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传承

搜索文档
“娃哈哈”换“娃小宗”,经销商们怎么看?
虎嗅· 2025-09-18 12:24
品牌变更计划 - 宏胜系企业计划从2026销售年度起将"娃哈哈"品牌更换为"娃小宗"新品牌 [1] - 宏胜饮料集团已于2025年5月申请注册45个"娃小宗"商标 覆盖全部45个国际类别 [2] - 品牌变更文件由杭州娃哈哈宏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等七家宏胜系企业共同署名 落款时间为2025年9月12日 [1] 商标使用权限争议 - "娃哈哈"商标使用须获得集团全体股东一致同意 任何一方无权单独使用 [3][12] - 宏胜系使用娃哈哈商标属于关联交易 须获得国资和员工股股东决议通过 [3] - 宗馥莉实控企业曾于2025年2月申请转移387件"娃哈哈"系列商标但被叫停 [15] - 目前"娃哈哈"商标仍属于娃哈哈集团 包含887个注册商标 [16] 股权结构现状 - 娃哈哈集团股权结构: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持股46% 宗馥莉持股29.4% 职工持股会持股24.6% [13] - 2018年职工股被回购后 持股会成员仅剩宗馥莉一人 但因诉讼纠纷未完成工商变更 [13] 经销商反应 - 多数经销商尚未接到正式通知 对"娃小宗"品牌普遍存在疑惑 [3] - 乌鲁木齐经销商表示娃哈哈产品占其销售额80% 愿意接受品牌变更 [9] - 重庆经销商因娃哈哈业务占比小 明确拒绝销售未被市场认可的新品牌 [9] - 江西经销商陈前遭遇销售额同比下降15% 已减少库存和业绩追求 [10][11] 宏胜系业务布局 - 宏胜集团成立于2003年 是娃哈哈代工厂 拥有16个生产基地和104条生产线 年产能超4.8亿箱 [14] - 2024年8月宗馥莉接手娃哈哈后 已将12个省份经销商合同主体变更为宏胜系公司 [14] 品牌价值数据 - 娃哈哈品牌价值高达911.87亿元(GYBrand)和896.09亿元(世界品牌实验室) [16] 历史品牌运营经验 - 宗馥莉2016年曾推出自有品牌"KELLYONE" 主打健康饮品但未能打开大众市场 [17][18] - KELLYONE产品包括生气啵啵气泡水和一茶无糖茶系列 曾邀请王一博、陈坤代言 [17] - 该品牌目前线上店铺已停摆 商品全部下架 [18] 行业参考案例 - 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之子李文杰2016年创办类似名称企业 但最终经营未成功 [21] - 健力宝品牌传承风波持续17年 最终通过与统一集团和解才得以平息 [21]
每经热评丨宗馥莉“去娃哈哈” 难以完成的告别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17:52
品牌战略调整 - 宏胜系企业将于2026年销售年度起启用新品牌"娃小宗"全面替代"娃哈哈"品牌[1] - 品牌更替被定性为品牌再造而非品牌升级 涉及主动切割而非转移阵地[1] - 新品牌"娃小宗"于今年5月才申请注册 缺乏历史积淀和市场认知基础[3] 股权与商标权属 - 娃哈哈集团股权结构显示杭州上城区文商旅集团持股46% 宗馥莉持股29.4% 职工持股会持股24.6%[1] - "娃哈哈"商标归属娃哈哈集团 未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任何一方无权单独使用[1] - 宗馥莉曾试图将商标转入宏胜集团但遭大股东拒绝 导致商标使用权存在合法性危机[2] 历史遗留问题 - 公司存在职工持股会归属争议 股权回购协议诉讼及商标授权合法性等复杂问题[2] - 创始人离世后历史遗留问题未能有效解决 使公司持续暴露于法律风险之下[1][2] - 问题还包括沸沸扬扬的家族遗产纠纷和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纠葛[2] 品牌价值评估 - "娃哈哈"品牌价值达900亿元 承载AD钙奶童年记忆和营养快线青春符号的国民认知[3] - 品牌近40年投入巨额广告费形成众口皆碑的国民品牌地位[3] - 新品牌缺乏信任记忆渠道情感等核心要素 需从零开始构建品牌价值[3] 市场竞争环境 - 饮料市场存在元气森林 农夫山泉 东鹏饮料等竞争对手群雄环伺[3] - 当前市场渠道成本高企且消费者注意力稀缺[3] - 新品牌面临无故事 无情怀 无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劣势[3] 接班正当性影响 - 宗馥莉接班正当性基于其作为娃哈哈品牌继承人的道义性和正义性[4] - 放弃娃哈哈品牌可能丧失与消费者的情感契约 引发"背叛品牌"舆论风险[4] - 没有娃哈哈品牌背书将难以说服渠道压货和稳定军心[5] 品牌替代挑战 - 加多宝案例不具备可比性 因娃小宗缺乏悲情叙事和消费者主动追随基础[3] - 品牌替代被定义为战略撤退而非民心所向的资本博弈[3] - 若娃哈哈品牌被弃用可能引发全盘皆输局面 最终或走向多方妥协结局[5]
阿玛尼十年前就已“秘密”规划品牌传承
第一财经· 2025-09-06 02:03
公司基本情况 - 阿玛尼集团创始人乔治·阿玛尼去世 享年91岁 其个人净资产约95亿美元[2] - 公司未公开上市 由阿玛尼本人担任首席执行官和唯一股东 长期捍卫公司独立性[2] - 2024年营业额下降5%至23亿欧元 欧洲市场占比49% 美洲和亚太分别占22%和19%[12] 公司治理结构 - 2016年通过股东大会确立集团章程 设立乔治·阿玛尼基金会 章程将在继任程序启动时生效[5] - 采用双重股权结构:A类股东持30%股本且每股1.33票投票权 F类股东持10%股本且每股3票投票权 两类股东合计控制超53%投票权[7] - 董事会8名成员中 A类股东委任3名董事并选定董事长 F类股东委任2名董事并选定首席执行官[7] - 章程规定任何股票上市需在章程生效五年后 且公司合并/分立等重大事项需75%表决权通过[6] 品牌发展理念 - 章程要求品牌坚持"本质 现代 优雅 朴素"风格 注重细节和可穿性[8] - 阿玛尼生前通过视频连线远程监督时装秀全过程 保持对品牌的高度控制力[2] - 公司声明强调将延续"思想与行动独立性"的核心价值观[9] 行业背景与潜在动向 - 意大利奢侈品行业多由家族控制 包括菲拉格慕 普拉达和杰尼亚等 规模小于法国LVMH和开云集团[11] - 伯恩斯坦分析师认为阿玛尼品牌知名度高 行业存在收购兴趣 但对当前IPO时机持怀疑态度[2][12] - 范思哲因创始人离世中断IPO 最终被Capri集团以21.2亿美元收购 现由普拉达集团计划收购[12] - 潜在继任者包括妹妹Rosanna 侄女Silvana和Roberta 侄子Andrea Camerana 以及男装设计总监Pantaleo Dell'Orco[13]
会考虑IPO或被收购吗?阿玛尼十年前就已“秘密”规划品牌传承
第一财经· 2025-09-06 00:29
公司控制权结构 - 阿玛尼集团为私人控股公司 乔治·阿玛尼担任首席执行官和唯一股东 个人净资产达95亿美元 [1] - 通过双重股权结构保障控制权 A类股东持股30%且每股含1.33投票权 F类股东持股10%且每股含3投票权 两类股东合计控制超过53%投票权 [5][6] - 董事会8名成员中 A类股东委任3名董事并指定董事长 F类股东委任2名董事并指定首席执行官 [6] 传承安排与章程设计 - 2016年通过章程设立乔治·阿玛尼基金会 规定继任程序启动后第五年才可考虑上市 [3][4] - 要求公司合并/分立等重大决议需获得75%表决权通过 对并购采取谨慎态度 [4] - 章程明确规定品牌需维持"本质 现代 优雅 朴素"的设计理念 注重细节与可穿性 [6] 财务表现与市场分布 - 2024年营业额下降5%至23亿欧元 受奢侈品行业整体销售放缓影响 [7] - 欧洲为最大市场贡献49%销售额 美洲和亚太分别占22%和19% [7] 行业整合与潜在动向 - 意大利家族控制奢侈品牌规模难以抗衡LVMH等法国巨头 行业并购整合导致独立品牌减少 [7] - 分析师指出品牌知名度高但渠道管控松散 若引入新视角将具振兴潜力 [8] - 范思哲案例显示创始人离世可能导致IPO中断 最终被Capri集团以21.2亿美元收购 [7] 管理层与继任规划 - 关键人物包括妹妹Rosanna 侄女Silvana与Roberta 侄子Andrea及男装总监Pantaleo Dell'Orco 均任董事会成员 [8] - 阿玛尼在自传中明确表示已为权力交接做准备 确保公司在其离开后持续运营 [8]
兰博基尼家族“继承大战”;LV“巨轮”进上海|二姨看时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00:06
奢侈品行业动态 - 老佛爷百货以5000万欧元出售巴黎BHV男装大楼,整合男装业务至主楼以优化资产配置[2] - 宾利推出售价463美元的奢华野餐系列,拓展品牌在奢侈品领域的布局[3] - 路易威登在上海黄浦江推出1200平方米豪华游轮旗舰店,强化奢侈体验定位[11] - Prada集团CEO帕特里齐奥·贝尔泰利离职,反映公司对业绩增长的焦虑[12] - 兰博基尼家族内部因品牌继承问题产生法律纠纷,影响品牌形象[9] 零售与消费品行业 - 莎莎国际内地门店缩减至9家,线上销售占比提升至80%,但仍亏损1500万港元[7] - 周六福珠宝港股上市首日股价涨25%,市值突破130亿港元,依赖加盟模式快速扩张[8] - 联合利华以约10亿美元收购美国天然个护品牌Dr.Squatch,拓展高端天然个护市场[4] - 泡泡玛特与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合作后销量增长5倍,加速全球化战略[5] 运动与时尚行业 - 耐克大中华区营收同比下降13%,面临本土品牌如李宁、安踏的竞争压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