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手机
icon
搜索文档
雷军18年:从"除了钱一无所有"到"养不起两个大学生"
搜狐财经· 2025-09-25 17:16
公司高管言论特征 - 公司创始人近期通过海报形式表达个人财务压力 与早期"除了钱一无所有"的公开表态形成鲜明对比[1][11] - 公司高管言论风格以"语言百变"著称 在行业内存有较高关注度[4] 历史争议性言论记录 - "得屌丝者得天下"言论曾作为公司市场定位标签 后续成为内部禁忌话题并导致某高管因此离职[5] - "不服跑个分"言论引发行业对跑分软件独立性质疑 该公司投资的安兔兔软件被指为特定产品调整评分标准[6] - 产品宣传中采用"比一元硬币还薄"的类比方式 实际参照物为硬币立起高度而非直径[7] - 发布会提及"奥氏体304"材料特性 该材料实为普通不锈钢制品常用材质[8] 财务承诺与实际表现差异 - 2018年承诺硬件净利润率不超过5% 但2021年手机业务毛利率实际达到11.6%[9] - 公开否认造车计划后数日即官方宣布进入汽车制造领域[9] 战略定位表述演变 - 将汽车制造称为"人生最后一次创业" 后续又表态"五十岁正是闯的年纪"显示战略重心持续调整[10]
果17不香了!雷军公布小米17系列售价,远超米粉预期
搜狐财经· 2025-09-25 17:04
产品发布与定价策略 - 小米17系列三款年度旗舰新机正式发布 包括标准版、Pro版和Pro Max版 [1] - 小米17标准版起售价4499元(12+256G) 比iPhone17标准版(5999元)低1500元 [5] - 小米17 Pro起售价4999元(12+256G) 比iPhone17 Pro(8999元)低4000元 [7] - 小米17 Pro Max起售价5999元(12+512G) 比iPhone17 Pro Max(11999元)低5700元 [9] - 顶配版16+1TB小米17 Pro Max售价6999元 比同配置iPhone17 Pro Max(13999元)低7000元 [9] - 512G版本iPhone17 Pro售价10999元 可购买两部512G小米17 Pro(5599元)并有余款 [7] 产品配置与性能特点 - 全系搭载高通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 支持3D超声波指纹识别和USB 3.2 Gen1数据传输 [11] - 前置5000万像素自拍镜头 支持4K 60fps视频拍摄 [11] - 充电系统配备100W有线快充+50W无线快充+22.5W反向充电 [11] - 标准版和Pro版采用6.3英寸屏幕 Pro Max版采用6.9英寸屏幕 全系1.5K分辨率 [11] - Pro版背屏2.7英寸(904x572分辨率) Pro Max版背屏2.9英寸(976x596分辨率) 均支持120Hz刷新率 [11] - 标准版电池容量7000mAh Pro版6300mAh Pro Max版7500mAh [13] 影像系统配置 - 标准版后置三摄:5000万像素主摄+5000万超广角+5000万浮动长焦 [13] - Pro版后置三摄:光影猎人950L主摄+5000万超广角+5000万浮动潜望长焦(5倍光学变焦) [13] - Pro Max版后置三摄:光影猎人950L主摄+5000万超广角+5000万超聚光潜望长焦(1/2″超大底传感器) [13] 市场反应与销售策略 - 价格公布后弹幕反应热烈 "真香"评论刷屏 远超用户预期 [3] - 小米在发布会上直接对比iPhone17系列 展示续航优势等性能数据 [15] - 提供首销福利(9月25日-10月8日):2年碎屏险(含背屏)和365天只换不修服务 [17] - 标准版被认为最具性价比 Pro Max版因电池容量最大和影像系统最出色被推荐 [15]
雷军开讲 “机圈”风起
北京商报· 2025-09-25 16:53
9月25日,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以"改变"为题完成第六次年度演讲。雷军说,小米在过去五年经历了包 括自研芯片与汽车量产等一系列跨越,完成改写自身轨迹的巨大蜕变。 而今年小米旗舰系列手机的"数字"命名,跳过"16"直升"17",序号跨代代表着产品力的越级提升。除小 米17系列手机,外界同样清晰看见的是,在自研玄戒O1芯片落地装机、造车业务连战连捷后,摆在人 们面前的毫无疑问也是史上最强小米。 不过,眼下竞逐"最强"二字的,恐怕不止小米。赛道另一侧,苹果iPhone 17系列携近几年最大规模更新 打破质疑,华为在Mate XTS非凡大师发布会上让麒麟芯片时隔多年再度公开,OPPO携ColorOS 16从流 畅性维度斜刺杀出……饱受"挤牙膏"诟病的手机圈子终于迎来一个全员倾力的"金九银十"。决战的硝 烟,久违了。 巨头,巨变 对小米而言,2025年是当之无愧的巨变之年。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相比介绍芯片的具体参数与型号,更值得关注的 是华为公开自研芯片这件事背后透露出的态度: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种种挑战,2025年的华为 已无需遮盖锋芒,芯片自主研发能力与供应链稳定性,为其注入足够的 ...
小米17,4499元起!雷军喊话苹果用户
中国证券报· 2025-09-25 16:25
公司战略转型 - 小米集团通过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逐渐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硬核科技公司[2] - 自研芯片被视为公司成功的必由之路 全球顶尖科技巨头最终都成为芯片巨头[3] - 2021年初重启造芯之路成立玄戒公司 2024年初成功投片3纳米工艺芯片玄戒O1[4] 芯片研发历程 - 2014年成立松果电子开始自研SoC芯片 2017年发布第一代终端SoC澎湃S1但后续发展不佳[3] - 2018年停掉SoC研发转向小芯片 反思失败原因为方向错误(应从中高端切入)和内部协调不足[3] - 2022年公司营收下降15%仍坚持芯片研发 每个项目需数百亿元投入[4] - 玄戒O1芯片投片费达2000万美元 2025年5月搭载该芯片的手机和平板发布[4] 新产品发布 - 小米17系列手机跳过16代直接发布 起售价4499元 全面对标iPhone 17[5][6][7] - 标准版性能接近iPhone 17 Pro 搭载7000mAh金沙江电池续航领先[7] - Pro系列标配妙享背屏支持自拍和信息显示 可搭配299元复古掌机保护壳[9] - 全系搭载澎湃OS 3系统 实现与苹果生态互联 支持跨设备通知查看和信息回复[9] 汽车业务进展 - 小米YU7发布3个月累计交付超4万辆 家庭用户占比69% 有小朋友家庭占比85%[9] - 推出定制化服务新增5款外观颜色和2款内饰 每月限量40辆从高端车型开始[9] - 在北京超级工厂店建立定制服务中心 支持消费者手工体验皮具制作[9]
雷军深夜畅聊:小米是被黑最惨的车企之一;小米16改名17,产品力非常炸裂;国产汽车都在进步,没必要搞得很难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6:25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互联网公司坚定转向智能制造和硬核科技公司 从机会驱动转向使命驱动[3] - 制定5年投入1000亿研发计划 实际完成1020亿~1050亿投入[3] - 新5年规划为2000亿研发投入 推动技术立业战略[3] 研发投入成果 - 2019年研发费用75亿 5年累计投入超1000亿研发资金[3] - 研发投入带来技术领先 小米17系列实现跨代升级[3][5] - 从技术跟随转向技术领先 多项技术超越iPhone17系列[3][5] 产品战略调整 - 小米16改名小米17 重新表达挑战世界第一的决心[3] - 产品力大幅提升 与iPhone17全系列相比有多项超越[5] - 高端化方法论形成三大引领:科技引领 认知引领 审美引领[6] 用户结构变化 - 小米汽车用户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女性用户占比接近50%[6] - 从极客品牌转向大众品牌 推动高端化战略获得成效[6] - 五年高端化探索取得成果 用户认可度显著提升[6] 行业关系定位 - 公司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后来者 感激所有先行者[7] - 强调合作共赢理念 有效推动行业间合作[7] - 认可理想汽车开创大空间增程SUV路线 向李想表示敬意[6] 网络舆论环境 - 小米汽车成为全网被黑最惨的车企之一[3] - 支持六部委打击黑水军和黑公关行动[3] - 认为黑水军和黑公关让产业发展遇到困难[3]
对话雷军:汽车市场很大,还远没到要相互比较的阶段里
新浪科技· 2025-09-25 15:56
他进一步表示,"基于这点,我觉得还是要共同合作,推动整个国产汽车产业的进步。这两天我们也宣 布,小米手机的秒充协议全部免费,能让更多车可以更好支持小米手机。不少车厂跟我们正在结盟和合 作,但由于汽车的研发周期比较长,等我们合作到一个阶段,再来公布给大家。" 责任编辑:王翔 新浪科技讯 9月25日晚间消息,在今日的2025雷军年度演讲活动结束后,小米集团董事长、CEO雷军与 媒体对话。 雷军表示,"汽车这个市场很大,还远没有到要相互比较的阶段里。我们经历过手机行业那么残酷的竞 争,汽车行业目前相对来说,大家还都在成长阶段。" 专题:雷军2025年度演讲:谈造芯坎坷、造车争论、赞ModelY、抢苹果用户 ...
2025雷军年度演讲 YU7交付超4万/发布小米定制服务
新浪财经· 2025-09-25 15:35
产品发布 - 小米17系列数字旗舰手机发布 包括标准版起售价4499元 Pro版起售价4999元 Pro Max版起售价5999元[1][5] - 小米平板8系列发布 标准版起售价2199元 Pro版起售价2799元[5] - 米家三区洗衣机Pro首销价3999元起 米家冰箱Pro微冰鲜双系统法式平嵌560L首销价6399元 小米电视S Pro Mini LED 2026首销价5199元起提供四种尺寸[5] - Xiaomi路由器BE10000 Pro零售价1699元 Xiaomi Sound 2 Max零售价1999元 Xiaomi随身蓝牙音箱零售价299元[5] 汽车业务 - 小米YU7 SUV车型正式开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 自7月6日交付以来交付量已突破4万台[7] - 家庭用户占比69% 其中有孩家庭占比85%[7] - 小米SU7系列成为近一年20万以上最畅销轿车 YU7创造中国汽车工业史奇迹 SU7 Ultra位列国内50万以上轿车和纯电销量双第一[16] - SU7 Ultra原型车进入纽北官方圈速总榜全球第三 量产车刷新纽北量产电动车圈速记录[16] 定制服务 - 推出小米定制服务 覆盖YU7 Max和SU7 Ultra车型 提供26项个性选配包括车漆轮毂内饰等[3][9] - 定制服务10万元起订 每月限定40台 首批覆盖两款车型[5][9] - 小米成为中国首家发布汽车定制服务的车企 在北京汽车工厂店打造400余平定制服务中心[9] 技术创新 - 自主研发3nm旗舰SoC芯片玄戒O1正式发布 性能跻身全球第一梯队[14] - 小米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全球第四家具备3nm先进制程设计能力的科技公司[14] - 小米17 Pro系列配备"妙享背屏"创新 重构智能手机交互模式[3]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从2020年93亿元增长至2024年241亿元 2025年预计投入300亿元[13]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0年一万出头翻倍增长至超过两万人[13] - 未来五年计划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投入1000亿元[11] 战略转型 - 公司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确立"技术为本"为核心铁律[11] - 2020年公司年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元并开始高端化探索[11] - 通过五年时间引进大量人才重塑核心管理团队实现深层次变革[13][14]
对话雷军:在强大同行压力下,小米早就放弃了速胜
新浪科技· 2025-09-25 15:30
公司战略 - 手机市场竞争难度超过汽车行业 公司已放弃速胜可能性 采取持久战策略[1] - 公司过去5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时间成为公司朋友 是长跑型选手 时间越长越强大[1] - 公司致力于成为六边形战士 在各个维度不留死角 全面对标竞争对手差距[1] 市场定位 - 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 公司重点打持久战[1] - 公司通过多维度能力建设强化市场竞争力[1] *注:文档id=3为责任编辑信息 无实质性行业或公司内容 故未纳入总结范围*
深夜!美联储,降息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09-25 15:26
美联储官员对降息政策的分歧 - 美联储理事米兰主张立即采取激进降息措施 建议未来6个月通过一系列50个基点的降息使利率接近中性水平 主张短期大幅降息150-200个基点[3][4] - 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对提前大幅降息持谨慎态度 强调需确保通胀向2%目标迈进后才可大幅降息 担忧基于就业数据放缓就过早降息的风险[5][6] - 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表示政策操作需更精细 认为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过大 银行准备金规模可能降至2.6万亿美元 强调缩表需平衡市场影响[6] 美国经济数据表现 - 美国8月商品贸易逆差大幅收缩16.8%至855亿美元 主因商品进口下降196亿美元至2616亿美元 出口下降23亿美元至1761亿美元[7][8] - 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速上修至3.8% 为近两年最快增速 贸易逆差缩小是主要推动力 第三季度年化增长率预期趋于2.5%[8][9] - 关税政策导致商品进口大幅波动 第一季度GDP受削弱 第二季度增长受提振 目前未明确证据表明关税导致通货膨胀[4][8]
雷军:押上家底,造车造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5:24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2020年启动触及灵魂深处的大反思 推动从互联网公司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 [3] - 造车与造芯决策几乎同时进行 将公司前十年积累资源全部投入 [5] - 认知变化催生战略升级 形成手机 汽车 芯片相互关联协同促进的业务布局 [7] 研发投入与人才建设 - 过去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 研发人员占比达48.6% [5] - 人才短板是快速成长中的挑战 通过内部提拔加外部招募双管齐下 [11] - 造车与造芯业务对高端人才有刚性需求 包括半导体研发专家和汽车工程技术人才 [11] 高端化战略成果 - 小米SU7 Ultra售价五六十万元 市场热度超出预期 [9] - 小米17系列展现高端化路径 Pro与ProMax版本定位继续上探冲击高端市场 [9] - 全系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 以第三代3nm工艺与4.6GHz主频刷新性能纪录 [9] 生态协同布局 - 澎湃OS3系统实现手机 平板 家电等产品无缝协同 [13] - 高端音箱等家电新品完善科技家电产品序列 [13] - 产品布局延续生态优势 通过高端化提升生态整体价值 [13] 经营基础保障 - 2020年公司已跻身世界500强 年收入超两千亿元 [3] - 应对转型需厉害的人足够多和攒钱足够多 这是生存密码 [11] - 面对造车与造芯的烧钱属性 公司积累雄厚资源但仍需精打细算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