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风险收益下沉
icon
搜索文档
周期股三季报前瞻
2025-09-28 14:57
周期股三季报前瞻 20250928 摘要 中国股市受益于无风险收益下沉、基本面改革和经济政策推动,以及经 济不确定性下降。8 月工业企业利润大幅改善,预示经济增长预期从 L 型的一竖转向一横,总量经济企稳,对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 新兴行业如 TMT、机械设备、创新药及汽车等资本支出连续三个季度回 升,表明新技术趋势推动这些行业进入扩张周期,目前处于初期阶段, 对未来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基本面因素将更加多样化,科技板块(港股互联网、 电子半导体、创新药、机器人和传媒等)、金融板块(券商、保险和银 行)以及与食物相关的反内卷方向(化工、有色金属、地产和新能源) 值得关注。四季度建议战略性增配消费品。 油运行业运价创 30 个月新高并维持高位,受益于供给刚性和 OPEC 增 产。预计明年中东和南美地区的增产将进一步利好油运需求,三季度业 绩有望创新高,全年业绩将进一步增长,看好招商轮船等公司。 电商快递行业在反内卷政策下迎来积极变化,国家邮政局的监管措施减 少了价格竞争,预计三季度电商快递公司总部盈利有望修复,关注中通 快递和韵达等标的。 Q&A 您对中国股市未来走势的看法是什么? 我们认为中国股市 ...
下一波的线索是什么?股市不会止步于此,外资继续流入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1:17
行业配置框架 - 围绕资源+新质生产力+出海三大主线展开行业选择 [2] - 资源股从周期属性转向偏红利属性带来估值体系重构 [2] - 中国制造业龙头全球化将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和利润率提升 [2] 市场驱动力 - 无风险收益下沉推动"找资产"需求井喷 [3] - 资本市场改革提高投资者回报改善中国资产观念认识 [3] - 中国转型加快与传统L形企稳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确定性 [3] - 融资盘呈现"节前收敛、节后迸发"变化规律 [5] - 美联储预防式降息后A/H股未来上涨概率较高 [5] 资金流向 - 海外被动基金单周流入27亿美元而主动基金流出1.3亿美元 [6] - 内资单周流入31.03亿美元外资流入25.7亿美元 [6] - 全球资金流出货币市场大幅流入发达市场股市 [6] - 资金行为从存量市"搬家"变为增量市"扩容" [9] 板块配置方向 - 右侧趋势品种聚焦资源、消费电子、创新药和游戏 [2] - 左侧配置关注化工和军工 [2] - 产业趋势重点关注AI从云侧向端侧逻辑扩散 [2] - 关注国产算力链、机器人、化工、电池及大众消费龙头 [4] - 关注固态电池、AI算力、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领域 [5] - 行业重点关注人形机器人、AI、生猪养殖、新能源、新消费等 [7] 市场风格特征 - 热门赛道间轮动加剧指数处于横盘整理阶段 [7] - 三季度涨幅靠前品种在四季度多数无法延续 [10] - 低位补涨可能性正在上升 [10] - 轮动非简单高低切换而是基于景气逻辑的机会扩散 [9] 制造业投资机会 - 出口优势制造业自由现金流出现改善迹象 [11] - 反内卷政策叠加全球再工业化继续修复现金流 [11] - 反内卷加码将系统性重塑中国优势制造业估值体系 [11] - 牛市主线有望切换到出口优势的高端制造 [12] 港股机会 - 恒生科技大概率从"跟上来"到"顶起来" [10] - 南向资金流入叠加外资回流驱动恒生科技主升浪行情 [12] - 6-8月滞涨的港股或有补涨行情 [8] 资产配置策略 - 同时受益于国内反内卷和海外降息的实物资产 [8] - 盈利修复后内需相关领域出现机会 [8] - 保险长期资产端受益于资本回报见底回升 [8] - 布局逆全球化下的硬通货、硬科技和中国优势制造三条主线 [12]
周期论剑|重申资源品牛市
2025-09-15 01:49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中国股票市场、资源品(大宗商品)、有色金属、电力、石油化工、煤炭、钢铁、房地产、建材、油运、航空、建筑等行业[1][2][3] - 具体公司包括新凤鸣、恒力荣盛、中石化、新奥股份、中石油、西部矿业、宝钢、华菱、首钢、招商轮船、中国航等[20][16][33][36][40]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整体展望 - 中国股市正经历转型加速、无风险收益下沉和制度改革三重驱动,预示着全面牛市而非结构性行情[1][2] - 2026年或为资源品牛市重要时期,受益于三年期和五年期存单到期带来的10万亿人民币资产管理需求井喷,以及无风险收益率下降和制度改革[1][3][4] - 预计2025年中国股市站稳4,000点,2026年更高,反内卷政策和稳增长措施将推动市场乐观情绪[1][8] - 企业盈利持续改善,PB估值有望抬升,当前企业盈利处于周期底部,用动态盈利衡量整体市场估值不合理,净资产不会短期内大波动[1][7][9] 行业与板块机会 - 反内卷政策是经济治理思路转变,看好有色金属、化工、房地产、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同时推荐金融和电信运营商等稳定垄断板块[1][13] - 电力行业新政策明确储能设备接入电网需支付容量费,山东省发布风光竞价机制电价文件,风电竞价为0.319元/千瓦时,光伏竞价为0.225元/千瓦时,凸显火电竞争优势,推荐火电企业及水力发电企业[17] - 石油化工行业OPEC+从10月份开始同意继续扩产,解锁第二层减产166万桶每天,全球原油供需格局从紧平衡逐步向宽松转变,布伦特原油价格在60美元左右有支撑[18][19] - 煤炭行业下行周期基本确认,二季度可能是未来3-5年整个煤炭板块最底部的位置,9~10月份将迎来今年煤炭价格二次探底,但不会低于3~4月份640元每吨以下水平[22][23] - 钢铁行业正从淡季向旺季切换,但节奏较慢,高产量对价格体系施压,需关注旺季需求消化情况,预计四季度利润略低于三季度,但供需结构将反弹[1][26][31] - 油运板块近期表现强劲,中东到中国航线VLOC TCE从4.2万美元飙升至8.4万美元,两周内翻倍,创过去30个月新高[35][36] - 航空板块进入传统淡季,但表现不弱,二季度航空公司实现大幅减亏,建议在淡季进行逆向布局[37][40] - 建筑行业四季度财政政策加码可能带来超额收益机会,主要聚焦降息带来的矿产资源重估、高股息以及企业债务问题[41][42] 其他重要内容 - 中国经济从L型的一竖转向一横,上市公司营收和库存连续两个季度企稳,传统行业底部显现,降低了经济不确定性[1][6] - 无风险收益下沉对股市及大宗商品市场有显著影响,降低了持有股票的机会成本,使得更多投资者愿意承担波动以追求更高回报[2][5] - 三季度消费板块业绩可能会较差,受到八项规定影响,预计三季度消费将大幅冲击,但也可能是消费的底部[12] - 港股在全球宽松背景下,包括中国重启国债交易或推出中国版QE,其结构兼顾周期与科技,因此港股创新高是大概率事件[14] - 有色金属板块受到反内卷政策关注,铜TCRC行业国内总产能约1,600万吨,合理需求为1,400万吨,主要企业如金川、江铜、云铜等已达到1,200万吨运行量[16] - 基础化工行业营收恢复增长,利润企稳,资本开支和在建工程同比下滑,上半年资本开支同比下降12.8%,在建工程同比下降10.7%[21] - 电煤需求将呈现国内外共振向上的趋势,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4%,火电需求同比增长4%,预计2026年至2027年全社会用电总量预计每年增长约5%[24][25] - 钢铁行业二季度至三季度,热卷吨钢毛利从135元/吨增长至230元/吨,环比上升约100元;螺纹钢终端毛利从223元/吨增长至297元/吨,环比上升约70元[29] - 房地产和建材行业第三季度数据表现相对疲软,但政策预期底部已现,化债资金和工程款回款开始活跃[34] - 航空业第三季度公商务出行需求意外走弱,占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但客流量创新高,估计第三季度航公司盈利可能同比增长[38][39]
资源品牛市,继续看好
2025-08-24 14:47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中国宏观经济、资本市场及多个行业板块,包括金融、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钢铁、建材、交通运输、建筑、公用事业等[1][2][9] * 具体提及的公司包括洛阳钼业、锡业股份、华鲁恒升、桐昆股份、新凤鸣、恒力石化、荣盛石化、中国石油、陕西煤业、中煤能源、中国神华、晋控煤业、宝钢、中信特钢、东方雨虹、科顺股份、中国国航、吉祥航空、春秋航空、顺丰控股、中通快递、圆通速递、韵达快递、招商轮船、中国船舶租赁、中国中冶、中国建筑、华电科工、国电电力、长江电力等[11][16][25][28][31][32][37][40] 核心观点与论据 **宏观经济与市场驱动** * 中国股市主要驱动力为无风险收益率下沉及资本市场改革,推动增量资金入市,资金主要来自超高净值人群及实业资本而非散户[2][4][6] * 经济转型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创新药、国防军工等领域取得进展,降低经济不确定性,增强市场信心[1][3] * 2025年市场上升动力包括经济转型加速、无风险收益下沉和资本市场改革,整体趋势向好[1][7] * 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中美或进入宽松共振期,中国可能通过央行购买长端国债(中国版QE)投放流动性,利好周期品[8] **行业观点与投资机会** * 有色金属:铜和锡在中美流动性共振科技周期中具双击效应,稀土管理条例新规加强供给侧管控,利好分离冶炼企业[11][12] * 石化化工:去产能政策改善供需格局,反内卷政策催化长丝和炼化行业发展,化工价格指数处于近五年8%低位,底部拐点将至[15][16][18] * 具体品种推荐:DMF、DMC景气度底部多年,未来需求向好;纯碱行业亏损但龙头企业具成本优势;氨纶需求逐步上升;钛白粉价格接近亏损1000元水平但需求预计复苏[19][20][21][22] * 新材料:推荐算力产业链高频高速树脂(胜泉集团、东凯科技)及润滑油添加剂(瑞丰新材、利安隆)[23] * 煤炭:动力煤价格涨幅收窄,高点预计不超750元/吨;焦煤价格震荡,动力煤优于焦煤[24][26][27] * 钢铁:行业从淡季向旺季切换,供给收缩确定性较强,铁矿石供应偏宽松利于钢企利润修复[28] * 建材:消费建材政策方向打开,基本面改善;水泥价格上涨但投资者担忧盈利持续性[31] * 交通运输:航空客流同比增长超3%,客座率提升约1个百分点;快递行业反内卷缓解竞争压力;油运运价上升(VLCC从3.7万至5.2万美元,MR从2万至2.3万美元)[32] * 建筑:行业整体表现不佳,央国企业绩大幅下降(如北方国际降43%),短期谨慎但四季度政策加码或迎机会[33][34][36] * 公用事业:分红率提升(如国电电力至60%),股息率达6%左右,资产注入带来估值提升,用电量数据超预期(7月达8.3)[37][38] 其他重要内容 * 散户入市意愿低因关注短期波动,但未来或无风险收益率下沉及改革推进而增加[4] * 油价企稳66~67美元/桶,地缘政治风险溢价存在,中长期或回落至60~65美元/桶[13][14] * 建筑行业每年4月和8月财报验证期风险较高,政策效果常低于预期[33] * 公用事业板块流动性转向时或迎机会,长江电力和股东增持80亿元展示信心[38][40]
国泰海通 · 晨报0818|宏观、策略、海外策略
宏观 - 7月经济增速整体放缓 政策驱动和季节性脉冲领域表现较好 设备更新 家电以旧换新 基建重大项目开工支撑耐用品消费和基建相关制造行业维持较高增速 暑期经济带动服务消费及关联商品增长 [3] - 极端天气 高基数及外需回落拖累项目开工建设和部分行业生产 地产链仍在探底 反映内生复苏动能尚未稳固 [3] - 经济修复需延续并加码消费刺激政策 基建方面需优化资金调度与项目储备 地产市场需加强需求端支持和房企纾困力度 工业供需矛盾 产能利用不足 价格偏低问题需通过深化"反内卷"解决 [3] 策略 - 中国股市估值逻辑转变 从经济周期波动转为贴现率下行 继续看升中国股市前景 A/H股指还有新高 [7] - 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是改变社会各界对中国资产观念向好的关键 提高投资者回报的制度改革改变社会各界对中国资产的价值观念 降低股市风险评价 [8] - 资本市场改革从制度设计上提高中国股市可投资性 改善社会各界对中国资产的价值观念 退市新规 减持新规 交易监管 信披违规与财务造假处罚等严格监管与罚劣出清 资本漏出被有力遏制 [9] - 稳市机制构筑中国股市"防火墙" 系统性降低中国股市风险评价 互换便利与回购再贷款设立 战略性力量储备明确中国股市风险预期和波动底线 监管部门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新增保费30%配置A股 险资股权投资改革试点创新 "长钱长投"体系正在建立和落地 [10] - 无风险收益下沉与资本市场改革共同构筑中国股市"转型牛"基石 A/H股指还有新高 中国历史上多次与资本市场改革相关的股市走牛案例 如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 2019年注册制改革与科创板设立 [11] 海外策略 - 上半年港股表现优异 涨幅在全球市场中居于前列 AI应用 新消费 创新药等板块轮番驱动 6月中旬以来港股表现弱于A股 [15] - 港美息差走阔引发套息交易 港币兑美元汇率触及弱方兑换保证 中国香港金管局收紧流动性期间港股表现往往偏弱 美国贸易政策变化持续冲击全球大类资产 特朗普对印度等国展开关税威胁 美国对铜 铝等商品加征关税 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上升 影响资本市场风险偏好 扰动风险资产价格 [15] - 港股热门板块热度下行 增量资金流入放缓 上半年港股科技 消费等资产更具稀缺性 6月以来港股新消费略显过热 国内互联网巨头资本开支不及预期压制港股科技板块行情 6月以来AH溢价持续收窄 南向资金大幅流入势头略有放缓 外资7月下旬开始逐渐流出 影响港股震荡偏弱 [16] - 展望下半年 美联储降息或临近 港币汇率持续承压现状或有望扭转 汇率对港股压制作用将弱化 港股科技 消费类资产与AI应用 新消费等产业趋势相关度更高 基本面更优 相较A股仍具稀缺性 有望吸引南向资金继续流入 AI应用加速落地中 港股科技是主线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