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科普
icon
搜索文档
打着科普旗号卖产品,别让医疗科普变味
齐鲁晚报· 2025-09-24 06:33
让医疗科普更好满足大众需求,不仅要追求量足、质优,还应追求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医疗知识 往往相对专业,如何让知识传得开、让人们能听懂?正如一位医生所言,需要"蹲下来,用对方的眼睛 看世界"。前段时间,科普微短剧《回到三国当名医》热播,通过重现三国历史场景,巧妙串联起古代 中医智慧与现代医学知识,让观众能边追剧边学医学知识。从微短剧到脱口秀,再到舞台剧,不断创新 形式,善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科普工作,有助于推动健康知识从"医院围墙内"延伸到大众日常生 活。 进而言之,医疗科普既要立足传播知识,更应追求提升医学素养。提升医学素养,不仅需要让大众知 道"是什么",更应上升到引领公众主动探索"为什么""怎么办"。换言之,医疗科普不能简单停留在"搬 运"医学知识层面,而应跃升到传播医学方法、医学思维、医学精神层面。这应该成为增加优质健康科 普产品供给的另一个重要着力点。 这样的情形,你是否遇到过?主播在河边一边直播抓鱼,一边推荐"祖传"治疗风湿病的药物;"神经康 复科医生"大谈食用益生菌的好处,在视频下方展示购买链接……在短视频、直播平台,一些博主、直 播间以医疗科普之名,行售卖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品之实,引发 ...
呵护医疗科普背后的健康需求(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9-23 22:03
让医疗科普更好满足大众需求,不仅要追求量足、质优,还应追求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医疗知识 往往相对专业,如何让知识传得开、让人们能听懂?正如一位医生所言,需要"蹲下来,用对方的眼睛 看世界"。前段时间,科普微短剧《回到三国当名医》热播,通过重现三国历史场景,巧妙串联起古代 中医智慧与现代医学知识,让观众能边追剧边学医学知识。从微短剧到脱口秀,再到舞台剧,不断创新 形式,善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科普工作,有助于推动健康知识从"医院围墙内"延伸到大众日常生 活。 规范只是第一步。各种医疗科普内容在网上走红,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医疗科普有着广泛的大众需求。 有报告显示,全国10.74亿网络视听观众中,92.1%的观众曾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健康科普内容,其中 63%的观众已养成定期关注健康科普账号的习惯。正视需求,在规范的基础上,推动医疗科普生态向专 业化、清朗化、优质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好为全民健康添砖加瓦。 医疗科普阵地,优质内容不去占领,"伪科普"、劣质内容就可能野蛮生长。总体来看,优质医疗科普内 容供给仍然不足。2024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1.87%,且城乡差距较大,健康知识普及依旧任重 道远。广大医务人 ...
“网红医生”打着科普旗号卖产品,人民日报:医疗科普不能成牟利工具
新浪财经· 2025-09-05 00:06
医疗科普行业乱象与监管措施 - 网络自媒体医疗科普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网红医生将科普异化为商业工具 通过违规导诊、直播带货和假冒身份推销产品牟利[1] - 2023年8月中央网信办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 要求规范信息发布行为并防范虚假信息误导公众[1] 违规行为具体表现与法律风险 - 违规行为包括穿着白大褂直播时弹出商品购买链接 例如某品牌维生素胶囊售价99.9元/3瓶 以及未完成病理讲解即推荐治疗药物[4] - 此类行为违反执业医师法、广告法和药品管理法 情节严重可能构成诈骗罪、虚假广告罪或非法行医罪等刑事犯罪[5]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与卫生健康委8月联合发布《医疗广告认定指南》 明确医疗科普变相广告的认定与监管标准[5] 多部门协同治理机制 - 需构建全流程监管模式: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违规营销 卫生部门监督执业行为 药监部门处理违规药品销售 网信部门管理内容并督促平台履责[6] - 网络平台需建立违规处罚与生态治理机制 实施从功能限制到永久封禁的梯度处罚 同时建立优质科普激励制度[6] 优质医疗科普实践案例 - 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主任梁静通过短视频科普妇科健康知识 内容基于门诊病例 强调早预防早治疗的重要性[7][8][10]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健2018年以来创建公众号发布1100多个音频、120件漫画和250个短视频 出版7本科普书籍[9] - 医生科普需立足专业领域 如心血管医生不讲胸外科知识 内容需附参考文献确保准确性 坚持利他主义而非流量变现[11] 平台监管责任与措施 - 平台需分类核查医疗领域账号资质 在主页显著位置展示认证信息 严禁无资质账号发布专业内容[13] - 要求自媒体对医疗科普信息真实性负责 严禁以健康知识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或保健品广告[13] - 坚决清理打造网红医生、传播色情擦边内容、编造健康故事售药、假冒医生身份及鼓动拒绝就医等违法违规信息[13]
抖音发布医师节数据:年增医疗创作者1.8万 科普内容获赞42亿次
环球网· 2025-08-19 03:15
平台生态数据 - 过去一年新增医疗认证创作者1.8万 累计个人认证创作者达7.1万 医院科室等机构认证超5000家 [1] - 新增医疗科普内容超400万条 累计观看量超5000亿次 获赞42亿次 收藏量24亿次同比增长63% [1] - 清理资质造假医生683名 处理同质化低质视频超50万条 封禁或禁言违规导流导诊账号1200余个 [1] 创作者扶持计划 - 通过专属服务、流量扶持、话题合作等政策助力医疗创作者突破传播瓶颈 [3] - @叶盛医生《一文讲透一种儿科常见病》系列总播放量破亿 其中儿童发热话题播放超2600万 半年内粉丝增长6倍 [3] - 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联合平台发布100位"年度医疗健康科普影响力创作者"名单 [3] 权威机构合作 - 联合科普中国发起"健康无畏自在如她"女性健康活动 @北京妇产医院HPV科普获用户积极评价 [4] - 携手健康中国发起做自己体重的主理人活动 汇聚张伯礼院士等专家及倪萍等名人 单月播放量超30亿 [4] - 联合湖南省卫健委等机构开展"健康作者成长实战训练营" 为医疗机构运营者提供短视频制作培训 [4] 内容治理升级 - 2025年第一季度发布新版《社区医疗健康公约》 针对6大行业痛点进行12处核心修订 [5] - 治理范围从医疗拓展至医疗与泛健康领域 严厉打击假医生、违规导流和药品营销等黑灰产 [6] - 通过权益服务和流量扶持激励优质内容 同时升级治理手段打击违规内容 [6]
从科普义诊到治病救人 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
中国青年报· 2025-08-15 22:49
高校医学生暑期实践活动 - 徐州医科大学"青禾医栈"实践团在徐州市柳泉镇等老年友好型社区开展智慧医疗科普、爱心义诊、非遗养生体验等活动,帮助中老年人掌握线上挂号等数字医疗技能 [1] - 抚州医药学院"灵芝启慧"宣讲队在江西湖坪乡通过药膳食疗展示、情景式教学等方式进行中药科普,发放宣传册和中药香囊覆盖农村常见用药误区 [2] - 湖南中医药大学岐黄融新实践团在安化县金田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提供推拿/针灸/三伏贴服务,5天内完成300+健康宣讲和100+义诊 [3][4][5] 中医药文化推广创新模式 - 抚州医药学院团队设计"看药材形态-闻气味-尝药膳-学知识"四步互动法,以酸梅汤为切入点讲解中药学原理 [2] - 湖南中医药大学团队通过吸烟导致肺部病变的视觉对比图强化健康宣教效果,结合三伏贴治疗提供个性化忌口建议 [3] 紧急医疗救援能力展示 - 湖北医药学院师生团队在高铁上成功处置高血压合并症患者,运用专业资质(医师执业证/救护员证)完成体征监测和用药指导 [7] - 该救援队成员均来自学校灾害医学救援志愿队,通过实战演练强化慢性病管理和急危重症应对技能 [7][8] 基层医疗服务覆盖成效 - 高校团队深入乡镇采用"健康大集"摆摊、入户义诊等形式,解决农忙人群腰椎病/呼吸道疾病等常见问题 [2][3][4] - 徐州团队针对老年群体开发"截图存凭证"等适老化数字医疗指导方案,降低智慧医疗使用门槛 [1]
医生可以做“网红”吗
新京报· 2025-07-08 11:18
网红医生乱象 - 央视财经曝光部分网红医生存在线上引流、线下高价开药等乱象 [1] - 国家卫健委提醒注意网红医生将医疗科普作为牟利工具 [1] - 网红孵化机构将医护人员视为"流量密码",打造网红医生进行商业变现 [1] - 部分网红医生通过制造争议话题、编造虚假剧本、贩卖健康焦虑等方式吸引流量 [1] - 运营机制包括立人设、造焦虑、导流量、割韭菜四步收割链 [3] - 这些行为污染信息环境、消耗公众信任、可能延误真实病情 [3] 乱象成因 - 网民健康知识需求大但媒介素养缺乏 [4] - 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存在监管漏洞 [4] - 多重因素交织导致伪科普内容泛滥 [4] 治理措施 - 需平台强化审核和资质核验,封禁伪科普账号 [5] - 管理部门需对直播带货、私域引流等行为严肃追责 [5] - 医疗从业者需坚守职业伦理 [5] - 公众需提升信息辨识能力和健康素养 [5] - 需构建多方治理闭环减少危害 [6] 优秀网红医生案例 - 陈伟教授在抖音、视频号进行科学减重知识科普 [8][9] - 李鹤医生全网粉丝超千万,专注心血管健康科普 [10][15] - 徐文斌医生通过《补钙歌》等视频传播健康知识,全网获赞超千万 [16] - 白辰、薄世宁等医生在短视频平台拥有数百万至上千万粉丝 [16] 行业发展趋势 - 整治目的不是消灭网络健康信息,而是让真正医学知识流动 [19] - 需要打造更多货真价实的网红医生挤压伪科普空间 [7] - 医生做网红的关键是坚持专业性和以患者健康为本位 [9][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