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艾塞那肽
icon
搜索文档
降低42种疾病风险!200万人研究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获益全面评估
GLP1减重宝典· 2025-09-21 10:42
研究背景与方法 -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团队在Nature Medicine发表针对GLP-1受体激动剂有效性和风险的大规模观察性研究 使用退伍军人事务部近200万人数据 覆盖175种健康结果 随访时间中位数约3.5年 研究对象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约21.5万人使用GLP-1药物 其余使用其他糖尿病药物[4] - 研究方法通过建立全面图谱绘制GLP-1RA与所有器官系统的关联 旨在指导临床护理和研究[8] 疾病风险改善效果 - GLP-1药物使神经认知障碍风险降低5% 其中痴呆风险降低8% 阿尔茨海默病风险降低12%[9] - 酒精使用障碍风险降低11%(HR 0.89) 大麻使用障碍风险降低12%(HR 0.88) 兴奋剂使用障碍风险降低16%(HR 0.84) 阿片类药物使用障碍风险降低13%(HR 0.87)[11][12] - 自杀意念/企图或自残风险降低10%(HR 0.90) 暴食症风险降低19%(HR 0.81) 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风险降低18%(HR 0.82) 癫痫发作风险降低10%(HR 0.90)[12] - 细菌感染风险降低12% 严重感染风险总体下降[14] - 凝血病和凝血障碍风险降低8% 肺动脉高压风险降低18% 同时降低急性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疾病风险[15] - 心肌梗塞风险降低9% 心脏骤停风险降低22% 心力衰竭风险降低11% 缺血性中风风险降低7% 出血性中风风险降低14%[15] - 急性肾损伤风险降低12% 慢性肾病风险降低3% 同时降低贫血/肌肉疼痛/肝功能衰竭/炎症性肠病和肝癌风险[15] 作用机制分析 - GLP-1受体广泛分布于心脏/肺/胰腺/消化道/血管/大脑/肾脏等组织 许多疾病由炎症/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等共同机制导致 GLP-1药物可对这些机制产生积极影响[10] - 肥胖作为"所有疾病之母" 治疗肥胖可产生超越BMI降低的广泛益处 GLP-1药物可能通过抑制大脑中冲动控制和奖励信号区域产生精神益处 其抗炎特性和内皮功能稳定作用可能是心血管益处的驱动因素[17] 市场应用现状 - 美国约八分之一成年人使用过GLP-1药物治疗糖尿病/减肥或预防心血管事件 但近60%患者在12周内停药 未能充分评估疗效[18] - 研究中退伍军人因拥有全额药物保险 一年后保留率约70% 显著高于普通人群[20] 研究局限性 - 作为观察性研究而非随机试验 结果不具有决定性 部分差异可能源于药物外因素 研究对象偏向老年白人男性[21] - 部分益处(如心肌梗死/中风/心力衰竭)已在随机试验中证实 大多数其他益处需未来研究验证 未来将针对无糖尿病的肥胖患者开展研究[21]
为什么使用司美格鲁肽等GLP-1药物减肥期间一定要多喝水?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4 03:08
GLP-1药物使用中的补水重要性 - 食物约占每日总水摄入量的20% 使用GLP-1减少进食量可能面临脱水风险 尤其饮水量下降时[4] - 大鼠研究证据显示减肥药除抑制食欲外 还可抑制水的摄入量[4] - 适当补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创造更好环境让药物发挥最佳作用 减轻副作用并增强疗效[4] 补水对消化和药物代谢的作用 - 补水影响消化过程每个部分 确保足够消化液如唾液胃酸酶帮助食物通过和分解[6] - 水帮助将水溶性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输送全身 在大肠中使粪便更软易排出[6] - 喝水不足导致便秘 粪便停留时间越长产生胀气腹胀机会越多 看起来更胖[6] - 多喝水帮助药物在胃肠道溶解吸收 分布均匀 减少胃肠道刺激等副反应 高效发挥调节食欲功效[6] 脱水症状及风险 - 使用GLP-1药物人群常出现轻度脱水 导致头痛肌肉痉挛身体疼痛恶心便秘疲劳头晕睡眠困难[7] - GLP-1减缓消化 保持水分有助消化系统顺畅运转 防止便秘胃部不适[7] - 缺水加剧胃肠道副作用如恶心便秘 呕吐腹泻副作用人群脱水风险更大 需补充电解质[7] - 脱水导致短期血压心率变化 更严重问题如尿路感染肾脏问题[7] 水在减肥过程中的功能 - 减肥时身体分解脂肪细胞释放储存毒素 水帮助将毒素排出体外防止积聚减慢新陈代谢[8] - 无水时身体无法有效清除废物 可能导致减肥进度停滞[8] - 脂肪细胞收缩释放储存脂肪后分解排出 身体需要足够水有效进行该过程[9] - 无适当补水身体难以代谢脂肪 从而减慢进度[9] 水对能量和运动的影响 - 疲劳是脱水和减肥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喝水可帮助恢复能量水平[11] - 锻炼纳入减肥计划时 补水对肌肉功能耐力和恢复至关重要[11] 补水需求指南 - 无GLP-1使用者具体喝水指南 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建议女性每天91盎司约2.7L 男性125盎司约3.7L[12] - 更通俗说法是每天8杯水 个人需求因体型其他药物室外温度运动等因素而异[12] - 慢性健康疾病如肾病心脏病患者应咨询医生液体摄入量具体建议[12] 补水充足判断方法 - 检查尿液颜色 淡黄色表示足够水 深黄色或琥珀色需增加摄入量[13] - 注意喝什么及喝的方式 随身携带饮料不同时间进食饮水避免感觉过饱[13] - 跟踪补水情况确保达到每日液体目标[13]
跳不出减重反弹怪圈?科学告诉你原因,GLP-1或许真能帮上忙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2 02:59
文章核心观点 - 传统减重方法存在减水分和肌肉而非脂肪的问题 导致代谢率下降和体重反弹 [7][8] - GLP-1类药物通过控制食欲和延缓胃排空实现减重 能有效减少脂肪并保持肌肉量 [13][14] - 科学减重需要结合合理目标设定 蛋白质摄入和力量训练 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与健康生活方式结合使用 [12][14] 减重方法缺陷分析 - 体重下降可能源于水分或肌肉流失而非脂肪减少 肌肉流失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 [7] - 极端节食使身体进入"省电模式" 降低每日热量消耗 恢复饮食后出现能量储存和体重反弹 [10] - 过量运动缺乏力量训练和蛋白质补充 导致肌肉减少和代谢降低 最终仍会反弹 [10] 科学减重方案 - 健康减重速度为每周下降0.5%到1%体重 每月减重4-5斤至10斤为理想范围 [12] - 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鸡胸肉鱼虾鸡蛋 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如奶茶炸鸡蛋糕 [12] - 运动建议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 结合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以保持肌肉提高代谢 [12] - 减重后需1-3个月巩固期 保持健康饮食运动习惯让身体适应新体重水平 [12] GLP-1药物机制与优势 - GLP-1激素通过控制食欲和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 自然减少热量摄入 [13] - 药物靶点机制能有效减少脂肪而非水分或肌肉 减重效果更真实持久 [14] - 原用于治疗糖尿病 后经研究证实对减重安全有效 部分药物获批准用于减重 [13] GLP-1药物使用规范 -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根据个体情况评估适用性并制定个性化减重方案 [14] - 常见副作用包括轻微胃肠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 通常随身体适应减轻 [14] - 停药后恢复不健康生活方式仍会导致体重回升 需与健康饮食运动结合 [14]
涉16万人的研究表明:司美格鲁肽竟让痴呆风险下降45%
GLP1减重宝典· 2025-08-28 03:26
GLP-1药物与痴呆风险关联性研究 - 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减重的GLP-1药物(如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和艾塞那肽)可能显著降低任何形式痴呆症的风险 [2] - 研究基于26项随机临床试验,涵盖超过16万名参与者,为GLP-1受体激动剂改善认知潜力提供进一步证据 [2] - 与安慰剂组相比,使用GLP-1药物的群体在痴呆或认知能力下降方面的发病率明显较低 [4]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由爱尔兰戈尔韦大学的Catriona Reddin领导,分析多项安慰剂对照试验数据,对象为尚未诊断痴呆或认知障碍的2型糖尿病患者 [4] - 参与者在试验中使用GLP-1药物并进行至少六个月随访 [4] - 结果显示GLP-1药物与痴呆风险降低相关,而SGLT2抑制剂与痴呆风险无显著相关性 [6] 数据统计结果 - GLP-1药物组的综合效应比值比为0.55(95% CI: 0.35-0.86),表明风险降低45% [7] - SGLT2抑制剂组的综合效应比值比为1.20(95% CI: 0.67-2.17),无显著风险变化 [7] - 研究异质性低(I²=0%),结果一致性高 [7] 潜在作用机制 - GLP-1药物可能通过抗炎作用延缓脑细胞损伤,慢性神经炎症是痴呆症的重要诱因之一 [7] -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有积极影响,如减少动脉斑块堆积和调控血压,降低血管性问题引发的痴呆风险 [8] 研究局限与未来方向 - 随访时间最短为六个月,无法全面评估药物对长期认知健康的影响 [11] - 需要更多专门研究来评估降糖类药物在预防痴呆方面的潜在效果 [11] - 两项关于司美格鲁肽用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预计今年稍晚公布结果 [12] 行业专家观点 - 多项观察性研究和对照数据呈现一致趋势,显示抗痴呆迹象 [9] - 目前不足以建议医生专门为预防痴呆开出GLP-1类药物,但对于同时患有2型糖尿病和较高认知退化风险的患者,医生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此类药物 [11]
减肥药行业关键节点,WHO计划9月发布GLP-1应用指南
选股宝· 2025-08-14 07:01
世界卫生组织GLP-1指南发布 - 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制定基于GLP-1的疗法治疗成人肥胖症的新指南 计划于2025年9月正式发布 [1] - 该指南将明确GLP-1 RAs的临床适应症、应用及规划考量 有望成为WHO首次正式推荐减肥药物治疗成人肥胖症 [1] -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9% 治疗率不足33% 超重肥胖人群突破6亿 BMI≥25kg/m²者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13.8%-20.1% [1] - GLP-1RA药物兼具降糖减重功效 在肥胖合并糖尿病人群中成为首选方案 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阿尔茨海默病等领域探索应用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0-2023年中国GLP-1RA市场规模从96.2亿元增长至107.4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3.7% [2] - 预计至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717.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2.2% [2] 政策与市场反应 - 2024年6月26日国家卫健委等16部门联合制定《"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奥锐特股价当日大涨9%并持续走高 [3] 主要参与企业 - 已上市GLP-1药物企业包括阿斯利康(艾塞那肽、艾塞那肽微球)、诺和诺德(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礼来(度拉糖肽、替尔泊肽)等跨国药企 [5][6] - 本土企业包括仁会生物(贝那鲁肽)、豪森药业(聚乙二醇洛塞那肽)、银诺医药(依苏帕格鲁肽α)、信达生物(玛仕度肽)等 [6]
会议预告|从共识走向行动:第四届中国肥胖大会(COC2025)即将开幕!
GLP1减重宝典· 2025-08-12 09:52
中国肥胖大会(COC2025) 会议背景 - 中国肥胖患者人数居世界首位,肥胖已成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 [2] -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于2021年发起中国肥胖大会(COC),现已成为国内肥胖防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之一 [2]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时间:2025年8月15日-17日 [3] - 会议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3] 会议亮点 专家阵容 - 汇聚世界肥胖联盟(WOF)、国际肥胖与代谢病外科联盟(IFSO)等国内外400余位专家学者 [5] 培训项目 - 包含SCOPE School中国(第二站)、ASMBS国际专科医师认证考试、减重与代谢外科亚洲杜克大师班等系列培训 [6] 学术交流 - 16国学者领衔60场论坛,涵盖临床与基础研究融合、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交汇 [7] 前沿议题 - 聚焦减重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内镜技术、肠道菌群、免疫调控、药物研发、修正手术、人工智能七大领域 [8] 学术成果 - 发布《国人健康管理》丛书,启动《肥胖症学》编写 [9] 公益活动 - 开展"科学减重·蓝蜻蜓行动"健步走及中国肥胖科普大会 [10] 产学研结合 - 专题授课涵盖减重药物研发、新技术转化及产业生态构建 [11] 技术应用 - 讨论数字医疗与AI大模型在体重管理中的应用 [12] 临床实践 - 深度解析国内外最新肥胖症临床指南 [13] 青年培养 - 设置青年论坛和Top10论文展示平台 [14] GLP-1产业链 行业社群 - 「GLP-1俱乐部」覆盖数百位专业人士,构建了GLP-1产业链上下游专家库 [19] 主流药物 - 涉及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玛仕度肽、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GLP-1类药物 [22]
减肥神药也快“反内卷”了
虎嗅· 2025-08-06 05:30
行业拐点与竞争格局 - GLP-1药物无限增长时代结束 市场进入红海拼杀阶段 [1][16] - 礼来替尔泊肽凭借更强减肥效率颠覆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先发优势 [10][12][18] - 诺和诺德2025年销售额增速预期从16%-24%下调至8%-14% 利润增速从19%-27%下调至10%-16% [13] 诺和诺德战略失误 - 对市场需求严重低估 采取限制需求策略而非全力扩产 扣留低剂量启动装并劝退新患者 [14] - 供应短缺引发恶性循环 Wegovy和Ozempic被列入短缺清单 药房非法配制药物抢占市场份额 [14] - 消费端渠道建设落后礼来三个月 过度依赖医生中心主义营销模式忽视肥胖市场消费属性 [15] - 多线作战策略分散资源 在30余国同步推进上市 美国新用户增长率不足礼来一半 [15] 礼来竞争策略与市场表现 - 替尔泊肽在头对头试验中击败司美格鲁肽 第72周平均减重20.2%优于司美格鲁肽13.7% [18] - 2025年第一季度替尔泊肽销售额6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9% 占据美国肠促胰岛素市场53.3%处方量 [19] - 采用轻资产合作与全球化战略快速扩产 通过CDMO合作和收购现成工厂压缩投产周期至1-2年 [20] - 投资15亿元人民币提升中国苏州工厂产能 形成API合成与制剂灌装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20] 产品研发管线对比 - 礼来布局小分子口服和多靶点药物 Retatrutide开展多个适应症Ⅲ期临床 Orforglipron进展最快 [22] - 诺和诺德CagriSema临床试验未达预期 68周减重22.7%低于25%目标 [23] - 诺和诺德未来产品Amycretin处于早期阶段 缺乏ActRII靶点布局 礼来通过收购和授权布局减肥增肌协同发展 [24] 财务与市场影响 - 诺和诺德市值从历史巅峰6492亿美元一年内累计缩水近4000亿美元 [1][9] - 司美格鲁肽2023年三款产品合计销售额211.43亿美元 2024年收入292.96亿美元接近药王K药294.82亿美元 [9] - 利拉鲁肽2018年销售额282亿丹麦克朗 度拉糖肽2019年销售额41.3亿美元 [7][8]
7年亏损药企靠“减重神药”翻盘,翰宇药业全力押注GLP-1出海
钛媒体APP· 2025-07-01 10:22
业绩扭亏为盈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1.42亿-1.62亿元,同比扭亏(去年同期亏损1035.88万元)[2] - 扭亏主要因利拉鲁肽注射液在美国获批上市并放量销售、原料药出口增长及成本控制[2] - 利拉鲁肽注射液2025年1月完成近140万支发货,截至2024年底累计订单4639.63万美元[2][5] 核心产品利拉鲁肽 - 利拉鲁肽为GLP-1类药物,兼具治疗2型糖尿病和减重效果,是公司业绩翻盘关键[2][9] - 该产品2024年12月获FDA批准,国际业务营业利润率较高[5] - 国内已终止利拉鲁肽项目,全额计提减值5298.82万元[2][11] 海外市场战略 - 公司主动放弃国内GLP-1市场,将司美格鲁肽国内权益转让给三生制药[2][10] - 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从2022年11.25%增至2024年55.10%[11] - GLP-1原料药获超6600万美元订单,包括DS3 RX LLC的3622.32万美元订单[8][5] GLP-1行业前景 - 全球GLP-1类药物市场空间广阔,辉瑞预测2030年美国市场规模达900亿美元[9] -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2024年收入292.96亿美元,2025年Q1同比增31%至80.11亿美元[9] - 公司布局司美格鲁肽注射液(III期临床)、HY3003(三靶点激动剂)等管线[10] 研发管线进展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国内首个进入体重管理III期临床,2025年1月完成受试者入组[10] - HY3003采用周制剂、月制剂、口服制剂多剂型并行开发,进入原料药中试阶段[10] - 司美格鲁肽国内专利2026年到期,美国专利2031年到期[10]
2025年GLP-1RA药物品牌推荐:降糖减重双突破,GLP-1RA领航代谢治疗
头豹研究院· 2025-06-27 13: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GLP - 1 受体激动剂(GLP - 1RA)凭借多重药理学效应成代谢疾病核心治疗药物,市场规模增长强劲,预计 2029 年中国市场规模达 717 亿元;跨国药企占主导,国内企业快速跟进;未来多靶点药物、口服剂型、适应症拓展是发展趋势 [4] 市场背景 摘要 GLP - 1RA 融入代谢疾病治疗体系,预计 2029 年中国市场规模达 717 亿元;跨国药企占主导,国内企业快速跟进 [4] GLP - 1RA 药物定义 GLP - 1RA 模拟胰高血糖素样肽 - 1 作用,分短效、长效及口服剂型,可实现血糖调控、体重管理及器官保护 [5] 市场演变 1990 年首款 GLP - 1RA 艾塞那肽获批上市,标志糖尿病治疗进入新阶段;后长效制剂问世,适应症拓展至肥胖症;2014 年至今市场爆发式增长,多靶点药物成研发热点 [6] 市场现状 市场规模 2020 - 2023 年市场规模由 96.2 亿元增至 107.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3.7%;预计 2029 年达 71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22.2%;增长因素包括患病率上升、药物功效、研发投入、医保支持和科普开展 [7][8] 市场供需 市场供给情况 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专利到期或即将到期,国内药企加速仿制药研发;仿制药集中在糖尿病适应症,减重适应症研发滞后;原料药产能瓶颈制约供应 [9] 市场需求情况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 11.9%,治疗率 33%,控制率不足 50%;超重和肥胖人群超 6 亿,GLP - 1RA 药物需求大,未来需求将持续增长 [10][11] 市场竞争 市场评估维度 产品研发与核心治疗效果 考察降糖、减重、心血管获益和副作用等指标,不同产品在各指标上有差异 [12] 适应症的覆盖广度与拓展潜力 基础适应症多覆盖 2 型糖尿病,肥胖适应症获批差异大;创新适应症拓展提升市场空间,多靶点药物在新领域治疗潜力受关注 [13] 市场竞争格局 呈现三级梯队分化态势,第一梯队为诺和诺德和礼来,第二梯队以华东医药、信达生物等国内龙头企业为代表,第三梯队为创新型企业 [14][15] 十大品牌推荐 - 诺和诺德:全球首款周制剂,降糖减重显著,2023 年销售额增长 116%,适应症为糖尿病、肥胖、慢性肾病 [16][17] - 礼来:GLP - 1R/GIPR 双靶点激动剂,减重优,适应症为糖尿病、肥胖、睡眠呼吸暂停 [17] - 华东医药:国内首款获批减重适应症仿制药,性价比高,适应症为糖尿病、肥胖 [17] - 信达生物:GLP - 1R/GCGR 双靶点药物,3 期临床代谢指标改善显著,适应症为糖尿病、肥胖(研发中) [17] - 诺和诺德:经典长效制剂,医保覆盖广,患者基础大,适应症为糖尿病、肥胖 [17] - 仁会生物:国内首款自主创新 GLP - 1RA,专注肥胖领域,适应症为肥胖 [17] - 恒瑞医药:未提及优势和适应症 [18] - 先为达生物:口服 GLP - 1RA,便捷性好,II 期临床效果优,适应症为糖尿病、肥胖(研发中) [21] - 质肽生物:覆盖多适应症,差异化布局,适应症为糖尿病、肥胖、神经退行性疾病(研发中) [21] - 翰宇药业:原料药产能领先,成本控制好,适应症为糖尿病(申报中) [21] 发展趋势 多靶点药物崛起 多靶点药物成研发热点,替尔泊肽和玛仕度肽协同效应显著,三靶点药物临床研究积极推进 [18] 口服剂型突破 口服 GLP - 1RA 进展改变市场格局,预计 2028 年口服剂型占市场 30%以上份额 [19] 适应症持续拓展 GLP - 1RA 应用边界突破,在非酒精性脂肪肝、阿尔茨海默病等领域有临床研究进展 [20]
Nature Aging:宋伟宏/张韵团队揭示GLP-1类减肥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新机制
生物世界· 2025-05-23 03:16
GLP-1受体激动剂与阿尔茨海默病 - 2型糖尿病患者患阿尔茨海默病(AD)的风险增加,而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如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显示出潜在的神经保护特性,可显著降低AD风险 [2] - 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司美格鲁肽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但其作用机制此前不完全清楚 [2] 研究核心发现 - GLP-1RA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显著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病理特征并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3] - 该研究阐明了GLP-1RA神经保护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为基于代谢调控的AD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方向 [3] - 在AD模型小鼠中,血浆GLP-1水平降低,且AD患者中GLP-1水平与β-淀粉样蛋白(Aβ)负荷呈负相关 [6] 分子机制 - GLP-1RA(如艾塞那肽或替尔泊肽)增强GLP-1信号传导,增加CaMKK2-AMPK信号传导,减少BACE1介导的APP裂解和Aβ生成 [6] - GLP-1RA提高小胶质细胞中AMPK活性,抑制神经炎症并促进小胶质细胞对Aβ的吞噬清除 [6] - GLP-1RA抑制AD模型小鼠的Aβ蛋白生成和斑块形成,并改善其记忆缺陷 [6] 临床意义 - 研究从分子机制层面证实GLP-1RA对AD的作用是通过激活AMPK介导,为GLP-1RA在AD防治领域的临床应用转化提供了关键实验证据 [8] - 这一发现将有力推动相关临床试验的开展和适应症拓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