 2025-08-06 01:20
两岸交流活动 - 2025年海峡两岸记者湖南行联合采访活动于7月30日至8月5日举行 共有来自两岸及香港31家媒体的40多名记者参与 [1] 文化产业合作 - 常德桃花源景区自2010年起与台湾多所大学建立研学合作 台湾文创专家参与景区建设规划 [8] - 台湾教师向常德桃花源对台交流展示中心捐赠课本 展示柜中陈列台湾教材体现文化传承 [8] 农业产业合作 - 衡阳县梅花村引进台湾谷物烘干机等农业设备 实现"人不下田 谷不落地"的机械化作业 [8] - 借鉴台湾高雄垃圾分类经验 通过集中收集和变废为宝方式推行"垃圾不落地"绿色公约 [8] - 大陆累计批准设立15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37个台湾农民创业园 为台农台商提供发展平台 [8] 制造业发展 -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2024年正极活性材料产能提升至10万吨 采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策略 [10] - 衡阳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达到"1分钟下线208只手表"的智造速度 [10] - 该园区钟表产业2023年产值超54.3亿元 2024年1至5月出口总额达5400万元 [11] 新兴产业合作 - 两岸在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存在合作空间 大陆超大规模市场为台商提供发展机遇 [11]
上海洗霸(603200):洗尽尘沙,鳞爪已现,霸业共襄
东吴证券· 2025-08-06 01:03
投资评级与盈利预测 - 报告首次覆盖上海洗霸并给予"买入"评级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2.03/6.29亿元 同比增长229.5%/43.6%/209.3% [8] - 2025-2027年对应PE分别为85.24/59.36/19.19倍 [1] 核心业务布局 - 以水处理特种化学品为基础业务 同时布局新能源材料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8][13] - 水处理业务覆盖工业循环水 锅炉水等系统 服务3500余家客户包括15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 [13] - 新能源领域重点发展硅碳负极材料和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 [8]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3-2024年营收稳定在5-6亿元 2025年预计营收同比+6.55%至5.43亿元 2026-2027年将大幅增长至10.05/25.20亿元 [1] - 2025年H1归母净利润预计0.99-1.18亿元 同比增长136%-182% 主要来自ATL股权转让收益 [8]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达127% [1] 硅碳负极业务 - 布局介孔碳+硅碳负极材料 已实现年十吨级量产并通过客户验厂 [8] - 硅碳负极采用CVD气相沉积法 具备近零膨胀特性 性能优于竞品 [8][64] - 浙江百吨级产线已建成 湖北宜昌规划千吨级产能 [71] 固态电池布局 - 与中科院合作开发氧化物/卤化物电解质粉体 已实现十吨级工业化产能 [8][79] - 松江基地一期工程完工 将形成年产50吨氧化物电解质和20吨卤化物电解质产能 [84] - 第一代高比能软包固态电池正在进行第三方认证 计划开发第二代360Wh/kg和第三代400Wh/kg产品 [83] 行业前景 - 预计2030年全球硅碳负极需求达8万吨 CVD路线渗透率将提升至30%以上 [62] - 固态电池2027年预计出货1GWh 2030年达100GWh 对应1500亿元市场空间 [76] - 工业污水处理行业2023年规模767.5亿元 预计2028年突破1086亿元 [45]
恩捷股份:公司认为压缩供应商支付账期的政策有助于提升供应链资金流转效率
证券日报网· 2025-08-05 14:12
供应链政策影响 - 公司认为车企压缩供应商支付账期政策有助于提升供应链资金流转效率 对企业加强现金流管理和优化资金周转具有积极作用 [1] - 公司将密切关注后续相关情况 [1] 经营发展战略 - 管理层将积极做好经营发展规划 持续加强研发技术创新 [1] - 巩固和发展与客户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实施有效的降本增效措施 [1] - 持续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1] 产品技术进展 - 已有超薄高强度 高耐热 高浸润和快充 高安全等隔膜产品 [1] - 加强研发和开发以实现多元化产品矩阵 提升产品竞争力 [1] - 全固态方面已布局硫化锂 固态电解质 固态电解质膜的研发 生产及销售 [1] - 密切关注行业技术发展和动态 稳步推进全固态电池材料拓展 [1]
恩捷股份:公司碳热还原工艺可以实现99.9%纯度的硫化锂
证券日报网· 2025-08-05 12:14
技术工艺进展 - 公司碳热还原工艺可生产纯度达99.9%的硫化锂 [1] - 同步推进99.5%纯度硫化锂并已向下游客户送样及自测 [1] - 99.5%纯度产品经验证可满足电解质制备需求 [1] 产品策略导向 - 硫化锂标准以电解质及电池应用表现为核心评估依据 [1] - 不盲目追求超高纯度 未来作为大宗原料适用性优先 [1] - 碳源选择涵盖有机碳与生物质碳等多类型材料 [1] 工艺验证方法 - 最终需通过烧结工艺验证不同碳源的实际效果 [1]
恩捷股份:公司的电解质粉体类型有不同的电导率和不同的粒径
证券日报网· 2025-08-05 12:10
产品技术优势 - 电解质粉体离子电导率最高达16mS/cm且最细粒径0.3μm产品电导率仍保持6mS/cm [1] - 产品粒径覆盖范围广(0.3μm-15μm)可适配正极/电解质层/负极等多场景应用 [1] - 技术指标属国内领先水平且电导率与生产良率无直接关联性 [1] 客户定制化服务 - 产品规格根据电芯端实际需求进行差异化配置 [1] - 不同电导率与粒径组合需基于客户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性能平衡 [1] - 电解质电导率差异由组分变化主导而非生产工艺制约 [1]
恩捷股份:公司目前使用的是固相法中的碳热还原法
证券日报网· 2025-08-05 12:10
生产工艺技术 - 公司目前使用固相法中的碳热还原法生产工艺 [1] - 碳热还原法在原料和工艺上均具有较高安全性 [1] - 碳热还原法工艺能够适应批量化生产 [1] 其他工艺方法 - 锂硫化合固相法危险性高 仅在小试阶段使用 不适合未来大规模生产 [1] - 气相法中有些路线使用硫化氢等气体 危险性较高 大规模应用存在较高安全隐患 [1] 技术发展趋势 - 未来技术会趋同 适合大规模生产和具备低成本的技术将成为主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