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主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达梦数据:专注核心技术,以创新驱动发展
作为国产数据库领域的"追梦人",他深受华中科技大学创新精神的影响,并将这一精神视为宝贵的财 富,在达梦数据的发展历程中,这种精神也成为他带领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近日,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达梦数据创始人、董事长冯裕才分享了他从创业到带领达梦公司成功上市的心路历 程。 华科精神:创新与实践的基石 "在华中科技大学,我学会了如何扎实地做学问,如何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 承担社会责任。" 在华中科技大学期间,冯裕才不仅系统地掌握了学术研究的方法,更培养了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与担当 社会责任的意识。作为国产数据库领域的"追梦人",他深受华中科技大学创新精神的影响,并将这一精 神视为宝贵的财富。在达梦数据的发展历程中,这种鼓励挑战现状、推动知识技术创新的理念得以传 承,成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不断自我超越,勇于尝试新技术与新模式。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冯裕才教授便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为阵地,全身心投入数据库技术的研发工 作。在那个以论文发表为主流的时代,他选择动手做事,带领团队在经费、人员、设备极度匮乏的情况 下,研发出了中国最早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原型CRDS。而这种 ...
存储厂国产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华为UCM提升先进存储使用效率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8-21 09:19
中国存储产业本土化进展 - 中国存储厂商首次在大规模Flash与DRAM量产中全面导入自研本土EDA工具 补齐产业自主化最关键设计环节[1][2] - 国内公司已开发全流程EDA系统 支援DRAM及NAND Flash量产设计平台 推动形成晶片自制+本土EDA供应链[2] - 华大九天建立多个全流程EDA工具 涵盖类比/记忆体/射频与平板显示电路 具备本土替代能力[2] 存储技术突破与效能优化 - 华为UCM技术使First Token生成延迟缩短90% 模型上下文记忆范围扩展10倍 整体吞吐率提升22倍[3] - UCM技术通过数据分级存储策略 将高频数据存HBM 中期数据存DRAM 低频数据存SSD 最大化硬件效能[3] - 该创新补偿中国本土AI硬件缺陷 为本土厂家争取时间窗口 在硬件受限情况下释放最大潜能[3] 国产存储厂商发展态势 - 长鑫存储2024年产能同比增长近50% 按比特出货量市占率从Q1的6%提升至年末8%[5] - 长鑫存储加速向DDR5/LPDDR5过渡 DDR5份额从Q1的1%升至7% LPDDR5从1%升至9%[5] - 长江存储实现294层3D NAND量产 推进300层开发 采用自研Xtacking4.0与CBA架构并导入PLC技术[5] - 长鑫存储规划2025年底至2026年间量产HBM3记忆体 正式进入高频宽记忆体市场[5] 产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长鑫存储与长江存储崛起带动国内存储产业技术升级 提升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地位[4] - 存储企业壮大降低对进口存储芯片依赖 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形成科技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4] - 国产存储产业链涉及精智达/兆易创新/华大九天/神工股份/上海新阳/江波龙/佰维存储等企业[5]
君禾股份上半年实现营收5.78亿元 同比增长5.53%
证券日报· 2025-08-21 08:35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5.78亿元 同比增长5.53%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99.93万元 同比减少22.97%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3亿元 同比增长308.07% [2] 战略布局 - 战略性业务扩张导致阶段性成本增加 [2] - 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带来市场准入成本及运营费用上升 [2] - 海外新建工厂产生资本性支出及初期运营投入 [2] 运营管理 - 经营活动回款增加推动现金流大幅改善 [2] - 持续丰富五金机电产品品类 [2] - 加强仓储管理与物流配送保障时效性 [2] - 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升客户满意度 [2] 创新能力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拥有国内外专利226项 [3] - 国内专利197项 含发明专利26项 实用新型109项 外观设计62项 [3] - 境外专利29项 含发明专利6项 实用新型14项 外观设计9项 [3]
寰球公司:工程报国谱华章
中国化工报· 2025-08-20 02:14
公司发展历程 - 1953年成立新中国第一家化工设计单位重工业部化学工业设计公司[2] - 1992年完成事改企改革获得全国设计行业首张营业执照[2] - 2005年整体加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实现跨越式整合[3] - 2016年组建七大区域工程中心两大施工基地和一家技术研究院业务覆盖55个国家和地区[3] - 从东北设计室发展为EPC全流程全价值链一站式综合服务国际工程企业[6] 技术能力突破 - 掌握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大型煤化工和化肥大型LNG接收站成套技术及丙烯腈等特色技术[3] - 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大幅提升至95%以上[4] - 突破气相法聚乙烯溶液法聚烯烃弹性体(POE)大型LNG薄膜罐等核心工艺包与建造技术[4] - 多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3] 重大项目成就 - 完成多个大型化肥厂石化基地关键设计和建设任务[2] - 十三五期间建成中国石油多个百万吨级乙烯千万吨级炼油大型LNG工程及海外项目[3] - 长庆塔里木乙烷制乙烯项目一次开车成功[6] - 广东石化世界级炼化基地建设[6] - 福建古雷高端市场EPC项目重大突破[6] - 乌兹别克斯坦等海外市场深耕获得重大斩获[6] 市场布局创新 - 业务遍及国内及东南亚中亚美洲中东非洲等55个国家和地区[3] - 系统内外海内外合同结构更加均衡[6] - 双碳三新新兴业务占比显著提升[6] - 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增强六化建设能力[6] - 高效推进吉林石化广西石化塔里木二期等国家重点项目[6]
山外山:双引擎驱动成效显著 上半年国内外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8-20 01:05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28.72% [1] - 归母净利润5503.86万元,同比增长20.28% [1] - 基本每股收益0.17元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845万元,同比增幅达149.50% [1]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3650.96万元,同比增长37.12% [2] - 累计获得发明专利62项(含国际专利6项)、医疗器械注册证12项 [2] - 主导参与多项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定 [2] - 新型血液透析机、CRRT设备、高性能透析器等研发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2] 国内市场表现 - 国内市场实现营收2.70亿元,同比增长25.15% [2] - 血液净化设备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14.60% [2] - CRRT设备市场份额达20.42%,血液透析机市场份额达15.29%,均位列国产品牌首位 [2] 耗材业务发展 - 耗材收入8534.32万元,同比增长46.17% [3] - 自产耗材收入6532.57万元,同比增长达91.90% [3] - 组建独立销售团队实现"设备+耗材"专业化协同 [3] - 重点攻坚终端公立医院覆盖,加速各级医疗机构渗透 [3] 国际市场拓展 - 海外市场实现营收8682.14万元,同比增长41.30% [3] - 覆盖超100个国家及地区 [3] - 新增22项境外产品注册证 [3] - 高通、低通透析器等核心产品获得欧盟MDR认证 [3] - 在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实现突破性增长 [3]
通用技术昆明机床董事长王鹤:以自主创新竞逐世界一流机床企业
中国证券报· 2025-08-19 22:28
公司海外业务拓展 - 公司海外市场销售合同额2023年突破1亿元,产品覆盖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市场 [1][7] - 公司正加快海外业务拓展,利用西南区位优势打造面向东南亚机床销售的桥头堡 [7][8] - 公司目标成为世界一流高端机床装备企业,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 [1] 公司重组与扭亏为盈 - 2022年通用技术集团实施战略重整,公司成为其高端机床板块重要成员 [2][3] - 公司2023年结束长达十年的亏损期,实现经营性盈利 [2] - 通过剥离非主营且盈利能力弱的业务、组织管理革新、集团投资款到位等措施实现扭亏为盈 [2][3] 公司研发与技术创新 - 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保持在5%左右,2024年投入4亿多元实施技术改造 [4] - 技术改造项目预计2026年年底完成,将提升生产线自动化、车间管理数字化等能力 [4] - 公司关键零部件自研率达到70%,自主研发高精度P0级核心部件 [6] 公司产品与市场布局 - 公司形成了以精密镗铣床为主的系列产品矩阵,在风力发电、模具加工、工程机械三大细分市场具有传统优势 [2][7] - 公司集中资源聚焦重点大客户,获得超过3亿元的合同订单 [7] - 在"三航两机"领域完成高精度坐标镗床整改升级,开拓新的增长点 [7] 行业现状与公司规划 - 机床行业存在低端内卷、高端不足的两极分化现象,亟须营造健康规范的市场环境 [8] - 行业面临人才危机,应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定向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8] - 公司目标在2030年跻身世界机床第二梯队,2035年跻身第一梯队 [8]
通用技术昆明机床董事长王鹤: 以自主创新竞逐世界一流机床企业
中国证券报· 2025-08-19 22:12
公司发展历程 - 昆明机床曾与上海机床厂并称为机床工业的两颗明珠,上世纪九十年代率先成为A+H股上市公司,但后期因市场竞争加剧逐渐掉队 [2] - 2022年通用技术集团实施战略重整,昆明机床成为其高端机床板块重要成员,迎来涅槃重生机会 [2][3] - 2023年公司结束十年亏损期,实现经营性盈利,并完成老厂区至杨林新基地的整体搬迁 [2][3] 业务重组与战略调整 - 2022年以来剥离6家参控股公司及非主营弱盈利业务,聚焦精密镗铣床等核心业务 [3] - 实施组织管理革新,通过市场化选聘、领导班子动态考核(低于80分调整)强化激励机制 [3] - 通用技术集团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债务清偿与日常运营,并推动技术升级、产品创新及市场开拓 [3] 研发与技术创新 - 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保持5%,2024年投入超4亿元进行技术改造,目标2026年完成生产线自动化、数字化及智能化升级 [4][5] - 通过技改提升产品加工精度、稳定性及工艺水平,缩短与国际领先产品的技术差距 [5] - 核心零部件自研率达70%,自主研发TGK42125精密坐标镗导轨等关键部件,突破国外技术壁垒 [5] 市场布局与业绩表现 - 传统优势领域为风力发电、模具加工、工程机械,近两年通过针对性解决方案获得超3亿元订单 [6] - 新兴市场开拓聚焦"三航两机"领域,完成高精度坐标镗床TGK4680D等产品升级 [6] - 海外市场加速拓展,2024年销售合同额首次突破1亿元,覆盖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市场,计划打造东南亚销售桥头堡 [1][6][7] 行业与战略目标 - 机床行业存在低端内卷、高端不足问题,需推动市场规范与产学研合作以突破人才和技术瓶颈 [7] - 公司目标2030年跻身世界机床第二梯队,2035年进入第一梯队,成为世界一流高端机床装备企业 [7]
以自主创新竞逐世界一流机床企业
中国证券报· 2025-08-19 20:09
公司发展历程 - 昆明机床曾与上海机床厂并称为机床工业的两颗明珠,上世纪九十年代率先成为A+H股上市公司,但后期因市场竞争加剧逐渐掉队 [1] - 2022年通用技术集团实施战略重整,昆明机床成为其高端机床板块重要成员,迎来涅槃重生机会 [2] - 2023年公司结束长达十年亏损期,实现经营性盈利,整体搬迁至杨林新基地后进入新发展阶段 [2] 扭亏为盈路径 - 剥离非主营且盈利能力弱的业务,完成6家参控股公司剥离处置,锚定精密镗铣床等核心业务 [2] - 实施组织管理革新"换脑强基"行动,采取市场化选聘和领导班子动态考核,建立更具活力激励机制 [2] - 通用技术集团投资款及时到位,为重整计划实施和债务清偿奠定基础,保障日常运营发展 [2] 技术创新与研发 - 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保持在5%左右 [3] - 2024年投入4亿多元实施技术改造,预计2026年底完成,将实现生产线自动化、车间管理数字化等 [3] - 关键零部件自研率达到70%,自主研发TGK42125精密坐标镗导轨等核心部件 [3][4] - 技术改造将全面提升产品加工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3] 市场拓展与战略 - 风力发电、模具加工、工程机械是传统优势细分市场,近两年获得超过3亿元合同订单 [5] - 在"三航两机"领域完成高精度坐标镗床整改升级,开拓新增长点 [5] - 海外市场销售合同额2024年首次突破1亿元,产品覆盖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市场 [1][5] - 规划2030年跻身世界机床第二梯队,2035年跻身第一梯队,打造世界一流高端机床装备企业 [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机床被誉为"现代工业的心脏",技术水平关乎国家高端装备制造能力 [1] - 行业存在低端内卷、高端不足两极分化现象,亟需推动市场规范 [5] - 面临人才危机,需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定向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5]
寒武纪盘中涨超5%,股价首次突破千元大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03:17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开盘表现分化 沪指跌0.18% 深证成指跌0.05% 创业板指涨0.22%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59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 较昨日放量超40亿元 预计全天成交金额超2.8万亿元 [3] - 软饮料 酒类 生物科技板块涨幅居前 PEEK材料 光刻机 燃气等方向跌幅居前 [3] 寒武纪股价驱动因素 - 国产替代大趋势成为股价首要推动力 半导体产业作为科技发展基石自主创新重要性凸显 [5] - AI芯片领域技术研发先发优势使公司成为自主创新核心力量 [5] - 国家半导体产业扶持政策接连出台 提升市场对未来发展预期 [5] - 定增方案获批乐观预期持续升温 募集资金总额从不超过49.8亿元下修至不超过39.9亿元 [5] 募资用途与产品规划 - 定增募资20.54亿元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 14.5亿元用于软件平台项目 4.8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5] - 股权稀释减少使定增顺利完成概率提升 新一代产品竞争力提升值得期待 [5]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2025年初国产大模型密集发布推高算力需求 GPU受限背景下算力基础设施国产化自主化建设迫在眉睫 [5] - AI芯片行业呈现寡头格局 技术壁垒高 验证周期长 客户黏性强 [6] - 寒武纪作为少数具备云端AI芯片量产交付能力厂商 已构建芯片架构 训练推理软件平台 整机系统的全栈方案 [6] - 公司产品在互联网 运营商 金融等多个重点行业实现落地 [6]
国家管网集团:赓续红色血脉 铸就能源荣光
中国化工报· 2025-08-19 03:12
公司运营与成就 - 国家管网集团运营18万千米油气管道网络,被称为"国家队"和"能源生命线"的守护者 [1] - 连续5年实现主干管网零重大事故,极端天气下保障全国油气"零断供" [2] - 建成全球首个油气管道工业互联网平台,调度效率提升40% [2] - 近5年事故率下降80%,智能预警系统覆盖率达100% [4] - 某LNG接收站实现8000天无责任停机纪录 [3] 技术创新与突破 - 自主研发高精度智能内检测机器人,实现管道腐蚀毫米级识别,精度超越国际标准 [2] - 攻克超高压管道30秒泄漏定位技术,响应速度全球领先 [4] - 创新"应力疏导+光纤传感"方案解决跨国管道强应力地层腐蚀问题 [5] - 10年内完成数百项技术替代,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超95% [5] - 建成首条全自主可控智能管道,能耗降低15% [5] - 制定21项国际标准,推动中国从技术"跟跑者"跃升为"领跑者" [5] 安全与运维管理 - 巡线工在零下30℃极端环境下徒步6小时锁定管道冻胀风险点 [2] - 巡护工采用"三到法则"(眼到、手到、心到),累计徒步里程可绕行地球1200圈,记录10万项风险点 [3] - 使用红外线热像仪扫描千道焊口,识别0.1毫米级隐患 [3] - 年避免第三方施工事故超千起 [3] - 站场值班员执行"四零标准"(操作零失误、报警零遗漏、交接零缝隙、安全零容忍) [3] 企业文化与精神 - 将抗战精神熔铸为企业文化基因,体现"永不屈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特质 [1][6] - 以"忠诚、创新、卓越"为核心文化理念 [6] - 通过"万次归零"的坚守将安全标准升华为信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