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斯达半导(603290.SH):上半年净利润2.75亿元 同比上升0.26%
格隆汇APP· 2025-08-27 11:4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93,561.04万元,同比增长26.2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544.96万元,同比微增0.26%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26,065.53万元,同比下降2.72% [1]
又一大厂宣布:进军汽车芯片
半导体芯闻· 2025-08-27 10:40
核心战略转型 - 公司宣布全面进军半导体和机器人领域 以电动化和软件定义汽车(SDV)为创新重点 [2] - 未来增长战略聚焦提升技术竞争力 通过差异化技术和速度战抢占全球市场 [3] - 目标巩固作为领先移动出行技术公司的地位 基于强大执行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3] 电动化与SDV技术布局 - 开发全球首个利用全息光学薄膜的挡风玻璃显示技术 与德国蔡司联合开发 计划2029年推向市场 [3] - 加速软件定义汽车(SDV)关键技术开发 基于E/E架构能力开发标准化平台 2028年后实现全面商业化 [4] - 针对电池安全痛点开发新型解决方案 包括防火垫阻燃材料和自动灭火系统 以缓解电池起火风险 [5] 半导体业务发展 - 双轨制开发系统半导体和功率半导体 涵盖通信SoC和电池监控半导体(BMIC)以支持SDV和电动化需求 [5] - 目前开发共计16种半导体 包括安全气囊/电机控制/AVN功率半导体 2024年量产目标达2000万片 [6] - 构建国内合作生态系统(整车+无晶圆厂+代工厂) 计划下月底举办论坛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6] 机器人领域拓展 - 首次进军机器人执行器市场 凭借汽车零部件经验切入 执行器占人形机器人制造成本60%以上 [7] - 技术类似汽车转向系统 由电机/减速器/控制单元组成 未来可能扩展至传感器/控制器/手爪领域 [7] 财务与股东回报策略 - 目标2027年年均销售额增长率达8%以上 通过高附加值产品优化和60多种产品竞争力评估实现盈利增长 [7] - 维持销售额增长8%和营业利润率5-6%的战略 现金分红总额与去年持平但中期股息从1000韩元提高至1500韩元 [7] - 股票回购/销毁规模大幅提升至约6100亿韩元(约6.1亿美元) 远超去年1630亿韩元(约1.63亿美元) [7]
恒生指数连跌两日 部分半导体股逆势走强
新浪财经· 2025-08-27 08:55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跌1.27%至25201.76点 科技指数跌1.47%至5697.53点 国企指数跌1.40%至9020.26点[2] - 市场连续两日回调 医药券商房地产茶饮科网等多数板块走低 半导体股逆势走强[4] 医药行业 - 康诺亚-B跌8.59% 金斯瑞生物科技跌7.42% 康方生物跌7.10%[4] - 特朗普考虑对进口药品征收250%关税 声称将美国药品价格下调1400%-1500%[5] - 石药集团跌6.36%至9.72港元 二季度收入及净利润均不及预期[14] 证券行业 - 申万宏源跌6.02% 东方证券跌5.78% 中金公司跌5.64%[6] - 交投活跃与政策红利驱动估值修复 市场日均成交额放量 两融余额创新高 7月证券APP月活增加[6] 房地产行业 - 中国金茂跌8.23% 万科企业跌5.35% 融创中国跌5%[7] - 上海"沪六条"调整限购政策发布后 相关个股连续两个交易日走弱[8] 茶饮行业 - 沪上阿姨跌5.84% 蜜雪集团跌5.27% 古茗跌3.75%[9] - 古茗公布中期业绩后早盘一度涨超6% 但随后回落[10] 科技互联网行业 - 贝壳跌6.82% 快手跌3.35% 京东健康跌3.21%[11] - 贝壳上半年净收入493.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24.13% 净利润21.57亿元同比减7.2%[12] 半导体行业 - 上海复旦涨3.25% 硬蛋创新涨0.41% 中芯国际涨0.09%[13] - 国务院印发人工智能+行动意见 支持人工智能芯片攻坚创新 加快智算集群技术突破[13] 个股表现 - 双登股份涨14.65%至21.84港元 公开发售获3876倍超额认购 国际发售获18.75倍超额认购[15] - 公司专注储能电池及系统设计研发制造 深耕大数据及通信领域能源存储业务[16]
美国为何如此急于“混改”英特尔?
芯世相· 2025-08-27 05:52
美国制造业回流战略分析 - 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推动股价飙升20% 旨在通过芯片法案和直接干预挽救高端制造业和实现制造业回流 [4] - 两党在"让制造业回家"上形成底层共识 政策包括奥巴马重振制造业 拜登芯片法案和特朗普复兴制造业议程 [5][7][8] - 供应链多元化取得进展 美国自中国进口份额从22%降至15%以内 越南进口份额提升2个百分点 [12] 制造业回流成效评估 - 制造业就业人数从2010年至2023年增长超130万 但第二产业就业占比仍下降 [11] -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2023年超7400亿美元 较2010年增长超一倍 电子和计算机领域基建快速增长 [11] - 制造业增加值较2010年增长59% 但占GDP比重从11.9%降至10.2% [11][15] - 2023年贸易逆差达1.1万亿美元 较20年前翻倍 劳动生产率自2010年持续下降 [15] 行业结构性表现 - 化工行业持续提升占比 受益能源成本优势和高端材料研发主导 聚乙烯出口占产量45% 光刻胶占全球80%份额 [22][23] - 页岩油革命推动天然气产量超俄罗斯达6240亿立方米 占国内产量比例从1%升至20% [20] - SpaceX将火箭发射成本降至2000万美元 为传统1/10 Starlink部署超5000颗卫星 [20] - 电子半导体制造业衰退 半导体制造和组装全面落后 近40%补贴项目延期或暂停 价值840亿美元 [24] - 汽车产量跌破150万辆 电池产能2025年达421.5GWh 但依赖进口原材料和墨西哥零部件占比达40% [24][25] 制造业回流成本模型分析 - 美国制造业人力成本为中国4倍 时薪达34美元 中西部略低 [28] - 能源成本具优势 中部电价6美分/度略低于中国 设备厂房因补贴更有优势 [29] - 中端制造业模型显示 中国毛利率30% 美国仅8% 主因人力成本高昂 [29] - 高端制造业因50%技术溢价和30%关税 美国毛利率可达59% 远高于中国23% [31][33] 战略结论与影响 - 制造业回流无法逆转中低端产业外迁 中国凭借供应链和成本结构保持不可替代地位 [34] - 美国通过补贴和关税维持高端制造业优势 但技术突破可能颠覆现有格局 [32][34]
台积电美国封装厂,重要进展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7 01:33
台积电美国扩产计划 - 公司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规划两座先进封装厂AP1和AP2 目前处于整地阶段 预计2026年下半年开始建厂 目标2028年启用 [2] - 封装厂AP1将导入最先进SoIC及CoW技术 AP2则锁定CoPoS技术 以因应当地AI和HPC芯片封装需求 [2] - 公司同步规划第三至第六座晶圆厂 P3和P4采用N2和A16制程 P5和P6采用更先进技术 建设进度将依客户需求调整 [2] 技术布局与产能规划 - 美国第二座晶圆厂P2的B区计划提前导入2纳米制程 原定在P3厂实施 [2] - SoIC技术已用于AMD量产 苹果 英伟达 博通等客户也将在高端产品采用该技术 [3] - CoPoS技术预计2026年设立首条实验线 2028年底在嘉义厂AP7实现大规模量产 美国AP2厂将适时导入该技术 [4] 供应链与建厂挑战 - 先进封装需配套金属凸块产线及铜柱封装技术 材料与测试供应链需完整建立 建厂周期至少需4年 [7][8] - 若在美国建立完整封测产能 需与测试厂同步合作 可能影响台湾后段封测代工厂(OSAT)现有供应链 [8] - 公司决策基于客户实际需求评估 苹果可能需要InFO技术 英伟达和超微对CoWoS需求迫切 [7][8] 投资规模与客户基础 - 公司增加投资美国1000亿美元 包括新建3座晶圆厂 2座先进封装设施及1间研发中心 为美国史上最大外资直接投资案 [7] - 投资旨在支持苹果 英伟达 超微 博通和高通等美国AI与科技创新公司 [7]
美利信上半年营收稳健增长 研发协同赋能四大领域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00:1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8.59亿元 同比增长12.41% [1] - 归母净利润-1.05亿元 主要受毛利率降低及资产减值增加影响 [1] 战略方向 - 围绕质量扎根、降本提效、夯基出海战略应对传统燃油车市场放缓与新能源车崛起变局 [1] - 聚焦通信、汽车、半导体、储能四大领域构建零部件及结构件全链研发制造能力 [1] - 以海外基地为支点深化全球化布局 生产基地覆盖重庆、襄阳、东莞、马鞍山 [1][2] 汽车领域业务 - 合作客户包括全球头部两家新能源整车厂、北美新势力Rivian、国内多家造车新势力 [1] - 配套国内外知名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如采埃孚、伊顿、爱信、舍弗勒 [1] - 产品覆盖箱体、横梁、散热片及电驱壳体等核心部件 [1] - 构建电驱、电控、电池包、车身结构件四大开发平台 [1] - 北美生产基地已获新一代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客户产品定点 [2] 通信领域业务 - 与爱立信及国内头部通信设备制造商保持多年合作 新产品预研同步开发 [2] - 2025年上半年进入诺基亚等通信客户供应体系 [2] 新兴业务布局 - 储能领域上半年进入正浩等储能客户供应体系 [2] - 半导体领域配套上海、深圳等国内行业头部客户 [2] - 北美生产基地获储能客户产品定点 [2] - 2025年初成立美利信(上海)公司 布局华东地区高新技术领域 [2] - 携手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组建热管理及材料联合实验室 [2] - 构建需求挖掘—技术突破—场景验证全链路研发模式 [2] - 为通信基站、新能源汽车、芯片算力中心等领域提供全栈式热管理解决方案 [2]
美商务部长称特朗普政府或考虑入股国防承包商 洛克希德马丁(LMT.US)等股价应声走高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23:28
政府股权投资计划 - 特朗普政府考虑收购主要国防承包商及其他行业股权 类似近期收购英特尔10%股权的安排[1] - 国防领域讨论特别激烈 洛克希德马丁被形容为"美国政府延伸部门" 其2024财年总营收710亿美元中73%来自美国政府[1] - 政府可能通过股权收购方式为弹药采购融资 受此消息影响主要国防承包商股价普遍上涨 波音涨3.51% 洛克希德马丁涨1.73% 诺斯罗普格鲁曼涨1.07% 通用动力涨0.72%[1] 英特尔股权交易案例 - 美国政府向英特尔普通股投资89亿美元 支持该公司超过1000亿美元的半导体供应链扩建计划[2] - 政府获得10%股权但不具投票权 不干预公司经营决策 该股权目前价值约110亿美元[2] - 此交易被视为主权财富基金首笔注资 预计未来将在芯片及其他行业开展更多类似交易[2]
中国香港,为何成了互联网新战场?
36氪· 2025-08-26 12:41
内地互联网企业进军香港市场 - 京东、美团等内地互联网企业通过广告投放和本地化运营策略积极拓展香港市场 [1][3] - 京东在香港建立5个自营快递中心 实现最快4小时配送时效 [5] - 美团通过双向补贴策略(新用户首单满150减100 老用户满200送200)快速抢占市场 [9] 香港互联网生态变革 - 香港外卖市场原由Deliveroo和Foodpanda主导 美团旗下KeeTa仅用6个月实现30.6%市占率 超越Deliveroo [9] - 美团为外卖员提供月薪2万港元(步兵)至3.5万港元(骑手)的薪酬水平 [9] - 京东收购拥有35年历史的佳宝超市(全港90家门店) 完善本地化服务闭环 [12] 资本与政策协同效应 - 内地资本在港股市值占比从2015年35%攀升至当前47% [15] - 港股日均交易额2629亿港元中内地占比46.7% 为2023年同期近3倍 [15]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动"跨境支付通"系统落地 手续费从1.5%降至0.05% [17][22] 基础设施与技术赋能 - 美团2018年通过深圳直连数据专线处理香港业务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协议》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27][30] - 香港作为右舵车市场 成为比亚迪(海狮07、元PLUS)、吉利等车企出海试点 [39] - 内地算力基建进展显著:长江存储232层NAND芯片量产 上海微电子28nm光刻机国产化 [43] 香港经济转型需求 - 香港GDP增速近15年长期低于5% 2019年出现负增长 [32] - 生活成本为内地一线城市2-3倍(矿泉水13港元/瓶 红牛27港元/罐 出租车起步价数十港元) [36][37] - 产业空心化问题亟待解决 互联网科技与新能源汽车成为新增长点 [35][39] 文化融合与科技输出 - 香港凭借文化多样性为互联网企业提供数据样本 支持全球化服务拓展 [42] - 内地与香港协同强化科技自主(5nm量子芯片设备进入Alpha测试) 突破外部技术限制 [43][45] - 高铁网络实现深港14-18分钟通达 促进两地物理连接与商业互动 [20]
晶丰明源: 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向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授予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11:21
股权激励计划预留授予详情 - 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授予日为2025年8月26日 [1] - 授予价格为27.78元/股(调整后) [1] - 向53名激励对象授予54.54万股限制性股票 [1] 授予条件与合规性 - 公司及激励对象均未出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规定的禁止情形 [7][8][9] - 监事会确认激励对象资格合法有效且符合计划规定范围 [9] - 授予日确定符合相关规定且已取得必要批准和授权 [9][14] 股权结构调整情况 - 首次授予激励对象人数由216名调整为214名 [5] - 限制性股票总数由273.9250万股调整为273.1250万股 [5] - 预留授予数量由54.7850万股调整为54.6250万股 [5] 授予价格调整原因 - 因实施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每股派现0.5元) [6] - 授予价格由28.28元/股相应调整为27.78元/股 [6] - 调整事项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6] 归属安排计划 - 限制性股票分三个归属期按30%/30%/40%比例归属 [11][12] - 首个归属期自授予日起12个月后开始 [11] - 归属期间需避开定期报告公告前等敏感期 [10] 激励对象构成 - 包含董事/高管/核心技术人员2人及中层管理人员等51人 [12] - 单个激励对象获授股票累计未超公司股本总额1% [12] - 全部股权激励标的股票总数未超股本总额20% [12] 财务影响测算 - 采用Black-Scholes模型测算股份支付费用 [13] - 预计摊销总费用将分期确认至2025-2028年 [13] - 费用在经营性损益列支并对各期净利润产生影响 [13] 中介机构意见 - 律师事务所认为授予程序符合法规要求 [14] - 独立财务顾问确认授予事项符合相关规定 [14] - 本次授予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实质性影响 [6][14]
时代电气(3898.HK):轨交业务持续向好 半导体进入产能爬坡期
格隆汇· 2025-08-26 10:55
25H1财务业绩 - 收入122.1亿元同比增长17.9% 归母净利润16.7亿元同比增长12.9% 扣非净利润15.9亿元同比增长37.0%且增速较25Q1的29.5%进一步加快 [1] - 轨道交通业务收入69.1亿元同比增长12.6% 新兴装备业务收入52.4亿元同比增长25.9% 其中基础器件24.2亿元增29.1% 新能源发电10.5亿元增42.9% 新能源汽车电驱10.0亿元增1.3% [1] - 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4.4个百分点至32.0% 主要因各板块毛利率提升及收入结构变化 每股派息0.44元人民币 派息比率35.75% [1] 业务板块表现 - 轨道交通业务受益于国铁客运量创新高带动动车组招标超预期 以旧换新政策推动老旧内燃机车替换产生持续增量需求 [2] - 维保业务占轨交收入比例约23% 同比高速增长 未来国铁和城轨维保需求有望持续释放 通信信号及其他轨交装备收入持续增长形成新增长极 [2] - 基础器件业务受益新工厂产能爬坡 宜兴8英寸IGBT产线2025年6月底达3万片/月设计产能 株洲8英寸碳化硅产线当前月产能1.5-2万片/月 预计2025年底实现产线拉通 [2] 新兴业务发展 - 新能源发电事业部已实现独立运作并小幅盈利 新能源汽车电驱业务合作主流车企站稳第一梯队 预计25H2开始产能释放 [2] - 机构预测2025-2027年收入274亿/303亿/330亿元 增速10.1%/10.4%/9.0% 净利润42.7亿/47.7亿/52.9亿元 增速15.4%/11.7%/10.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