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证券交易所
icon
搜索文档
港交所:延长交易时间需审慎
第一财经· 2025-08-21 09:44
港交所交易时间延长建议 -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公司对所有市场建议持开放态度 但延长交易时间需审慎评估并征求市场参与者意见[3] - 部分市场人士将陈翊庭关于延长交易时间的回应解读为"研究24小时交易机制"[3] - 港交所强调延长交易时间对市场整体影响重大且面临不小挑战[3] 港交所市场发展策略 - 港交所一直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便利[3]
港交所回应24小时交易机制建议称需审慎评估
财经网· 2025-08-21 09:13
港交所市场效率提升措施 - 公司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便利并对所有相关建议持开放态度 [1] - 延长交易时间对市场整体影响很大且挑战不小需要非常审慎 [1] - 需要征求所有市场参与者的意见以评估延长交易时间的可行性 [1] 24小时交易机制潜在问题 - 24小时不间断交易可能导致出错时没有几小时修补问题的余地 [1] - 市场人士建议延长交易时间但部分人士误解行政总裁表态为研究24小时机制 [1] - 公司澄清当前表态聚焦审慎评估而非立即实施24小时交易 [1]
港交所上半年营收净利增超3成,港交所今年股价大涨50%
第一财经· 2025-08-21 08:49
财务业绩 - 公司上半年营收超140亿港元,同比增长超30% [1] - 公司上半年利润达到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超30% [1] - 沪深港通收入及其他收益上升至18.13亿港元,创半年度新高 [1] 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在业绩披露后快速拉升,8月20日收盘上涨1.71%至441.2港元/股 [1] - 公司股价8月21日再次上涨0.68%至444.2港元/股,逼近年内新高 [1] - 今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超52%,远高于恒生指数25%的累计涨幅 [1] 交易数据 - 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飙升至1110亿港元,达去年同期近三倍 [1] - 港股交投活跃是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原因 [1]
香港交易所(00388):2025年中报点评:各项业务表现强劲,中期业绩创同期新高
长江证券· 2025-08-21 08:42
投资评级 - 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76.18/188.76/200.46亿港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31.75/29.63/27.90倍 [2][9] 核心观点 - 中长期来看,伴随互联互通政策加持,港交所在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及自身创新层面已具备复苏的基本条件,预计港股市场流动性将持续抬升,市场整体活跃度及估值有望随之提升 [2][9]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140.76亿港元(同比+32.53%),归母净利润85.19亿港元(同比+39.1%),创同期新高 [6][9] 业务表现 收入结构 - 交易及交易系统使用费同比+49.12%,占比34.85%;结算及交收费同比+48.47%,占比22.41%;投资净收益同比+14.04%,占比20.42% [9] - 联交所上市费同比+12.55%,市场数据费同比+6.20%,存管托管及代理人服务费同比+23.25% [9] 市场表现 1. **现货市场** - 股本证券日均成交额同比+122.1%,沪深股通/沪深港通日均成交额分别同比+31.6%/+196.0%,带动交易费及结算费同比+99.6%/+59.3% [9] - 新上市公司44家,募资金额同比+716.4%,联交所上市费同比+29.6% [9] 2. **衍生品市场** - 衍生品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同比+13.8%,上市费同比+29.6%至3.81亿港元,主要因新上市衍生权证及牛熊证数目增加 [9] 3. **商品市场** - LME金属合约日均成交额同比+3.8%,商品分部交易费同比+5.7% [9]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及其他收益为283.44/303.43/322.26亿港元,其中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为103.73/111.80/121.29亿港元,结算及交收费为67.36/75.10/76.97亿港元 [9][10] - EBITDA预计为224.43/240.73/256.12亿港元,税前利润为209.15/224.07/237.97亿港元 [10]
高盛:上调香港交易所盈测 目标价升至509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21 08:21
香港交易所第二季业绩分析 - 香港交易所第二季业绩高于预期 主要受投资收益带动 [1] - 撇除投资收益的核心利润同比增长约40% 符合预期 [1] - 现货市场日均成交额同比几乎翻倍 [1] 盈利预测及评级调整 - 高盛将2025至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上调3% 1% 2% [1] - 重申"买入"评级 目标价从500港元上调至509港元 [1] 投资收益前景 - 管理层预计投资收益将转弱 因HIBOR回落及减持外部投资组合 [1] - 高盛预测今明两年投资收入同比下跌约17%及11% [1] - 仍预期下半年盈利增长将持续强劲 [1]
高盛:上调香港交易所(00388)盈测 目标价升至509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1 08:17
业绩表现 - 第二季业绩胜预期 主要受高于预期的投资收益带动 [1] - 撇除投资收益的核心利润同比强劲增长约40% 符合预期 [1] - 现货市场日均成交额几乎同比翻倍 [1] 财务预测调整 - 2025至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上调3%、1%及2% [1] - 目标价从500港元上调至509港元 重申买入评级 [1] 投资收益前景 - HIBOR回落及减持外部投资组合导致投资收益前景转弱 [1] - 预计今明两年投资收入将同比下跌约17%及11% [1] - 仍预期强劲盈利增长将于下半年持续 [1]
香港交易所24小时交易倒计时!230家企业IPO排队,年底咨询新规 !
搜狐财经· 2025-08-21 07:51
IPO热潮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IPO融资额达1094亿港元(约14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700%,超越纳斯达克和纽交所重夺全球IPO募资榜首 [2] - 蓝思科技募资54.8亿港元、富卫集团募资36.6亿港元领衔,7月单月9只新股上市再吸金193.8亿港元 [2] - 目前排队企业达230家,主板占比86%(197家),立讯精密、胜宏科技等A股龙头密集递交申请,"A+H"双平台战略成主流 [2] 外资流动与资本入场 - 北向资金占港股日均成交额23%,剩余交易中机构投资者主导,中东、东南亚及欧美资金显著增加 [2] - 上半年外资在新股基石投资中的参与度创五年新高,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等主权基金频繁现身 [2] - 迪拜与香港时差仅4小时,延长交易可直击中东资本"交易空窗期" [2] 全球交易所时间竞赛 - 纽交所申请延长交易至22小时,纳斯达克计划2026年实现全天候交易 [3][4] - 伦敦证交所推进24小时交易以巩固脱欧后地位 [4] - 美国初创公司24X National Exchange获SEC批准,成为全球首家"5×23小时"运营的交易所 [4] 港股通制度挑战 - 结算冲突:内地结算系统(T+1过渡中)难以匹配非同步交易时段 [4] - 夜间波动致个人投资者被迫"熬夜盯盘",加剧去散户化趋势 [4] - 德勤建议取消50万港股通门槛,港交所正推动降低外资准入壁垒 [4] 结算制度升级 - 港交所确认T+1结算将于2025年底前落地,技术准备已完成 [4] - 全球88%股票交易采用T+1或T+0结算,香港维持T+2将丧失竞争力 [4] 交易单位改革 - 现行港股每手交易单位多达40种(如腾讯每手100股、汇丰每手400股) [4] - 港交所宣布年底启动手数改革咨询,拟简化交易单位类别 [4] - 允许股价大涨公司主动调整手数(如拆细降低入场资金) [4] 加密交易所竞争 - 美国加密交易所Kraken、Robinhood推出"代币化美股"服务,支持60+美股24小时交易 [5] - 欧盟用户可365天无休交易200+美股及ETF [5] - 香港加速布局稳定币牌照与黄金交易所,以合规化数字资产+延长交易组合拳争夺年轻投资者 [5] 战略定位与竞争格局 - 香港必须代表中国参与全球金融规则重构,应对特朗普推动"强美元+加密货币"新霸权 [5] - 24小时交易革命关乎香港能否在"纽伦港"格局中夺回定价权 [5] - 关乎中国在全球金融秩序中从"参与者"迈向"规则制定者"的战略转型 [5]
港交所 2025 上半年业绩创新高,CEO 回应 IPO 等热点话题
搜狐财经· 2025-08-21 07:3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1亿港元,同比增长33%,主要业务收入130亿港元,同比增长32%,税后盈利85亿港元,同比增长39% [3] - 收入及盈利创历史半年新高,主要得益于现货及衍生品市场成交量增长,上半年平均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95% [1][3] - 第二季度收入及溢利创季度历史新高,尽管成交量较第一季度略有回落 [3] 交易业务表现 - 现货收入同比增长39%,股票及金融衍生品收入同比增长29% [3] - 沪深股通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32%,港股通日均成交额1110亿港元,为去年同期近3倍,两者累计贡献收入18.13亿港元,同比增长51% [3] - 投资收益净额上升主要受保证金金额上升及非经常性外汇收益带动 [6] 融资市场表现 - 上半年新股上市44宗,新股集资额1094亿港元,为去年同期8倍多,再融资规模超2400亿港元,均为2021年以来最高半年度纪录 [4] - 目前港股IPO递表已超过230家,上半年审核通过IPO家数50家 [3][4] - 科企专线推出后新增50家18A和18C章申请企业 [5] 投资者结构 - 当前港股二级市场散户占比仅10%,港股通南向资金占比23%,其余为国际投资者和本土资金 [6] - 国际投资者对港股IPO参与度很高,部分美元资金正回流中国资产 [6] 运营与基础设施 - 营运支出增长,但公司有能力应对交易量增加和波动 [6] - 资本性开支重点提升基础设施韧性,包括系统更新换代及性能提升 [6] - 计划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以提升效率并与全球市场接轨 [7] 未来发展与挑战 - 下半年可能因HIBOR下降及购置物业导致投资收益下降 [6] - 针对24小时交易机制持审慎态度,需权衡交易便利性与潜在风险 [7] - 与内地交易所错位互补发展,共同满足中国企业IPO需求 [3][4]
上半年营收净利增长超三成,港交所今年股价大涨50%
第一财经· 2025-08-21 07:12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 [2] - 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其中第二季度溢利44.42亿港元创同期历史纪录 [2] - 沪深港通收入及其他收益升至18.13亿港元,创半年度新高,其中14.45亿港元来自交易及结算收费 [1][5] 交易与市场数据 - 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2402亿港元,同比增加118% [5] - 南向港股通日均成交额1110亿港元,达去年同期近三倍,占香港市场股票成交金额23% [1][5] - 北向沪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7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32% [5] 细分业务收入 - 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达49.06亿港元,同比增长49.11% [5] - 结算及交收费31.55亿港元,同比增长48.47% [5] - 期货及期权产品平均每日成交合约超170万张,同比增长11% [5] IPO与再融资市场 - 新股集资额1094亿港元,为去年同期的8倍多 [6] - 再融资规模超过2400亿港元,创2021年以来半年度最高纪录 [6] - 共有44宗新股上市,上市机制改革提升效率与吸引力 [6] 创新措施与市场改革 - 推出"科企专线"后新增50家18A和18C章申请企业 [7] - 计划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扩大无纸化上市机制及落实IPO定价新规 [7] - 预计2027年底全球88%股票交易采用T+1或T+0结算周期,公司正推进相关适配方案 [7]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反应 - 业绩披露后股价单日上涨1.71%至441.2港元/股,次日再涨0.68%至444.2港元/股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超52%,显著高于恒生指数25%的涨幅 [1]
港交所上半年业绩亮眼:IPO全球夺冠,外资参与度大增!
搜狐财经· 2025-08-21 05:10
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强劲 在现货市场、衍生产品市场、沪深港通成交量及新股融资额等多个领域创半年度新高 重新夺回全球交易所新股融资额榜首位置 [1][7] 财务业绩表现 - 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0.76亿港元 同比增长33% 创半年度新高 [2] - 主要业务收入129.54亿港元 同比增长34% [2] - 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港元 同比增长39% [3] - 基本每股盈利6.74港元 同比增长39% [2] - 每股中期股息6.00港元 同比增长38% [2] - 投资收益净额10.44亿港元 同比增长16% 主要受益于美元兑港元非经常性汇兑收益及公司资金投资收益上升 [2][3] 市场交易表现 - 现货及股票期权市场成交量刷新半年度纪录 [2] - 沪深港通成交量创半年度新高 [1] - 衍生产品市场成交量达半年来新高 [1] 新股市场表现 - 共有44宗新上市 集资额达1094亿港元 为2024年同期的8倍多 创2021年以来最高半年度纪录 [3] - 再融资规模超2400亿港元 同样创2021年以来最高半年度纪录 [3] - 约230家企业正在排队等待IPO [3] 外资参与情况 - 二级市场中散户占比约10% 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占比约23% 其余为全球机构投资者 [6] - 外资参与度显著提升 吸引全球长线基金参与新股认购 [6] - 海外投资者重新聚焦亚洲市场 特别是中国市场 [6] 创新举措与发展规划 - 推出"科企专线"服务 新增50余家依据18C、18A章节上市的高科技企业 [6] - 计划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 扩大无纸化上市机制 [6] - 优化IPO市场定价新规 推出下调证券交易最低上落价位第一阶段措施 [6] - 旨在提升市场竞争力 提供更多元化产品和更高效互联互通机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