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食物观
icon
搜索文档
努力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黑龙江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5-05 21:52
玉米深加工产业链发展 - 黑龙江绥化市玉米加工产业规模显著,拥有43户规上玉米加工企业,产值达2898亿元,形成9条产业链和50余种主要产品 [1] - 玉米深加工能力超过2800万吨,产品品类扩展至61个,其中维生素C售价30元/斤,辅酶Q10售价高达1000元/斤 [4] - 行业通过"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策略推动产业链延伸,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4] 农业科技与生产效率提升 - 黑龙江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08%,通过"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提升黑土有机质含量,每千克增加41克 [3] - 采用"等高环播"种植模式实现水土流失减少50%、化肥使用量降低15%、增产5% [3] - 集成推广74个高效增产技术模式,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深度融合 [3] 产业集群与龙头企业增长 - 2024年新增117家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较2022年增加340家,增幅达176% [1] - 大豆深加工产品扩展至23个品类,粳稻、糯玉米、黑木耳等产业规模全国领先 [4] - 北大荒农垦集团友谊农场应用天空地立体监测技术,对190万亩耕地精准管理 [3] 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 龙江森工集团建设625万亩森林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10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黑木耳等森林食品成为利润增长点 [5] - 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超1亿亩,稳居全国前列,同时发展冷水鱼、生态森林食品等供应基地 [6] - 行业践行"大食物观",通过宜粮则粮、宜牧则牧等策略全方位开发食物资源 [5]
柞蚕之乡又“破茧”
辽宁日报· 2025-05-05 00:38
柞蚕新品种研发与特性 - 辽宁省农科院蚕科所培育出优质丰产抗病柞蚕新品种"辽蚕527" 该品种历经7年14代繁育而成 具有抗逆丰产特性 对不良环境耐受性强 出蛾羽化集中 蚕茧出丝率高 茧丝长 [1] - 现有柞蚕品种因气候和饲育环境变化导致适应性下降 "辽蚕527"的研发填补了生产需求缺口 [1] - 蚕科所28年间已成功繁育8个柞蚕新品种 持续推动品种改良 [1] 柞蚕产业规模与区域经济 - 丹东凤城市作为"中国柞蚕之乡" 拥有150万亩柞园 年放养柞蚕直接收入约5亿元 [1] - 辽宁省全产业链产值1亿元以上的农业特色产业近60个 其中海参 小粒花生 草莓等8个品种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 [3] - 柞蚕产业与中药材 食用菌 绒山羊等共同构成辽宁省特色农业体系 [2] 柞蚕养殖技术创新 - 蚕科所研发柞蚕卵净选机 每小时净卵60千克 效率达人工4倍 可替代传统人工筛选 [2] - 高效割茧机获实用新型专利 作业效率提升2-3倍 同时降低伤蛹率 [2] - 柞园轮伐枝条粉碎机实现现场粉碎还山 产出木料长度不超过1厘米 [2] - 蚕科所与当地企业合作研发系列省力化机械设备 推动传统柞蚕业向现代化转型 [2] 产业政策与发展方向 - 辽宁省积极践行大农业观 大食物观 通过开发森林 海洋等资源拓展"新粮食"来源 [2] - 蚕科所通过推广新品种 新技术和机械化设备 强化柞蚕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 [1]
农业农村部将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
快讯· 2025-05-04 03:49
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 核心观点 - 农业农村部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旨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并推动粮食节约,通过饲料粮减量替代实现养殖业节粮降耗和降本增效 [1] - 目标到2030年,每公斤动物产品饲料消耗量比2023年减少0.2公斤以上(降幅7%以上),非粮饲料资源产能达1000万吨以上,优质饲草新增4000万吨以上,饲料中粮食用量占比降至60%,豆粕占比降至10% [1] 重点任务 - 推广养殖提效节粮技术,挖掘非粮饲料资源(如微生物蛋白、昆虫蛋白等),发展优质饲草生产,优化养殖品种结构 [1] - 开展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完善制度性保障措施,包括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细化省级落实举措、发挥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作用 [1][2] 实施机制 - 农业农村部成立养殖业节粮行动领导小组,省级部门因地制宜推进工作,通过培训、评选推介等活动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参与 [2] - 依托畜牧兽医智库、产业技术体系等资源,推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示范 [2]
观察丨阳江海鲜进成都,一个沿海城市的省际突围
南方农村报· 2025-05-01 15:34
阳江农业品牌推介活动 - 4月30日阳江农业品牌产品推介活动在成都举办,集中展示阳江特产和美食[4][6] - 活动旨在促进农产品跨地域产销对接,加快融入全国市场[10][11][12] - 阳江企业组团调研成都农批市场、物流平台等,达成多项合作意向[60][61] 阳江农业产业优势 - 阳江拥有7966.8平方公里土地和1.23万平方公里海域资源[20][21] - 深水网箱养殖规模达866口,年产量超4万吨、产值12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二[16][17][18] - 建成3个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和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4] 特色农产品与品牌建设 - 核心产品包括程村蚝、对虾、双肩玉荷包荔枝、春砂仁等国家地标产品[25][26][27][46] - 打造"漠阳味道""阳江海鲜"品牌,拥有127个农业类品牌,其中49个为全国/省级名特优产品[40][42] - 预制菜和即食品加工技术提升,推动"土特产"向"抢手货"转型[52][53] 产业集群发展 - 建成1个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国家特色产业集群及29个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41] - 海陵岛-阳西渔港经济区入选国家级试点,沙扒镇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典型案例[48][50] - 金鲳鱼、对虾等13项产业入选广东省十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58] 跨区域合作意义 - 活动打通阳江农产品进入西南市场的通道[61] - 通过产业链协同实现沿海与内陆资源互补[66][67] - 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64][68]
福建福州持续擦亮特色渔业品牌
海上粮仓建设 - 福州加快推进"海上粮仓"建设,推动福州鲍鱼、海带、鳗鲡等特色渔业品牌持续提升 [1] - 福州以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全力耕海牧渔,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区 [1] - 拓展深远海养殖、构建"1+6+4"海洋科创体系等典型工作经验在福建省推广 [1] 水产种业振兴 - 实施水产种业振兴行动,创新培育适合本地自然条件的水产养殖新品种 [1] - 建设规模化鱼类种业基地,推动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升级改造 [1] 深远海养殖发展 - 实施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行动,建设深远海养殖渔场 [1] - 争取更多深远海养殖平台落地福州 [1] - 支持连江探索深远海养殖装备产权登记工作,构建连江深远海养殖集中区防灾减灾监测体系 [1] 远洋渔业发展 - 实施提振远洋渔业发展专项行动,优化"远洋十条"政策 [1] - 支持远洋渔业企业稳生产、延产业链、拓新渔场 [1] 产业融合与品牌提升 - 实施产业融合工程,以"园区化""龙头企业引领"和"一条鱼全产业链"思路,重点推进鲍鱼类、海带类、鱼糜类等精深加工 [2] - 做大做强福州鱼丸、鳗鲡、鲍鱼、佛跳墙等特色优势产业 [2] - 实施品牌提升工程,着力打造福州鲍鱼、海带、鳗鲡等特色渔业品牌 [2] 海洋科技创新 - 实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海洋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推广专项行动 [2] - 建强福州海洋研究院、福州海洋食品研究院,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2] 金融支持与改革 - 强化金融支持,加快兑付奖励资金,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1] - 深化养殖海权改革,引导在榕银行与基层组织深化合作,推动出台更多面向渔民、审批便捷、利率优惠的金融产品 [2] - 探索试点渔业船舶检验社会化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选取渔业船舶检验社会化服务机构,推动渔船检验工作实现"检管分离" [2]
锚定四大攻坚方向!设施农业绿色高效生产项目启动
南方农村报· 2025-04-24 09:32
校和行业企业代 表40余人参加会 议。 与会专家合影。 中国工程院院 士、沈阳农业大 学教授李天来 (线上参会)系 统阐释了我国农 业现代化五大发 锚定四大攻坚方 向!设施农业绿 色高效生产项目 启动_南方+_南 方plus 展方向:生产现 代化、发展绿色 化、产品优质 化、经营高效化 和区域均衡化。 4月21日,全国 学会服务国家战 略专项《设施农 业绿色高效生产 技术集成与示范 推广研究报告》 项目启动会在广 州召开。会议由 中国园艺学会主 办、华南农业大 学园艺学院承 办。全国10多个 省、市、自治区 的科研院所、高 针对设施农业提 出四大攻坚方 向:推进老旧设 施智能化改造、 创新精准施肥技 术、加强抗病优 质品种选育、研 发绿色高效栽培 技术。 他强调科技创新 在传统农业转型 中的引领作用, 要求建立量化评 估体系,开发非 耕地资源利用, 特别指出要加快 完善工厂化育苗 普及率等关键数 据采集,为"十 五五"规划提供 支撑。 国家战略专项项目启动会。 华南农业大学科 研院副处长蒋艳 萍指出,设施农 业是落实"大食 物观"战略的重 要举措。华南农 业大学将发挥学 科优势,为项目 提供全方位支 撑,并联 ...
专访通威股份副总裁、通威农发总经理张璐:“价格战”不可取,竞争不应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28 08:04
文章核心观点 水产饲料行业竞争激烈,存在“价格战”乱象,影响产品质量和养殖户效益,未来行业集中度将加强,公司强调饲料研发创新、产业链协同及海外市场布局 [1][3][7] 行业现状 - 水产品价格持续低迷,水产饲料行业竞争加剧,存在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的“价格战”现象 [1] - 2023年水产养殖业深度亏损,养殖户减少投苗,极端天气致主要水产品存塘量下降,饲料需求同比下降,行业经营压力增强 [4] - 行业前三企业销量接近千万吨,占中国水产料市场40% - 50% [7] 行业问题 - 过度注重促销和价格战,忽视产品质量,伤害养殖户养殖效益 [3][5] - 行业存在原料以次充好等乱象 [4] - 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绿色发展、质量安全、原料紧缺、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 [8] - 渔业资源衰退、种业“卡脖子”、产业链附加值低、智慧化程度低等问题制约渔业高质量发展 [8] 行业展望 - 2025年水产饲料市场容量在前两年基础上初步转暖 [3] - 行业集中度不断加强,无竞争力企业将逐渐萎缩或消失 [7] - 养殖行业盈利能力进入修复阶段,下游养殖规模预计逐步恢复,水产饲料行业整体业绩有望改善 [8] 公司举措 - 通威等龙头企业公开承诺饲料养殖效果,确保养殖户整体养殖收益可控 [3] - 通威股份管理层内部分工变动,张璐全面负责农牧板块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4] - 公司未来水产饲料研发创新包括精准配方营养需求研究、改善养殖动物体质等方面研究、推进智能化工厂化循环水养虾 [9] - 通威2007年开始布局海外发展,在东南亚多国建立多家饲料公司,年产能超百万吨,未来将强化海外市场布局 [9]
第九届水产界“达沃斯”盛大启幕,百余位院士专家破题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8 04:44
行业现状与成就 - 2025第九届中国国际水产科技大会在成都举行,主题为"科技引领、创新赋能、绿色发展",吸引500余家产业链企业参与,创历史纪录 [1][2] - 2024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7366万吨,同比增长3.5%,连续30余年全球第一,其中养殖产量6062万吨,同比增长4.3% [3] - 水产行业提供14亿中国人三分之一的蛋白质来源,仅占用7%-9%的饲料产量 [4] 行业挑战与转型 - 行业面临绿色发展、质量安全、原料紧缺、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 [5] - 渔业资源衰退、种业"卡脖子"、产业链附加值低、智慧化程度低制约高质量发展 [5] - 行业进入从量变向质变的关键时期,需技术突破和制度创新 [4][5] 企业案例与战略 - 通威、海大、新希望六和等100家企业入选"2025中国水产行业百强品牌",覆盖种业振兴、绿色养殖等领域 [2][6] - 通威2023年提出"好产品年"战略,强调"原料稳定,质量如一",2024年深化"万户共成长"计划 [9][10] - 通威2007年起布局海外,在越南、孟加拉等国建立饲料生产基地,年产能超百万吨 [11] 未来发展方向 - 大会提出五大倡议:发展水产新质生产力、科技突破关键领域、绿色生产体系、智慧产业链升级、协同发展共同体 [6] - 需关注智慧渔业趋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动能迭代 [7] - 行业需解决存量时代轻产品、重营销问题,提升终端客户对质量的甄别能力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