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扩容提质
icon
搜索文档
激发消费活力 国庆消费月将发放超4.8亿元消费补贴
证券日报网· 2025-09-26 10:07
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消费月期间,各地还将围绕观演赏剧、游历山河、中秋团圆、文化体验、红色旅 游、大国重器、时代风采等热点,举办超2.9万场次文旅活动。 比如,山东组织开展"畅游齐鲁乐GO山东"主题旅游年推广活动,推出"好客山东"文旅优惠大礼包;浙 江开展"机票门票即消费券"等活动;广东启动金秋文旅消费季;青海发放"山宗水源大美青海"文旅消费 券;四川、重庆两地将以举办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推出"跟着演出去旅行""美术馆之夜"等精品 旅游线路和特色文旅消费场景。 "此次国庆消费月有望为文旅市场注入强劲动力。"付一夫表示,在规模拉动上,叠加中秋国庆假期效 应,消费补贴与跨行业联动将直接刺激需求释放,极大地带动国内出游人次增长与旅游收入提升;在结 构升级上,活动聚焦"沉浸式体验"趋势,通过"文旅+体育""文旅+科技"等融合业态,推动市场从打卡式 旅游向品质消费转型;在生态优化层面,随着"百城百区"三年行动计划与区域联动机制的落地,将促进 资源整合与业态创新,而政策信号带来的市场信心提升,更能推动文旅企业加大长期投入,为行业高质 量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如何继续推动消费扩容提质,付一夫表示,要从提升消费能力和创新消 ...
分析人士:预计资金向消费板块倾斜
期货日报· 2025-09-18 03:15
"中国消费结构正经历历史性变革,服务消费占比持续上升,已成为消费增长的核心动能,对经济发展 的拉动效应愈发显著。"周志超认为,扩大服务消费对A股市场走势具有积极影响。A股市场自6月下旬 启动主升浪以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超500点,此轮行情主要由流动性驱动估值修复,当前主要股指估 值已处于相对合理区间,后续上行动能依赖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下半年经济增长面临一定压力,8月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仅增长3.4%,较上半年有所回落。此次扩大服务消费政策可衔接消费品以旧换 新等举措,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助力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稳固回升,进而带动GDP增长,最终体 现为企业盈利和估值双提升。 从结构性角度来看,陈畅认为,政策出台向市场传递了扩内需、促消费的积极信号,有助于提升投资者 对消费板块的风险偏好和配置热情。政策出台的时点恰逢传统消费旺季,有望强化市场对消费板块的旺 季表现预期。在政策的影响下,资金将更多关注那些前期滞涨、估值合理且受益于政策的消费板块相关 个股。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从具体内容来看,浙商期货股指高级分析师周志超表示,政策从三个方面精准发力服务消费痛点:一是 丰富高品质供给,破除文博场馆、医疗 ...
金秋促消费持续上“新” 市场活力倍增
证券日报· 2025-09-16 16:10
活动概况 - 2025年"3.15金秋购物节"公益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持续31天 覆盖中秋和国庆两大黄金消费期 线上活动从9月15日开始 线下活动由地方消协组织监督下经营者自主开展[1] - 首届活动于2024年9月举办 为期6天 共有26个副省级以上消协组织和9家大型企业参与 活动期间惠及消费者约1.41亿人 拉动消费金额累计75.38亿元[1] 活动升级 - 今年活动进一步拓展时空范围和业态领域 旨在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和激发市场活力[2] - 粤港澳大湾区举办"活力大湾区快乐金秋购"特色专场 适应三地消费融合趋势[2] - 浙江省以"树'六好'特色享满意消费"为主题 通过店堂市集、专场特色、电商直播和门店促销等形式推出地方风味活动[2] 产业特色挖掘 - 农产品资源丰富地区组织特色农产品展销 通过现场品鉴和直播带货形式拉动农产品消费[3] - 文化底蕴深厚城市举办非遗文创市集 展示剪纸刺绣陶瓷等手工艺品并设置手工体验区促进文创消费[3] - 旅游资源丰富地区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套餐 搭配酒店餐饮优惠吸引游客[3] - 工业发达城市围绕优势工业产品开展专项促销 展示先进制造实力并提供专属折扣[3] 经济影响 - 购物节活动可在短期内积聚人气 释放消费需求并带动商品服务销售[2] - 推动企业生产经营与产业链协同 促进企业创新产品服务和加强品牌建设[2] - 创造就业岗位 形成就业收入消费的良性循环[2] 未来发展重点 - 政府需优化消费补贴和完善消费基础设施[3] - 企业应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 培育绿色消费和直播电商等新业态[3] - 加强市场监管与消费者教育 维护消费者权益并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3]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消费潜能继续释放
上海证券报· 2025-09-15 19:09
消费市场表现 - 1至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 8月同比增长3.4%环比增长0.17% [1] - 8月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8.6%、14.3%、14.2%和7.3% [1] - 8月汽车类零售额由7月同比下降1.5%转为同比增长0.8% [1] - 1至8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 快于商品零售额增速 [1] 服务业与消费政策 - 8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 增势好于工业 [2]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与以旧换新政策持续优化 育儿补贴及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2] 房地产市场动态 - 1至8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7% 降幅同比收窄13.3个百分点 [3] - 8月70城一、二、三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降幅较7月分别收窄0.2、0.4和0.5个百分点 [3] - 1至8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8% 降幅同比收窄12.2个百分点 [3] - 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较7月末减少317万平方米 连续6个月下降 [3] 宏观经济与政策展望 - 7-8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与上年同期持平 核心CPI同比涨幅连续4个月扩大 [4] - 四季度可能推出财政加力、央行降息及房地产稳市措施 [4]
事关物价、民间投资、三季度经济运行,国家统计局最新研判
证券时报· 2025-09-15 08:36
9月15日,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生产需求基本平稳,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培育壮大,国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 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三季度经济运行有望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付凌晖认为,现阶段推动CPI合理回升有利因素较多,但拐点确认仍需观察。中秋和国庆假日即将到来,将进一步带动假日消费,消费有望继续扩容提质。随 着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将有利于拓展民间投资发展空间,支撑民间投资增长。 主要生产需求指标保持平稳 数据显示,8月份,从农业看,早稻小幅增产,秋粮播种面积稳中略增,长势总体正常。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从工业看,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 长5.2%,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从服务业看,8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增势好于工业。 同时,就业形势总体稳定。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月持平。"虽然城镇调查失业率受毕业季因素影响,比上 个月略有上升,但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30—59岁就业主体人群调 ...
在改善民生中激发消费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8-25 21:46
消费市场表现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 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4% [1] - 前7个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 增势总体平稳 [1] - 前7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8.44万亿元 住户存款增加9.66万亿元 反映谨慎预期 [2] 消费结构升级 - 消费升级体现为从量到质变化 从功能价值到情绪价值追求 [1] - 14亿多人口消费结构升级蕴藏巨大消费潜力 [1] -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包括养老托育 文旅体育 家政服务等重点领域 [2] 政策支持措施 -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 [2] - 多措并举稳住股市楼市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2] -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 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2] 民生保障机制 - 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3] - 通过政策联动减少医疗 育儿 养老支出对消费意愿的影响 [3] - 推动民生改善至消费回升至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3]
【每周经济观察】供需双向奔赴扩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8-09 01:27
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5万亿元,为国内大循环提供支撑 [2] -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5%,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2] -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二季度贡献率52.3%,较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 [2] 消费亮点与结构性变化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商品销售额超1.7万亿元,限额以上家电、通信器材、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增长30.7%、24.1%、40.3% [3] - "IP+消费""人工智能+消费"等新型消费崛起,绿色消费、首发经济、数字消费表现活跃 [3] - 服务消费潜力显著,假日经济、演出市场、电影票房屡创新高 [3] - 消费环境优化推动"中国游""中国购"及入境消费扩大 [3] 消费扩容提质面临的挑战 - 传统消费供给与消费需求适配度不足制约潜力释放 [3] - 区域市场分割、质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抬高供需对接成本 [5] 扩大消费的关键路径 - 需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完善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改革 [4] - 培育消费新增长点需增加优质供给,如"人工智能+""国货潮品"等创新场景 [4][5] - 需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以激发市场活力 [5] 消费与经济发展的战略关系 - 消费潜力转化为市场导向与供给响应将增强经济韧性和活力 [2][5] - 供需双向奔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2][5]
需求所向皆蓝海——从新消费把脉经济活力与动能①(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27 22:06
健身与健康消费市场 - 健身行业2019-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1% [1] - 2024年轻食市场规模突破3200亿元 年增速达41 7% [1] - 健康生活方式和自身形象重视度提升 推动该领域成为蓝海市场 [1] 即时零售行业 - 即时零售从餐饮外卖扩展到商场超市商品 实现"当日达"甚至"半小时达" [1]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4295亿元 同比增长8 5% 即时零售贡献显著增量 [1] - 即时零售场景从应急需求向日常消费拓展 品类突破餐饮向酒水数码等领域渗透 [2] 消费市场结构性特征 - 纵向特征:消费需求颗粒度细化催生长尾市场 14-35岁青年人口约4亿形成多元化需求 [2] - 横向特征:消费即时性强化成为新刚需 供应链各环节面临机遇 [2] 政策与产业协同 - 政府推动提升消费能力专项措施 包括提振消费行动和"国补"政策 [3] - 文旅体育产业联动案例:北京-承德旅游列车开通 "浙BA"等赛事拉动酒店餐饮零售消费 [3] 行业发展趋势 -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反映美好生活需求升级 经营主体通过优质供给扩张需求 [2] - 研发生产流通等全环节需协同挖掘消费新需求 实现流量向消费增量转化 [3]
潍坊昌乐:多措并举加速释放消费潜能
搜狐财经· 2025-07-09 07:36
消费市场扩容提质 - 围绕"消费品以旧换新"主线组织补贴活动覆盖家电数码电动自行车家装厨卫等品类通过"五进"活动扩大政策覆盖面 [3] - 上半年200余家销售主体参与以旧换新活动参与主体数量同比增加54倍完成交易48万笔 [3] - 引进必胜客霸王茶姬等8家国内外知名品牌满足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5] - 建成京东中国特产昌乐馆入驻5家企业12个品类拓展优质产品销售渠道 [5] 新业态与数字化转型 - 培育电商骨干企业黄金籽数字农业产业园入选潍坊市强农先锋标杆 [5] - 梦金园南瓜二姐分别入选潍坊市十大网销品牌和十佳电商主播 [5] - 1-5月全县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07% [5] 节庆赛事联动消费 - 组织春节五一六一端午等节点促销活动50余场 [7] - 结合"世界风筝都"半程马拉松西瓜音乐节等赛事同步展销火山优品及特色产品 [8] - 1-5月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19% [8]
统筹消费软硬环境建设
经济日报· 2025-06-12 22:00
消费环境优化三年行动 - 五部门联合启动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围绕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实施系统性治理,靶向破解消费领域痛点、堵点 [1] - 消费环境建设是一项兼具民生温度与发展速度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抓好"软""硬"两方面建设,以环境之"优"促消费之"活" [1] - 当前消费环境存在短板弱项,包括城乡消费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乡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梗阻等问题 [1] - 软环境方面存在消费品质量标准参差不齐、服务行业缺乏统一规范、大数据"杀熟"、假冒伪劣等乱象 [1] 消费硬环境改善 - 改善消费硬环境关键在于补齐设施建设短板,提升消费便利度 [2] - 加快补齐物流配送网络、公共交通运力、商圈停车泊位等方面存在的短板 [2] - 完善城乡消费设施,加强乡村终端物流配送设施建设,打通农村消费"最后一公里" [2] - 积极发展智慧商圈、沉浸式体验空间等,提升消费品质 [2] - 加强夜间消费集聚区配套保障,从场地、交通、停车等方面提供支持 [2] - 推动消费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 消费软环境优化 - 优化消费软环境核心在于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治理体系,营造可预期的消费生态 [3] - 强化标准引领,加快健全消费品质量标准体系,特别是针对旅游、养老、家政等服务领域制定统一规范 [3] - 深化信用监管,建立覆盖全行业的信用评价与惩戒机制,对失信主体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 [3] - 提升监管效能,完善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加强对重点领域的全链条监管 [3] -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显著提高违法成本 [3] - 畅通维权渠道,整合12315等平台资源,建立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3] 行动意义 - 消费环境软硬件建设既是民生工程,更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战略举措 [3] - 硬件设施的"硬支撑"与制度环境的"软实力"协同将激发消费市场更强活力 [3] - 三年行动将加速形成更加安全、便利、公平的消费环境,推动消费潜力释放 [3] - 优化消费环境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