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

搜索文档
“追秋”“热游”“赶村”成开启山水画卷与美食之旅“金钥匙” 激活服务消费新动能
央视网· 2025-09-25 07:17
央视网消息:国庆中秋假期前夕,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进入最美时节。在额尔古纳市莫尔道嘎,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让这个林区小镇迎来火爆 秋游季。 九月下旬的大兴安岭,山林褪去夏日的浓绿,换上金黄的秋装,秋意沿着山峦,缓缓铺展出斑斓画卷。在莫尔道嘎镇,2025年秋季气候宜人, 林木变色期和景观效果为近年来最佳,当地迎来秋季旅游高峰。 大量游客来此"追秋",自驾游数量激增,当地景区临时增加多处停车场以应对车流高峰。在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特色旅游项目"森林观光 小火车"也迎来了"秋运"高峰。 浙江:从"热映"到"热游" 影旅联动激活多元消费 据了解,莫尔道嘎镇近期日均接待游客超6000人次,预计此轮旅游高峰将持续到"十一"黄金周后。 当前,各地纷纷开展"电影+"系列活动,电影与文旅的深度融合、精彩联动让银幕流量与文旅发展双向赋能。在浙江,一张电影票根不仅是观 影的凭证,也成为开启山水画卷与美食之旅的"金钥匙",激发服务消费新动能。 这两天,在杭州武林广场,一个以电影为主题的生活展热闹开展。这里的每个摊位都结合电影命名,市民游客可以一站式逛、玩、拍、买, DIY自己的专属票根。体验电影中的同款场景,购买同款文创、服饰、美食。 ...
千里沃野奏响丰收“进行曲” “订单种植+良机良法”助力增收增产
央视网· 2025-09-24 00:11
眼下,安徽铜陵市74万亩水稻进入灌浆期,这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各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 期。当地农技部门线上线下多渠道指导农户运用技术手段,加强田间管理,为秋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在铜陵市枞阳县钱桥镇新埠村的一处稻田里,种粮大户吴文齐正操作一台大型植保无人机,对他种植的 800多亩糯稻开展"一喷多促"作业。"一喷多促"就是通过一次性喷施叶面肥、杀虫杀菌剂、生长调节剂 等混合药剂,实现防病治虫,促进壮苗稳长、籽粒灌浆,有助于单产提升。此外,在当地的标准化农田 里,还安装了太阳能灭虫灯,灯外配备了高压电网、捕杀装置,减少病虫害。 在今年的秋粮生产过程中,当地组织了19个技术指导组蹲点包片,指导农户开展病虫害防治作业。同 时,加大病虫情和苗情监测频率,及时发布预警。 江苏泰州:数千亩制种杂交水稻率先开镰 这几天,江苏泰州海陵区5600亩制种杂交水稻迎来收获季,当地制种加工企业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收割、 装运、烘烤,确保颗粒归仓。 在泰州市国家现代农业开发区的水稻制种基地里,一台台收割机正在田间作业。收获后,水稻种子被转 运到大型现代化烘干中心,16台烘干机开足马力,对水稻种子进行烘干。烘干可以有效避免高温导致的 ...
这个“菌子季”,有啥不一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3 22:50
刘朝富摄(人民视觉)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近年来以"野生菌+"效应打造消费热点,赋能产业发展。图为在南华县野 生菌交易中心,商家在摆放野生菌。 梁志强摄(人民视觉) 刚刚过去的夏季,也是"吃菌子"的季节,从金针菇小零食到"炒一切"的杏鲍菇,再到各类食用菌药 膳……中国各地食客不断吃出新花样。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食用菌生产国 与消费国,产量连续多年占全球70%以上。如今,在餐饮和零售等消费场景下,"菌子"开发出了哪些新 吃法?中国靠什么占据全球食用菌七成市场? 食客热情高,吃法更多样 中国多数居民生活在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使每年夏 季成为备受食客期待的"菌子季"。 近年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建立食用菌菌种研发、菌种培 育、菌棒生产销售等完整产业链,带动周边农户家门口增收。图为近日,安龙县一家食用菌生产企业的 员工在采收香菇。 今年"菌子季",有啥不一样? 食客热情高,菌子卖得更好了—— 看国内市场,河南、福建、黑龙江、河北都是食用菌产销大省,云南则在野生食用菌方面领 ...
希望的田野“丰”光美 “订单农业”托起农户“稳稳的幸福”
央视网· 2025-09-22 04:34
央视网消息:这两天,黑龙江绥滨迎来了秋收开镰的重要时刻,广袤田野上,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随着当地订单农业的提前落地,让农 户们在收获季多了一份"稳稳的幸福"。 当地订单农业的推行,让农户从传统农业的"盲目生产"迈向"精准种植"。在今年春耕前农户便与粮食收购企业、加工厂商签订订单合同, 明确水稻品种、种植标准、收购价格等关键信息。此外,加急收割则能尽早完成订单粮食的验收、运输与交售,让农户快速回笼资金,也为后 续玉米、大豆等作物收割留出充足时间。 在绥滨县新富乡的稻田里,多台现代化收割机正在紧张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排排稻秆被快速卷入收割机,经过脱粒、筛选等工 序,饱满的稻谷源源不断地从出粮口倾泻而出,装入一旁等候的运输车辆中。 据了解,今年新富乡水稻实行早插秧早收割政策,种植面积达到16000亩,预计总产量将达到10670吨,每亩增产可达133斤。 四川成都:高粱成熟红遍天府 农旅融合促发展 秋意正浓,蓉城大地迎来了一年中最绚烂的季节。在四川成都2000余亩高粱陆续成熟,火红的高粱穗汇成了红色海洋。秋风拂过,穗浪翻 滚,犹如在大地上铺展的巨幅红色绸缎。不远处,层层叠叠的田垄上梯田高粱也已成熟。这些高粱不 ...
万亩凤堰古梯田迎丰收 秋日丰收美景已上线!
央视新闻· 2025-09-20 01:46
凤堰梯田农旅融合与水稻产业 - 凤堰梯田水稻种植面积1.2万亩 亩产超450公斤 预计9月底完成收割[1] - 通过统一收购加工包装提升富硒大米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形成水稻种植+加工销售+观光旅游产业链[7][9] - 梯田农旅融合激活乡村旅游 游客通过社交平台订购大米 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11] 江西中稻种植与技术创新 - 江西中稻种植面积1200多万亩 通过优化种植管理和技术扶持实现丰收[12] - 金溪县中稻亩产达1400斤以上 因肥水管理到位使结实率和成熟率提升[14] - 高温干旱天气下通过新建泵站和应急抗旱井保障灌溉 亩产量同比增加100-200斤[16] 江西农业基础设施与产量提升 - 黎川县粮食烘干服务中心日均处理粮食180-200吨 为周边三个乡镇提供烘干服务[24] - 江西省中稻亩穗数和结实率同比分别增长0.48%和0.32% 为丰收奠定基础[26] - 烘干中心直接收购湿谷 为种植户节约运输成本和运费[22] 湖南辣椒产业链与金融支持 - 嘉禾县辣椒种植面积5万亩 年产量8.9万吨 种植面积较去年扩大15%[31] - 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 带动700名农户参与种植并吸纳60余人就业[29] - 邮储银行推出订单贷 以收购合同为依据提供信贷支持 加工产品从辣椒酱扩展到辣椒精油等10多个品类[31] 农产品价格与品种优势 - 寻乌县中稻收购价格1.7元/斤 新品种因品质优良可每斤多卖0.3元[19] - 凤堰梯田农户种植50亩水稻 品质获得认可[3] - 梯田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保持人工收割方式以保护原貌和灌溉系统[5][7]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湖州:秋风起蟹脚痒 太湖蟹绘就生态致富新画卷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12:18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湖州:秋风起蟹脚痒 太湖蟹绘就生态致富新画卷 中新网湖州9月19日电(黄彦君 吴明宪)"湖田十月清霜堕,晚稻初香蟹如虎。"秋风渐起,在太湖南岸浙 江湖州,蟹农们迎来丰收时节——大闸蟹捕捞季正式开启。 受太湖水滋养的大闸蟹,不仅个头大,肉质也饱满鲜甜。这个"螃蟹季",太湖蟹规格提升、产量增加。 以"蟹"为媒,一幅生态与致富交融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今年大闸蟹比往年大,母蟹平均在三两重左右,公蟹可以达到六两重,半斤以上很普遍。2025年天气 更有利于螃蟹生长,预计总产量也会比去年高一些。"湖州市吴兴高新区一处农场内,养殖户金小明 说,预计今年大闸蟹亩产将达到180斤至250斤。 微凉的湖风阵阵吹拂,千亩蟹塘整齐排列。水面上,蟹农们撑起小船,捞起一个个青色蟹笼,将大闸蟹 倒进船上的大桶。 浙江湖州吴兴高新区,蟹农展示刚刚捕捞的大闸蟹。吴明宪 摄 当地蟹农介绍,太湖蟹以肉质鲜甜、体型饱满著称,"青背白,金爪黄毛"是其鲜明标识。螃蟹从下塘到 上市一般要经历5次蜕壳,每蜕一次,便会长大一圈。眼下,不少螃蟹在经历最后一次蜕壳,"秋老 虎"影响下,总体情况依旧向好。 蟹塘里,除了忙碌的蟹农,还有不少游 ...
鱼满舱、稻谷黄 “梯田+”撬动农旅融合产业链 村民乐享发展红利
央视网· 2025-09-19 07:10
央视网消息:金秋时节,位于秦巴山区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陕西汉阴凤堰梯田的万亩水稻陆续成熟。当地通过发展农旅融合助力乡村 振兴。 记者现在正在湖州吴兴太湖旁的一个大闸蟹养殖基地。养殖户正纷纷下塘捕蟹,感受收获的喜悦,这也意味着今年这里的大闸蟹捕捞季正 式开启。 捕捞现场,养殖户们正有序将大闸蟹从笼中捕捞上岸、分拣捆绑、打包装箱。养殖基地负责人介绍,目前塘内90%的母蟹都已经生长成 型,整体规格要比去年大了一些。大闸蟹养殖户表示,基本上母蟹平打在二两半到三两之间,这个蟹的规格非常大,亩产在180斤到250斤之 间。 专业人士介绍,除了温度,水质和水下环境对于螃蟹生长也有比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当地通过在塘中引入太湖水保证优质水源供应,另 一方面还在水中种植水草净化水体。 记者了解到,当地大闸蟹已经全部实现快递投送,本次捕捞季从九月中旬开始,一直持续到明年一月份左右。 秋高气爽,位于陕西汉阴的凤堰梯田迎来丰收季。层层叠叠的梯田上,稻穗低垂、金黄遍野。农户们穿梭其间收割水稻。今年,凤堰梯田 水稻种植面积1.2万亩,亩产量超过450公斤。 汉阴凤堰梯田是秦巴山区考古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梯田,2024年9月成 ...
四川乡城:提质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搜狐财经· 2025-09-18 22:17
9月18日,热打镇公路边设立的帐篷牧家乐。(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9月18日,热打镇青稞露营地。(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9月18日,尼丁峡谷的溪水形成小瀑布。(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9月18日,观光栈道横穿热打镇田园。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热打镇围绕尼丁峡谷旅游景区等资源特色, 面向"公路服务+短途周边游"目标群体,打造优质景观带,提升集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农旅融合 体系。(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9月18日,尼丁峡谷谷口的水塘与白藏房相映成景。(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
土地“换岗”蔬果香 连云港海州生态种植效益长
扬子晚报网· 2025-09-18 12:20
农业种植模式创新 - 公司推行短期蔬菜科学轮作模式 通过萝卜与春瓜等作物交替种植实现土地高效利用[1] - 采用间作套种复种等科学种植模式使单块土地年收获达3-4茬 土地利用率与经济效益显著提升[2] - 打破传统连作障碍 避免长期单一作物种植导致的土壤养分失衡与病虫害加剧问题[1] 智能灌溉技术应用 - 采用蝶形地插微喷装置实现360度旋转喷洒 形成细密水雾均匀覆盖目标区域[2] - 新型灌溉技术相比传统大水漫灌方式节约水资源 有效改善土壤疏松透气性[2] - 灌溉设备可反复循环使用 既保持棚内稳定湿度又降低长期运营成本[2] 农旅融合产业发展 - 开辟农耕体验区将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结合 形成一三产业联动发展良性循环[3] - 通过亲子农耕活动吸引城市学生群体 既提升品牌知名度又创造额外旅游收入[3] - 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构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模式[3]
稻谷黄、辣椒红 希望的田野上铺展多彩画卷 奏响丰收“欢歌”
央视网· 2025-09-18 08:29
央视网消息:金秋时节,位于秦巴山区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凤堰梯田的万亩水稻陆续成熟。丰收季,当地还通过发展农旅融合助力乡 村振兴。 秋高气爽,位于陕西汉阴的凤堰梯田迎来丰收季。层层叠叠的梯田上,稻穗低垂、金黄遍野,农户们穿梭其间收割水稻,一幅忙碌而喜悦 的丰收画卷。今年凤堰梯田水稻种植面积1.2万亩,亩产量超过450公斤,目前收割工作正有序推进,预计将于9月底全面完成。 汉阴凤堰梯田是秦巴山区考古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梯田,2024年9月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保护梯田原貌和灌溉 系统,这里仍保持人工收割和小型打谷机脱粒。今年8月建成的富硒大米加工企业,通过统一收购、加工和包装,进一步提升了大米的附加值 和品牌影响力。凤堰梯田已形成"水稻种植+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产业链,既保障了粮食生产,又激活了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中农旅融合 发展的生动实践。 农家乐经营者称,前几天,她们还接待了两辆大巴车,都是爱好摄影的游客来拍照。稻谷熟了,她一发朋友圈,就有很多游客订大米,大 米品质很好,游客走的时候都会带一些回家跟朋友们分享。 这段时间,江西1200多万亩中稻陆续开镰收割,各地通过优化种植管理和技术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