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造船业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最大上市船企来了,“两船”完成合并在即,股价双双涨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05:28
合并交易核心进展 - 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获证监会正式批复 两公司股票自8月13日起停牌 [1] - 异议股东可执行现金选择权 中国船舶异议股东1853.85万股对应30.01元/股 中国重工异议股东32305.32万股对应4.03元/股 总价值分别为5.56亿元和13.02亿元 [1] - 现金选择权执行概率较低 因中国船舶股价35.01元/股较现金选择权溢价16.6% [2] 合并后企业规模与协同效应 - 合并后总资产超4000亿元 超越南北车合并3000亿元规模 [4] - 2024年两家公司营收合计1340.2亿元(中国船舶785.84亿元+中国重工554.36亿元) 净利润合计49.25亿元(36.14亿元+13.11亿元) [4] - 订单总量达5492万载重吨(中国船舶2461万载重吨+中国重工3031万载重吨) 占全球手持订单总量15% 为全球最大单一船舶法人主体 [4] - 实现绿色船舶技术互通 军民融合经验共享 细分市场突破与议价能力提升 [3][4] 行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合并顺应央企整合潮流 自交易所受理至证监会批复仅71天 体现监管支持力度 [5] - 全球造船行业处于新一轮景气周期 中国船厂接单能力显著增强 [8] - 通过整合科研生产资源和供应链 促进造修船技术融合升级 改善治理结构 [8] - 重组推动中国船舶集团建成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强化全球行业领军地位 [8] 市场环境与挑战 - 合并期间受美国贸易摩擦影响 中国船舶股价曾跌至26.71元/股 较现金选择权折让11.7% [7] - 中国通过开辟新航线 强化东盟中东合作 推动船舶制造业重拾信心 [7] - 全球造船产能持续退出 高附加值船只产能稀缺 供给矛盾突出 [8]
中船防务再涨超7% 预计上半年纯利同比增超两倍 中船系重组步伐加快
智通财经· 2025-08-06 02:13
公司业绩与股价表现 - 中船防务股价上涨7.14%至17.7港元,成交额1.1亿港元 [1] - 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人民币4.6亿元至5.4亿元,同比增长213.25%至267.73% [1] 行业分析与盈利预测 - 建银国际上调中船防务2025至27年净利润预测24%至32%,主要基于毛利率假设更乐观及造船业季节性因素 [1] - 附属公司黄埔文冲持有约540亿元人民币新船订单储备,预计2025至27年盈利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0% [1] 行业整合动态 - 中国船舶重工拟被中国船舶工业以发行A股方式吸收合并,交易已获证监会同意注册 [1] - 市场预期此次合并可能进一步整合中船防务,形成"三船合并"格局 [1]
“两船”完成合并在即,总资产超4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00:00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并进展 - 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已获证监会批复 两家公司股票将于8月13日起停牌 合并后中国重工将退市 [2] - 异议股东可行使现金选择权 中国船舶异议股东持股1853.85万股 现金选择权价格30.01元/股 对应5.56亿元 中国重工异议股东持股32305.32万股 价格4.03元/股 对应13.02亿元 [5] - 当前中国船舶股价35.01元/股 较现金选择权溢价16.6% 执行现金选择权概率较低 [5] 合并背景与战略意义 -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同属中国船舶集团 技术互补 南船主营集运/LNG/特种船 北船聚焦油轮/干散货船/军船/海工装备 [7] - 合并后将实现绿色技术互通 军民融合经验共享 细分市场突破 议价能力提升 [7] - 2024年末两家公司总资产超4000亿元 超过南北车合并规模 合并后营收将超1000亿元 利润超50亿元 [7] 行业地位与订单情况 - 合并后手持订单合计5492万载重吨 占全球15% 为全球最大单一船舶法人主体 中国船舶订单价值2169.62亿元 中国重工订单价值2337.68亿元 [8] - 全球造船产能持续退出 高附加值船型产能稀缺 行业供给矛盾突出 中国船企订单预计长期满负荷 [11] 合并时间线与政策支持 - 2024年9月首次披露合并计划 2025年1月获国资委原则同意 2025年7月4日上交所审核通过 7月18日证监会批复注册 [8] - 从交易所受理到证监会批复仅71天 体现对央企资本化整合的支持力度 [8] 行业周期与重组影响 - 全球造船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中国船厂接单能力较上一周期显著增强 [11] - 合并将整合科研生产资源 推动技术融合升级 改善治理结构 实现产业与资本协同 [11] - 重组助力中国船舶集团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成为全球行业领军者 [11] 外部环境与股价波动 - 美国301调查及港口费用政策曾导致股价下跌 中国船舶4月8日股价26.71元/股 较现金选择权折让11.7% [10] - 中国开辟新航线 强化区域合作 推动船舶认证体系 行业信心逐步恢复 [10]
“两船”完成合并在即,总资产超4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23:47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并核心要点 合并交易进展 - 中国船舶通过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交易已获证监会批复 两家公司股票自8月13日起停牌 复牌日期未定 [1] - 合并后中国船舶将向中国重工股东发行股份并收购其全部资产 中国重工将退市 [1] - 异议股东可行使现金选择权 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的现金选择权价格分别为30 01元/股和4 03元/股 对应总价值5 56亿元和13 02亿元 [4] - 截至8月5日中国船舶股价35 01元/股 较现金选择权溢价16 6% 现金选择权执行概率较低 [4] 公司业务与资产 -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技术互补 中国船舶主力船型包括集运 LNG/VLEC等特种船 中国重工聚焦油轮 干散货船 军船和海工装备 [7] - 2024年末两家公司合并总资产超4000亿元 超过南北车合并的3000亿元规模 [7] - 2024年中国船舶营收785 84亿元 净利润36 14亿元 中国重工营收554 36亿元 净利润13 11亿元 合并后营收将超1000亿元 利润超50亿元 [7] - 截至2024年末 中国船舶在手订单322艘 2461万载重吨 价值2169 62亿元 中国重工订单216艘 3031万载重吨 价值2337 68亿元 合并后订单载重吨5492万 占全球15% 为全球第一 [7] 合并进程与行业影响 - 合并计划于2024年9月首次披露 2025年1月获国资委原则同意 7月4日上交所审核通过 7月18日证监会批复注册 从受理到批复仅71天 [8] - 合并将实现绿色船舶技术互通 军民融合经验借鉴 细分市场突破和议价能力提升 [7] - 全球造船行业处于新一轮景气周期 中国船厂接单能力强劲 合并将推动中国船舶集团成为全球领军者 [11] - 行业分析认为中国造船订单将长期满负荷 受益于二十年一遇的船周期 [11] 合并面临的挑战 - 合并推进期间受美国贸易摩擦影响 包括301调查和港口费用威胁 中国船舶股价曾跌至26 71元/股 较现金选择权折让11 7% [10] - 通过开辟新航线 强化区域合作等措施 中国船舶制造业信心恢复 股价回升 [10]
“两船”完成合并在即,全球最大上市船企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3:49
合并交易进展 - 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获证监会批复 两家公司股票自8月13日起停牌 复牌日期未定 合并后中国重工将退市 [2] - 异议股东可执行现金选择权 中国船舶异议股东持有1853.85万股 现金选择权价格30.01元/股 总价值5.56亿元 中国重工异议股东持有32305.32万股 价格4.03元/股 总价值13.02亿元 [2] - 现金选择权大概率不会被执行 因中国船舶股价35.01元/股较现金选择权溢价16.6% 仅股价低于或接近现金选择权时可能被大额执行 [2] 合并战略意义 - 合并标志着"并购六条"发布后又一超级规模并购案例落地 验证资源协同效应 [3] - 中国船舶主力船型包括集运 LNG/VLEC和其他特种船型 中国重工聚焦油轮 干散货船 军船和海工装备 合并实现绿色技术互通 军民经验借鉴 细分市场突破和议价能力提升 [5] - 合并后总资产超4000亿元 超过南北车合并约3000亿元规模 2024年两家公司营收分别为785.84亿元和554.36亿元 净利润36.14亿元和13.11亿元 合并后营收超1000亿元 利润超50亿元 [5] 行业地位与订单 - 截至2024年末 中国船舶在手民船订单322艘 2461万载重吨 价值2169.62亿元 中国重工手持订单216艘 3031万载重吨 价值2337.68亿元 [5] - 合并后订单总载重吨5492万载重吨 占全球手持订单总量15% 为全球单一船舶法人主体订单第一的企业 [5] 合并时间线 - 2024年9月首次披露合并计划 2025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原则同意方案 2025年5月上交所受理申请并启动审核 7月4日上交所并购重组委审核通过 7月18日证监会批复注册 [6] - 自上交所受理至证监会注册批复仅耗时71天 体现对央企资本市场整合的支持力度 [6] 行业周期与挑战 - 合并期间美国贸易摩擦导致股价受挫 4月8日中国船舶股价跌至26.71元/股 较现金选择权价格30.24元/股折让11.7% [7] - 中国通过开辟新航线 强化东盟和中东合作 推进多边船舶认证体系等措施重拾行业信心 [7] - 全球造船产能持续退出 高附加值和高性能船只产能稀缺 供给矛盾突出 中国船舶订单预计长期满负荷 受益二十年一遇的船周期 [8] - 本轮周期中国船厂接单能力较上一轮明显强劲 重组推动中国船舶集团建成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9]
港股异动|中船防务(00317)再涨超6%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方案获批 公司未来有望参与整合
金融界· 2025-08-05 03:23
公司股价表现 - 中船防务股价上涨3.54%至16.67港元 成交额达1.02亿港元[1] - 早盘涨幅一度超过6%[1] 重大资本运作事件 - 中国船舶重工拟被中国船舶工业以发行A股方式吸收合并 已获证监会同意注册[1] - 合并完成后中国重工独立主体资格将注销[1] - 市场认为这是中国船舶集团内部资源整合的重要步骤[1] - 未来可能进一步整合中船防务形成"三船合并"格局[1] 业绩预测调整 - 建银国际将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上调24%至32%[1] - 上调原因包括造船业利润季节性因素和更乐观的毛利率假设[1] - 子公司黄埔文冲持有540亿元人民币新船订单储备[1] - 订单储备将支持2025-2027年盈利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0%[1]
港股异动 | 中船防务(00317)再涨超6%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方案获批 公司未来有望参与整合
智通财经网· 2025-08-05 02:25
股价表现 - 中船防务股价上涨3.54%至16.67港元 成交额达1.02亿港元 [1] - 早盘涨幅一度超过6% [1] 重大资本运作 - 中国重工拟被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发行A股方式吸收合并 已获证监会同意注册 [1] - 合并完成后中国重工独立主体资格将注销 [1] - 市场认为这是中国船舶集团内部资源整合的重要步骤 [1] - 未来可能进一步整合中船防务 形成"三船合并"格局 [1] 业绩预测调整 - 建银国际将中船防务2025至2027年净利润预测上调24%至32% [1] - 上调主因造船业利润季节性因素及更乐观的毛利率假设 [1] - 子公司黄埔文冲持有约540亿元人民币新船订单储备 [1] - 订单储备将支持2025至2027年盈利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0% [1]
中船防务再涨超6%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方案获批 公司未来有望参与整合
智通财经· 2025-08-05 02:24
公司股价表现 - 中船防务股价再涨超6% 截至发稿涨3.54%报16.67港元 成交额1.02亿港元 [1] 集团重组整合 - 中国船舶重工拟被中国船舶工业以发行A股方式吸收合并 交易获证监会同意注册 [1] - 合并完成后中国重工将不再具有独立主体资格并被注销 [1] - 市场认为此次合并是船舶集团内部资源整合的重要一步 未来可能进一步整合中船防务形成"三船合并"格局 [1] 业绩预测调整 - 建银国际将中船防务2025至27年净利润预测上调24%至32% [1] - 上调主因造船业利润季节性因素及更乐观的毛利率假设 [1] - 附属公司黄埔文冲目前持有约540亿元人民币新船订单储备 [1] - 订单储备将支持2025至27年盈利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0% [1]
合作造船难度“无可比拟”,巨额投资加剧产业空心,韩美关税协议引发韩国新不安
环球时报· 2025-08-04 22:51
韩美贸易协定影响 - 韩美贸易协定达成后韩国仍对15%关税税率影响出口商盈利能力表示担忧[1] - 韩国汽车产业将失去零关税待遇与日本汽车一同适用15%关税[3] - 韩国政府认为汽车关税定为12.5%更为合理[3] 韩美造船合作项目MASGA - 韩国造船业三巨头成立工作组推进1500亿美元规模的MASGA项目[2] - 项目需新建或升级美国船厂并解决熟练劳动力短缺问题[2] - 混合生产策略受美国《琼斯法案》限制[2] 产业竞争力隐忧 - MASGA项目可能导致韩国高端技术人才与产能向美国转移[3] - 汽车产业面临竞争力下降风险[3] - 3500亿美元投资可能加剧韩国国内产业空心化[4] 韩美峰会潜在议题 - 峰会可能讨论农产品、数字服务等非关税壁垒问题[6] - 美国或施压韩国在在线平台监管和敏感技术出口管制方面让步[6] - 观察人士预计将直接讨论投资基金细节[6] 投资分歧与执行挑战 - 韩美在3500亿美元投资基金控制权和回报分配上存在分歧[3] - 贸易协议执行阶段需确保韩国实质利益[6] - 亟需政策调控降低关税副作用[6]
3个月盈利50亿!造船巨头业绩大涨
搜狐财经· 2025-08-04 12:05
HD韩国造船海洋第二季度业绩表现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74284亿韩元(约53.44亿美元),同比增长12.3% [2] - 第二季度营业利润9536亿韩元(约6.86亿美元),同比增长153.3% [2] - 上半年累计营业收入142001亿韩元(约100.57亿美元) [2] - 上半年累计营业利润18128亿韩元(约12.84亿美元) [2] 造船业务表现 - 第二季度造船业务营业收入62549亿韩元(约45亿美元),同比增长9.3% [2] - 第二季度造船业务营业利润8056亿韩元(约5.8亿美元),同比增长104.5% [2] - 造船业务贡献约85%的营业利润 [2] - 业绩增长主要来自新船建造量增加和船价上涨 [2] 子公司业绩表现 - HD现代重工营业收入41471亿韩元(约29.84亿美元),营业利润4715亿韩元(约3.4亿美元) [3] - HD现代三湖营业收入21187亿韩元(约15.24亿美元),营业利润3717亿韩元(约2.67亿美元) [3] - HD现代尾浦营业收入12345亿韩元(约8.88亿美元),营业利润894亿韩元(约6432万美元) [3] - 子公司订单结构向高收益模式转变,2023年高价订单占比显著提升 [3] 其他业务表现 - 发动机机械业务营业收入7740亿韩元(约5.57亿美元),同比增长29.6% [4] - 发动机机械业务营业利润2011亿韩元(约1.45亿美元),同比增长120.7% [4] - 海工装备业务营业收入2479亿韩元(约1.78亿美元),营业利润375亿韩元(约2700万美元) [5] - HD现代海洋发动机公司营业收入993亿韩元(约7144万美元),同比增长16.7% [5] - HD现代能源解决方案公司营业收入1337亿韩元(约9619万美元),实现扭亏为盈 [5] 订单情况 - 今年以来承接新船订单82艘、112.2亿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62.2% [6] - 订单包括LNG运输船5艘、LNG加注船6艘、集装箱船50艘等 [6] HD现代集团整体表现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72111亿韩元(约123.8亿美元),同比减少2.0% [6] - 第二季度营业利润11389亿韩元(约8.2亿美元),同比增长29.4% [6] - 上半年累计营业收入342980亿韩元(约246.75亿美元) [6] - 上半年累计营业利润24253亿韩元(约17.4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5% [6] - 造船及海工业务板块利润增长成为核心动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