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扩张

搜索文档
2025年1-7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利润增速磨底,“反内卷”略见成效
银河证券· 2025-08-27 12:02
总体利润表现 - 1-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40203.5亿元,同比下降1.7%[1] - 7月单月利润同比下降1.5%,降幅较前值收窄2.8个百分点[1] - 1-7月营业收入78.07万亿元,同比增长2.3%[1] 生产与价格指标 -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高于过去5年季节性水平[1] - 7月PPI同比下降3.6%,环比降幅收窄[1] - 煤炭/黑色金属/光伏设备等行业价格环比降幅收窄1.9/1.5/0.8个百分点[1] 企业效率与成本 - 1-7月营业收入利润率5.15%,同比跌幅收窄至0.25个百分点[1] - 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85.57元,同比增加0.24元[1] - 每百元营业收入费用8.38元,同比减少0.08元[1] 库存与周转 - 1-7月产成品存货6.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1] - 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20.5天,同比增加0.2天[1] - 应收账款回收期69.8天,同比增加3.7天[1] 行业分化表现 -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由降转升,7月同比增长18.9%[1] - 航空航天设备制造利润增长40.9%[1] - 造纸/纺织服饰/酒饮料等行业利润同比负增长[2] 政策影响领域 - 设备更新政策带动电子机械/通用零部件制造利润快速增长[1] - 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计算机/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长[1] - 电力热力行业利润率升至6.92%,采矿业形成拖累[1] 外部环境因素 - 7月出口增速7.2%,高于十年同期均值3.6%[1] - 中美贸易谈判窗口期与美联储降息信号影响外需[2] - "抢出口"行为支撑短期工业生产[1] 未来观察重点 - 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延续性[2] - 制造业"反内卷"政策落地效果[2] - 服务消费刺激政策出台预期[2]
2025年1-7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利润增速磨底,“反内卷”略见成效
银河证券· 2025-08-27 09:47
总体利润与营收 - 1-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40203.5亿元同比下降1.7%[1] - 1-7月营业收入78.07万亿元同比增长2.3%[1] - 7月单月利润同比下降1.5%降幅较前值收窄[1] 生产与价格因素 -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高于过去5年季节性水平[1] - 7月出口增速7.2%高于十年同期均值3.6%[1] - PPI同比下降3.6%但煤炭、黑色金属等行业价格环比降幅收窄[1] - 1-7月利润率5.15%同比跌幅收窄至0.25个百分点[1] 库存与成本控制 - 1-7月产成品存货6.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放缓[1] - 每百元营业收入费用同比减少0.08元至8.38元[1] - 应收账款回收期69.8天同比增加3.7天[1] 行业分化表现 -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由降转增7月同比增长18.9%[1] - 航空航天器制造利润增长40.9%半导体与生物医药快速增长[1] - 造纸、纺织服饰、酒饮料等行业利润同比负增长[2] - 汽车制造业利润在6月回升后7月再度下降[2] 政策与外部环境 - 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相关行业利润改善[2] - 中美贸易谈判窗口期与美联储降息信号影响外需环境[2] - 反内卷政策初步显效但中下游行业仍需支持[2]
炸裂!重磅会议定调,注意这类股的风险!
摩尔投研精选· 2025-07-30 13:11
市场表现 - 6月23日以来各大指数上涨,沪指刷新年内新高,深成指、创业板指转跌,市场分歧加剧 [1] - 超3500只个股下跌,主力资金净卖出800亿元,但指数仍上涨,呈现结构性牛市特征 [2] - 影视股集体大涨,幸福蓝海实现"20CM"三连板,油气股潜能恒信涨超10%,婴童概念股贝因美反包涨停 [2] - 稳定币、固态电池、软件开发、稀土永磁等板块跌幅居前,东信和平等高位人气股大跌 [2] 重磅会议政策信号 - 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保持流动性充裕 [3] - 货币政策将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支持科技创新、消费、小微企业、外贸等领域 [3] - 释放内需潜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扩大有效投资 [3] - 深化改革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国际竞争力新兴产业,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4]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强化融资支持外贸企业 [4] -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4] - 政策加码信号明确,财政政策加快专项债发行,货币政策可能降准、降息 [4] A股投资方向 科技自主与产业升级 - 重点支持半导体、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领域,半导体设备(北方华创)、AI算力(寒武纪)等板块资金流入,部分个股涨幅超4% [7][8] - 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资源向具备核心技术龙头企业集中,利好行业集中度提升 [9] 消费提振与内需扩张 - 提振消费作为扩大内需重点,支持文旅、养老、育幼等服务消费,刺激母婴食品、影视院线等板块 [10] - 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码,推动家电、汽车等板块需求释放 [11] 房地产风险化解 - 消化存量与优化增量相结合,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保障性住房,缓解房企库存压力 [12] - 房地产板块政策预期下反弹,但受"不搞强刺激"基调限制,短期难成市场主线 [13] 市场风格变化 - 高位品种批量暴跌预示市场风格将改变,无脑追高强势股性价比降低 [14] - 8月中报扰动下,资金可能再次进行高低切换 [14]
中信建投发声!四大主线锚定投资新机遇
天天基金网· 2025-06-18 05:11
中国经济与资产吸引力 - 中国经济2025年起步平稳,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持续巩固,中国资产吸引力正在不断提升 [3] - 科技创新引领、消费提振和内需扩张持续升级、财政政策不断发力,经济和市场的信心稳步走强 [3] - 中国科技不断创新和产业持续升级,正在重塑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前景和资产定价认知 [3] 资本市场与流动性 - 资本市场改革红利和制度韧性体现出独特的吸引力,长期资金逐步形成"耐心灌溉"的系统机制 [3] - 养老金、险资等"压舱石"资金持续增配创新资产,促进"资本—技术—产业"的良性循环 [3] - 流动性总体改善趋势将延续,有望推动A股市场中枢逐渐上移 [5] - 2025年外资态度逐步转向'加仓中国',从低配状态到开启对中国核心资产的新一轮增配周期 [5] A股市场展望 - A股市场在4月完成探底并蓄势待发,全球基本面超预期改善、国内增量政策落地、新兴产业发展有望成为市场向上的关键催化因素 [6] - 投资者需在流动性定价中挖掘结构性机会,聚焦新兴行业突破机遇、A/H股溢价收敛趋势、受国际贸易局势影响的板块 [6] - 贵金属高波动态势将延续,黄金定价逻辑聚焦地缘局势与流动性宽松,全球央行结构性买盘值得关注 [6] 投资主线 - 投资策略应聚焦于消费、科技、产业、红利四大板块,关注板块轮动带来的投资机遇 [8] - 消费板块受益于内需驱动,重点关注文旅、康养等服务消费和智能家居、国货潮品等新型消费 [8] - 科技板块存在技术突破,聚焦创新药、新材料、半导体设备及核心工业软件等领域 [8] - 产业板块推动制造业升级,关注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应用场景 [8] - 红利板块具备防御属性,优选高股息国企和公用事业股 [8] 资本市场改革 - 资本市场改革持续赋能新股市场,沪深北交易所上市机制优化、新股定价效率提升、产业政策精准引导带来新机遇 [9] - 2025年改革将持续聚焦市场建设与深化对外开放,重点支持优质企业IPO、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提质、沪深港市场互联互通及内地企业赴港上市 [9]
4月PMI数据点评:外需对经济的冲击开始显现
东吴证券· 2025-04-30 10:31
行业景气度 - 4月制造业PMI为49%,环比降1.5个百分点;服务业PMI为50.1%,环比降0.2个百分点;建筑业PMI为51.9%,环比降1.5个百分点,三大行业景气度环比均下降[1] 外需冲击 - 4月制造业PMI环比降1.5个点,降幅远超历史均值-0.7个点,仅次于2022、2023年同期[1] - 5 - 6月制造业压力或边际加大,美国关税政策及全球制造业衰退风险将加大出口压力[1] 制造业特点 - 4月制造业产需放缓,生产降幅略大于需求,需求下降主要来自外需,内需动能指标走强[1] - 企业主动调整生产节奏,减少采购,产成品库存下降,4月进口、采购量、产成品库存、出口订单指数分别环比降4.1、5.5、0.7、4.3个点[1] - 出口就业冲击未完全显现,建筑业就业指数降至历史最低区间,4月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环比分别变-0.3、+0.3、-3.6个点[1] - 出厂价格比进价压力更大,4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降2.8个点至47%,出厂价格指数降3.1个点至44.8%[1] - 对外需依赖大的纺织业、装备制造业4月景气度下行更多,高技术和消费品行业韧性较强[1] - 大型企业景气度降幅更大,4月大中小企业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下行2.0、1.1、0.9个点[2] 应对策略 - 提振服务需求是对冲出口影响重要环节,服务业需更多政策支持[2] - 基建开工回升,房地产施工是主要拖累,需加快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2] - 二季度将落地一批稳增长政策,需抓好两会政策落实并择机出台增量政策[2]
全文|中信证券于翔:对股市不悲观 建议多配置股票资产(视频)
新浪证券· 2025-04-07 06:06
文章核心观点 中信证券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师于翔认为A股大跌受中国反制措施超预期和海外市场下跌带动,当前大跌是布局时点,建议多配置股票,关注顺周期领域,同时提出财政货币政策和逆周期政策的方向 [1][2][3] 中美关税情况 - 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计划4月9日起对华新增收34%关税,4月4日中方宣布4月10日起对原产美国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1] A股市场情况 - A股波动大因中国反制超预期和海外市场下跌,大跌受海外悲观情绪带动 [1][3] - A股调整或因投资者对中美关税摩擦升级过度反应及海外悲观情绪传导 [3] 市场走势分析 - 中国逆周期操作或吸引外资回流,美国宽松政策可能在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出现,与中国宽松周期重叠 [2][7] - 特朗普中期大选前或需解决经济和美股下跌压力,继续加码关税会使美股回调,增加其政治压力 [3][4] 对中国经济影响 - 短期反制措施对中国进出口、产业链成本和经济增长有一定影响,极端情形下美国关税全加至54%,预计使出口拖累8 - 9个百分点,对GDP影响约1个百分点 [5] - 长期一些行业会受国产替代加速或政策支持,产业链会升级,新能源车、低空经济等领域有替代空间 [5] 投资建议 - 当前大跌是布局时点,建议多配置股票,顺周期板块估值低适合左侧配置 [2][6][7] - 博弈焦点与资产配置应更多关注顺周期领域,因其估值便宜且内需可对冲海外压力 [9] 政策建议 - 财政货币政策要降准降息、提高赤字与内需加杠杆“三头并进” [7] - 逆周期政策要关注基建城投、房地产价格修复、消费逐级恢复 [8]
中信证券于翔:当前的大跌是一个布局的时间点 建议多配置股票资产
新浪证券· 2025-04-07 04:33
文章核心观点 - 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市场巨震,分析师认为当前市场下跌过度悲观,建议关注顺周期领域股票资产配置 [1][2] 中美关税政策情况 - 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计划4月9日起对华新增收34%关税 [1] - 4月4日中方发布反制措施,商务部宣布4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1] 市场波动原因 - A股波动较大,一是中国反制措施超出市场预期,二是受海外市场大幅下跌带动 [1] - 海外市场下跌源于中国反制措施使其他国家与美国达成协议概率降低,引发全球市场恐慌性下跌 [1] 后续市场走势及建议 - 特朗普中期选举明年11月举行,继续加码关税可能致美股回调,对其不利,后续市场可能回暖 [2] - 建议投资者关注顺周期领域,如基建、地产和消费恢复等领域,因其估值低且内需扩张逻辑顺畅 [2] - 中国若进行逆周期操作,基本面改善更确定,可能吸引外资回流 [2] - 美国宽松政策可能在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出现,与中国宽松周期重叠 [2] - 今年核心逻辑是内需扩张,股票类资产有较好配置价值,建议多配置股票而非债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