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店业务

搜索文档
【独家】淘宝闪购团购正式上线:从决策到落地不到两个月
新浪财经· 2025-09-23 04:06
业务启动与试点策略 - 淘宝闪购团购业务于9月20日在上海、深圳、嘉兴三城试点上线 涵盖茶饮、甜品、正餐等餐饮品类 首批合作品牌包括桂满陇、新旺茶餐厅等 [1][3] - 试点城市选择基于差异化特征:上海为超一线标杆市场 深圳是多元消费新市场 嘉兴代表本地化消费场景 三地均具备流动人口和旅游消费特征 [3] - 业务采用渐进式验证策略 非全国性铺开 重点测试B端供给准备、C端心智认知及核销体验 为十一黄金周观察提供样本 [1][3] 产品与运营策略 - 商品策略以高频低客单(饮品小吃)拉动初始用户 高客单品类(多人套餐)提升交易额 重点补贴中西快餐和正餐 [3] - 入口分散于淘宝闪购频道、高德商家详情页、支付宝卡包神券频道及"支付宝碰一下"线下场景 未设统一入口 [5] - 各平台差异化分工:高德强于目的地搜索 支付宝长于支付核销与券管理 淘宝覆盖计划性消费 [6] 组织与执行效率 - 项目组以协同方式从淘宝闪购、支付宝、高德抽调人员 未设立独立部门 采用封闭式研发实现"天级"迭代效率 [6] - 业务决策到上线仅用不到两个月 复用现有线下BD和商家服务团队 实现高效落地 [4][5] 市场背景与竞争态势 - 业务启动源于用户反馈外卖价格低于堂食 及商家寻求增量渠道的需求 [4] - 2025年夏季外卖大战日单量从1亿涨至超2亿单 淘宝闪购订单量已追平甚至部分反超美团 但美团UE保持领先 [7] - 美团提前一个月获知阿里到店计划 并于9月16日官宣顶流代言人肖战 被视作防御性卡位行为 [8] 资源与生态协同 - 高德DAU达1.7亿(日活仅次于淘宝) 支付宝月活10.4亿 淘宝因外卖大战DAU暴涨 三大平台共同导流 [5] - 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海底捞等百余家品牌及ISV正逐步对接系统 扩量进度取决于系统接入速度 [9] 行业格局与长期前景 - 美团到店业务曾占超90%市场份额和40%经营利润率 抖音三年内使其GTV达美团三分之一(近2000亿元) 行业规模扩大但美团利润率下降 [9] - 到店业务被视为长期竞争 阿里系组合带来变数 资金储备与耐心成为攻垒方机会点 [9]
阿里加码本地到店服务,淘宝闪购饿了么上线团购
36氪· 2025-09-23 02:41
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0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为19.5万亿元 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35.3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12.6% [1] - 本地生活服务整体线上渗透率仅为10% 预计到2025年将提升至30.8% [1][11] - 到店业务是本地生活服务中占比超过半数的细分领域 年均增速约15%以上 [11] 阿里巴巴到店团购业务战略升级 - 阿里巴巴于2025年9月完成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战略升级 推出高德扫街榜和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的团购业务 [1][3] - 高德扫街榜基于用户真实导航行为生成商家信用评价体系 投入超10亿元补贴 包含2亿打车券 9.5亿消费券及3000万现金激励 [1][5] - 团购业务采用"双供给+三入口"模式 由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共同提供商品池 覆盖饮品 中式正餐等高频消费品类 并在淘宝闪购 支付宝 高德三个流量端口上线 [3] - 业务在上海 深圳 嘉兴三城核心商圈试点 采用地推模式 饿了么计划招募超1000名地推人员和200名即时物流众包经理 [3] 阿里巴巴到店业务历史发展 - 阿里巴巴到店业务最早可追溯至2004年创立的口碑网 2008年被收购 2015年阿里与蚂蚁金服投资60亿元重启口碑品牌 [8] - 2015年口碑启动"全民开店"计划 两个月吸引100万商户入驻 2017年上线独立APP [8] - 2018年饿了么收购口碑 整合为本地生活服务公司 2021年口碑"爆爆团"业务试水团购 2023年口碑并入高德地图 [8] - 2025年阿里巴巴形成到店业务"铁三角"打法 高德扫街榜解决用户信任问题 淘宝闪购+饿了么提供供给与履约能力 支付宝生态强化用户消费习惯 [9] 阿里巴巴押注到店业务的原因 - 到店业务能够增强用户粘性 满足多元化消费场景 覆盖外卖无法满足的高端餐饮等场景 且决策链路更短 转化率更高 [11] - 到店业务变现途径较多 可通过佣金 广告 数据服务等多维度变现 整体利润空间较高 [13] - 多平台竞争加剧 美团2024年核心本地商业收入2502亿元 同比增长20.9% 2025年预测到店酒旅收入660亿元 占总收入16% 快手2024年本地生活GMV同比增长200% 三线及以下城市GMV同比增长超220% [13] - 京东2025年6月进军酒店旅游行业 推出零佣金策略 小红书推出"小红卡"会员服务 采用零抽佣政策 [13][14] 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竞争格局 - 美团依赖规模效应与履约效率 抖音通过内容生态降低获客成本 阿里巴巴优势在于"电商+本地生活+物流+支付"的多元协同 [17] - 抖音2025年GMV目标高达9000亿元 进一步挤压市场空间 [20] - 技术成为竞争关键 阿里巴巴高德扫街榜采用"行为+信用"模式 抖音AI推荐算法 美团"超脑"调度系统体现技术对服务的重构 [17] - 下沉市场重要性提升 全国县域经济总量2024年底突破50万亿元 占全国GDP比重超过40% [18]
阿里三军“围剿”美团?到店团购成下一个千亿风口
齐鲁晚报网· 2025-09-22 08:29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35.3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2.6% [1] - 到店业务因高利润率成为互联网巨头竞争焦点 毛利率远高于外卖且无需承担配送履约成本 [1][3] 主要参与者竞争动态 - 高德地图9月10日推出基于导航行为的"扫街榜" 启动超10亿元补贴计划包括2亿打车券和9.5亿消费券 [2] - 抖音同期上线"烟火小店扶持计划" 针对人均百元内商家提供流量激励与达人探店资源 本地生活业务GMV实现同比81%增长 [2] - 小红书9月15日推出"小红卡" 首期覆盖沪杭穗三城千余家门店 持卡用户享≤9折优惠 商家仅需支付0.6%手续费 [2][8] -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9月20日启动到店团购业务 在淘宝、支付宝、高德三端同步上线 [2][7] - 美团大众点评新增2500万张消费券 并上线主打真实评价的美食社区APP"鸭觅" 目前仅开放北上杭广四城餐饮商家展示 [3][4] 平台战略差异与优势 - 美团采用守擂策略 拥有超过900万家餐饮合作商家 通过会员体系与地推铁军把控交易环节 [4] - 抖音依托8亿级DAU流量入口 通过达人探店和直播团购实现内容种草到店消费闭环 2024年1-8月销售额达3200亿元 [6] - 高德通过AI模型生成排名 将导航搜索到店等真实行为数据纳入评分体系 宣称永不商业化 [7] - 小红书依托社区真实讨论数据筛选合作门店 以近乎零成本入驻方式吸引商家 [8] 行业格局与用户影响 - 行业从美团绝对领先转向双寡头加挑战者格局 竞争焦点转向用户体验优化 [8] - 巨头核心目标是通过高频到店消费将流量转化为泛电商购买力 挖掘存量市场增长空间 [9]
晚点独家丨淘宝闪购和饿了么做团购,与高德扫街榜双线作战
晚点LatePost· 2025-09-19 09:31
阿里到店团购业务战略布局 - 淘宝闪购和饿了么将于9月20日在上海、深圳、嘉兴三城试点到店团购业务,优先覆盖餐饮品类,后续扩展至全国一二线城市[4] - 同一团购供给将同步上线淘宝、支付宝、高德三大阿里体系流量端口,形成协同攻势[4] - 首批上线品牌包括奈雪的茶、尊宝披萨、陶陶居等全国连锁品牌,以及巡湘记、徐记海鲜等本地餐饮品牌[5] 业务组织架构与资源调配 - 到店团购团队规模达数百人,由饿了么商家中心负责人雷雁群和平台业务中心负责人刘华雷等高管牵头[8] - 饿了么2023年6月计划招募超1000名销售地推人员,9月初新增200名物流众包经理及20-30名商家中台运营[8] - 饿了么核心资产包括物流配送网络和地面销售网络,覆盖数百万中小微商家,地推能力为阿里体系内最强[9] 市场竞争环境与战略意义 - 抖音到店业务四年达成年成交额5000多亿元,2025年目标9000亿元,美团到店业务年成交额约万亿级[11] - 阿里战略目标为占据所有大型消费入口,提升餐饮商家黏性,到店业务可复用外卖商家资源并降低履约补贴成本[8] - 淘宝闪购和饿了么在到家业务的成功提振内部士气,天猫品牌商家对平台信心增强并计划参与双十一活动[12] 历史背景与业务演进 - 新到店业务与口碑无关,高德榜单及饿了么团购均为独立体系[10] - 口碑网自2008年收购后历经多次战略调整,最终被整合放弃[10] - 饿了么用时约3个月重新调动到店团购所需商家资源,2023年口碑并入高德后原有业务基本清零[8]
淘宝和饿了么将上线团购业务
观察者网· 2025-09-19 07:44
业务布局 - 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将合作上线到店商家团购业务 优先聚焦餐饮品类[1] - 业务将于9月20日在上海 深圳 嘉兴三城核心商圈启动试点 后续扩展至全国一二线城市[1] - 团购服务将同步在淘宝 支付宝 高德三个阿里体系流量端口上线[1] 产品细节 - 首批团购品类覆盖高频消费场景 包括饮品 中式正餐 面包甜点 连锁快餐 特色小吃[1] - 合作品牌包括奈雪的茶 尊宝披萨 陶陶居等全国连锁品牌及巡湘记 徐记海鲜等本地餐饮品牌[1] - 业务团队规模达数百人 主要集中于饿了么团队[1] 战略动向 - 阿里持续加码到店业务布局 高德于9月10日推出基于出行行为的"扫街榜"榜单产品[1] - 高德凭借1.7亿日活跃用户基础 旨在重塑线下服务业评价体系 打造生活服务超级入口[1]
长城证券:维持阿里巴巴-W(09988)“买入”评级 高德推出“扫街榜”布局到店业务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08:04
核心财务预测 - 预计FY2026-FY2028营收达1.06/1.18/1.30万亿元 [1] - 同期经调整归母净利润为1256/1599/1903亿元 [1] - 对应PE倍数分别为19.9/15.6/13.1倍 [1] 业务战略布局 - 即时零售与电商主站协同效应显著 [1] - 加码"大消费平台"战略布局 [1] - 云业务持续受益于AI应用及AIAgent商业化放量 [1] 高德地图创新举措 - 推出全球首个基于用户行为的"高德扫街榜" 覆盖美食/酒店/景区三类 [1] - 榜单包含"本地人爱去""多次前往""烟火小店"等特色分类 [1] - 覆盖全国300多个地级市并开启"到店团购"业务 [1] 到店业务发展优势 - 到店业务与到家业务具备商家资源复用协同效应 [2] - 到店消费场景减少履约配送环节 利润空间更大 [2] - 高德地图2025年7月平均DAU达1.86亿 为大众点评同期6倍 [2] 产品生态整合 - 高德地图升级版本加入"空间智能"AI功能 [2] - 导航栏重组为首页/探索/对话/打车四大模块 [2] - 集成地图/打车/点评/团购/酒旅功能 对标谷歌地图超级应用模式 [2] 未来战略方向 - 淘宝闪购业务后续可能参考高德榜单进展 [2] - 公司计划切入交易环节完善大消费平台布局 [2] - 科技与消费双重属性协同发展 [1][2]
瑞银:阿里推高德扫街榜是进军到店业务第一步
格隆汇APP· 2025-09-11 11:36
公司业务动态 - 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图推出高德扫街榜功能 采用AI为核心排序方式 依据用户真实行为包括导航前往商户数量 复购率 主动到访意愿及来访人群多样性 [1] - 系统结合支付宝用户个人资料与信用评级提升准确度 覆盖300多个城市 为160万间本地商户提供推荐 涵盖餐厅 酒店 景点等 [1] - 高德将投入10亿元人民币平台补贴支持出行与到店消费 预计为本地商户额外带来每天1000万用户流量 [1] 行业竞争格局 - 高德升级反映本地生活服务竞争动态 从即时零售延伸至到店业务 该板块为美团最赚钱业务 [1] - 第四季行业焦点预计从外卖转向非食品类即时零售及到店业务 可能借十一黄金周流量推动 [1]
瑞银:阿里巴巴-W推出“高德扫街榜” 若成功落实料带来更多变现机会
智通财经· 2025-09-11 08:59
高德地图新功能推出 - 高德地图正式推出AI驱动的"高德扫街榜"功能 采用用户真实行为数据包括导航前往商户数量、复购率、主动到访意愿及来访人群多样性进行排序[1] - 系统结合支付宝用户个人资料与信用评级提升准确度 覆盖300多个城市160万间本地商户包括餐厅酒店景点[1] - 高德投入10亿元人民币平台补贴支持出行与到店消费 预计为本地商户额外带来每天1,000万用户流量[1] 本地生活服务竞争格局 - 高德升级被视为阿里巴巴进军到店业务的第一步 与美团大众点评以本地搜索为主的模式形成对比[2] - 高德拥有1.7亿日活跃用户 每日处理超过1.2亿次搜索及1,300万次本地商户导航 大众点评日活为3,300万约为高德五分之一[2] - 美团在本地服务的用户心智、累积评价及商户关系上仍有优势 高德即将试点推出到店团购功能[2] 外卖业务发展态势 - 美团外卖覆盖餐厅约560万间 饿了么为340万间 两者存在明显差距[2] - 高德的LBS与用户行为数据或有助饿了么更有效拓展中小型商户 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 有望缩小与美团的商户供给差距[2] 业务变现前景 - 高德措施成功落实后 用户流量增长将带来广告品牌标注等变现机会[2] - 高德目前归入阿里巴巴"其他"板块 截至6月季度仍录得亏损14亿元人民币[2] 行业竞争动态与展望 - 本地生活服务竞争已从即时零售延伸至到店业务 到店业务是美团最赚钱的板块[3] - 第四季焦点预计将从外卖转向非食品类即时零售及到店业务 可能借助十一黄金周流量[3] - 电商板块仍较为波动 阿里巴巴较被看好因即时零售投资见顶、核心淘天集团表现强劲及AI主题持续发酵[3] - 美团护城河及执行力维持信心 长期领导地位预计不变[3]
阿里这是要“扫”谁呢
虎嗅APP· 2025-09-10 13:44
高德扫街榜产品概况 - 高德地图于2025年5月中下旬至6月初内部立项开发"高德扫街榜" 由产品经理李刚带领20余人团队执行[4] - 团队从北京望京总部调往杭州阿里西溪园区封闭办公 项目人数由20人扩展至百余人[4] - 产品定位为非商业化榜单类工具 考核指标为产品及时上线及用户满意度[6] 产品技术架构 - 产品包含榜单、评分、评价三类子产品 数据源包括用户行为数据(移动距离、点击收藏浏览、复购转发)和多模态UGC内容(图文、视频)[5] - 采用通义千问大模型分析用户行为数据 组建清北毕业生数据科学团队攻坚AI算法系统[5][14] - 通过千问多模态能力甄别UGC内容真实性 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并提升准确度[6][16] - 产品为从零开发的新系统 与高德原有评分体系独立[17] 战略定位与市场竞争 - 高德日活1.7亿 月活8.9亿 成为阿里到店业务的超级入口[10][21] - 阿里形成"双侧包抄"战略:淘宝闪购负责到家业务牵制美团 高德负责到店酒旅业务实施战术包抄[6] - 美团到店酒旅业务为利润核心 2024年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达524亿元[7] - 面临美团(守势)、抖音、小红书(攻势)三重竞争 小红书2025年Q2旅行内容月搜索量超4.2亿次[8][9] 市场差异化优势 - 基于真实行为数据(如驱车15公里消费)构建榜单 避免UGC刷单造假[15][22] - 通过AI甄别"三点几分店铺更真实"等反常识现象 解决夫妻店无力操作后台的痛点[12] - 与高德导航动线深度整合 利用会车预警等场景化功能增强用户决策依赖[21] 发展时间节点 - 瞄准高德年度流量峰值(十一假期) 设定产品上线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底[4][19] - 2024年高德已完成全员办公AI化 为扫街榜提供技术基础[6][11]
美团:大战刚消停,又要折腾“第二曲线”了?
海豚投研· 2025-03-21 12:38
美团2024年4季度财报核心观点 - 整体业绩表现符合市场预期,各项指标基本达标,但缺乏惊喜 [1][6] - 核心本地商业板块保持稳健增长,营收同比增长18.9%,经营利润率19.7% [14][18] - 创新业务收入环比下降,亏损扩大至21.8亿,主要因海外业务投入增加 [15][16] - 剔除16.7亿汇兑损失后,Non-GAAP净利润98亿与预期持平 [17] - 费用控制良好,三费同比增速最高仅9%,显示公司仍处于控费提效周期 [4][19] 业务表现分析 配送业务 - 配送收入同比增长19.5%,增速环比放缓1.4pct [1] - 单量增速指引低于14.5%,单均配送收入同比提升 [11] - 公司停止公布即配单量指标,影响业务趋势判断 [1][11] 佣金与广告业务 - 佣金收入同比增长23.9%,广告收入增长17.7%,增速差持续 [2][13] - 增速差可能反映:1)与抖音竞争加剧 2)商家预算向佣金倾斜 [2][13] - 到店&酒旅GTV增速与上季大体相当,略有放缓 [1][13] 创新业务 - 营收229亿同比增长23.5%,但环比下降 [2][15] - 亏损环比翻倍至21.8亿,主因海外业务投入 [2][16] - 公司可能收缩部分创新业务以控制整体亏损 [15] 财务表现 盈利能力 - GAAP经营利润67亿,低于预期14亿,主要受汇兑损失影响 [3][17] - 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129亿,超预期12亿 [3][18] - 毛利率37.8%,环比降1.5pct,属正常季节性波动 [3][20] 费用控制 - 营销费用同比仅增3%,研发费用近乎零增长 [4][19] - 管理费用增9%因业务规模扩大导致营业税增加 [4][19] - 三费低增长显示竞争环境相对宽松 [4][19] 市场与估值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Non-GAAP净利润约17x PE [7] - 中期看好公司在即时零售和到店业务的成长性 [7] - 短期面临京东竞争、骑手社保成本和海外业务亏损等压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