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算力平台

搜索文档
10省区市接入中国算力平台 今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增长将超40%
央视新闻· 2025-08-25 01:30
中国算力平台建设进展 - 已有10个省区市的算力分平台正式接入中国算力平台[1] - 平台汇聚不同地域和行业算力资源 构建算力调度"一张网" 实现全面采集和动态监测[2] - 完成100多个算力服务商入驻和1000余家行业用户注册 接入主流基础大模型和垂类模型近100个[3] 算力互联互通发展目标 - 计划到2026年建立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标识和规则体系[3] - 目标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 形成具备智能感知和实时发现能力的算力互联网[3] - 平台支持每天上亿次算力调用 能调度全国六分之一算力规模[8] 算力与AI协同应用 - AI无人机反制系统实现99%以上识别精度 响应时间不到3秒[6] - 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生产流水线在山东济南投入运行 年产能可接受1000多个订单[10][12] - 算力服务平台可自动制定解决方案并匹配最优算力资源[8] 智能算力增长趋势 - 我国算力总规模年增速达30%左右[13] - 预计2025年智能算力规模增长将超40%[15] - 到2035年人工智能预计为中国GDP贡献超11万亿元 占GDP比重4%-5%[13] 算力应用领域拓展 - 智能算力已应用于生成式大模型、自动驾驶、具身智能、智慧城市和工业制造等领域[15] - 通过算力应用大赛累计征集创新算力项目超2.3万个[15] - 在工业、金融、医疗、能源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15]
算得快更要用得好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提速
中国证券报· 2025-08-24 20:10
算力基础设施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底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 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 存力总规模超1680EB [1] - 全国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42 表明基础设施能效持续优化 [1] - 骨干网络性能显著优化 国家枢纽间传输时延不超过20ms 集群到周边城市时延不超过5ms 区域内节点间时延达1ms [2] 算力网络建设进展 - 中国算力平台完成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10省区分平台接入 实现"平台/主体/资源/生态/场景"全面贯通 [3] - 国家超算互联网新接入七城算力中心 包括太原中心/武汉算力中心/青岛AI计算中心等 骨干节点型算力中心突破30家 联合体成员超200家 [3] - 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2024年累计调度提供百亿核时算力 入网算力中心资源利用率平均提升40% [4] 技术发展与标准建设 - 中国移动实现"通/智/超/量"四算并网 算力总规模达61EFLOPS AI任务占全网流量超60% [5] - 超算互联网标准体系涵盖资源/调度/能力/服务层 七个关键标准中五个已发布 两个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6] - 需解决异构互联技术挑战 包括不同芯片/服务器兼容性问题 以及跨运营单位/商业主体的协同难题 [5] 应用生态与产业协同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 数量位居全球首位 [2] - 用户平均同时使用3个算力中心 通过联网服务实现协同效应 [4] - 智算服务推动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领域变革创新 [2] 政策规划与目标 - 工信部《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建立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标识/规则体系 [5] - 目标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 形成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的算力互联网 [5] - 未来两到三年将进一步部署算力互联互通工作 推动算力网络"点/链/网/面"体系化高质量发展 [1][6]
中国算力平台全面贯通,今年智算规模增长将超四成
第一财经· 2025-08-24 13:35
算力基础设施规模与水平 - 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 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 [1][3] - 存力总规模超过1680EB 干线400G端口数量大幅增加至14060个 [3] - 全国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至1.42 [3] 算力平台建设进展 - 中国算力平台完成山西等10个省区市分平台接入 实现全面贯通 [2][8] - 平台集供需服于一体 实现不同系统平台工具间兼容互操作 [2][9] - 截至7月底注册企业用户超1000家 接入算力服务商逾100家 上架算力产品110余项 [10] 智能算力发展特征与趋势 - 算力呈现智算主导多元协调发展特征 总规模年增速达30% [3][4] - 智能算力需求迅猛增长 预计2025年规模增长超40% [4] - 智能算力已应用于生成式大模型自动驾驶工业制造等领域 [4] 算力赋能行业应用 - 算力应用大赛累计征集创新项目超2.3万个 在工业金融医疗能源领域规模化推广 [4] - 中国电信翼医助手涵盖12万余条医学知识 文博大模型重构智慧文博体验 [6] - 人工智能预计2035年为我国GDP贡献超11万亿元 占GDP4%-5% [6] 政策引导与产业生态建设 - 工信部将开展算力赋能专项行动 推动智算生态圈建设 [2][7] - 推动实施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 加快建设中国算力平台 [2] - 引导各地合理布局智能算力设施 提高供给质量 [4][7] 技术创新与协同发展 - 算力技术创新与AI深度融合 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领域取得突破 [4] - 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 夯实算存运底座 强化资源统筹协同能力 [7] - 加快突破GPU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 扩大基础共性技术供给 [7] 算力调度与互联互通 - 中国算力平台具备算力分析决策资源登记供需信息共享等能力 [8] - 工信部提出到2026年建立算力互联互通标准标识规则体系 [10] - 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 形成算力互联网 [10]
今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增长将超40%
搜狐财经· 2025-08-24 04:06
中国算力平台建设进展 - 已有10个省区市的算力分平台正式接入中国算力平台[1] - 平台汇聚不同地域和行业算力资源 构建算力调度"一张网"[1] - 实现100多个算力服务商入驻 完成1000余家行业用户注册[3] - 接入主流基础大模型和垂类模型近百个 为1000多个开发者提供在线调用服务[3] 算力互联互通规划 - 到2026年建立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标识和规则体系[5] - 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 形成具备智能感知能力的算力互联网[5] - 平台能调度全国1/6的算力规模 支持每天上亿次算力调用[10] 算力与AI协同应用 - AI无人机反制系统实现99%以上识别精度 响应时间不到3秒[8] - 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生产流水线在山东济南投入运行 年产能达1000多个订单[12][14] - 算力服务平台可自动匹配用户需求与算力资源 促进东西部供需衔接[10] 智能算力发展态势 - 中国算力总规模年增速达30% 智能算力需求呈现迅猛增长[14] - 2025年智能算力规模预计增长超40%[16] - 到2035年人工智能预计为中国GDP贡献超过11万亿元 占比4%-5%[14] - 算力应用大赛累计征集超2.3万个创新项目 在工业金融医疗等领域实现规模化推广[16]
重要算力产业链企业都来了,中国算力大会释放这些信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4 03:50
综合算力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1085万标准机架 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EFLOPS (FP16) [1] - 算力呈现"智算主导 多元协调发展"特征 智算规模显著提升 [2] - 全国存力规模超1680EB 较2023年增长约40% [3] - 国家枢纽间传输时延不超过20ms 集群到周边城市时延不超过5ms 区域内节点间时延达1ms [3] 区域算力分布格局 - 河北连续3年保持算力分指数全国第一 浙江和内蒙古分别提升6名和8名 [4] - 存力规模前十位中东部地区占80% 河北和广东存力规模均超160EB [4] - 运力前十位东部省份占70% 浙江 上海 江苏位居全国前三 [4] - 模力分指数呈现"东强西弱"态势 前五名均为东部地区 [5] - 环境分前十名中东 西部省份各占50% 西部具资源环境优势 东部具市场环境优势 [6] 算力平台建设进展 - 中国算力平台完成10个省区市分平台接入 实现"平台 主体 资源 生态 场景"全面贯通 [1] - 平台注册企业用户超1000家 入驻算力服务商逾100家 承载9000余张离散卡服务 [7] - 超算互联网平台连接全国30家超算/智算中心 提供七大类商品 国产算力占比超95% [10][11] - 山西建成以大同为核心的环首都算力集群 全省机架规模达51.4万标准机架 智能算力规模32EFLOPS [6] 产业生态协同发展 - OISA生态共建战略启动 为GPU卡间互联提供高性能方案 推动IP 芯片和超节点研发 [9] - 算力平台实现五大贯通:平台贯通形成全国算力资源一本账 主体贯通构建精准匹配机制 资源贯通构建算力调度一张网 生态贯通搭建社区 场景贯通形成技术攻坚榜单 [7] - 需深化算网协同 提升供给质效 筑牢存运基础 加速绿色转型 强化融合创新 [6]
重要算力产业链企业都来了 中国算力大会释放这些信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4 03:42
综合算力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1085万标准机架 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EFLOPS (FP16) [1] - 算力呈现"智算主导、多元协调发展"特征 大模型数量达1509个居全球首位 [2][4] - 存力规模超1680EB 较2023年增长约40% 运力方面国家枢纽间传输时延不超过20ms [3] 区域算力格局 - 河北连续3年算力分指数全国第一 浙江和内蒙古分别提升6名和8名 [4] - 东部省份占存力前十位中8成 河北和广东存力规模均超160EB [4] - 运力前十位东部占七成 长三角的浙江/上海/江苏包揽全国前三 [4] - 模力分指数呈现"东强西弱"态势 前五名均为东部地区 [5] 算力平台建设 - 中国算力平台完成10个省区市分平台接入 实现"平台/主体/资源/生态/场景"全面贯通 [1] - 平台注册企业用户超1000家 入驻算力服务商逾100家 承载9000余张离散卡服务 [7] - 超算互联网平台连接30家超算/智算中心 上架60种规格算力且国产化率超95% [10] 产业生态协同 - 山西建成环首都算力集群 全省机架规模51.4万标准机架 智能算力32 EFLOPS [6] - OISA技术体系推动GPU卡间互联高性能方案 联合GPU/Switch/整机伙伴研发芯片 [9] - 需加快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数据汇聚流通与价值释放 [10]
2025中国算力大会:中国算力平台实现“五大贯通”,赋能未来数字经济
搜狐财经· 2025-08-24 00:12
行业宏观发展 - 中国算力产业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实现规模与质量全球领先 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 干线400G端口数量增至14060个 存储能力超1680EB [1] -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以"点线面网"战略导向加速推进 旨在突破AI技术迭代带来的发展瓶颈 [1] - "华彩杯"算力应用创新大赛吸引超2.3万个项目参与 显示行业创新活力 [1] 平台建设进展 - 中国算力平台成功接入山西/辽宁/上海等10个省区市分平台 实现体系/主体/资源/生态/应用场景全面融合 [1] - 平台运营层注册企业用户超1000家 入驻算力服务商100余家 上架算力产品110余项 [4] - 平台接入90余个主流基础大模型与垂类模型 承载9000余张离散卡供应购买与即时开通服务 [4] 平台功能定位 - 作为国家级算力服务综合平台 集算力供应/需求对接/服务保障于一体 实现跨系统/跨平台/跨工具兼容互操作 [4] - 平台致力于构建中立/开放/公平/可信的服务生态 通过高效配置算力资源促进价值释放 [4] - 为超1000名开发者提供在线调用服务 积累算力监测大数据数十亿条 [4]
中国算力平台全面贯通 形成全国“算力资源一本账”
中国新闻网· 2025-08-23 14:40
国家级算力平台建设进展 - 中国算力平台正式完成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区市分平台接入工作 [1] - 平台实现"平台贯通、主体贯通、资源贯通、生态贯通、场景贯通"五大贯通 [1] - 建成全国算力态势感知监测系统 形成覆盖全国的"算力资源一本账" [1] 平台运营数据表现 - 截至7月底平台运营层注册企业用户超1000家 [2] - 入驻算力服务商逾100家 上架优质算力产品110余项 [2] - 接入主流基础大模型和垂类模型90余个 [2] - 承载9000余张离散卡的供应汇聚、购买和即时开通服务 [2] 行业发展背景与挑战 - "十四五"期间中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和水平位居全球前列 [1] - 行业面临算力监测效率不高、供需信息不全、分配缺乏全局规划、生态协同不足等挑战 [1] - 平台建设自2017年起在工信部指导下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产业各界推进 [1] 平台功能定位 - 国家级综合性算力服务平台集"供、需、服"于一体 [1] - 可实现不同系统、平台和工具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1] - 初步形成中国"全局总览、分域协同"的算力发展新格局 [1]
中国算力平台全面贯通,“全局总览、分域协同”的算力发展格局初现
环球网· 2025-08-23 11:02
中国算力平台发展现状 - 中国算力平台在平台、主体、资源、生态、场景五大维度实现全面贯通 初步构建全局总览、分域协同的算力发展格局 [1] - 平台运营层注册企业用户超1000家 入驻算力服务商超100家 上架优质算力产品110余项 接入主流基础大模型和垂类模型90余个 [5] - 平台承载9000余张离散卡的供应汇聚、购买和即时开通服务 为1000余名开发者提供多源多元在线调用服务 累计沉淀数十亿条算力监测大数据 [5] 算力产业基础设施规模 - 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EFLOPS(FP16半精度) 干线400G端口数量增至14060个 存力总规模超1680 EB [3] - 累计征集"华彩杯"算力应用创新项目超2.3万个 展现产业蓬勃发展活力 [3] - 算力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 基础设施规模和水平跻身全球前列 [3] 平台功能与服务生态 - 平台集供、需、服功能于一体 实现不同系统、平台和工具间的兼容性与互操作性 [4] - 构建中立、开放、公平、可信的服务生态 促进算力资源高效配置与价值释放 [4] - 提供从模型部署到应用构建的全链路服务 实现算力匹配一站式服务体系 [4] 五大贯通具体实施 - 平台贯通:建成全国算力态势感知监测系统 形成全国性算力资源一本账 [4] - 资源贯通:实现异构异属算力资源灵活调度 构建全域贯通算力调度一张网 [4] - 生态贯通:搭建算力生态社区 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算力生态一盘棋 [4] - 场景贯通:开展算力揭榜行动 聚焦六大技术创新方向形成算力强基一榜单 [4] 产业发展挑战与推进 - 算力监测效率不足、供需信息不对称、分配缺乏全局规划、生态协同不够紧密等问题显现 [3] - 社会对算力需求日益复杂化、高标准化 需破解发展瓶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3] - 按照点、链、网、面主轴体系化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工作 持续扩容分平台接入 [5] 未来发展规划 - 通过丰富算力产品矩阵、优化算力交易流程、推动算力资源聚合、完善产业生态等举措提升智算资源供给能力 [5] - 进一步提升智算资源供给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5] - 在现有10省区市分平台接入基础上持续扩容 [5]
中国算力平台全面贯通
新华社· 2025-08-23 10:01
中国算力平台建设进展 - 中国算力平台完成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区市分平台接入工作 [1] - 平台实现"平台、主体、资源、生态、场景"五大全面贯通 [1][3] - 平台集"供、需、服"于一体 致力于打造"中立、开放、公平、可信"的服务生态 [3] 算力基础设施规模 - 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FP16半精度) [1] - 干线400G端口数量增至14060个 [1] - 存力总规模超过1680EB [1] 平台运营数据 - 注册企业用户超1000家 [3] - 入驻算力服务商逾100家 [3] - 上架优质算力产品110余项 [3] - 接入主流基础大模型和垂类模型90余个 [3] - 承载9000余张离散卡的供应汇聚服务 [3] - 为1000余名开发者提供在线调用服务 [3] - 累计沉淀数十亿条算力监测大数据 [3] 应用创新与产业部署 - 累计征集"华彩杯"算力应用创新项目超过2.3万个 [1] - 以"点、链、网、面"为主轴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部署 [1]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自2017年起稳步推进平台建设工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