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质价比
icon
搜索文档
开业45天就倒下、60万打水漂!无限畅吃的自助餐厅批量收割创业者
新浪财经· 2025-05-27 14:25
餐饮行业创业现状 - 餐饮行业成为创业热门选择,因门槛低且需求稳定,但竞争激烈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3][4] - 大量创业者涌入导致赛道拥挤,跟风开店现象普遍,但倒闭率极高,部分门店营业不足45天即关闭 [11][15][19] - 社交平台传播"造富"故事加剧跟风现象,例如摆摊月入2万、5个月赚40万等案例吸引盲目入局者 [13] 鲜切牛肉自助火锅品类分析 - 该品类结合潮汕牛肉火锅与自助模式,以人均50-80元价格和"鲜切"概念迅速走红,短期内涌现200-300家门店 [20][23] - 代表品牌谭三娘成立1年多扩张至130+门店,覆盖四川、安徽等多省份 [23] - 翻台率是盈利关键,绿茶餐厅案例显示需日翻台4次才能保本,鲜切牛肉自助依赖薄利多销但实际翻台率不足 [29][30][32] 品类衰落原因与行业痛点 - 成本控制困难导致品质下降,消费者吐槽肉质不新鲜、复购率低,部分门店因差评加速倒闭 [34][36] - 缺乏供应链支撑,低价策略不可持续,与蜜雪冰城等品牌相比缺少规模化采购优势 [37] - 行业整体面临微利压力,2023年火锅赛道关店超30万家,洗牌加剧 [44] 消费趋势与行业转型方向 - 消费者从追求"性价比"转向"质价比",要求低价同时保障品质,倒逼品牌提升产品与服务 [39][41] - 长期竞争力依赖差异化创新,如持续营销、运营优化,而非短期流量红利 [41][46] - 餐饮专业化门槛提高,需精细化管理能力,盲目入局易成"炮灰" [39][42]
寻找消费力|快时尚行业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与品质追求并存
北京商报· 2025-05-27 12:09
快时尚行业变革 - 快时尚通过高性价比和快速迭代模式推动全球服装市场扩张 已成为时尚产业重要组成部分 [1] - 行业消费特点从低价主导转向注重质价比 消费者"既要又要"的需求推动深刻变革 [1] - 国际巨头和本土品牌需以用户价值为核心 重构产品力、渠道力、供应链力以适应变化 [1] UR品牌战略 - 通过"奢华大店"和"千店千面"策略打造高端购物场景 北京三里屯3000平方米旗舰店将于下半年开业 [5] - 全球拥有超过500人设计团队 设立亚洲和欧洲两大设计中心 专注产品创新与设计优化 [5] - 注重质价比 通过供应商筛选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品质 在维持高品质同时提供合理价格 [5] 供应链与数智化 - "小单快反"柔性极速供应链是核心竞争力 已完成自研供应链协同平台和商品数智化管理平台建设 [6] - 人工智能结合大数据打造数智化决策体系 实现智能化排产、生态化生产、常态化快返 [6] 消费者需求适配 - 围绕个性化、场景化、新鲜感三大需求 通过明星潮流款、多场景产品、快速上新适配年轻客群 [7] - 推出"波嬉风"系列满足Z世代社交穿搭需求 时髦运动系列兼顾时尚与功能 轻盈防晒系列解决功能与美观割裂问题 [7] - 依托供应链优势快速迭代 同时建立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完善收货标准保证产品稳定性 [7] 渠道平衡与品牌建设 - 线下拥有400多家店 线上可小批量试销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立体呈现品牌形象 [8] - 需在线上线下销售比例中找到平衡点 重点在于提升自身表现 [8] 营销与市场拓展 - 通过"体验升级、节日促销、市场拓展"三大方向 采取博主联动、限时折扣、新店福利等措施触达消费者 [9] - 开展"线下一日店长"活动 邀请博主空降门店提升关注度 强化品牌互动 [9] - 中国香港海港城新店开业推出多重福利 海外店铺近20家 覆盖欧美及东南亚市场 [11] - 2016年启动全球化布局 线上销售网络辐射欧洲、北美等国际市场 [11]
寻找消费力|餐饮 始于猎奇忠于品质
北京商报· 2025-05-26 10:30
消费趋势变革 - 消费者既追求社交平台新奇美食话题热度 又受9 9元咖啡等低价策略吸引 但始终以食品安全和品质体验为底线[1] - 餐饮消费从"饱腹刚需"向"个性化多元体验"升级 需通过高质价比产品和全感官体验激活情感共鸣[1] - 2023年餐饮均价43 2元降至2024年39 8元 两年累计下降7 9% 火锅烧烤饮品品类降幅显著[5] - 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 注重新奇独特体验 将社交媒体打卡从潮流变为习惯[9] 消费者行为特征 - 仅20 6%消费者偏好大品牌 27 4%选择小众个性门店 23 8%倾向连锁品牌 最高比例(28 2%)只关注产品品质[5] - 29 6%消费者愿尝试新餐厅 35 8%新旧餐厅各半 32 2%以老店为主 仅2 4%极少尝新[9] - 超八成消费者因招牌菜品排队 品牌知名度和朋友推荐也是关键因素[11] - 年轻群体健康轻食需求激增 已婚已育群体更关注家庭聚餐和儿童友好餐厅[12]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供应链效率与品质保障能力比拼 部分企业低价引流导致食材降级等恶性循环[6] - 北京市场90%为民营企业 包含京味文化老字号和首店经济新兴品牌[13] - 长效排队本质是复购率提升 烤匠麻辣烤鱼北京门店工作日排队6-7小时 老客占比60%[11] 品牌创新实践 - 海底捞打造露营主题餐厅 引入围炉煮茶等互动活动[10] - 北京宴提供求婚纪念日场景定制服务[10] - 烤匠在排队区设置DIY手工区 西贝推出亲子厨艺课堂[10][11] - 仪式感餐厅相关社交平台笔记超135万篇 显示年轻群体对体验需求强烈[7]
电视销量升至行业前二 起底Vidda超速发展的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13:45
品牌定位与市场表现 - Vidda是国内家庭影音领域增长最快的品牌,2025年初至5月4日线上销量市占率达13%,升至行业前两位 [1][2] - 公司定位为面向年轻人的时尚科技品牌,依托海信世界一流的生产、研发和供应链能力实现快速发展 [2] - 2022-2024年保持线上电视市场销量前五,2024年与小米、TCL差距缩小至不足1% [9] 产品策略与技术优势 - 在成熟电视市场选择差异化路线,推出音乐电视、游戏电视等创新产品 [4] - 游戏电视X系列具备120Hz四重高刷、HDMI 2.1+WiFi 6等专业级配置 [4] - 智能投影采用三色激光技术,实现110% BT.2020色域和△E<0.9色准,引领行业技术升级 [5] - 2026款X系列电视是3000元级别唯一墨晶屏产品,推出29.9mm超薄"贴贴壁纸电视" [10] 服务与行业影响 - 率先在智能投影行业提出亮度不虚标,推动制定CVIA亮度标准 [5] - 开发"高海拔模式"解决特殊环境使用问题,体现客户服务能力 [6] - 2024年连续三个月获京东家电"品牌体验竞争力排行榜"第一,售后满意度等指标满分 [6] 竞争策略与品牌理念 - 采取"质价比"策略,提供越级性能产品而非单纯低价 [8][9] - 品牌升级为"超'级'玩家",强调产品实力超越同级 [8] - 以真诚为品牌标签,通过技术和服务赢得消费者信任 [9]
大众点评2025年“必吃榜”入围名单公布
证券时报网· 2025-05-15 13:41
榜单覆盖范围 - 2025年"必吃榜"覆盖144个城市和地区,境内116个(新增10城),境外28个(新增15城) [1] - 入围商户数达3146家,上海北京等10城为TOP10入围城市 [1] - 揭阳衢州等10座新开城市异地用户流量占比超40% [2] - 新增福冈槟城悉尼等15个境外城市 [2] 商户结构特征 - 新上榜商户超1700家,非连锁小店占比超50% [1] - 10年以上本地老店占比接近40% [1][2] - 小吃类商户超700家创历史记录 [2] - 近40家非堂食街边小摊新入围 [2] 消费趋势 - 近八成商户人均价格在百元以下 [1] - 行业人均客单价稳定在75元左右 [1] - "烟火气""本地特色""鲜烹现制"成为关键词 [1] - 非连锁烟火小店和本地特色商户占比均超50% [2] 行业影响 - "以食带游"趋势显著,一季度六成发榜城市异地用户占比超50% [1] - 2024年新开城上榜商户线上流量同比增幅超50% [3] - 榜单成为实体餐饮商户发展"助推器" [3] - 用户美食探寻范围扩展至日韩东南亚欧洲澳洲 [2]
速冻食品进入质价比时代,企业发力渠道定制产品
贝壳财经· 2025-05-15 11:06
行业趋势 - 速冻食品行业进入质价比时代,性价比消费偏好明显,企业纷纷降价增质 [1] - 消费降级、产能过剩和价格内卷成为行业新挑战,餐饮品牌主动或被动降价 [2] - 速冻面米产品消费流动性差,购买频次降低,中小品牌在下沉市场主要卷价格 [3] 公司业绩表现 - 安井食品2024年净利润增长0.46%至14.85亿元,结束连续8年双位数增长 [3] - 三全食品营收下降6%至66.32亿元,净利润下降27.64%至5.42亿元,传统主营业务营收下降5.84% [3] - 千味央厨2024年净利润8369.29万元,同比减少37.67%,为上市以来首降 [3] - 海欣食品净利润下降1727.37%,亏损3694.33万元,为速冻食品上市企业中业绩降幅最大 [4] - 惠发食品净利润下降320.68%,亏损1658.59万元 [4] 预制菜布局 - 预制菜仍是拉动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年报中相关表述大幅减少 [5] - 安井食品速冻菜肴制品营收43.49亿元,同比增长10.76% [5] - 海欣食品速冻菜肴制品营收增长61.11%至4.83亿元,为公司第二大营收来源 [5] - 千味央厨冷冻调理菜肴类及其他产品营收增长273.39%至1.42亿元 [5] - 六部门明确预制菜概念范畴,行业标准化水平提高,企业更偏向区域市场 [5][6] 渠道定制策略 - 渠道定制产品成为速冻食品企业集体押宝的新赛道 [8][9] - 安井食品提出全面拥抱商超定制化,收购鼎味泰以借鉴会员店经验和资源 [9][10] - 千味央厨瞄准传统商超品类重构、供应链提效及场景创新的需求 [10] - 五芳斋重点拓展与山姆、胖东来等商超的深度合作 [11] - 巴比食品与盒马合作月销售额增长超3倍,美团渠道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11] 政策与行业展望 - 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明确预制菜范围,预制菜标准制定列入2024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 [6] - 预制菜行业前景乐观,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 [7] - 行业集中度有提升空间,具备综合优势的企业有望迎来出海快速发展阶段 [7]
八抬大轿,酿就幸福 小糊涂仙婚宴新思路领跑五一档期
搜狐网· 2025-05-15 03:09
行业现状 - 白酒行业在婚宴市场陷入"价格血战"与"流量焦虑"的双重困局 [1] - 婚宴市场同质化内卷严重,传统促销手段如降价优惠成为行业常态 [8] - 行业面临价格倒挂、开瓶率下滑等困境 [16] 公司战略 - 公司选择通过文化创新而非价格战突围婚宴市场,提出"家有喜宴,喝小糊涂仙"品牌宣言 [1][5] - 以沉浸式传统婚俗体验为核心竞争力,包括八抬大轿迎亲、沃盥礼、合卺礼等非遗仪式 [5][6][8] - 在全国核心区县CBD广场搭建MINI秀场景,结合非遗表演互动营造喜乐氛围 [5] - 推出"幸福礼"和"幸福之旅"增值服务,赠送1-2g黄金婚书及旅游基金,延长品牌记忆周期 [10][11] 产品与品质 - 独创醇柔浓香8S体系,融合原窖古法工艺与现代技术,仙12和仙15为系列代表作 [13] - 仙12酒体综合12星级,陈香优雅、甘柔醇厚 仙15酒体综合15星级,窖香幽雅、余韵悠长 [13] - 瓶身设计采用中国红与雅仕金主色调,融入鎏金云纹、五福祥纹等传统元素 [15] - 产品定位300-400元价位段,以"质价比"构建壁垒,80%消费者选择因其"品质信赖"和"文化仪式感强" [13][16] 市场反馈 - 沉浸式婚宴体验获消费者高度评价,婚礼视频在朋友圈获赞破千 [8] - 消费者认为服务"物超所值",将流程化宴席升级为文化秀场 [8][18] - 通过文化符号转化和沉浸式体验重构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结 [18] 文化价值 - 将传统婚俗与现代商业结合,探索文化传承新范式 [18] - 通过仪式感唤醒年轻人对传统婚俗的认同,使产品成为幸福生活的见证 [1][18]
这届“网红烘焙”,逃不过“短命”
投中网· 2025-05-15 02:52
烘焙行业网红单品现象 - 烘焙品类网红单品迭代速度极快,黄油年糕和玉米挞先后成为爆款,但热度迅速消退 [5][6] - 黄油年糕曾引发行业排队热潮,部分烘焙小店日销量达6000多个,各大品牌如泸溪河、鲍师傅等纷纷跟进 [6] - 玉米挞凭借高颜值和创新口感赢得年轻人喜爱,在下沉市场和连锁品牌中广泛铺开 [6] 行业现状与数据 - 2024年烘焙品类一年倒闭十万家,净增长门店数不到1万家,大量为网红品类创业门店 [7] - 立高食品5年营收从2020年18亿元增长至2024年38亿元,主要供应山姆网红产品麻薯 [10] - 麻薯曾带动新中式烘焙风潮,墨茉点心局、虎头局等品牌借此扩张,但后续未能推出新爆款 [11] 产品特性与竞争格局 - 网红烘焙产品复刻门槛低,稀缺性易被打破,商超渠道如盒马、山姆凭借价格优势快速跟进 [12] - 烘焙产品非刚需属性导致生命周期短,大爆单品巅峰期可能仅一个月甚至一周 [12] - 经典产品+丰富产品矩阵+流量新品组合成为行业验证的有效运营模式 [13] 消费趋势与行业方向 - 消费者对贵价烘焙产品抵触情绪增强,两三个面包花费50多元引发不满 [15] - 低价策略同样面临挑战,两元面包店因品质问题开始倒闭 [15] - 行业向质价比方向发展,如海底捞旗下品牌推出5.8-8.8元高性价比产品 [15] - 烘焙行业洗牌周期加快,从5年缩短至更短时间 [15] 行业核心挑战 - 产品同质化、渠道蚕食与消费者理性回归构成主要挑战 [16] - 网红单品迅速崛起又快速沉寂成为行业常态 [16] - 质价比成为未来运营重点方向 [16]
在“百元底妆”赛道,UNNY怎么继续赢?
FBeauty未来迹· 2025-05-14 11:04
消费趋势与市场格局 - Z世代(1995-2010年出生)占中国总人口不到20%但贡献40%家庭消费支出 其消费逻辑转向"质价比" 拒绝品牌溢价 追求功效透明化和价值可量化 [3] - 全球平价美妆市场呈现增长趋势 拜尔斯道夫旗下妮维雅2024年销售额增长9% 欧莱雅大众化妆品部增速5.3% 显示"好用不贵"成普世需求 [5] - 中国平价底妆市场陷入价格战困境 2024年淘天平台140元以下产品占37%市场份额 但销售额同比下滑5.3% 反映同质化竞争加剧信任危机 [5][6] UNNY产品与技术突破 - 底妆2.0系列采用三大自研技术:羽衣膜(仿鸟类羽毛结构的持妆网膜 24小时持妆实测有效)、玲珑粉(中空硅石粉体控油抗暗沉)、微态脂(发酵茶叶籽油调节皮肤微生态) [7][8][10][11][13] - 牵头起草国内首份《底妆持妆效果评价指南》团体标准 整合多维度评价体系 2024年6月正式发布 [16] - 粉底液1.0版本累计销量677万瓶 2.0版本通过全肤质三线布局构建产品矩阵 [6][21] 研发与供应链体系 - 母公司佩莱集团建立全球化研发布局 苏州研发中心与上海评价中心双升级 近百人团队覆盖12个细分模块 [19] - 产学研合作网络包括北京工商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美国陶氏、科丝美诗等机构 形成开放式创新生态 [19] - 产品线覆盖100+SPU和500+SKU 71%高校用户渗透率 累计服务超1亿年轻消费者 [21] 渠道与营销策略 - 线下布局1000+连锁渠道(屈臣氏/WOW COLOUR等)覆盖3万家门店 杭州旗舰店开业首日客流破千 南昌店试营业5天销售额超10万元 [24][26] - 线上覆盖95%美妆博主推荐 抖音自播2023年GMV突破8亿元 眼线胶笔等单品类目第一 [27] - 营销聚焦"技术可感知化" 通过体验店场景化陈列和UGC传播实现社交裂变 [24][27] 行业竞争定位 - 打破"平价=低质"认知 以技术驱动重构百元底妆市场规则 验证"技术普惠"商业模型 [6][29] - 产品矩阵形成金字塔结构:底层爆品(眼线胶笔/防晒)、中层全肤质覆盖、顶层美妆生态延伸 [21] - 从规模优势转向价值壁垒 建立"用户-场景-技术"深度绑定的竞争护城河 [29]
县城零食大王联姻,一年卖出500多亿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10 15:07
公司概况 - 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于4月28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定位为下沉市场零食量贩龙头[1] - 公司由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于2023年合并成立,创始人晏周和赵定分别起家于湖南长沙和江西宜春[3] - 截至2024年底在营门店超1.5万家,58%门店位于县城与乡镇,深度覆盖下沉市场[1][4] 财务表现 - 营收呈爆发式增长:2022年42.8亿元→2023年102.9亿元→2024年39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03%[1][2] - 2024年GMV达555亿元,净利润从2022年7.17亿元增至2024年82.92亿元[2] - 毛利率保持稳定:2022年7.5%→2023年7.5%→2024年7.6%[2] 行业趋势 - 2025年被视为中国社区折扣超市元年,财通证券预计行业规模将达2.28万亿元(2022-2025年CAGR 11%)[19] - 硬折扣模式崛起:奥乐齐入华6年后首次走出上海,200余款产品最高降价45%[10][16] - 消费两极分化明显,"质价比"成为新趋势,典型表现为三只松鼠转型线下、七号仓库服装均价低于百元[8][12] 商业模式 - 核心策略包括供应链集采(自营品牌占比最高达90%)、非黄金地段选址(月租金成本4000-5000元/店)、极致周转效率[20][22][27] - 自有品牌成为差异化关键,山姆/胖东来等案例显示自牌产品可提升渠道信任度与复购率[25][26] - 创新方向包括垂直大模型应用(如百灵鸟AI大模型)缩短产品创新周期至3个月[31] 竞争格局 - 万辰集团旗下"好想来"签约门店数同步突破1.5万家,行业进入万店规模竞争阶段[4] - 传统商超转型艰难:永辉股东京东世贸亏损20亿清仓,阿里退出实体商超亏损近500亿[14][16] - 国际巨头奥乐齐与本土品牌胖东来形成示范效应,后者员工月薪达9886元(行业均值3倍)[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