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车家全生态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集团-W(01810.HK):小米发布YU7及AI眼镜等产品 人车家全生态迈上新台阶
格隆汇· 2025-06-29 02:08
小米YU7 SUV发布 - 小米YU7标准版CLTC续航达835km 配备800V高压平台及96 3kWh电池 最高时速240km/h [1] - 全系标配700TOPS NVIDIA Thor芯片 激光雷达 4D毫米波雷达 高清摄像头 超声波雷达及1000万Clips版本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1] - 定价为标准版25 35万 Pro版27 99万 Max版32 99万 低于对标Model Y各版本 [1] - 上市1小时内大定突破289000台 远超SU7发布时24小时88898台的成绩 [1] 小米AI眼镜发布 - 搭载12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 开放式防漏音扬声器 实现第一人称相机 三方APP视频通话与直播功能 [2] - 内置超级小爱 具备多模态智能交互能力 [2] - 电池容量相比Meta同类产品提升64% 配备Type-C接口支持边充边用 [2] 人车家全生态新品 - 发布MIXFlip2手机 小米平板7S Pro等移动设备 [3] - 推出小米手环10 开放式耳机Pro等可穿戴产品 [3] - 发布空调 吹风机 扫地机器人 洗地机等家电新品 [3] 财务预测 - 预测25-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 35/1 82/2 27元 [3] - 维持可比公司26年38倍PE估值 对应目标价75 95港币 [3]
小米汽车深夜回应!
证券时报· 2025-06-29 02:03
小米YU7赛道测试事件 - 测试车辆在极端工况下制动片有机物材料起火 但制动系统功能正常[2] - 未启用大师模式"能量回收增强"功能 该功能可降低制动系统负荷并提供0.2G制动能量回收[2] - 公司强调产品定位为城市豪华高性能SUV 不建议未经专业升级的原厂车进行赛道驾驶[2] 交付与产能动态 - 交付时间为动态预估 将随产线磨合和产能爬坡调整[3] - 6月26日发布会后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 5分钟35万辆数据被官方辟谣[3] - 一小时大定达28.9万辆 创始人雷军表示将加快交付[5] 产品性能参数 - 最大马力690PS 0-100km/h加速3.23秒(扣除起步时间2.98秒) 最高时速253km/h[5] - 全系标配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 Max版支持5.2C充电倍率 10%-80%充电仅12分钟[9] - 智驾系统纵向舒适性提升57% 绕行成功率提升67% 路口通过率提升23%[9] 定价与版本信息 - 标准版/Pro版/Max版起售价分别为25.35万/27.99万/32.99万元[9] - 首款SUV车型YU7于6月26日正式发布上市[3]
小米集团-w(01810):小米发布YU7及AI眼镜等产品,人车家全生态迈上新台阶
东方证券· 2025-06-28 13: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预测公司25 - 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35/1.82/2.27元,维持可比公司26年38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为75.95港币(人民币港币汇率采用1:1.096) [3][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6月26日小米集团举行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发布小米YU7、小米AI眼镜、小米MIX Flip 2等产品 [2][11] - 小米YU7高性能与高性价比兼具,销售势头迅猛,有望推动汽车业务加速成长 [10][12] - 小米发布首款AI眼镜,可拓展其在AI硬件领域布局,把握个人智能设备新机遇 [10][23] - 小米推出多款手机、平板、可穿戴及家电新品,人车家全生态进一步强化,未来有望拓宽成长空间 [10][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主要财务信息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270,970|365,905|477,670|575,296|690,216| |同比增长(%)|-3%|35%|31%|20%|20%| |营业利润(百万元)|20,009|24,503|43,377|52,564|65,077| |同比增长(%)|610%|22%|77%|21%|24%|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7,475|23,658|35,118|47,319|59,004| |同比增长(%)|606%|35%|48%|35%|25%| |每股收益(元)|0.67|0.91|1.35|1.82|2.27| |毛利率(%)|21.2%|20.9%|22.5%|22.7%|23.1%| |净利率(%)|6.4%|6.5%|7.4%|8.2%|8.5%| |净资产收益率(%)|10.6%|12.5%|15.7%|17.4%|17.8%| |市盈率(倍)|77|57|38|28|23| |市净率(倍)|8.2|7.1|6.0|4.9|4.1| [5] 小米YU7相关情况 - 销售情况:6月26日22点开启预购,三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小时大定突破289000台,远超2024年3月小米SU7发布时上市24小时大定数量88898台 [12] - 性能与续航:全系搭载小米超级电机V6sPlus,最高转速22000rpm,峰值扭矩528Nm,峰值功率288kW,最大马力690PS,零百加速3.23秒,最高时速253km/h;标准版CLTC续航835km,四驱车型续航770km;全系采用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Max版本支持5.2C最大充电倍率,10 - 80%最快12分钟,最快15分钟充电620km [14] - 辅助驾驶:全系标配高阶辅助驾驶全套硬件,含700TOPS英伟达Thor芯片、4D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还标配1000万Clips版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 [10][18] - 价格:标准版25.35万、Pro版27.99万、Max版32.99万,低于对标Model Y各版本 [10][20] 小米AI眼镜相关情况 - 硬件:搭载12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开放式防漏音扬声器等 [23] - 功能:可实现第一人称相机、三方APP视频通话与直播等功能 [23] - 智能交互:内置超级小爱,具备强大多模态智能交互能力 [23] - 续航:电池容量相比Meta同类产品提升64%,配备Type - C接口,支持边充边用 [23] 其他新品情况 - 手机、平板:发布MIXFlip2、小米平板7S Pro等新品 [10][24] - 可穿戴:发布小米手环10、开放式耳机Pro等产品 [10][24] - 家电:推出空调、吹风机、扫地机器人、洗地机等新品 [10][24]
湖南小米之家三店同开 小米YU7长沙试驾火爆
长沙晚报· 2025-06-28 09:57
门店开业情况 - 湖南三家小米汽车融合店同时开业 包括长沙大悦城店 邵阳步步高新天地店 湘潭高新万达店 [1][5] - 门店类型为3C数码 汽车 智能家居一体化融合门店 [5] - 长沙大悦城店开业首日客流火爆 YU7展车被围得水泄不通 [1][3] 产品销售表现 - YU7新车试驾需求旺盛 周末试驾已排满 工作日部分时段有空余 目前排队至下周 [3] - 门店销售产品包括SU7 YU7新能源汽车 手机 平板 笔记本 耳机等数码产品 以及电视 空调 洗衣机等家电 [5] - 新上市产品包括YU7汽车 MIX Flip 2手机 平板7S Pro等 均可在门店体验 [5] 渠道布局进展 - 小米汽车在湖南已布局10家店 包括8家融合店 1家交付中心 1家销售服务中心 [7] - 长沙已布局7家门店 邵阳 湘潭新店为当地首家小米汽车融合店 [7] - 长沙大悦城店填补了北辰片区空白 [7] 市场反应 - 长沙大悦城店开门即涌入大批市民 十余名销售顾问全程接待 [3] - 小米汽车App试驾预约量激增 反映市场热度高 [3]
小米YU7的“神话”是如何炼成的?专家解读三重品牌密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8 09:05
销售表现 - 小米YU7开售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1小时突破28.9万辆,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创新能源汽车销售新纪录 [1] - 对比比亚迪5月新能源车销量38万辆,小米YU7单日表现接近其月销量的76% [3] 产品策略 - 采用"以大打小"策略:以中大型SUV尺寸和配置搭配中型SUV价格,起售价25.35万元比Model Y低1万元 [1][3][7] - 参数对标Model Y但功能更丰富,车身尺寸、动力续航、智能驾驶辅助等方面具有竞争力 [7] - 定位豪华高性能SUV,设计侧重舒适性和实用性,覆盖家庭用户群体 [4] 品牌营销 - 通过对标特斯拉Model Y建立高端锚点,借鉴雷克萨斯对标奔驰的成功案例 [2][8] - 雷军公开表示挑战Model Y这一"史诗级神作",强化品牌高端化形象 [6] - 利用雷军个人IP和小米品牌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流量影响力 [3] 生态系统 - 完善"人车家全生态"闭环,作为继家庭和办公室后的"第三生活空间" [1][5] - 全球可连接设备数超8.23亿,月活跃用户达7.19亿(同比增长9.2%),内地月活1.81亿(同比增长12.9%) [5] - 采用第三代骁龙8移动平台芯片和英伟达Thor计算平台,配备天际屏全景显示系统 [5] 市场定位 - 目标中高端客户群体,借助科技创新能力和外观设计吸引消费者 [3] - 通过SU7前期市场认可积累口碑,为后续产品奠定基础 [3] - 深度小米用户更易转化为汽车用户,利用生态协同优势 [5]
从小米YU7发布会看雷军的“求生欲”|汽势述评
搜狐财经· 2025-06-28 02:43
小米YU7发布会核心策略 - 对标特斯拉Model Y作为主要竞品,突出续航、配置及性价比优势以展示产品竞争力 [2] - 强调653辆测试车投入及650万公里道路测试里程,体现对质量与交付的重视 [4] - 将安全作为核心卖点,提出"智能电动时代安全是最大豪华"的理念 [5] - 通过公布纽北赛道成绩榜单(含保时捷919 Hybrid EVO等21款车型)回应性能质疑 [8] 生态合作与战略布局 - 选择比亚迪、广汽丰田、郑州日产作为首批合作伙伴,实现新能源与传统车企技术互补 [9] - 特别标注"非代工合作"澄清合作性质,强调生态整合而非资源依赖 [10] - 通过刀片电池技术、精益生产体系等协同效应强化生态战略可信度 [10] 企业定位与行业认知 - 从"汽车产业新人"到"重点车企"的定位转变,反映对造车敬畏与标准提升 [12] - 提出需兼顾互联网企业迭代能力与传统车企沉淀耐心应对行业淘汰赛 [12] 舆论管理措施 - 主动回应内部讲话泄露和营销质疑,强调科技创新与高端化引领的发展路径 [7] - 通过第三方权威数据(如赛道成绩)和合作伙伴背书消解外界质疑 [8][9]
小米YU7首秀炸场后,股价再破新高,花旗中金纷纷期待科技生态“帝国”的成型
钛媒体APP· 2025-06-27 14:29
小米汽车YU7上市表现 - 小米首款SUV车型YU7上市3分钟大定订单突破20万台,1小时飙升至28.9万台 [2][3] - 订单量超越宝马全系车型5个月在华销量(28.85万辆),达到特斯拉ModelY 2024年中国市场销量的60%以上(48.03万辆) [3] - 截至2025年5月21日,小米SU7系列累计交付已超过25.8万台 [2] 产品与技术优势 - YU7标准版起售价25.35万元,比ModelY后驱版低1万元,全系标配激光雷达、800V高压平台、700Tops算力及1000万Clips版本辅助驾驶 [4] - 标准版CLTC续航835km,超越ModelY后驱版593km [4] - 小米SU7原型车以6分22秒031刷新纽博格林北环赛道纪录,位列总榜第三 [4] 市场反应与机构评价 - 上市次日小米集团股价飙升8%突破61港元 [2] - 瑞银指出YU7起售价比预期低6400元,SU7积压订单超10万张,多数买家有强烈升级意愿 [7] - 高盛上调2025-2027年电动车交付量预测至41.1万/80万/117.4万辆 [7] - 花旗建议特斯拉需进一步降价并提供FSD免费服务以应对竞争 [7] 产能与交付情况 - SU7连续7个月单月交付超2万台,4月单月2.8万辆成为20万元以上价位销量冠军 [8] - YU7首批交付需等待1-2个月,SU7积压订单消化周期达30周 [9] - 北京亦庄工厂以76秒/台速度运转,年产30万辆目标需二期工厂扩产 [9] 生态协同与研发投入 - 2025Q1研发投入67亿元(同比+30.1%),研发人员达21731人,全球专利超4.3万件 [13] - 未来五年计划投入2000亿研发费用,推进"人车家全生态"战略 [14] - 同步发布小米MIXFlip2与AI眼镜,开源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 [14] 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从手机厂商转型为覆盖手机、汽车、IoT、AI眼镜、机器人的科技生态链企业 [12][14] - 智能电动汽车被视为中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的机会,涉及芯片、OS、AI等核心技术突破 [5] - 交银、高盛等机构认为智能化与生态协同将驱动估值重塑 [14]
小米集团-W(01810):看好YU7、AI眼镜两款战略SKU再造爆款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7 13: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6月26日晚公司举办发布会发布多款新品,看好小米YU7、小米AI眼镜两款战略SKU再造爆款,维持盈利预测和买入评级 [7] 各部分总结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2710亿、3659亿、4836亿、5808亿、6889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 3%、35%、32%、20%、19% [6] - 2023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3亿、273亿、427亿、484亿、586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27%、42%、56%、13%、21% [6] - 2023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0.76、1.07、1.68、1.90、2.30元/股,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1.34%、13.39%、18.78%、17.05%、17.44% [6] - 2023 - 2027E市盈率分别为72、51、33、29、24,市净率分别为9、7、6、5、4 [6] 新品发布情况 - 发布小米YU7、小米MIX Flip 2、小米AI眼镜等三款旗舰SKU,以及SU7 Ultra纽北限量版等多款新品 [7] 小米YU7情况 - 1小时大定突破20.89万台,标准/Pro/Max版定价25.35万/27.99万/32.99万元 [7] - 定位中大型SUV,车身尺寸和轴距优于竞品,动力、续航领先,芯片算力相当,智驾硬件标配激光雷达等可实现城市NOA [7] 小米AI眼镜情况 - 主打“时尚 + 科技”,镜片支持4彩变色,镜框仅重40g,不同版本定价1999/2699/2999元 [7] - 采用双芯架构,续航略超预期,传感器丰富,AI交互功能齐全,生态突出小米自身联动与外部接口支持 [7] 合并损益表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2709.70亿、3659.06亿、4835.90亿、5807.58亿、6889.18亿元 [10] - 2023 - 2027E营业成本分别为2134.94亿、2893.46亿、3728.26亿、4471.64亿、5288.54亿元 [10] - 2023 - 2027E净利润分别为174.74亿、235.79亿、391.81亿、425.58亿、517.59亿元 [10] - 2023 - 2027E Non - IFRS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2.74亿、273.14亿、427.19亿、483.65亿、586.49亿元 [10]
小米杠上特斯拉
盐财经· 2025-06-27 10:48
小米YU7上市信息 - 小米汽车旗下首款SUV车型YU7正式上市,推出标准版、Pro、Max三个版本,售价分别为25.35万元、27.99万元、32.99万元 [4] - 起售价比特斯拉Model Y便宜1万元,公司强调配置相当于友商Max版甚至Ultra版 [5][6] - 公司总裁卢伟冰表示价格不会便宜,重点在于产品、技术和用户价值 [7] 产品配置与技术特点 - YU7全系标配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提供单电机后驱、双电机四驱、双电机高性能四驱三种动力版本 [12] - 单电机后驱版本搭载96.3kWh磷酸铁锂电池,CLTC续航835km;四驱版CLTC续航770km [12] - 百公里加速可达3.23秒,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508kW(691马力),最高车速253km/h [12] - 全系标配英伟达Thor芯片(700 TOPS算力)、激光雷达(探测距离200米)、4D毫米波雷达等智能驾驶硬件 [12] - 与SU7相比,YU7项目90%零部件重新开发,驾驶风格偏舒适调教 [12] 市场表现与销售策略 - 上市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 [8][18] - 线下门店客流量达SU7三倍,展车到店后引发抢购热潮 [19][23] - 公司内部设定首月锁单量目标20万辆(SU7首月锁单8.81万辆) [23] - 采取防"黄牛"措施:24小时内限购准现车和定制新车各一单 [22] - 北京工厂首期年产能15万辆,计划实现35万辆年度交付目标 [25] 竞争定位与行业对比 - 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尺寸数据全面领先Model Y和保时捷卡宴 [28] - 雷军明确表示YU7将继续挑战Model Y的市场地位 [29] - 乘联会数据显示Model Y 5月批发销量3.95万辆(国内SUV榜首),行业专家认为YU7难以短期内撼动其地位 [28][29] - 天风证券分析认为YU7热度已破圈,存在热销超预期可能 [30]
小米汽车狂奔,雷军连喊了三个“安全”
搜狐财经· 2025-06-27 04:27
公司动态与战略 - 小米在发布会上回应特斯拉挑战,强调"敢比"态度并首次将"安全"作为核心议题[1][7] - 公司发布多款新品包括YU7汽车(25.35万元起)和AI眼镜,正式加入智能眼镜市场竞争[6] - 小米景曦科技以6.35亿元竞得北京亦庄48.51万平方米地块,拟用于高端汽车产业发展[2] 汽车业务进展 - SU7标准版交付周期曾达35-38周,2024年交付13.6万辆,2025年前5个月累计交付14.29万辆[3] - 汽车业务存货从2023年6.86亿元暴增2237%至2024年16.04亿元[11] - 公司目标2030年全球年产能超600万辆以实现"全球前五"目标[3] 运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总收入3659亿元(同比+35%),其中汽车等创新业务收入328亿元[8] - 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41.3%),汽车业务净亏损62亿元[8] - 2024年存货总额625.1亿元(+40.7%),存货减值拨备57.62亿元(+49.2%)[10][12] 研发与人力资源 - 2024年研发人员达21190人,全年增员超万人至43688名全职员工[9][10] - 2024年薪酬开支229亿元(+21%),2024Q1再增员1839人至45527名员工[9][10] - 2024Q1研发人员达21731人,较2023年末增加3931人[9][10] 产品争议与挑战 - SU7 Ultra被曝4.2万元选装件无实际功能,1548匹马力被限制需赛道解锁[4] - 车主反映刹车失灵和SOS未响应问题,公司称"软件误识别"[4] - 上半年经历SU7爆燃事故、虚假宣传等争议,导致创始人情绪低落[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