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改

搜索文档
永辉超市迎来90后CEO,能力挽狂澜吗?
搜狐财经· 2025-09-19 07:09
高管任命 - 公司聘任王守诚为首席执行官 该职位已空缺约半年 [1][3] - 王守诚1991年出生 北京大学硕士学历 2017年以管培生身份加入公司 [3] - 王守诚现任公司董事 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 副总裁 并担任胖东来学习项目调改小组负责人 [3]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9.48亿元 同比减少20.73% [5]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2.41亿元 上年同期净利润为2.75亿元 [5] - 综合毛利率20.80% 较上年同期下降0.78个百分点 [6] 战略转型 - 公司持续推进"胖东来学习项目"改革 涉及商品供应链变革 服务与顾客体验升级 员工福利与组织文化重塑 [6] - 改革导致短期内销售规模减少 供应商及商品升级汰换带来毛利压力 [6] - 报告期内关闭227家亏损门店 产生相关闭店成本 [6] - 持有的Advantage Solutions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84亿元 [6]
尘埃落定!永辉超市迎来90后CEO
搜狐财经· 2025-09-19 02:06
公司管理层变动 - 永辉超市于2025年9月18日聘任王守诚为公司首席执行官(CEO)[1] - 王守诚1991年4月出生 北京大学硕士学历 2017年以管培生身份加入永辉 现任公司董事、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副总裁[2] - 此前CEO职位已空缺约半年 原CEO李松峰于2025年3月17日董事会换届中落选[2] 公司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9.48亿元 同比减少20.7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1亿元 上年同期为2.75亿元[4] - 报告期内关闭227家亏损门店[4] - 综合毛利率为20.80% 较上年同期下降0.78%[4] - 持有的Advantage Solutions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84亿元[4] 战略转型进展 - 王守诚在永辉超市胖东来学习项目中担任调改小组负责人 牵头运营标准体系建设[2] - 公司持续推进"胖改"项目 涉及商品供应链变革、服务与顾客体验升级、员工福利与组织文化重塑[4] - 调改工作已从首批试点进入规模化、系统化推广阶段[4]
昔日风光不再,传统商超转型成“必答题”
齐鲁晚报· 2025-09-15 21:44
行业整体表现 - 传统商超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47.5%的超市企业2025年上半年销售总额同比增长 40%的企业销售总额同比下降[1] - 多家区域龙头企业业绩显著下滑 中百集团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亏损同比扩大近80% 营收跌幅接近20% 联华超市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约9.85% 红旗连锁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17%[1] - 家乐福正式退出山东市场 苏宁国际以每家1元价格转让济南客优仕商业有限公司等12家原家乐福子公司全部股权[1] 领先企业表现 - 沃尔玛2025财年第二季度全球营收达1774亿美元同比增长4.8% 合并净利润71.51亿美元同比增长51.8% 中国区净销售额58亿美元同比增长30.1%[2] - 山姆会员店成为增长主力 过去12个月新开门店8家 电商净销售额同比增长39%[2] - 胖东来2024年整体销售额接近170亿元 整体利润超过8亿元[2] - 盒马自年初起连续9个月盈利 实现整财年盈利 计划2026财年新增门店近100家 进驻城市超过50个 门店总数将超过500家[2] 消费者行为变化 - 线上渠道分流严重 淘宝闪购平台2025年7月"粮油米面"订单增长335% "休闲食品"增长312%[4] - 年轻消费者偏好转向新零售业态 认为传统超市缺乏新产品吸引力[3] - 即时零售平台实现30分钟送达 直播电商以"全网最低价"冲击高利润品类[4] 行业转型举措 - "胖改"模式广泛推广 永辉超市完成调改门店124家 龙湖济南北宸天街店近50%商品被替换 新增商品超过4000种 烘焙熟食等鲜食类商品占比从5%提升至20%以上 进口商品比例达近20%[6] - 永辉超市2025年上半年营收299.48亿元同比下降20.73% 但调改后门店收入同比显著增长[6] - 步步高 永辉等企业加入"胖改"大军 2024年被称为"商超调改年"[6] 自有品牌发展 - 大润发2023年10月推出自有品牌烘焙新品"土豆面包" 首批4万盒上市首日售罄 加急补货10万盒[8] - 大润发试水"润发食堂"社区食堂概念 全部使用自有品牌"润发甄选"产品[8] - 华润万家2024年底一次性发布六大自有品牌线 形成覆盖日常基础到高端品质的自有品牌矩阵[9] - 华润万家完成全国50家门店焕新升级 计划为高端超市Ole'新增约20家门店[9] 供应链变革 - 行业从多级经销和后台返利模式转向"短链直供+高周转"模式压缩成本[9] - 供应链改革成为行业创新关键 涉及系统性的人货场三大维度变革[7] - 行业变革被视作关乎生死的"必答题"而非"选择题"[9]
永辉超市的“胖改”,难逃资本的涸泽而渔
搜狐财经· 2025-09-10 15:45
核心观点 - 胖东来在消费者心中以商品品质为核心标签 其自营商品和服务模式成为行业标杆[1] - 永辉超市通过"胖改"尝试复制胖东来模式 短期内带来股价大幅波动和客流增长 但长期面临模式复制困难 供应链差异和文化冲突等根本性挑战[3][4][5][6][7][8][10][12][13][14] 财务表现 - 永辉超市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17亿元 为近几年最高水平[4] - 自2021年开始净利润持续亏损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41亿元 五年累计亏损达97.42亿元[4] - 2024年5月8日因"胖东来帮扶"传闻股价单日涨停10% 从2.32元/股跳涨至2.73元/股 较4月最低点2.08元/股累计反弹超31%[5] - 2024年5月30日至6月3日股价连续三日大涨20.42% 6月3日单日涨停突破3元/股 市值达262亿元[5] - 2024年12月16日股价达年度最高点7.87元/股 较年初最低点涨幅超250% 全年累计涨幅124.82%[5] - 2024年12月31日收盘报6.34元/股 较峰值回落19.4% 2025年8月14日收盘价跌至4.74元/股 较去年最高点跌幅近40%[6] 业务转型 - 永辉超市宣布借鉴胖东来商品结构及服务模式 对郑州信万广场店进行首家调改[5] - 调改门店商品结构与胖东来标准相似度达80% 通过引入网红大月饼 DL果汁等胖东来自有品牌吸引客流[7] - 郑州首店直接移植胖东来商品体系 导致90%以上商品未适配本地偏好 开业期新鲜感褪去后复购率骤降[7] - 上海门店通过海鲜品类扩容 增加避风塘皮皮虾等本地化风味小菜实现客流稳定[7] - 调改后门店客流量向熟食 生鲜 肉类等区域聚集 但出现价格偏高现象 丢失平价超市原有印象[6] 供应链对比 - 胖东来采用自营供应链+中央厨房垂直整合模式 自建烘焙工厂 生鲜加工中心和物流基地[8] - 胖东来商品从生产到上架周期压缩至12小时以内 毛利率控制在18%-20%合理区间[8] - 永辉调改门店虽增加烘焙 熟食区面积 但仍依赖第三方供应商 导致商品同质化严重且成本难以下降[8] - 上海金山万达店鲜活梭子蟹热销 但死蟹打折乏人问津 暴露出供应链新鲜度管控短板[8] 服务与人力资源 - 永辉复制胖东来暖心服务 提供切丝 切片 绞肉等加工服务 设置免费充电宝 智能血压计等设施[10] - 胖东来基层员工月薪超4500元 工作时长缩短至8小时 享有10天带薪年假 通过商学院提供系统化服务培训[10] - 永辉将上海区域员工薪资提升15%-20%并推行分红制度 但员工留存率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10] - 郑州首店开业三个月后因员工热情消退导致服务质量下滑 客流锐减至巅峰期三分之一[10] 企业文化与商业模式 - 胖东来90%商品采购 门店布局调整由一线员工决定 管理层仅负责战略把控[12] - 永辉沿用总部集权模式 调改门店商品结构 服务标准需层层审批 导致本地化响应滞后[12] - 胖东来采用商业地产变现模式 通过超市引流提升周边物业价值 门店位于自有物业[12] - 永辉采用轻资产扩张策略 门店以租赁为主 调改投入难以通过物业增值回收[12] 行业转型启示 - 零售行业转型需要长期坚持 山姆会员店用了20年构建供应链壁垒 Costco通过会员制沉淀用户忠诚度 胖东来用30年打磨服务细节[13] - 破局之道在于回归零售本质 用合适商品满足目标客群真实需求 用优质服务提升复购意愿 用高效运营降低供应链成本[14]
云姨夜话丨半年报里的“胖”调
齐鲁晚报· 2025-08-27 11:36
公司战略调整 - 名创优品以持股29.4%成为永辉超市单一大股东 [2] - 公司计划2025年调改门店约200家并关闭门店250到350家 2026年完成全部门店调改 [4] - 公司推动"每天开一家调改店"策略 预计2025年9月30日前完成全国200店调改目标 [3] 门店网络与运营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调改开业门店达124家 已开业门店合计552家覆盖26个省和直辖市 [3] - 新增门店4家面积1.9万平方米 已签约未开业门店79家储备面积62.39万平方米 [3] - 济南龙湖北宸天街店调改后前两个月销售额同比增长近4倍 客流量提升超150% [4] - 永辉超市在山东拥有5家门店 分布在济南和泰安两地 [4] 财务表现与展望 - 2025年因闭店数量较多全年整体营收额将低于2024年 [5] - 持续经营门店预计下半年实现明显销售同比增长 2025年盈亏水平承压但第四季度会好转 [5][6] - 中百集团上半年净亏损2.55亿元 步步高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 [6] 产品与供应链创新 - 推出2款自有品牌产品包括橙汁和洗衣液 计划今年上新60支单品覆盖日用和食用标品 [6] - 泰安爱琴海店引入现做山东煎饼、阿胶等本土特产 满足游客一站式购齐需求 [3] - 中百集团便利店业态推出自有系列商品 自有品牌商品实现销售3.28亿元 [6] 行业动态与对标 - 胖东来集团上半年合计销售117.07亿元 其中超市销售63.50亿元 [6] - 商务部推动"一店一策"存量商业设施改造提升 济南和威海入选首批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 [3]
猎头揭秘:零售业最缺的三类人才
36氪· 2025-08-18 07:04
核心观点 - 中国零售行业经历2010-2020年人才断层期 导致当前主力为70后从业者 知识结构老化且创新力不足 [2][3] - 行业现阶段最紧缺三类人才:具备加工品类改造经验者、即时零售运营专家、制造型采购人才 [4][5] - 外资与本土企业用人逻辑存在显著差异 外资更注重跨界潜力和体系化培养 本土企业更偏向即战力和同质化经验 [9][10][11] - 候选人心态与市场需求错位是人才流动核心矛盾 需放下平台光环理性评估自身价值 [12][13] - AI技术未对零售核心岗位形成替代 反而凸显行业吸纳年轻人才解决创新力缺失的迫切性 [14][15] 人才断层历史与现状 - 2010-2020年零售行业被房地产、IT等高薪行业虹吸优秀年轻人 导致人才供给与行业扩张严重脱节 [2] - 十年间中国零售总额从15.7万亿增长至39.2万亿 门店数量激增但人才供需比达1:6 [2][3] - 2010年浙江省店长缺口达5万人 北京上海企业中高层流失率35% 采购经理流动率30% [3] - 沃尔玛中国2009-2010年遭遇核心管理层连续流失 直接影响华东扩张计划 [3] - 基层员工缺岗率持续保持10%-20% 防损员、收银员到岗率不足50% [3] 当前紧缺人才类型 - 具备"胖改"经验人才:永辉超市推动加工类别独立运营 需熟悉熟食、烘焙、肉类分割等品类改造流程的专业人员 [4] - 即时零售运营人才:传统企业缺乏美团闪购、京东到家等全渠道运营基因 需补充平台协同和配送管理专家 [4][5] - 制造型采购人才:需具备食品工程背景或商品开发能力 能联合工厂进行配方、工艺、包装全流程设计 如7-Eleven的BP部门模式 [5] 岗位需求结构 - 外资企业营运岗位占比达60%-70% 山姆、奥乐齐、开市客加速在华扩张导致店长、区域经理需求激增 [6] - 采购人才因外资内部培养不足及内资自有品牌战略推进而紧缺 民营企业直接点名寻找采购负责人 [6] - 超六成新零售企业缺乏兼具技术和行业经验的人才 深圳企业以月薪70-90k招募运营副总经理 [7] - 叮咚买菜推出"4K项目"引进3年以上经验者 经4-6个月培训填补区域管理岗 [7] 企业用人逻辑差异 - 外资企业薪酬指数1.15 高于本土民企1.0和国企1.05 员工平均在职周期3-5年 高层10年以上老将比例远超本土企业 [10] - 外资敢跨界挖角星巴克、麦当劳或咨询公司人才 如山姆中国区总裁朱晓静原为麦肯锡战略顾问 [9] - 本土企业如华润5年未引进外部高管 依赖管培生接班 招聘要求必须具同行同岗位经验 [9][10] - 外资注重年轻高学历潜力股投入体系化培养 本土中小民企倾向"招之即用"成熟人才且培养机制依赖师徒传承 [10][11] 人才流动与心态问题 - 被优化高管要求跳槽薪资上涨20%-30% 但企业仅愿为在职者提供平移薪资 超半年空窗需接受九折待遇 [12] - 创业失败重返职场者最多保留原薪资80% 跨业态跳槽阵亡率超50% 35岁以上者因家庭压力试错成本极高 [12][13] - 候选人常误将平台能力视为个人能力 忽视新公司需重新验证能力 [13] 技术影响与人才前景 - 当前数字化更多停留在嫁接抖音、自有APP等工具 未深度渗透核心业务岗位 [14] - AI大模型未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 关键岗位仍依赖行业经验沉淀 [14] - 数字化催生电商运营、自有品牌管理等新岗位 但职能仍基于传统商品管理逻辑 [14] - 行业需加速吸纳年轻人解决创新力缺失问题 AI价值需通过人对技术的理解落地 [15]
步步高:“胖改”效果优异,公司有望迎来困境反转-20250422
信达证券· 2025-04-22 0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步步高“胖改”效果优异,公司有望迎来困境反转 [1] - 2024年3月启动学习胖东来调改,带动超市业务收入大幅增长、盈利优化,25Q1业绩大幅改善得益于“胖改”效果持续显现 [1][2] - 2024年完成重整,调整供应链及经营模式、优化组织架构,经营状况有望持续改善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4月18日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所涉及事项消除,停牌一天后于4月21日复牌、撤销其他风险警示,证券简称由“ST步步高”变更为“步步高”,股票交易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更为10% [1] - 公司发布2025Q1业绩,实现收入11.53亿元,同增24.22%,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增488.44%,扣非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增399.70%,非经常性损益0.77亿元中主要构成为债务重整收益0.66亿元 [1] 点评 - 2024年在胖东来帮扶下,公司主动调整优化承压门店,关闭74家门店,完成调改13家,截至2024.12.31拥有各业态门店59家,其中超市27家、百货32家 [2] - 2024年超市门店净关闭69家,但全年超市业务收入18.39亿元,同比大增53.06%,毛利率13.86%,同比提升0.03pct;向胖东来合计采购额在供应商体系中排名第二 [2] - 2024年百货关闭亏损门店5家,全年收入2.69亿元,同降17.24%,毛利率62.75%,同比下降5.85pct;借助超市“胖改”契机,年度客流2.12亿人次,同增15.5% [2] - 25Q1公司业绩大幅改善得益于“胖改”效果持续显现,春节期间16家调改门店销售额同增326%,进店客流突破200万人次;熟食、面包、水果区销售额大幅增长;长沙梅溪湖店春节单日销售额破520万元创历史新高 [2] - 截至2025年春节前已完成调改16家,剩余11家门店计划于2025年8月前调改完成 [2] 重整及经营调整 - 2024年9月公司完成重整,引入15家投资人,其中产业4家、财务11家,投资人缴纳25亿元投资款,缓解资金压力,产业投资人带来线上零售等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3] - 2024年度因重整事项确认债务重整收益28.79亿元 [3] - 供应链变革:由前后台模式改为裸价模式,实现阳光采购、透明采购;建设中央厨房,推出烘焙板块,重构自有品牌 [3][4] - 组织架构调整:推出轮值总裁管理制度,围绕以品质为中心等方向调整优化组织架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