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关税

搜索文档
经济数据点评(2025.7)暨宏观周报(第17期):消费投资地产降温,政策加码迎来信号-20250815
华福证券· 2025-08-15 11:23
消费数据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降至3.7%,较6月回落1.1个百分点,创年内新低[3] - 汽车零售同比下滑6.1个百分点至-1.5%,成为拖累消费的主要因素[3] - 家电音像和家具零售同比分别增长28.7%和20.6%,虽较6月回落但仍维持高增[3] 投资数据 - 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跌幅扩大5.2个百分点至-5.3%,创2020年4月以来新低[4] -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跌幅加深4.1个百分点至-17.0%,为2022年12月以来最低[4] - 制造业投资同比下滑4.6个百分点至-0.4%,"反内卷"政策影响显现[4] 房地产市场 - 7月住宅竣工面积同比跌幅扩大26.2个百分点至-30.6%,创2024年12月以来新低[5] - 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跌幅达-1.0%,远超全国平均跌幅[5] 工业与政策 -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至5.7%,汽车制造业下滑2.9个百分点至8.5%[5] - 报告建议中央财政扩大耐用品消费补贴,并预测可能小幅降息10BP以稳定房地产市场[6]
特朗普政府警告法院:反对关税的裁决将引发“经济灾难”,真的吗?
第一财经· 2025-08-15 10:49
作为诉讼的一部分,企业还要求美国政府退还其已缴纳的关税费用。 特朗普政府在向华盛顿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交的最新材料中辩称,反对关税的裁决将削弱美国总统 的外交政策,危及近期达成的贸易协议,并损害美国经济。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在社交媒体上警告称,如果法院判决他败诉,这些巨额资金将"永远不可能收回或 偿还",并补充说,损失可能引发"大萧条"。 此前,作为诉讼的一部分,企业还要求美国政府退还其已缴纳的关税费用。 但许多预算专家对特朗普政府关于关税收入可能令美国经济出现重大损失的说法提出反对。据美国财政 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美国本财政年度累计关税收入已达到1420亿美元,但2025财政年度的关税收入 只占美国联邦总收入的3.1%。 英国杜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跨国法教授兼全球政策研究所联合主任杜明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 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方向较难判断,但如果该最高法院判定特朗普政府所谓"对等关税"违法,特朗普政 府应当不会公开挑战判决。 特朗普警告关税损失将使政府陷入"财政崩溃" 5月,特朗普政府在国际贸易法院的第一轮辩论中败诉,法官彼时裁定,美国总统没有根据1977年《国 际经济紧急状态权力法》(IEEPA) ...
特朗普求锤得锤!美国遭关税反噬,贝森特口风变了,对等关税可能会减少,暗示中方是全球唯一例外?
搜狐财经· 2025-08-15 09:06
更让特朗普头疼的是,关税成本最后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了。钢铝、铜、汽车零部件这些加征关税的商 品,价格噌噌往上涨,通胀风险越来越大。美联储还在那儿搞高息政策降通胀,以后美国很可能就是高 利率和高通胀并存的局面。最惨的是低收入人群,他们可是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这下日子更难过了, 共和党明年中期选举怕是悬了。 就在这节骨眼上,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口风变了。他接受《日经亚洲评论》采访时,把对等关税比作 "融化的冰块",说只要贸易失衡按美国的标准 "纠正" 了,制造业回流了,关税就可能消失。这话听着 像是松口了,可仔细一品,条件还是挺苛刻。 据环球网消息,8 月 7 日这天,特朗普政府搞的那个 "对等关税" 正式生效了。本来想着靠这一手平衡 贸易、让制造业回流,结果呢?美国自己先尝到苦头了。耶鲁大学那边算过一笔账,现在美国实际平均 关税税率飙到 18.6%,创下二战结束以来的新高。这哪是在给美国经济添砖加瓦,分明是给自己套了个 枷锁。 关税生效没几天,美国劳工统计局就扔出个坏消息。7 月非农就业岗位只增加 7.3 万个,远远低于市场 预期,更要命的是 5 月和 6 月的数据还被大幅下调,降幅高达 90%。这就业数据一塌 ...
关注“特普会”和中国7月经济数据
华泰期货· 2025-08-15 05: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7月基本面仍有韧性,全球经济数据有一定表现,需关注“特普会”、中国7月经济数据和“对等关税”影响;商品和股指期货策略为工业品逢低多配 [1][2][4] 各部分总结 市场分析 - 7月政治局会议强调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维持“稳中有进”基调;中国7月官方制造业PMI回落,非制造业保持扩张,出口同比增长7.2%,CPI同比持平,PPI环比降幅收窄,新增社融1.16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减少500亿元,M2 - M1剪刀差缩小;美国7月非农数据不及预期,服务业PMI改善,PPI环比飙升至0.9% [1] - 8月14日,A股全天冲高回落,三大股指集体收跌,成交2.31万亿,国债、商品普跌 [1] 关税相关 - 7月31日白宫发布行政令重新设定“对等关税”税率标准;8月6日特朗普表示对芯片和半导体征收约100%关税,欧盟称对美芯片出口被纳入15%关税上限;中美自2025年8月12日起再次暂停实施24%的关税90天 [2] 商品分板块 - 国内供给侧敏感板块为黑色和新能源金属,海外通胀预期受益板块为能源和有色;黑色板块受下游需求预期拖累,有色板块供给受限未缓解,能源中期供给偏宽松,OPEC+8月增产54.8万桶/日;化工板块部分品种“反内卷”空间值得关注,农产品短期波动空间有限 [3] - 7月“反内卷”行情启动后主要品种回撤,后续围绕经济基本面博弈和“反内卷”事实落地进展 [3] 策略 - 商品和股指期货策略为工业品逢低多配 [4] 要闻 - 美国7月PPI年率3.3%,预期2.5%,前值修正为2.4%;月率0.9%,预期0.2%,前值0 [5] - 戴利称9月大幅降息没必要,特朗普要求美联储降息,提名斯蒂芬·米兰担任美联储理事,提名E.J. Antoni为劳工统计局局长 [2][5] - 贝森特批评日本央行应对通胀行动慢,称其需加息控制物价 [2][5] - “特普会”将于莫斯科时间15日22时30分开始,美国财长威胁若会谈不顺将加大对俄制裁 [3][5]
关税“休战”的第一个90天
第一财经· 2025-08-14 02:56
中美关税政策动态 - 2025年8月12日中美宣布再次暂停24%关税90天,保留此前10%关税,叠加3月芬太尼问题加征的20%关税,中国对美出口产品仍面临30%综合关税[5] - 4月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一度升至100%以上,5月12日《日内瓦联合声明》将关税从145%降至30%[5][16] - 特朗普7月明确警告通过第三地转口避税将征收40%关税,并对泰国、印尼等加征19%-40%关税[29] 外贸行业影响与应对 生产与订单节奏 - 汕头玩具厂因关税不确定性将传统8-9月忙季提前至7月结束,美国订单占比超50%,2025年订单总量同比减少10%-20%[16][25] - 工厂为赶在7月20日前发货集中补货,工作量同比增加10%-20%,临时增聘近百名工人[16][19] - 全球贸易旺季前移:2025年Q1北美进口环比激增13.4%,中国3月对美出口同比增长4.5%,但Q2累计同比下滑10.9%[20] 物流与成本压力 - 6月美西航线运价指数达峰值后回落,8月运价接近3月水平,欧洲航线则持续上涨[22] - 5-6月货代预期仓位需求达150%,实际仅恢复至80%,因供需双方主动收缩[24] - 30%关税由贸易商、工厂、消费者三方分担,部分工厂因订单减少裁员并延长生产周期[26] 市场策略调整 - 美国贸易公司转向低价产品采购,高价商品滞销,计划2026年寻找低成本工厂[26] - 跨境电商面临价格内卷,亚马逊会员日销量同比腰斩,部分卖家选择降本降价策略[27][31] - 企业放弃东南亚转口计划,转向欧洲市场:Temu欧盟销售额同比增长62%,美国下降33%;Shein欧盟增45%,美国降20%[29][32] 企业长期战略分化 - 保守策略:贸易公司放缓新品开发,维持畅销款;货代公司维持现有客户观望政策[30] - 创新策略:玩具厂新增技术团队开发新品,同时拓展内销市场[31] - 市场多元化:跨境电商布局东欧和澳洲,产品适配多区域需求[31]
中泰期货:不确定因素增加,白银交易做好风险应对至关重要
期货日报· 2025-08-14 01:00
白银市场行情分析 - 白银短期调整后延续偏强行情的可能性大,但不确定因素增加导致波动率加大 [1] - 伦敦银现突破34.86~35美元/盎司的14年历史阻力,创出新高39.52美元/盎司,COMEX白银创14年高点39.91美元/盎司 [1] - 白银价格从高点调整至36.19美元/盎司后反弹至37.6美元/盎司附近 [1] 贸易关系对白银的影响 - 贸易关系紧张引发经济衰退担忧导致白银短期利空,但中期贸易关系向好趋势利多白银 [2] - 美国"对等关税"暂缓和主要经济体贸易谈判进展降低经济衰退担忧,推动白银价格走强 [2] - 当前贸易谈判持续,维持现状或略有好转的可能性较大,经济复苏预期利多白银 [2] 美联储政策对白银的影响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流动性泛滥预期利多白银走势 [2] - 美国非农数据走弱、通胀未大幅反弹,特朗普政府施压美联储降息,市场预期2025年下半年可能降息2-3次 [2] - 美元与美债收益率走强可能对白银形成短期利空 [2] 工业需求与技术面支撑 - 白银与铜价格常呈现同向波动,铜价偏强为白银提供动力 [3] - 白银技术盘面表现强劲,为价格持续上涨提供支撑 [3] 白银投资策略 - 高波动环境下需重视期权保护与风险管理、跨市对冲等策略 [1][3] - 期权策略可实现风险对冲与收益放大,买方收益无限亏损有限,卖方需承担无限亏损风险 [4] - 买入看涨期权可在白银上涨时获杠杆收益,买入看跌期权可在下跌时获杠杆收益 [4] - 期权可结合现货、期货、波动率构建复杂组合满足不同风险偏好 [4]
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下修,是统计困局还是政治阴谋?
搜狐财经· 2025-08-13 16:17
特朗普关税政策与经济数据修正事件 - 特朗普于2025年4月2日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国实施"对等关税"政策 经济学家预测该政策叠加移民政策将导致美国物价上涨和失业增加 甚至引发经济衰退 [3] - 但5月和6月非农就业数据初值显示新增就业分别为14.4万人和14.7万人 远高于预期 整体通胀率保持在政策目标范围内 引发经济学界对经济逻辑的质疑 [3] - 8月1日劳工统计局下修就业数据 5月数据从14.4万下修至1.9万(幅度87.8%) 6月从14.7万下修至1.4万(幅度90.5%) 两个月累计下修25.8万人 7月新增就业仅7.3万人(低于预期的10.4万) [5] 就业数据统计方法与修正机制 - 劳工统计局每月向12.1万家企业及政府机构发放问卷 统计约三分之一非农岗位的薪资和工时数据(CES调查) [6] - 引入"企业净出生-死亡模型"(NBD)估算企业成立与倒闭对就业的净影响 数据通过样本和模型推算整体 存在统计误差 [6] - 误差主要源于三方面:受调单位回复率偏低、季节性调整偏差(如酒店业)、企业生死模型假设与实际情况偏差 [6] - 数据修正机制包括次月/再次月修正 以及年度校准(基于失业保险数据、人口普查等) QCEW数据可能低估非法移民就业情况 [6][7][8] 历史数据修正对比与政治指控 - 2020-2021年因疫情导致企业生死模型高估就业而大幅下修 2022-2024年存在上修与下修 但特朗普指控2024年大选前上修是为民主党助选 [11] - 历史大幅下修发生在次贷危机(2008-2009)和互联网泡沫(2001-2002)时期 本次下修幅度按比率计算低于前三次 [13][14] - 特朗普以"数据操纵"为由解雇拜登任命的劳工统计局局长麦肯塔弗 经济学家担忧"数据政治化"将削弱经济数据可信度 影响政策制定与市场决策 [5][15][16] 市场反应与经济指标表现 - 8月1日非农数据公布后纳指单日跌2.24% 创5月以来最大跌幅 但随后美股快速反弹 三大指数录得稳健涨幅 纳指于8月9日创历史新高 [17][18] - 其他经济指标显示衰退风险:住宅投资Q1收缩1.3%后Q2进一步收缩4.6% BNSF铁路货运量增速从Q1的5.2%下降至Q2的1.6% [18] - 家庭支出承压:食品服务与娱乐服务支出几乎零增长 交通运输支出降1.1%(汽车维修/出租车/航空旅行降4.7%) [19] 美联储政策困境与通胀压力 - 6月核心PCE同比增2.7% 远超2%通胀目标 特朗普关税政策于8月7日实施 已推动家具、服装等核心商品价格上涨 [23] - 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面临两难:若就业恶化且通胀缓和可降息 但若出现滞胀(就业恶化+通胀上升)则难以决策 [22][23] - 2024年9月美联储降息50基点 主因当时失业率升至4.3%触发萨姆规则(指标0.53%超0.5%预警线)且CPI处于下行通道 但当前环境不同 [22] 人工智能对经济的潜在影响 - 人工智能技术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对生产率和需求的提升作用可能远超25年前的互联网革命 或缓解经济衰退风险 [23] - 多元性、平等性、包容性的文化被强调为支撑人工智能创造力的关键因素 与特朗普政策方向形成对比 [23]
美印贸易谈判陷僵局:美财长称印度“顽固” 9月联大或成缓和契机?
第一财经· 2025-08-13 14:38
贝森特于当地时间8月12日向媒体表示,美国希望能在10月底前完成与所有贸易伙伴的谈判,不过在谈 到印度时,他说印方"有些顽固"。 美国总统特朗普6日签署行政令,以印度直接或间接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产品额外征收25%关 税,加上美国此前已对印度征收的25%关税,使得印度输美商品的关税税率达到50%。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宗义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印度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上,始终 不愿做出过多的让步,这让特朗普十分恼火。同时,在莫迪今年2月访美期间,特朗普就提出印度需要 购买美国石油来削减逆差,这一诉求也未得到满足,最终使得特朗普使出了惯用的关税"大棒"。 纺织服装业担忧 美国是印度纺织及服装出口的最大市场,纺织及服装产品也是印度对美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 据新华社报道,印度服装制造商协会成员拉胡尔·梅赫塔说,美国市场占印度服装出口总额的约三分之 一,关税冲击可能会立即导致服装出口下降25亿至30亿美元。"当买家能够以低得多的价格从孟加拉国 或越南采购时,没有人愿意为印度产品多支付30%至35%的费用。" 今年4月特朗普宣布所谓"对等关税"之时,印度曾以自己较低的26%税率而沾沾自喜,如今时过境迁 ...
FICC日报:美国7月CPI同比低于预期-20250813
华泰期货· 2025-08-13 07: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无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基本面仍有韧性,全球经济数据表现不一,美国7月CPI同比低于预期,交易员上调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押注,需关注对等关税2.0生效后的后续需求情况;商品投资策略为工业品逢低多配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分析 - 7月30日政治局会议明确下半年宏观政策基调为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维持“稳中有进” [1] - 全球7月经济数据有韧性,中国7月官方制造业PMI回落,非制造业保持扩张,按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7.2%,CPI同比持平,PPI环比降幅收窄;美国7月非农数据不及预期,但服务业PMI改善,总体CPI环比涨0.2%,同比涨幅2.7%低于预期,核心通胀加速 [1] - 受美国通胀数据影响,交易员上调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押注 [1] - 8月12日,A股全天震荡走强,三大股指集体收涨,芯片股午后爆发,成交逾1.9万亿;商品期货收盘,焦煤、纯碱等多品种上涨 [1][5] 关税影响 - 7月31日,白宫发布行政令重新设定“对等关税”税率标准,8月6日,特朗普表示对芯片和半导体征收约100%关税,欧盟称对美芯片出口被纳入15%关税上限 [2] - 中美自2025年8月12日起再次暂停实施24%的关税90天,目前关税处于“滞”阶段,对受外需影响较大的商品有拖累 [2][5] 商品分板块 - 国内供给侧敏感的是黑色板块和新能源金属,海外通胀预期受益显著的是能源和有色板块 [3] - 黑色板块受下游需求预期拖累,关注“反内卷”;有色板块供给受限未缓解;能源中期基本面供给偏宽松,OPEC+加速增产,预计明年石油市场更紧张 [3] - 化工板块中甲醇、PVC等品种“反内卷”空间值得关注;农产品短期无天气扰动,波动空间有限 [3] - 7月“反内卷”行情启动后,主要品种随市场情绪降温回撤,后续围绕修复经济基本面和“反内卷”事实落地进展博弈 [3] 策略 - 商品和股指期货方面,工业品逢低多配 [4] 要闻 - 美国7月未季调CPI同比升2.7%低于预期,季调后CPI环比升0.2%符合预期,核心C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超预期 [5] - 8月12日市场全天震荡走强,沪指7连阳刷新年内新高,创业板指午后涨超1%,个股跌多涨少,成交逾1.9万亿 [5] - 商品期货收盘,焦煤、纯碱等多品种上涨,菜籽粕、集运欧线等多品种下跌 [5] - 中美再次暂停实施24%的关税90天,同时保留部分关税,中方暂停或取消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5] - 特朗普提名E.J. Antoni为劳工统计局局长,特朗普团队扩大美联储主席候选人范围,白宫有望2025年秋季宣布候选人清单 [2][5] - OPEC月报预计明年石油市场更紧张,上调2026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下调2026年非欧佩克+供应增长预测 [5]
观天下丨当“凯尔特之虎”遭遇美国关税威胁
搜狐财经· 2025-08-13 05:19
爱尔兰经济发展历程 - 20世纪80年代爱尔兰人均GDP仅为英法三分之一,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强劲增长,人均GDP已超越法德,在欧盟内部稳居前三 [1] - 20世纪90年代起,爱尔兰凭借超低企业税率、开放营商环境等重商主义政策吸引跨国制药企业,崛起为"欧洲药厂" [3] - 制药产业从20世纪60年代的原料生产扩展至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全产业链,全球前十大制药企业多数在爱尔兰设有生产基地 [4] 医药行业现状 - 爱尔兰是欧盟最大医药产品出口国,2024年医疗与制药产品出口额达999亿欧元,占货物出口总额45% [4] - 美国是爱尔兰最大医药出口市场,2024年对美医药产品出口580亿欧元,占对美货物出口总额60% [4] - 2024年一季度对美医药出口激增,3月出口额236亿欧元同比增243.3%,主要因企业抢在关税实施前交易 [12] 经济依赖性与风险 - 爱尔兰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累计1.3万亿欧元,相当于GDP的255%,其中美国直接投资占比69% [6] - 美国市场是爱尔兰出口体系"命门",高度集中的外向型经济模式使其对美国政策变化异常敏感 [7] - 若美国实施15%关税,爱尔兰未来五年经济活动将萎缩1.5%,减少5.6万至7万个就业岗位 [10] 政策冲击影响 - 特朗普政府威胁对进口药品征收250%关税,点名批评爱尔兰通过低税率转移美国利润和就业 [10] - 2024年上半年爱尔兰经济"大起大落",二季度GDP环比下降1%,与一季度7.4%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12] - 潜在关税可能导致医药出口断崖式下跌,迫使爱尔兰重新审视依赖美国市场的产业格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