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优化供给
icon
搜索文档
划定“小目标”、实现“双提升” 轻工业发展“路线图”来了
央视网· 2025-09-19 03:50
央视网消息:9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了未来两 年轻工业的发展目标和路线图,为行业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提供了实打实的行动指南。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 何亚琼:轻工业是民生"基本盘",它一头连着成千上万的企业和岗位,另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日常生 活。方案里通过供需两端持续发力,既稳住传统的优势产业,又培育新的增长引擎,以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来应对国内外环境的不确定 性,助力我国工业经济实现今年预期增长的目标。 优化供给 扩大消费 让市场"活"起来 此次发布的方案将进一步破解消费供给的结构性矛盾,记者梳理发现,其中的核心是"优化供给"和"扩大消费"双轮驱动,让市场"活"起 来。 在优化供给方面,方案有几招"组合拳":第一,加快产品创新。通过人工智能分析细分需求,开展消费品供需适配行动,用"链长制"突破 智能家电、生物制造等关键技术,还会征集发布皮革、玩具等领域的优秀设计案例。第二,提升质量安全。两年内完成玩具、儿童手表等10项 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每年还要更新300项行业标准,让家电、电动自行车等产品标准走向国际 ...
轻工业稳增长方案为“强供给、促消费、惠民生”提供行动指南 有何“新”亮点?
央视网· 2025-09-19 03:44
发展目标 - 2025至2026年重点行业规模稳步提升且企业经营保持稳定 [1] - 智能家居、老年和婴童用品等新兴领域需快速成长 [1] - 推出300项升级创新产品并培育10个规模超千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 [1] 供给优化措施 - 通过人工智能分析细分需求并开展消费品供需适配行动 [6] - 以"链长制"突破智能家电和生物制造等关键技术 [6] - 征集发布皮革和玩具等领域的优秀设计案例 [6] - 两年内完成玩具和儿童手表等1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修订 [6] - 每年更新300项行业标准并推动家电和电动自行车等标准国际化 [6] - 在家电和化妆品等领域遴选品牌纳入"中国消费名品方阵" [6] 消费扩大策略 - 落实家电和家装厨卫等以旧换新政策 [8] - 推广绿色智能及适合老人和孩子的产品 [8] - 增加智能家电、养老服务机器人和健康婴童食品等新品类 [8] - 依托"网上年货节"和"三品全国行"等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8] - 发展"人工智能+消费"新业态并实现小单快反和个性化定制 [8] 出口与国际化 - 支持家电和家具等龙头企业加快品牌全球化 [11] - 借助"一带一路"加强与东南亚和非洲等地的合作 [11] - 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模式并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 [11] - 规范出口秩序避免恶性价格竞争 [11] - 推动工艺美术和茶等历史经典产业走向世界 [11] - 轻工业出口全球比重超过30%且长期位居世界首位 [17] 产业生态优化 - 培育家电和电池等领域的生态主导型领军企业 [13] - 推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并分批打造特色产区 [13] - 引导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并淘汰落后产能 [13] - 通过产融合作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 [13] 转型升级方向 - 在家具和制鞋等行业推广智能排产和智能配方等数字化方案 [16] - 建设轻工绿色工厂并推广低碳技术和可回收材料 [16] - 完善产品碳足迹标准并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 [16] 总体战略框架 - 围绕强供给、促消费、稳出口、优生态和增动能五大任务推动行业质量与数量双提升 [4] - 通过供需两端发力稳定传统优势产业并培育新增长引擎 [6] - 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和创品牌战略引导行业转向技术环保安全等高层次竞争 [10]
强化价格导向——《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财通宏观•陈兴团队】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3-05 10:41
经济增长目标 - 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去年持平,但财政赤字隐含名义增长率4.9%,显示对经济增长判断更保守[1][4]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下调至2%,较原3%目标更贴合实际且约束力增强[1][4] - 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紧迫性提升,钢铁、有色、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生产约束加大[1][4] - 粮食产量目标首次提高0.1万亿斤,体现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1][5] 中央政策力度 - 财政预算赤字率设定为4%,突破3%红线,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同比增加1.6万亿元[2][6] - 地方政府专项债拟安排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00亿元,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同比大幅增加32%[2][6] - 财税体制改革转向"以支定收",消费税征收环节下划地方以丰盈地方财力[2][6] - 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提及适时降准降息,但需考虑美联储降息路径及供给约束[7] 重点任务领域 - 扩内需升为首要任务,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较去年翻倍[3][10] - 产业政策聚焦科技领域,明确支持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12个细分行业[11] - 地产调控延续"控新增+收存量"思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以消化存量[12][13] - 全国层面首次提出发放育儿补贴,中央财政可能加码生育支持力度[13] 专项政策工具 - 地方政府专项债优先级调整为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体现稳地产意图[8] - 央行宏观审慎功能拓展,可能尝试解决部分财政资金缺口[9] - 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同比仅增5%,显示优化供给端思路下投资权重降低[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