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装机容量连续9年居世界首位——我国抽水蓄能发展步入快车道
新华网· 2025-08-12 05:52
抽水蓄能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全球第一达5869万千瓦日本美国分列第二第三[1] - 华东区域装机容量最大华北南方区域次之全国在建核准装机约2亿千瓦[1] -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对抽水蓄能等灵活调节电源提出更高要求[1] 资源禀赋与市场机制 - 全国普查筛选抽水蓄能站点资源总规模约16亿千瓦绝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2] - 广东山东等地率先开展抽水蓄能电力市场交易试点市场化运营机制成重点[2] - 当前电力现货市场逐步完善但容量市场未建立需通过差异化试点完善机制设计[2] 政策支持与规模规划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提出合理布局有序开发抽水蓄能电站[2] - 建议建立2024-2028年省级布局优化调度机制动态调整核准计划[2] 电价机制与技术发展 - 现行两部制电价政策保障投资收益建议过渡至"标杆容量电价+差价合约"机制[3] - 需加强勘测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环节技术创新降低工程造价[3] -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重点攻关全生命周期降本增效关键环节[3]
智库要览丨“中国绿”持续照亮全球能源未来
搜狐财经· 2025-08-12 04:59
全球能源市场重塑 - 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最具成本效益的新建电力来源,2024年帮助全球避免4670亿美元化石燃料支出 [2][3] - 2024年公用事业规模可再生能源项目中91%的发电成本低于同期新建成本最低的化石燃料项目 [3] - 2024年全球能源转型投资增长11%达到创纪录的2.1万亿美元,电力行业通过太阳能、风能和智能电网引领变革 [6] 可再生能源成本优势 - 2024年新建陆上风电全球加权平均LCOE为0.034美元/千瓦时,光伏0.043美元/千瓦时,水电0.057美元/千瓦时 [3] - 2010-2024年光伏总装机成本降至691美元/千瓦,陆上风电1041美元/千瓦,海上风电2852美元/千瓦 [3] - 未来五年光伏总装机成本预计降至388美元/千瓦,陆上风电861美元/千瓦,海上风电2316美元/千瓦 [3]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68亿千瓦同比增长99.3%,占新增装机的91.5% [9]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21.59亿千瓦同比增长30.6%,占总装机的59.2% [9][10]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79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占全部发电量的39.7% [11] 中国能源结构优化 - 2025年底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预计约24亿千瓦,占总装机的61%左右 [15][20] - 2025年上半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26360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89.9% [20] - "十四五"以来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204.5%,化石能源发电装机累计增长17.5% [21] 新型储能发展 - 2024年中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4237万千瓦/1.01亿千瓦时,累计装机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 [18]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型储能单站规模10万千瓦及以上项目占62%,储能时长2小时及以上项目占86% [19] -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前五省区为内蒙古1023万千瓦、新疆857万千瓦、山东717万千瓦等 [18] 天然气市场趋势 - 2025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速预计从2024年的2.8%降至1.3%,2026年将加速增长 [7] - 2025年全球液化天然气供应量预计增长5.5%增加约300亿立方米,2026年增速预计达7%增加400亿立方米 [7][8] - 2024年上半年欧洲天然气消费同比增长6.5%,北美增长2.5%,亚洲市场较为低迷 [7]
山西首次大规模调用“储能+虚拟电厂”
中国化工报· 2025-08-12 02:00
"电力系统实时平衡的特性,要求我们必须拥有快速、灵活的调节资源来应对新能源波动和负荷高峰的 双重考验。"国网山西电力调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大规模集中调用,正是为了实战检验新型储 能和虚拟电厂在关键时刻的顶峰能力和应急响应速度,为构建更安全、更灵活的新型电力系统积累经 验。 此次成功调用整合了全省新型储能与虚拟电厂的调节能力,山西电网对新型调节资源的规模化、协同化 调度应用迈出坚实一步。 据介绍,8月1日晚间用电高峰时段,山西电网集中调度47座储能电站、16座虚拟电厂参与用电负荷调 节,供电、用电双向调节最大功率达到225万千瓦,其中新型储能141万千瓦、虚拟电厂84万千瓦,占实 时用电负荷的比重达到6%。 近年来,山西作为我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快速 增长。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达7568万千瓦。然而,新能源发电固有的波动性与间歇性,叠 加高温天气下空调负荷激增形成的"双峰"压力,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 中化新网讯 近日,山西首次开展集中大规模调用新型储能和虚拟电厂,释放225万千瓦调节能力。 ...
一点二万亿元世界级绿色水电工程开工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7
公司成立与工程概况 - 国务院批准组建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 成为第99家中央企业 [1]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 总投资约1.2万亿元 采用截弯取直隧洞引水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 [1] - 工程装机规模近7000万千瓦 年发电量达3000亿千瓦时 相当于三峡电站3倍装机容量 [1][3] 能源结构转型意义 - 年发电量占2024年全国发电总量3% 水力发电总量24% 可满足3亿人年度用电需求 [1][3] - 替代9000万吨标准煤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亿吨 占全国年度碳排放总量3.5% [1][3] - 水能利用率提升至85% 远超常规水电60%-70%水平 形成水风光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 [2][3] 经济效益与就业带动 - 工程投资额相当于2024年全国水利投资88.7% 是西藏年总投资金额6倍 [6] - 每1元基建投入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6元 每年新增1200亿元投资可创造312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 [7] - 建设阶段直接用工8万人 间接带动就业20万人 建成后每年为西藏形成2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 [5][6][7] 产业与技术带动 - 带动工程建造 物流运输 商贸服务等产业发展 促进水泥 钢材 工程机械等物资需求 [1][6] - 推动传统水电施工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4] - 廉价绿电有望吸引算力中心迁至林芝 创造更大税基和综合财力 [7] 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 - 工程建设避让多处生态环境敏感区 最大限度保留原始生态系统 不会对下游产生不利影响 [3] - 提升电力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水平 加强西藏与其他地区发展对接 [5][6] - 通过碳汇指标交易未来新增收益 助力"双碳"目标推进和全球低碳发展 [3][7]
青海省上半年存贷款总量合理增长 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持续增强
证券日报网· 2025-08-08 04:42
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 青海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395.1亿元,同比增长4.6%,上半年新增111.6亿元 [1] - 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384.7亿元,同比增长4.5%,上半年新增109.5亿元 [1] -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945.4亿元,同比增长1.2%,上半年新增77.2亿元 [1] - 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910.3亿元,同比增长1.2%,上半年新增77.5亿元 [1] 工业贷款 - 工业贷款余额2188.5亿元,同比增长9%,上半年新增119.4亿元,为近五年同期最高水平 [1] 制造业贷款 - 制造业贷款余额429.5亿元,同比增长27.2%,上半年新增66.1亿元,是去年同期增量的11.8倍 [2] 绿色贷款 - 绿色贷款余额2131.1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26.8% [2] -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贷款余额1533.4亿元,占绿色贷款比重72%,上半年新增71.8亿元,占绿色贷款增量的72.2% [2] 普惠小微贷款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15.9亿元,同比增长9.2%,支持普惠小微经营主体12.6万户,上半年新增1.2万户,同比增长17.8% [2] - 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余额252.9亿元,占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9%,较去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 [2] 科技贷款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20.6亿元,同比增长77.6%,上半年新增7.5亿元,近五年同期增量较高 [2] 住户消费贷款 - 住户消费贷款余额1143亿元,上半年新增50.6亿元,同比增长10.1% [3] - 个人住房贷款新增41.2亿元,同比增长10.9% [3] - 除个人住房以外的消费贷款新增9.4亿元,同比增长9.1% [3]
2.25GW!山西首次大规模新型储能和虚拟电厂集中调用
山西新型储能与虚拟电厂规模化调度应用 - 山西首次集中调用新型储能和虚拟电厂 释放225万千瓦调节能力 其中新型储能141万千瓦 虚拟电厂84万千瓦 占实时用电负荷6% [2] - 调用时段为8月1日晚间用电高峰 共调度47座储能电站和16座虚拟电厂 实现供电用电双向调节 [2] 新能源发展带来的电网挑战 - 山西新能源装机容量达7568万千瓦 但新能源发电波动性与间歇性叠加高温空调负荷激增 形成午间新能源出力高峰和晚间用电负荷高峰的"双峰"压力 [2] - 8月1日全省新能源出力最大波动2626万千瓦 占火电机组开机容量57% 传统电源调节难以满足电网稳定需求 [4] 调度策略与实施效果 - 调度聚焦"真实场景 科学调度 保障权益"三大核心 选取新能源出力低谷与用电负荷峰值叠加时段模拟真实紧张环境 [3] - 采用差异化调度策略 日前引导全容量申报计划曲线 日内根据运行偏差滚动优化调整 储能电站快速放电 虚拟电厂同步降低聚合负荷 [3][4] - 225万千瓦调节能力有效保障电网平稳运行 其中储能贡献141万千瓦 虚拟电厂贡献84万千瓦 [4] 未来发展方向 - 此次调用标志着山西电网对新型调节资源的规模化协同化调度迈出关键一步 [5] - 下一步将深化调节资源协同调度机制 优化流程与技术支撑 完善市场规则 激活"储能+虚拟电厂"调节潜能 [5]
白山松水育出绿色能源 吉林推动"风光氢储"并进
中国新闻网· 2025-08-05 07:24
吉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 - 截至6月底吉林省发电装机容量达4880 94万千瓦 同比增长9 62% 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3120 53万千瓦 同比增长15 79% 占总装机容量的63 93% [1] - 吉林省能源结构从"一煤独大"转向"风光氢储"多元发展 在建拟建的绿色合成氨 绿色甲醇和绿色航煤项目数量及产能居全国前列 并入选全国氢能平台首批5个试点省份 [1] 重点项目进展 - 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于7月15日竣工投产 产出全国首批规模化绿色甲醇 [3] - 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7月26日投产 年产18万吨绿氨为全球最大规模单体项目 预计年减碳65万吨 [3] - 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项目风机吊装和储罐安装进入尾声 预计9月底投产 [3] - 中广核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0万千瓦光热项目采用"光热+新能源"模式 为东北首座光热电站 投产后年均提供1 8亿千瓦时清洁电能 [3] 能源产业转型特征 - 吉林省能源产业实现三大转变:传统能源保底转向新能源牵引 新能源基地建设转向全产业链延伸 新能源单体项目转向关联产业耦合 [3] - 全省打造10个省级统筹绿能产业园区 形成"三新一强"特征(新结构 新形态 新体系 强供应链) 新型能源体系加速成型 [4]
白山松水育出绿色能源 吉林推动“风光氢储”并进
中国新闻网· 2025-08-05 06:06
能源结构转型 - 吉林省发电装机容量达4880.94万千瓦 同比增长9.62% [1] - 可再生能源装机3120.53万千瓦 同比增长15.79% 占总装机比重63.93% [1] - 能源结构从"一煤独大"转变为"风光氢储"多元并进 [1] 绿色能源项目进展 - 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竣工投产 为全国首批规模化绿色甲醇项目 [3] - 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项目投产 年产18万吨绿氨 为全球最大规模一次性投产绿色合成氨单体项目 年减碳65万吨 [3] - 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预计9月底投产 新能源部分风机吊装和氢氨醇化工设备安装进入尾声 [3] - 中广核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0万千瓦光热项目预计下半年投产 为东北首座光热电站 年均提供1.8亿千瓦时清洁电能 [4] 产业发展模式 - 能源产业实现三大转变:从传统能源保底转向新能源牵引 从基地建设转向全产业链延伸 从单体项目转向关联产业耦合发展 [3] - 东中西部打造10个省级统筹绿能产业园区 [3] - 吉林省入选全国氢能平台首批5个试点省份 绿色合成氨/甲醇/航煤项目数量和产能居全国前列 [1][3] 能源体系特征 - 形成"三新一强"特征:新能源结构 新能源形态 新产业体系 坚强低碳供应链 [4] - 新型能源体系加速形成 为经济发展提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保障 [4]
内蒙华电: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8.27亿元
证券日报网· 2025-07-31 13:4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8.27亿元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7亿元 [1] 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涵盖发电、供热与煤炭产销 [1] - 发电资产全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1] - 电力供应覆盖内蒙古自治区及华北、京津唐地区 [1] - 煤炭产能达1500万吨 [1] 战略定位 - 公司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电源供应主体 [1] - 充分发挥煤电一体化协同优势 [1] - 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用电提供能源保障 [1] 未来发展方向 - 贯彻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 [1] - 以双碳目标为指引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1] - 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 [1] - 强化煤电产业协同效应 [1] - 顺应电力市场化改革趋势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1]
用电负荷连创新高,15亿千瓦“烤验”电力保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11:35
电力负荷与供需形势 - 7月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四次创历史新高 突破15亿千瓦 最高达15.08亿千瓦 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7亿千瓦[1] - 江苏 山东 广东等19个省级电网负荷46次突破历史新高[1] - 全国用电负荷预计可能突破15.5亿千瓦 8月上旬高温天气过程可能进一步加大电力供应保障压力[3] 电力供应保障措施 - 上半年全国新增投产发电装机容量超2亿千瓦 其中新增水电 气电 煤电等支撑调节性电源3000万千瓦[3] - 新投三回跨省区输电通道 增加跨区输电能力1600万千瓦[3] - 7月以来新增投产支撑调节性电源超1000万千瓦 电力保供基础进一步夯实[3] 绿证市场发展 - 上半年全国共计核发绿证13.71亿个 其中可交易绿证9.58亿个 同比增长1.49倍[5] -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和四川省绿证核发数量均超过1亿个[5] - 上半年全国共计交易绿证3.48亿个 同比增长1.18倍 其中单独交易绿证2.42亿个 绿色电力交易对应绿证1.07亿个[5] 绿证价格走势 - 2025年绿证上半年均价5元/个 6月份均价达到6.5元/个 较今年最低价增长4.4倍[5] - 国际可再生能源电力自愿消费倡议组织全面认可中国绿证 推动各方对绿证需求快速增长[5] 分布式发电项目绿证核发 - 截至6月底核发分布式发电项目绿证8927万个[6] - 国家能源局在浙江 河南 广东三省探索开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绿证核发工作[7] - 主要举措包括推进项目建档立卡 做好电量数据归集 分类实施绿证核发和规范开展绿证划转[7] 新能源汽车充电量 - 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总充电量达549.23亿千瓦时 全年充电量预计与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相当[1] - 国家能源局将加快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需要[1] 电力需求增长因素 - 民生领域电力需求随气温上升显著增加 家庭用电量增大[2] - 工业用电方面企业生产活动增加 出口数据表现尚佳推动电力需求增长[2] - 国内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拉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上升 较6月下旬增长超2亿千瓦[1] 清洁能源发展 - 清洁能源包括光伏 风电以及水电等增加 可有效支持电力供应 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2] - 新增钢铁 水泥 多晶硅行业和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等行业强制消纳绿电 进一步激发绿证需求[5]