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产业

搜索文档
“山西嫡长子”无疑了!抖音、京东在大同或再谋合作项目
搜狐财经· 2025-06-20 17:19
大同"算力之城"战略进展 - 大同依托煤炭资源和煤电产业链优势,加速从能源输出向算力服务转型,定位"算力之城"发展目标 [1] - 截至2024年底,大同数据中心累计投资超243亿元(总投资760亿元),投运服务器68万台,上架率90%,用电量从2021年6.21亿度增至2024年43亿度 [11] - 城市AI算力全国排名第三,入选国家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城市,案例获评中国改革2024年度市域典型案例 [10] 抖音集团合作项目 - 2022年启动太行算力中心建设,火山云大同公司注资从1.6亿元增至23.6亿元(增幅1375%),2024年以3285万元购得7.4万㎡工业用地 [2] - 项目分两期:一期投资28亿元占地220亩,二期投资45亿元占地307.5亩,2024年7月二期规划获批 [3] - 合作延伸至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并探索绿电直连算力中心、短视频产业基地等新项目 [5] 京东集团合作项目 - 华北智能算力数据中心一期2023年10月完工,总投资25亿元占地324.95亩,为京东国内主要算力基地之一 [8] - 2023年12月成立京东科技(山西)客户服务中心,2024年3月商讨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合作 [6][9] - 双方将深化算力中心建设与城市综合治理技术服务合作 [6] 其他企业布局与配套 - 早期引进秦淮数据集团环首都·太行山基地(2018年)、中联绿色大数据基地(2020年300亿元投资) [10] - 2024年5月与腾讯云洽谈数字云冈、智慧文旅等领域合作 [12] - 山西大同大学成立数字经济研究院,构建"高校-产业-政府"协同创新模式 [13] 产业发展规划 - 2024年重点推进绿电园区试点,包括经开区绿电直供园区和灵丘县绿色算力中心 [11] - 通过"东数西算"工程整合煤电资源与算力需求,形成技术赋能与产业协同生态 [13]
*ST合泰:落子智能算力领域
证券时报网· 2025-06-18 12:12
合资公司设立 - *ST合泰与重整产业投资人骋风而来共同设立合资公司智泰驰骋,注册资本1亿元,*ST合泰持股60%,骋风而来持股40% [2] - 合资公司定位为算力产业综合服务商,聚焦算力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推动技术与产业融合 [2] - 合资公司将借助骋风而来在算力技术和解决方案的专业优势,提供基础设施搭建、平台运营和应用开发等综合服务 [2] 业务战略方向 - *ST合泰将算力业务作为重整后的重点培育方向,旨在构建可持续造血能力的新业务体系 [3] - 公司进军智能算力领域是把握人工智能产业风口的战略选择,目标实现营收结构多元化 [3] - 合资公司承接算力业务,计划通过市场化运营拓展第三方客户,并争取政策性支持,建立独立商业闭环 [3] 行业协同发展 - 合资公司致力于构建开放、协同、共赢的算力生态系统,促进产业链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 [2] - 公司通过"制造+智算"双轮驱动战略,推动算力技术与各产业深度融合,挖掘应用场景 [2][3]
算力产业链再度走强!数据 ETF(516000)早盘震荡拉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6 05:09
算力硬件股表现 - 中证大数据产业指数早盘上涨0 99% 成分股天下秀上涨4 60% 恒生电子上涨4 54% 神州泰岳上涨4 53% 神州信息上涨4 03% 科华数据上涨3 00% [1] - 数据ETF(516000)上涨0 90% 最新价报0 9元 [1] 智能算力规模预测 - 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预计达1037 3 EFLOPS 2028年达2781 9 EFLOPS 2025-2028年复合增长率38 94% [1] 算力板块投资逻辑 - 算力板块具备底层需求与估值支撑 高速光模块处于低估值且业绩确定性强 [1] - 算力设备 数据中心及配套等相关标的有望恢复 [1] AIDC算力产业链方向 - AIDC机房建设(机房 柴油发电机 冷却系统 变压器等) [2] - IT设备 网络设备(交换机 光模块 铜缆 光纤等) [2] - 算力租赁 云计算平台 AI应用 卫星互联网&6G [2] 大数据产业指数与ETF - 中证大数据产业指数覆盖大数据存储 分析 运营 生产 应用等领域 [2] - 数据ETF(516000)跟踪该指数 场外联接基金包括A类020335 C类020336 D类023779 [2] 大数据产业发展驱动因素 - 政策催化与技术迭代推动大数据产业以"算力底座+场景创新"双轮发展 [2]
提升我国公共算力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解读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5 22:27
算力互联互通定义 - 算力互联互通是在现有互联网体系架构基础上,通过构建统一算力标识、增强异构计算和弹性网络能力等方式,将不同主体、不同架构的公共算力资源标准化互联,形成可查询、可对话、可调用的服务能力 [2] - 实现数据和应用在算力间高效供需匹配、流动互通、迁移计算,促进算力资源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使算力像水、电一样便捷使用 [2] 政策出台背景 -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等有关决策部署 [3] - 人工智能发展催生算力互联需求,用户需要能够随时、随地、随需地接入算力资源 [3] - 地方政府推动算力调度平台建设,基础电信运营商提出算力网络和算力并网方案,推进算力互联互通已形成产业发展共识 [3] 发展目标 - 到2026年建立较为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标识和规则体系 [4] - 到2026年在设施互联方面推广新型高性能传输协议,提升算力节点间网络互联互通水平 [4] - 到2026年在资源互用方面建成国家、区域、行业算力互联互通平台,实现全国头部算力企业的公共算力资源互联 [4] - 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逐步形成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的算力互联网 [4] 解决产业难题 - 推动构建算力互联互通体系,解决算力资源利用率不高、异地异构协同难、产业供需不匹配等问题 [5] - 通过统一公共算力标识、建设多级算力互联互通平台等方式,促进算力供需规模较大地区和行业资源互联匹配 [5] 重点任务部署 - 部署6方面16项重点任务,包括筑牢算力互联基础、优化算力设施互联、促进算力资源互用、创新算力业务互通、打造算力互联应用场景、夯实算力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 [6] - 具体包括攻关核心技术、制定标准规范、建立统一算力标识体系、建设多级算力互联互通平台、提升算网融合能力等任务 [6] 五大行动计划 - 算力互联筑基行动:推动技术攻关,发布算力互联互通技术目录,建立标准体系 [8] - 算力设施互联提速行动:推进算力专网互联互通,提升跨网传输速率和服务质量 [8] - 算力互联互通平台体系建设行动:建设国家算力互联网服务平台,开展M个区域和N个行业算力互联互通平台试点 [8] - 算力业务互通创新行动:组织开展算力调度接入等新业务,推动多元异构算力业务互通,支持万亿、十万亿规模参数的大模型训练 [8] - 算力互联领航行动: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开展算力互联网试验网试点,开展"联百业、通万企"活动 [8] 应用场景 - 推动算力互联在算力资源服务、任务调度、市场交易、开源社区运营等新业态场景应用 [9] - 推动算力互联在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智能制造、远程医疗、视联网等企业级场景应用 [9] - 推动算力互联在智能驾驶、云渲染、云电脑、云游戏等消费级场景应用 [9] - 推动算力互联与能源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创新应用 [9] 保障措施 - 强化任务落实,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10] - 强化资源投入,在政策、资金、人才、资源配套等方面完善支持措施 [10] - 强化企业培育,支持算力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10]
全链条构建智算人才生态
经济日报· 2025-06-15 22:02
智算产业概述 -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核心生产力 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1] - 智算是算力向智力的跃迁 并将智力转化为生产力 依赖高性能算力硬件和系统人才体系 [1] 智算产业面临的挑战 - 技术迭代速度远超传统领域 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需高性能GPU集群和高速网络 要求人才兼具硬件架构与算法优化能力 [1] - 外部技术封锁加剧自主化压力 国内企业需加速国产芯片软件生态开发 强化自主技术攻关 [1] - 场景多样性与技术适配复杂化放大人才缺口 基础大模型、多模态模型对算力平台设计差异显著 要求人才具备跨领域适应能力 [1] 智算产业人才需求 战略决策人才 - 需深度理解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导向 掌握核心设备供应周期与价格波动规律 [2] - 需具备金融工具应用能力 如通过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优化资金结构 规避重资产项目风险 [2] 智算中心设计人才 - 需融合绿色能源技术、模块化架构与老旧机房改造方案 如东部高电价地区采用液冷技术降耗 [2] - 需通过动态设计灵活调配算力资源 平衡"双碳"目标与经济可行性 [2] IT组网与运维人才 - 需应对异构计算环境优化、多平台资源池化及国产芯片适配等挑战 [2] - 需从"设备维护者"转型为"技术整合者" 兼具硬件调试与算法调优能力 [2] 场景开发人才 - 需探索制造业、医疗等传统行业应用场景 将抽象算力转化为行业解决方案 [3] - 需在智慧城市交通调度模型中融合算力分布与实时数据 或为药企搭建分子模拟平台平衡计算精度与成本 [3] 融资与资本化人才 - 需结合企业情况 在需求与金融工具之间架设桥梁 [3] - 需理解智算项目的风险、收益与运作特点 做好金融与产业的结合 [3]
算力龙头企业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金融时报· 2025-06-12 03:13
并购重组方案核心内容 -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披露换股吸收合并预案 国内算力产业最大吸收合并案具体方案出炉 [1] - 换股比例为0.5525:1 即每1股中科曙光股票可换0.5525股海光信息股票 [2] - 海光信息换股价定为每股143.46元 中科曙光换股价为每股79.26元(按定价基准日前120日均价上浮10%) [2] - 合并完成后中科曙光将终止上市 海光信息承继其全部资产及业务 [3] 战略协同效应 - 海光信息为高端处理器设计企业 中科曙光为高端计算机领域领军企业 双方在芯片与整机领域形成技术互补 [4] - 中科曙光当前持有海光信息27.96%股份 合并后资源深度融合将提升产业链韧性 [4] - 中科曙光系统集成能力可增强海光芯片与系统协同 海光芯片性能将提升中科曙光产品力 [5] - 合并旨在打造"国产算力+信创航母"级企业 推动人工智能与算力产业协同发展 [5] 政策与市场背景 - 本次合并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后首单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交易 [6] - 2024年9月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宣布换股合并 拟整合船舶制造资源提升全球竞争力 [6] - 2024年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完成合并更名 证券行业进入深度整合阶段 [7] - 新"国九条"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监管优化并购重组环境吸引市场主体参与 [7] 市场反应与行业意义 - 复牌当日两家公司股票均实现开盘大涨 资本市场对合并方案反应积极 [1] - 证券分析师认为此次合并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典范 将形成"技术-资本-产业"正向循环 [1] - 合并有助于提升与国际龙头企业的竞争能力 助力我国算力产业健康发展 [4]
算力产业“强强联合” 海光信息中科曙光回应吸并公允性与发展规划
证券时报网· 2025-06-11 12:23
合并方案概述 -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通过换股吸收合并实现战略重组,打造从芯片、模组到整机的生态产业体系,形成算力产业链的"强强联合" [1] - 合并完成后海光信息将承继中科曙光全部资产、负债及业务,中科曙光终止上市,海光信息配套募资用于并购整合及项目建设 [2] - 市场反应显示6月11日中科曙光股价上涨2.16%至69.56元/股,海光信息下跌4.56%至135.5元/股 [1] 换股定价机制 - 换股比例1:0.5525,海光信息发行8.08亿股换取中科曙光14.63亿股 [3] - 海光信息换股价143.46元/股,中科曙光定价基准日前120日均价上浮10%至79.26元/股 [3] - 定价采用市场化机制,参考120日均价并给予溢价,估值机构将出具合理性报告 [4] 股东权益安排 - 中科曙光原持有海光信息27.96%股份(6.5亿股)将在交易完成后择机注销 [2] - 设置异议股东保护机制:海光信息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价136.13元/股,中科曙光现金选择权价61.9元/股 [5] - 公司强调换股价格反映长期价值,合并后通过协同效应增厚股东回报 [4] 战略协同效应 - 合并将整合海光信息高端处理器与中科曙光系统能力,构建全栈产业链布局,解决芯片功耗等关键技术瓶颈 [7] - 双方在研发创新、供应链管理、市场销售等方面形成聚合优势,预计技术实力提升且成本降低 [7][8] - 合并后存续公司将为服务器厂商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不与国内同行直接竞争 [7] 产业影响 - 交易有助于改变我国算力产业链分散现状,形成一体化竞争优势 [7] - 通过云计算应用延展和系统能力提升,产品可覆盖更广泛行业应用,对标国际巨头 [7] - 品牌影响力预计大幅提升,对塑造主流通用生态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8]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重组:中国算力产业“抱团突围”新篇章
环球网· 2025-06-11 06:51
全球算力产业发展趋势 - 全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持续提升,预计从2022年的50.2%增长至2026年的54.0% [1] - 中国算力产业规模近五年平均增速超30%,算力规模排名全球第二 [3] - 算力深度融入互联网、通信、制造、科研等行业,推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3] 中国算力产业竞争格局 - 各国加强算力产业自主可控,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欧盟计划投资430亿欧元提升芯片产能 [4] - 中国算力产业需突破高端芯片等核心技术,同时构建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4] -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通过换股吸并实现资源整合,换股比例为0.5525:1 [4]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重组分析 - 重组实现从高端芯片设计到高端整机系统的垂直整合,增强技术和应用协同 [7] - 新主体将在技术、市场、创新三个维度产生协同效应,提升系统性能和客户黏性 [10] - 重组带有"补短板"色彩,旨在弥补产业链薄弱环节,提升产业韧性 [10] 全球科技产业整合趋势 - 国际科技巨头通过并购强化产业链地位,如英伟达收购Mellanox,Arm收购Ampere [10] - 中国算力产业通过"链群协同"模式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与国家战略一致 [11] - 海光与曙光的重组展现了中国科技产业从"单打独斗"到"生态构建"的转型 [11]
海光信息、中科曙光复牌大涨,信创ETF却集体大跌,竟是“埋伏”资金在捣鬼?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0 11:23
并购交易与市场反应 - 海光信息拟以1160亿元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成为国内算力产业最大合并案 [1] - 复牌首日中科曙光涨停10%成交4.58亿元,海光信息涨4.3%成交87.3亿元,盘前百亿资金顶板 [1] - 合并后新实体将整合中科院计算所旗下资源,中科曙光持股16.36%,海光信息原由中科曙光控股32.1% [9] ETF市场异常波动 - 信创类ETF逆势领跌,信创50ETF(560850)跌3.76%,信创ETF基金(562030)跌3.68%,信创ETF(562570)跌3.21% [2][3] - 停牌期间信创ETF规模激增,信创ETF(562570)规模从4.19亿元飙升至27.67亿元,增幅近7倍 [4][6] - 套利资金通过ETF间接布局停牌股,复牌后集中抛售导致ETF价格承压,多只ETF溢折率达-0.57%至-0.59% [3][7][8] 套利机制与行业影响 - 基金公司采用现金替代标志约束套利,申购需按预估现金比例支付,赎回仅获现金替代款 [8] - 合并将重塑国产算力产业链竞争格局,两家公司在芯片研发与服务器领域具互补性 [9] - 并购整合存在失败风险,需关注实际协同效应与盈利能力提升,非单纯消息面利好 [10] 资金流动与估值变化 - 停牌期间新增ETF资金摊薄停牌股权重,复牌后个股涨幅对净值拉动作用减弱 [7] - 二级市场ETF溢价交易在复牌后回落,加剧价格下跌压力 [7] - 信创ETF基金(562030)规模从0.75亿元升至5.72亿元,反映短期资金博弈特征 [4][6]
推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 算力产业重组案尘埃落定
中国经营报· 2025-06-10 08:08
国产算力产业重组案进展 -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以1∶0 5525换股比例进行吸收合并 每1股中科曙光股票可换0 5525股海光信息股票 [1] - 中科曙光停牌前市值905亿元 所持海光信息股份对应市值885亿元 中科曙光自身价值对价约274亿元 2024年中科曙光净资产204亿元 [1] - 券商研报认为智算服务器从模块化向高密度集成化发展 芯片厂商与服务器厂商合作是大趋势 "芯片—整机—软件"深度协同成为技术突破核心瓶颈 [1] 公司技术背景与行业定位 - 中科曙光在高端计算、存储、云计算等领域有深厚积累 [1] - 海光信息专注于国产架构CPU、DCU等核心芯片设计 [1] 重组整合的产业价值 - 重组有助于优化从芯片到软件、系统的产业布局 汇聚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 实现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2] - 政策利好下重组顺应监管要求 推动两家公司在技术储备、产品研发等方面互补 提升产品竞争力 [2] 政策环境与资本市场支持 - 证监会将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落实新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 [2] - 支持收购有助于强链补链、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优质未盈利资产 鼓励科技型上市公司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现金等支付工具实施并购 [2] - 该重组案被视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典范 推动资本市场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