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化险

搜索文档
万科年内两度换帅 深铁总经理黄力平接任董事长
北京商报· 2025-10-13 15:39
公司高层变动 - 万科企业董事长辛杰因个人原因辞去非执行董事及董事长职务 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1] - 公司董事会选举黄力平担任新任董事长 任期至第二十届董事会届满 [1] - 此次变动意味着万科在一年内完成两次董事长更替 辛杰执掌公司时间不足一年 [1] - 新任董事长黄力平为万科董事会老将 现任深铁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此次属于内部接任 [2] 公司治理与战略 - 前任董事长辛杰在任期内推动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 减少管理层级并强化总部集权 [1] - 业内人士认为新任董事长由原董事会成员担任有利于工作延续和稳定 个别管理者调整不影响企业改革化险进程 [2] - 公司在深圳市及有关部门、大股东深铁集团及金融机构支持下 改革化险稳步推进 实现队伍、财务和生产经营稳定 [2] 财务状况与风险化解 - 万科上半年公开债全部如期兑付 2027年之前已无境外公开债到期 [3] - 公司第一大股东深铁集团累计提供9次借款 总金额近260亿元人民币 其中一笔借款金额为20.64亿元用于偿还债券本息 [3]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53亿元人民币 综合住区业务销售收入近700亿元 [3] 业务运营与销售表现 - 公司上半年高质量交付超4.5万套住房 销售回款率达到100% 多地项目开盘去化率超九成 [3] - 万科通过存量盘活优化和新增产能近百亿元 盘活回款近60亿元 [3] - 自2023年以来公司已盘活货值约785亿元人民币 累计实现新增销售超200亿元 [3]
万科新董事长,由黄力平出任!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13 06:18
管理层变动与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选举黄力平为新任董事长,辛杰辞去董事长职务 [1] - 新任董事长由原董事会成员担任,且仍来自大股东深铁集团,有利于工作延续和稳定,预计大股东支持力度和公司发展方向不会产生重大改变 [1] - 行业处于以“止跌企稳”为主基调的阶段,大型房企保持资金链和经营稳定至关重要,管理层调整将围绕稳健过渡和修复信心展开 [1] 财务安全与风险化解 - 公司上半年公开债全部如期兑付,2027年之前已无境外公开债到期 [2] - 在深圳市及有关部门、大股东深铁集团及金融机构等各方支持下,公司改革化险稳步推进,实现了队伍、财务和生产经营稳定 [1][2] - 公司借助支持性政策形成存量盘活系统性打法,上半年通过存量盘活优化和新增产能近100亿元,盘活回款近60亿元,2023年以来已盘活货值约785亿元,累计实现新增销售超200亿元 [2] 业务运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53亿元,综合住区业务销售收入近700亿元,高质量交付超4.5万套,销售回款率100%,多地项目开盘去化率超90% [2] - 经营服务业务方面,万物云上半年实现营收182亿元,万科长租业务规模、效率、纳保量保持行业第一,商业业务关键指标稳步增长,物流业务出租率行业领先且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3% [2] - 自2022年以来,公司所有新项目均纳入全周期投后管理,新项目投资兑现度达85% [2] 科技创新与合作 - 公司在智慧物流领域与深铁集团合作,成功上线全球首例由“机器人自主搭乘地铁为商家配送货”的试点项目,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3]
辛杰辞职 深铁集团总经理黄力平出任万科董事长
中国经营报· 2025-10-13 04:25
人事变动 - 公司董事、董事长辛杰因个人原因辞职,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1] - 公司董事会选举黄力平为新任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 [1] - 辛杰于2025年1月接替郁亮出任董事长,被视为稳定局面的“救火队长”,履职不足一年 [2] 新任董事长背景 - 新任董事长黄力平,1968年出生,现任公司董事、审计委员会委员,深铁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1] - 黄力平于2021年6月进入公司担任董事,具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 [1][4] - 黄力平拥有深铁集团及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等深圳国资体系任职经历 [4] 公司财务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108.6亿元,业绩同比下降27.5% [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权益净亏损119.5亿元,业绩同比下降21.3%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净负债率为90.4%,较2024年末提高9.8个百分点 [4] - 公司有息负债合计3642.6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为1553.7亿元,占比42.7% [4] 股东支持与融资 - 自2025年2月开始,深铁集团多次向公司提供借款,累计约260亿元,用于公司偿债 [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公开债全部如期兑付,2027年之前已无境外公开债到期 [5] 公司运营与前景 - 公司表示辛杰辞职不会导致董事会成员低于法定人数,不影响公司正常运作和日常经营 [2] - 公司处于改革化险阶段,稳步推进工作以逐步消化风险 [4][5] - 公司对下半年应对挑战有信心,依靠政策、金融机构支持、国资股东力挺及自身努力 [5]
对话锦路安生律所高级合伙人袁开宇:关注中小金融机构“数据治理缺失”
华尔街见闻· 2025-10-09 03:07
文章核心观点 - 数据治理正从技术支撑角色转变为核心驱动力,成为金融机构转型的关键[1][3] - 行业正从“业务数字化”迈向“资产数字化”,全面拥抱数字化的机构更可能在变革中赢得先机[3] - 数据治理能力的差异将加剧银行业的马太效应,并影响保险行业的竞争格局[13][18] 金融业数字治理的重要性 - 数据治理是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不可或缺的基础,尤其对存在风险的中小银行至关重要[3][4] - 缺乏数据治理能力直接导致改革方案无法执行,例如中部省份信用联社因人才和数据问题无法实施方案[4] - 人才决策的基础是数据,村镇银行信息系统混乱,数据无法接入母行或购买成本过高,导致有能力的管理者也难推动改革[5][6][7] 中小银行风险与改革路径 - 小型城商行、农信社风险问题较大,领导班子由当地干部转化,工作模式按人情社会运转,缺乏现代公司治理机制[4][5] - 支持母行对村镇银行进行“村改支”“村改分”式吸收,因母行系统外风险更大,科技发展使大银行专有部门配备更强信息技术能力是更好选择[8] - 行业曾认为美国有几千家银行、中国银行太少,但没有人才多一张牌照反而多一份风险[5] 下沉市场信贷挑战与数据解决方案 - 大中型银行下沉县域做普惠业务面临核心困难:无法理解村镇复杂性,传统抵押贷逻辑(如房产)不适用农村(如牛羊抵押)[10][11] - 村民还款来源依赖收成和自然条件,不确定性高,需要银行依据区域化风控政策设计产品[11] - 经营贷存在暴雷风险,因银行无法监控资金流向和经营成果,难以确保贷款人现金流还本付息[11] - 数据监控可改善风控,例如蚂蚁风控能力远超同业因数据维度丰富、可互相验真,银行可参考滴灌通模式通过API接口获取多维数据(如水电、客流量)建立评估机制,先小额换API再加大贷款[12] 银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市场分为两大阵营:有能力自建信息系统的大行(可对外输出)和依靠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中小银行(需解决供应商挑选和成本控制)[14] - 监管将更关注公司治理机制、信息技术系统及背后的数据收集分析能力[14] - 数据治理能力差异将强化马太效应,大行更易实现标准化复刻推广[13][14] 保险行业数据治理现状与趋势 - 保险行业需在会计准则切换时升级系统、清理历史数据,目前主要课题是数据集中和框架搭建[15][16] - 用超市类比:第一步数据集中(给产品分类贴标签),第二步重建框架(优化数据动线),部分险企已完成数据打通重建[17][18] - 未来竞争格局类似银行,大机构全能,中小险企需寻求第三方帮助,应聚焦核心优势(负债、资管或风控)并与其他机构合作形成差异化[18] - 当前同质化问题(如利率下行期拉高利率卖产品)主要靠监管引导,重点关注产品精算定价能力和消费者保护,弱化投资属性[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